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论述类文本 > 论述类文本常设考点 > 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题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难度:0.4 引用次数:263 题号:1146877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这次抗击疫情过程中,中医药参与面之广、参与度之深、受关注程度之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先后派出5批近800人的专业队伍驰援武汉,全国支援武汉的医疗队里有4900余人来自中医药系统。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有74187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1.5%,其中湖北省有61449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0.6%。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达到了90%以上。

国际临床评价指标认为,对于新冠肺炎轻症患者,真正反映疗效的关键指标是转重率。临床发现,中医验方在减轻发热咳嗽症状、控制病情进展、提升人体免疫力方面有独特优势。德国病毒学家奇纳特尔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中西医结合疗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中医药在防止病毒吸附细胞、病毒复制等方面有明显效果。”

作为欧洲第一个实现中医药立法的国家,匈牙利在抗击疫情之初就非常重视中医药的作用。今年2月底,在匈中医师就开始熬煮可以增强免疫力的中药茶饮,并免费向当地民众发放。“中医药能因人而异地进行针对性治疗,帮助病人减轻病症,作用显著,在欧洲乃至世界范围获得越来越广泛认可。”匈牙利前总理迈杰希•彼得认为,“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已经是抗击疫情的重要方案,中医药正为全球抗疫作出贡献。”

(摘编自《国际社会积极评价中医药抗疫》,《人民日报》2020年3月24日)

材料二:

有人质疑,面对一个新发疾病,西医没有特效药,中医为啥有方子?

其实,中西医是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二者看待人体和疾病的角度不同,治病方法也不相同。例如,面对新冠病毒,西医的重点是寻找有效药物,直接消灭病原体;而中医则着眼于病因和病机,通过整体调节,清除病原体的生存环境,调动人体的自我痊愈机能,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在本次疫情初期,我国中医专家对患者进行诊察分析以后,结合武汉气候特点,得出一个基本判断:新冠肺炎属于“寒湿疫”,在治疗上应主要针对寒和湿,用辛温解表之法。为此,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推荐“清肺排毒汤”。此方是对张仲景相关经方的融合创新运用,既祛寒闭,又利小便祛湿;既防疫邪入里,又调肝和胃。除了通用方,还有针对不同病情、不同证型的其他方剂和中成药。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一把钥匙。回望中华民族历史,中国人和疫病的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说文解字》云:“疫,民皆疾也。”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疫”的记载。东汉中后期,张仲景著成《伤寒杂病论》,创立六经辨证体系,不仅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而且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治疗传染病的专著。明代医学家吴又可写出了我国温病学第一部专论疫病的著作——《温疫论》。

新中国成立后,中医在传染病防治中起到积极作用。凭借浩如烟海的中医经典和针、灸、砭、药、按跷、导引等医术,中华民族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凶险疫情。中医药学组方的关键,在于精准找到病因病机,明确治则治法。无论什么疾病,中医只要找到致病原因,就能从古代经典中得到答案,从而制定出诊疗方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一定要保护好、发掘好、发展好、传承好。”坚持中西医并重,中西医并用,是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的“法宝”。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中医和西医是战友。只有互相取长补短、携手共进,才能降伏病魔、造福患者。我们应以更加开放包容的态度看待中西医的差异,不可厚此薄彼,更不可盲目否定中医。

(摘编自白剑峰《用疗效证明中医实力》,《人民日报》2020年3月13日)

材料三:

3月18日,中国第二批赴意大利抗疫医疗专家组一行13人抵达意大利,其中中医专家引人注目。这是中国首次派出有中医的医疗专家组驰援海外战“疫”。中医专家将向海外讲述中西医结合战“疫”的中国经验,并为当地侨胞提供诊疗咨询。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数据显示,迄今,中医药参与治疗的中国确诊病例超过90%。世卫组织近日发布消息,决定删除其官网上关于抗疫“常见问题”一栏中“不应使用传统草本药物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有关内容。此举被认为是中医药抗疫的临床效果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同。

目前,中医药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103个会员国认可使用针灸,其中29个设立了传统医学的法律法规,18个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

全球战“疫”,中医大有可为。然而,受文化传统差异和各国法律政策影响,在参与世界各国的临床救治过程中,中医和中医药依然面临重重阻碍。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道人类共同考题,疗效是最佳答案。中医出海,和西医强强联合,势必为世界彻底战胜疫情注入一剂“强心针”。

(摘编自《侨胞为何对中医战“疫”充满信心?》,《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年3月23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药方剂可有效抑制新冠肺炎病情转重,其疗效体现了国际临床评价关键指标要求。
B.中医药传到多数国家和地区,甚至受到法律保护,说明其已迈出走向世界的坚实一步。
C.西医中医各有千秋,并且作用互补,这是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防治疫病的重要原因。
D.中医药抗疫的临床效果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同,这标志着世卫组织对中医药的肯定。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医专家对新冠肺炎的属性判断及各种中药方剂的使用,真正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原则。
B.《伤寒杂病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治疗传染病的专著,自其问世后人们才对传染病有了正确、全面的认知。
C.无论是何种疾病,中医都能从浩如烟海的中医经典中得到答案,制定出诊疗方案,帮助患者战胜肆虐的病魔。
D.为进一步消除因文化传统差异和法律政策影响给中医药参与海外救治带来的阻碍,中医专家需加大驰援力度。
3.中医专家能够参与驰援海外战“疫”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昨天,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简称“中制协”)授权法务委员会发表声明,首次明确将《美人私房菜》收视不佳归结为“制作方没有购买收视数据,结果这个一直在全国排名前5的优质播出平台,一夜间掉到了第22名”,并借势声讨“收视率俨然成为评价中国电视剧优劣的唯一标准。收视高不论真假就可以领奖杯、拿奖金,获得高收益、高赞誉;否则便一败涂地。”

这份声明痛揭收视率造假黑手并未止于此,而是进一步揭示了“黑产业链”各个环节都是“共谋”的事实。据调查,目前购买收视率的价格已攀升至每集30万至50万元人民币。以全国排行前20家卫视频道每年播出13000集电视剧计,全年有40多亿人民币被这股黑势力非法窃取。

(节选自2016年12月13日《北京青年报》)

材料二:

近日,中制协发表声明表示,针对我国电视剧市场上购买、播出电视剧业务中存在的收视率造假现象,将坚决打击造假行为,努力打造电视剧播出新环境。

收视率调查原本是为广告商向电视台投放广告服务的,并非电视节目优劣的评价标准。但是在我国,一些电视台广告部为争夺广告资源,开始收视率造假行为,之后愈演愈烈。

(节选自2016年12月19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三:

电视剧收视率作假现象由来已久,主管部门多次开会研究解决相关问题,但收效甚微,该现象依然呈不断蔓延之势。

本着“打铁先要自身硬”的原则,中制协在《关于坚决抵制收视率作假的自律承诺书》中说:今后凡我会会员单位参与收视率作假,一经查实立即列入企业信用黑名单,通报全行业。情节严重者依据协会章程给予开除会籍处分,并报告政府主管部门,建议取消其电视剧经营制作资质。承诺书要求全体会员坚决与收视率作假现象作斗争,有责任向法务委员会提供线索和证据,全力配合调查。与会的会员单位均表示响应协会倡导,并在这份承诺书上签了字。

中制协会长尤小刚表示,“我们也同时希望,国家尽快建立收视率调查的大数据系统,采用统一的、合理的、有效的收视率调查方式,让中国电视剧制作者能一门心思地提高电视剧的质量,真正让电视剧凭质量说话!”

(节选自2017年1月4日《光明日报》)

材料四:

收视率仅仅是一项效果指标,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多少人看了某节目或频道、看了多长时间等情况。然而,除节目本身因素外,收视率还受时段、编排等因素的影响,仅凭收视率高低无法判断节目质量优劣。况且,观众的观看感受多样复杂,收视率的冰冷数字无法判断观众是“身心愉悦”还是“边看边骂”。其实,业界对收视率能否真实可信地反映电视台和电视节目收视情况的质疑由来已久。收视率造假一事只是再次提醒我们,不应将收视率当成判定电视台和电视节目优劣的唯一标准,业界亟须出台更专业、科学的电视评价体系,引入多方面的评价机制,在收视统计领域营造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让更多的收视统计机构加入,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维护客观公正的收视评价体系,建设科学完善的评价机制。

收视率造假的问题关键不只在收视率这个衡量标准本身,还在于电视从业者的态度。电视行业片面追求收视率的不良风气,导致明星价格虚高、内容同质化、审美价值取向低俗等问题屡见不鲜,已经伤及电视产业的肌理。与其饮鸩止渴,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不惜破坏行业规范,把时间和金钱浪费在钻空子进行收视率造假上,电视从业者不如潜心研究如何提高产品质量,在市场容量下降的情况下开拓综艺节目、电影和网络剧等新空间,提高好剧、好节目的收看效率。

(节选自2017年1月25日《光明日报》)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介绍了中制协发表声明的内容,首次对变味的“收视率”开战,揭示收视率造假这种“黑产业链”给黑势力带来的丰厚利润等。
B.材料二揭示了有些电视台的广告部为了争夺广告资源而愈演愈烈进行收视率造假这一现象,并表明了中制协将对收视率造假行为实施打击的态度。
C.材料三介绍了中制协倡导的《关于坚决抵制收视率作假的自律承诺书》的部分内容,同时要求中制协会员明确自己的责任并自觉抵制与杜绝收视率造假。
D.材料四介绍了收视率的相关问题,分析了收视率造假的危害,希望业界建设科学完善的评价机制并点明电视从业者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等。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材料意思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主要使用数据说话,文中列举的一系列数字,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能够让读者更直观地了解电视剧收视率造假问题的严重性。
B.材料一使用了“黑手”“黑产业链”“黑势力”等词语,“黑”字明确指出了收视率造假行为的性质以及中制协打击收视率造假行为的决心。
C.材料一、二介绍了电视剧市场上播出方在制作、购买、播出过程中购买虚假收视率行为以及中制协营造电视剧播出新环境的决心。
D.材料四是时评类文章,分析了涉及收视率的多个方面的问题,比如第二段就从行业的角度分析片面追求收视率给电视产业带来的伤害。
3.为什么收视率调查不能作为评定一部电视剧好坏的标准?请结合材料说说你的看法。
2020-04-21更新 | 3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宇宙浩淼无垠,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欲也是无限的,在2020年人类的四国火星计划中,中国、美国、俄罗斯、阿联酋都将开展火星探索任务,搜索火星的大气和土壤,以寻找火星上的生命存在迹象。

四国中,阿联酋是一个探索太空的新星,他们的航天局于2014年才正式成立,航天经验仅限于一些绕地球轨道运行的观测和通信卫星,因为对航天的经验非常少,所以他们的火星探索任务,这颗名为“火星号”的卫星,抱着的是只是希望成功的念头,在四个国家中,阿联酋大概是成功性最低的一个。

而自从1984年以来,就没有成功执行过一次行星间飞行任务的俄罗斯,成功率同样堪忧。俄罗斯航天局开展的火星计划,是与欧洲航天局合作的,使用的是俄罗斯制造的着陆器,欧洲制造的漫游车,用这种着陆器把漫游车送上火星,是有一定挑战性的。

有航天专家就指出,俄罗斯制造的着陆器是是令人担忧的。且欧洲航天局也承认,这个任务是否能发射都存在疑问,因为降落过程中使用的降落伞,在高空试验中出了问题。

经验丰富的美国,则是成功率较高的。他们这一次火星任务使用的,是与钚动力的“好奇”号大致相同的漫游车设计,重复自己的成功过程,这样小心翼翼,倒是不容易出差错。然而“好奇”号从2012年以来, 一直都在Gale火山口附近徘徊,没能取得什么巨大成果。

这一次美国的“火星2020”号比起“好奇”号,只是多带了一套科学仪器,凭借的是一个假设,假设数十亿年前,火星更加温暖湿润,生命可能就起源于那时,想要借这套科学仪器寻找古代宜居环境的证据,并寻找在其中生活的任何微生物的化学特征,就显得不那么靠谱了。

我国在2011年首次向火星发射探测器的尝试,以失败告终,归纳问题发现是运载它的俄罗斯火箭,无法脱离地球轨道。但如今,我国长征五号发射成功,代表的是我国航天取得的巨大进展,这一次也将使用我国自己的长征火箭进行尝试,发射的成功性就已经可以得到比较大的保障了。

同时,我国这一次开展的火星任务,将使用轨道飞行器和小型漫游车来寻找生命迹象。在漫游车上装的探地雷达,正是我国这一次火星计划的秘密装备。目前有关这项任务的技术细节很少,但可以知道航天人员对探索火星动力十足。且漫游车装有的探地雷达的探测深度,应该比同类雷达要深得多,可以达到一百米。

用探地雷达探索火星地表下的秘密,这就是我国2020年火星计划的重要计划,这与我国航天人员转换思路是离不开的。在2019年月背降落就已经是开创性思维了,这一次探索火星地表下的秘密,很可能再次取得成果。

美国航天专家因而评论道,中国人在航天取得的成就,已经清楚地展示了技术能力和星际导航能力。

(节选自李昕《2020年四国火星计划》《强国新闻》2020.1.14)

材料二:

有一句话叫作“运载火箭的能力有多大,中国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长征五号是我国推力最大的新一代运载火箭,起飞推力超过1000吨,运载能力接近25吨,使我国现役火箭的运载能力提升了2.5倍。首次采用了5米直径箭体结构,全长约57米,起飞重量的870吨,比其他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体型大得多,也因此有了“胖五”的称呼。

不同于目前常规火箭使用的化学燃料,“胖五”的燃料大部分是零下183℃的液氧和零下253℃的液氢——这已经接近低温的极限,所以又被称为“冰箭”。

而“胖五”的动力心脏——大推力氢氧发动机和液氧煤油发动机都是全新研制的。氢氧发动机燃烧液氢和液氧,不仅环保无污染,也是火箭发动机技术发展的趋势之一,12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单台的推力是目前中国火箭发动机中推力最大的。

我国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将一次性发射完成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三项任务,因此,我国的火星探测器是由环绕器、着陆器和巡视器(又叫火星车)组成,重量达到5吨左右。

探火任务需要直接将这个5吨重的探测器直接送入地火转移轨道,需要让探测器获得超过11.2千米/秒的第二宇宙速度,让它可以完全摆脱地球引力,去往太阳系内的其他行星或者小行星。想要获得这个初始速度,就需要火箭发射能量足够大,目前只有长征五号能够做到。

“胖五”寄托了几代航天人的梦想和夙愿。1986年,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设计论证工作开始。2006年10月,长征五号一代运载火箭正式立项,中国航天人攻克了无数的技术难关,

2016年,“胖五”首飞成功,大幅提升了我国自主进入空间的能力,把中国火箭送入包括美国和俄罗斯在内的世界主流火箭阵营。

2017年,长征五号遥二任务发射失利;2019年底,重整行囊的“胖五”再次出发,成功将实践二十号卫星送入太空,实现了时隔908天的圆满回归。

(节选自崔霞   王世玉   徐静   陶嘉树《“胖五”再出征!为什么“探火”任务非“胖五”莫属》《新闻中心》2020.7.17)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无限的,2020年世界上就有四个国家将开展火星探索任务,希望寻找火星上的生命存在迹象。
B.在历次探火中,阿联酋的成功概率最低,因为阿联酋没有航天探索经验,与之相比,我国的探火成功概率会比他高。
C.俄罗斯用自己的漫游车将着陆器送上火星具有挑战性,我国首次向火星发射探测器以失败告终就是很好的证明。
D.美国虽然航天探索经验丰富,行事谨慎,但是一直没能取得什么巨大成果,所以这一次美国的“探火”显得不靠谱。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航天探索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持和必须的人力资源,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只靠勇气和理论知识是不够的。
B.有的航天专家对俄罗斯制造的着陆器动力不足感到担忧,欧洲航天局对这次发射是否能成功也存有疑问。
C.美国有探索火星的经验,为这次火星探索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这也不能确保此次探火任务的万无一失。
D.我国探火思路与他国不同,这次使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漫游车上搭载探地雷达,很可能再次取得成果。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今年“探火”“不靠谱”的一项是(     
A.一个探索太空的新星,其航天局六年前才正式成立。
B.1984年以来从未成功执行过一次行星间飞行任务。
C.用一套科学仪器,寻找火星上古代宜居环境的证据。
D.一次性发射完成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三项任务。
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胖五”下一个简要定义。
5.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
2020-10-04更新 | 228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基础科学是以自然现象和物质运动形式为研究对象,探索自然界发展规律的科学。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地球科学、逻辑学七门基础学科及其分支学科、边缘学科。边缘学科有物理化学、化学物理、生物物理、生物化学、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球生物等。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在整个科技创新链条中,与应用科研解决从“1到”的问题不同,基础科学研究解决的是从“0到1”的问题,即解决从无到有的问题。基础科学研究是高新技术的“地基”,引发人类经济和社会翻天覆地变化的新兴产业都与基础科学研究紧密相关。比如,量子论和相对论的产生,促成了半导体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以及核能源与核技术等新技术和新产业的发展;遗传定律和DNA双螺旋理论的发现,奠定了现代遗传工程和生物技术的基础。基础科学研究是科学之本、技术之源,是提升创新能力的“供给侧”,是引领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发动机”。

(摘编自罗志敏《“双一流”高校,耕好基础研究“责任田”》)

材料三:

很多人习惯于将“科学—技术关系”想象为如此的线性模式:大学和科研院所贡献科学知识,对科学的应用形成技术,企业对技术成果的商业化就是创新。这也对应于科技统计中“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开发”的研发形态三分法。

但是,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的无数事实告诉我们,技术的发展逻辑与科学截然不同,更不能将其简单视为科学的应用结果。科学是在给定条件下探求世界的规律,是“求真”的结果,但这个结果往往高度不确定;技术的本质则是“务实”,是在已知终点的情况下寻求实现结果的适当条件。这两种迥异的发展逻辑决定了科学与技术之间一系列的重要差别和联系。

首先,由于科学求真并不必然考虑“有用性”,因此科学发现并不会自动导致技术进步和生产力提升:100年前波尔对原子结构的研究、今天科学界对黑洞和新粒子的痴迷,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好奇心驱动的自由探索,不会在短期内看到实用的方向。即便“求真”过程存在对“有用性”的考虑,科学原理的突破也必须同具体的现成技术相结合,才能变成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其次,由于技术的“务实”集中表现为“能够达成特定现象”,因此技术问题的解决并不必然需要科学的支持。解决技术问题的关键往往在于在反复试错摸索中积累的“经验”和“匠心”,经验越老到,现象的达成就越稳定。一旦获得必要的经验,产业发展就获得了初始动能,而不必等待科学知识健全之日。以自行车为例:诞生 200年来,自行车稳定行驶的原理至今成谜,此前出现的陀螺效应、前轮尾迹等解释被先后证伪,但这丝毫不影响其成长为千亿级产业。

最后,除上述差别之外,科学和技术之间也可以建立互动。对这一问题最经典的讨论来自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

“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从十字军征讨以来,工业有了巨大的发展,并随之出现许多新的事实……这些事实,不但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而且自身也提供了和以往完全不同的实验手段,并使新的工具的设计成为可能。”

恩格斯在此指出了技术对科学的两种作用路径:一是技术需求(即恩格斯说的“生产”)为科学提供了研究对象;二是作为实验手段和研究载体,构成了科学“给定条件”的一部分。从这两方面来看,“科学应归功于生产的事实……多得不可胜数”。

在前一种情形中,响应技术进步的需求成为科学研究的首要任务,其中既包括在现有技术达到极限时为技术升级寻找新的科学原理,也包括用科学语言“翻译”技术经验、以科学原理保障技术“适当条件”的稳定性、一致性和可转移性。目前不少大型企业和工研院的基础研究源自攻克技术瓶颈和“翻译”技术经验的任务,是对技术环节发起需求的科学响应,也是对“务实”和“求真”的兼顾。但这种兼顾却在传统三分法中找不到合适的位置:因为这往往需要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试验开发之间的有机联动。

有很多术语描述这类跨形态研究,如十九大报告中的“应用基础研究”和钱学森先生有关“技术科学”的思想。在以钱先生为代表的一批战略科学家看来,技术科学研究是对工程技术中的宝贵经验和初步理论进行科学概括,从而将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形成的有科学基础的工程理论。70 年来,奠定新中国竞争力基础的重大成就几乎无不源自技术科学研究,无论是“十二年科学规划”还是“两弹一星”工程,都是“任务带学科、学科促任务、成果为学科提供载体、学科为成果提供支持”的成功范例,我国力学、数学、通信等学科的传统优势即由此而来。

由此不难看出,技术科学研究是连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的“桥梁”和“枢纽”。以任务为导向,以响应需求为动力,以技术科学研究为“枢纽”,实现工程技术开发和自然科学研究的时空统一、协同发展,这应该是处理当前我国“科学一技术关系”的一种有效途径。

(摘编自孙喜、窦晓健《我们紧缺什么样的基础研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基础科学关注与自然现象和物质运动形式相关的基础学科的研究,各学科之间自成体系,有着严格的学科界限。
B.基础科学研究不仅能够提升人类对自然界发展规律的认识,还能有力地促进人类经济和社会的持续蓬勃发展。
C.大学和科研院所是基础科学研究的主阵地,承担着贡献科学知识的重任,而企业则无需关注基础科学的研究。
D.基础科学研究排斥“有用性”,一些科学发现可能只是科学家好奇心驱动的自由探索,而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基础科学研究能夯实高新技术发展的基础,半导体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就与基础科学研究密切相关。
B.自行车稳定行驶的原理至今成谜,但却没有影响行业的发展,是因为凭经验可解决自行车行驶的问题。
C.科技创新指的是企业对技术成果进行转化,应用于实际生产的商业行为,这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D.我国在力学、数学等学科上具有传统优势,这与我们采取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研究策略有关。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证明“科学应归功于生产的事实”的一项是(     
A.1866年,德国科学家西门子提出了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同年,他发明了第一台直流电动机,在功率和负荷能力进一步改进后,这种机器在其他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B.法国物理学家看到英国制造的蒸汽机性能远远超过自己国家生产的,便决心从事热机效率问题的研究。他从理论的高度上对热机的工作原理进行研究,提出了卡诺定理。
C.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所有的植物体和动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并且依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在此基础上他们创立了细胞学说。
D.二战期间,美国军方邀请数学家维纳参与提升自动防空火炮射击精度的项目研究,维纳创造性地将计算机与大脑神经系统联系在一起,创立了一门新学科,称为控制论。
4.请分别概括上面三则材料的论述侧重点。
5.2020年4月29日,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中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委共同发布了《新形势下加强基础研究若干重点举措》的文件,文件要求“把握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日趋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以应用研究带动基础研究,加强重大科学目标导向、应用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项目部署。”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文件相关要求的理论依据。
2021-02-15更新 | 9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