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司马迁(前145-前90)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67 题号:1148225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

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

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未罢,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何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诸君皆贺,召平独吊。召平谓相国曰:“祸自此始矣。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则上心说。”相国从其计,高帝乃大喜。

(节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B.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C.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D.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亭长是管理亭的官吏。亭即驿亭,是由驿站所设置的供行旅途中歇宿的处所。
B.关中是古代地区名,所指范围大小不一,一般泛指函谷关以西战国末秦故地。
C.食邑即收食禄的封地,由皇帝封赐给臣下,受封者以其中民户赋税为食禄。
D.相国是辅佐君主治理国政的最高长官。韩信死后,丞相萧何被刘邦拜为相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何勤勤恳恳,长期辅佐刘邦。萧何在刘邦做亭长时就经常帮助他。楚汉战争中,萧何以丞相身份留守巴蜀、关中,使刘邦有稳固的后方。
B.萧何深谋远虑,志在经世济民。汉军攻入咸阳,将士们忙着哄抢财宝,萧何却收藏秦律令图籍档案,使刘邦能了解天下地形、户口等情况。
C.萧何不善征战,论功却排第一。天下平定论功行赏时,刘邦以狗猎为喻,坚持认为萧何之功最高。经过刘邦的开导,武将们对萧何心悦诚服。
D.萧何忠于刘邦,献计斩杀韩信。楚汉战争中,萧何为帮助刘邦战胜项羽,举荐了韩信;刘邦称帝后,因韩信谋反,萧何又帮吕后杀死了韩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
(2)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则上心说。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于芒砀山泽间。沛公起,哙以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败泗水守薛西,击章邯军濮阳,破赵贲军开封,攻武关,至霸上,无不却敌先登。项羽闻沛公欲王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西谷关,进至戏。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飨军士,中酒,亚父使项庄拔剑舞坐中,击沛公,樊哙居营外,闻事急,即带剑拥盾入。项羽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也。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曰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起如厕,麾樊哙出。与俱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项羽死,汉王即位,以哙坚守战有功,益食邑八百户。又以将军从高祖平燕王臧荼、楚王韩信,更赐爵列侯,与剖符,世世勿绝,食舜阳,迁左丞相。哙以吕后女弟吕媭为妇,故其比诸将最亲。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既忘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其后卢绾反,高帝使哙以相国击燕。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于吕氏,即上一日宫车晏驾,哙欲以兵尽诛威氏、赵王如意之属。高帝大怒,乃使陈平载绛侯代将,即军中斩哙。陈平畏吕后,执哙诣长安。至则高帝已崩,吕后释哙,得复爵邑。孝惠六年,哙薨,曰武侯。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1.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既忘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B.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既忘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C.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既忘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D.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既忘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参乘:亦作“骖乘”,为陪乘或陪乘的人。古时乘车,尊者在右,御者在中,一人在左陪乘,担任警卫。
B.赐爵,是古代君主赐予臣下的爵位。春秋时期,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C.剖符,或叫“剖竹”。封建帝王封赏诸侯、功臣时,将铜或竹、木剖分为二,君臣各执一半,作为信守的约证。
D.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哙骁勇善战、军功卓著。随刘邦征战,樊哙无不冲锋在前;刘邦成为皇帝后,樊哙凭借战功,封爵列侯,官至左丞相。
B.樊哙忠肝义胆、豪气干云。为保护刘邦,他不顾个人安危,私闯鸿门宴,喝酒吃肉的豪爽令项羽赞赏,义正辞严的谴责令项羽无言以对。
C.樊哙直言善谏、循循善诱。刘邦因病重多日不见朝臣,樊哙闯宫直入,指出刘邦不该独自跟一个宦官诀别,用赵高篡权的教训规劝他。
D.樊哙出身寒微、卒于显赫。他早年依靠屠狗谋生,后来做了刘邦的女婿,关系比诸将更亲近;后因结党吕后,被刘邦下令处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曰:“无有闭关事。”
(2)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2022-04-04更新 | 8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高祖五年,张耳薨,其子张敖嗣立为赵王。汉七年,高祖过赵,赵王自上食,礼甚卑。高祖箕踞詈,甚慢易之。赵相贯高,故张耳客也。生平为气,乃怒曰:“吾王孱王也。”说王曰:“夫天下豪杰并起,能者先立。今王事高祖甚恭,而高祖无礼,请为王杀之!”张敖曰:“君何言之误!且先人亡国,赖高祖得复国,秋毫皆高祖力也,愿君无复出口。”贯高等十余人皆相谓曰:“乃吾等非也。吾王长者,不倍德。且吾等义不辱今怨高祖辱我王故欲杀之何乃污王为乎令事成归王事败独身坐耳。”汉八年,高祖从东垣还,过赵,贯高等乃壁人柏人,要之置厕。上过欲宿,心动问曰:“县名为何? ”曰:“柏人。”“柏人者,迫于人也!”不宿而去。汉九年,贯高怨家知其谋,乃上变(举报)告之。于是上皆并逮捕赵王、贯高等。十余人皆争自刭,贯高独怒骂曰:“谁令公为之?今王实无谋,而并捕王;公等皆死,谁白王不反者!”乃槛车胶致,与王诣长安。欲治张敖之罪。上乃诏赵群臣宾客有敢从王皆族。贯高等十余人皆自髡钳,为王家奴,从来。贯高至,对狱,曰:“独吾属为之,王实不知。”吏治榜笞数千,身无可击者,终不复言。廷尉以贯高事辞闻,上曰:“壮士!谁知者,以私问之。”中大夫泄公曰:“臣之邑子,素知之。此固赵国立名义不侵为然诺者也。”上使泄公持节问之,与语,问赵王果有计谋不。贯高曰:“人情宁不各爱其父母妻子乎?今吾三族皆以论死,岂以王易吾亲哉!顾为王实不反,独吾等为之。”具道本指以为者,王不知状。于是泄公入,具以报,上乃赦赵王。上贤贯高为人能立然诺,使泄公告之赵王已出,因赦贯高。贯高曰:“所以不死,一身无余者,白赵王不反也。今王已出,吾责已塞,死不恨矣。且人臣有篡杀之名,何面目复事上哉!纵上不杀我,我不愧于心乎?”乃仰绝颈,遂死。当此之时,名闻天下。

(节选自《史记 ·张耳陈馀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且吾等义不辱/今怨高祖辱我王/故欲杀之/何乃污王/为乎令事成归王/事败独身坐耳
B.且吾等义不辱/今怨高祖辱我王/故欲杀之/何乃污王为乎/令事成归王/事败独身坐耳
C.且吾等义不辱/今怨高祖辱我/王故欲杀之/何乃污王为乎/令事成归王/事败独身坐耳
D.且吾等义不辱/今怨高祖辱我/王故欲杀之/何乃污王/为乎令事成归王/事败独身坐耳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古代帝王的庙号,如汉高祖刘邦、隋高祖杨坚、唐高祖李渊等。
B.髡钳,古代刑罚名,指剃去头发、铁圈束颈,文中“自髡钳”表示服罪。
C.箕踞,伸开两腿,像簸箕那样地坐着,是古代展示礼仪的一种特殊坐姿。
D.持节,拿着符节。节,旄节,以竹为杆,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凭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贯高义不受辱,敢于反抗。贯高知道高祖傲慢地轻视赵王后,气愤地替赵王鸣不平。尽管赵王极力反对,依然商议寻机谋杀高祖。
B.贯高重诺守信,勇于担责。贯高在谋杀高祖败露后,坚持履行谋事前的约定,冒着灭族的危险也要保护赵王,并怒骂其他欲畏罪自杀之人。
C.贯高忠贞不渝,不惧酷刑。贯高在受审时,坚称谋杀高祖是他们几个人所为,赵王确实不知情,即使被打得体无完肤也终不改口。
D.贯高侠肝义胆,赢得赞誉。贯高的侠义之举感动了高祖,高祖称赞他是守信义的壮士,泄公因他力保赵王有功,而盛赞他是重名义之士。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吾三族皆以论死,岂以王易吾亲哉!
(2)具道本指以为者,王不知状。
2021-04-12更新 | 3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

《屈原列传》(节选)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人君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晧晧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二)

《苏武传》(节选)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独匈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屈平既
(2)一篇之中三志焉
(3)人君愚智贤不肖
(4)然亡国破家相随
(5)卒使上官大夫屈原于顷襄王
(6)单于使卫律召武受
(7)而收张胜
(8)马畜
(9)空以身草野
(10)复举剑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被发行吟泽畔B.畔主背亲C.头县北阙D.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
3.下列句子不属于被动句的一项(     
A.兵挫地削B.外欺于张仪C.何以汝为见D.而自令见放为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2)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5.茅坤评价《屈原列传》“以议论行叙事体”,即采用在叙事中插入议论的写法,请结合语段(一)予以分析。
6.语段(二)画浪线部分苏武对卫律的斥责很有逻辑,请加以分析。
2022-04-19更新 | 21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