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欧阳修(1007-1072)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5 题号:1150356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其小字亚子,当时人或谓之亚次。又别为优名以自目,曰李天下。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

是时,诸伶人出入宫掖,侮弄缙绅,群臣愤嫉,莫敢出气,或反相附托,以希恩幸。四方藩镇,货赂交行,而景进最居中用事。庄宗遣进等出访民间,事无大小皆以闻。每进奏事殿中,左右皆屏退,军机国政皆与参决。三司使孔谦兄事之,呼为“八哥”。庄宗幸邺,乃遣进等采邺美女千人,以充后宫。而进等缘以为奸,军士妻女因而逃逸者数千人。庄宗还洛,进载邺女千人以从,道路相属,男女无别。

郭门高者,名从谦,门高其优名也。虽以优进,而尝有军功,故以为从马直指挥使。从马直,盖亲军也。从谦以姓郭,拜崇韬为叔父,而皇弟存乂又以从谦为养子。崇韬死,存乂见囚,从谦置酒军中,愤然流涕,称此二人之冤。是时从马直军士王温宿卫禁中夜谋乱事觉被诛庄宗戏从谦曰汝党存乂崇韬负我又教王温反复欲何为乎从谦恐,退而激其军士曰:“罄尔之赀,食肉而饮酒,无为后日计也。”军士问其故,从谦因曰:“上以王温故,俟破邺,尽坑尔曹。”军士信之,皆欲为乱。李嗣源兵反,向京师,庄宗东幸汴州,而嗣源先入。庄宗至万胜,不得进而还,军士离散,尚有二万余人。居数日,庄宗复东幸汜水,谋扼关以为拒。四月丁亥朔,朝群臣于中兴殿,宰相对三刻罢。从驾黄甲马军阵于宣仁门、步军阵于五凤门以俟。庄宗入食内殿,从谦自营中露刃注矢,驰攻兴教门,与黄甲军相射。庄宗闻乱,率诸王卫士击乱兵出门。乱兵纵火焚门,缘城而入,庄宗击杀数十百人。乱兵从楼上射帝,帝伤重,踣于绛霄殿廊下,自皇后、诸王左右皆奔走。至午时,帝崩,五坊人善友聚乐器而焚之。嗣源入洛,得其骨,葬新安之雍陵。以从谦为景州刺史,已而杀之。

《传》曰:“君以此始,必以此终。”庄宗好伶,而弑于门高,焚以乐器。可不信哉!可不戒哉!

(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时/从马直军士王温宿卫/禁中夜谋乱事/觉被诛/庄宗戏从谦曰/汝党存乂崇韬负我/又教王温反/复欲何为乎/
B.是时/从马直军士王温宿卫禁中/夜谋乱/事觉被诛/庄宗戏从谦曰/汝党存乂崇韬负我/又教王温反/复欲何为乎/
C.是时/从马直军士王温宿卫/禁中夜谋乱事/觉被诛/庄宗戏从谦曰/汝党存乂崇韬负我/又教王温/反复欲何为乎/
D.是时/从马直军士王温宿卫禁中/夜谋乱/事觉被诛/庄宗戏从谦曰/汝党存乂崇韬负我/又教王温/反复欲何为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俳优,指古代以乐舞谐戏为业的艺人,就是今天的相声。侯宝林《我和相声》:“相声的历史,要从古时候的俳优讲起,那是很早的。”
B.缙绅,原意是插笏于带,旧时官宦的装束,转用为官宦的代称。缙,也写作“搢”,插。绅,束在衣服外面的大带子。
C.藩镇,亦称方镇,是唐朝中后期设立的军镇。藩是“保卫”之意,“镇”是指军镇,唐末为防止边陲各异族的进犯,大量扩充藩镇。
D.崩,古代把帝王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帝王死称“崩”。诸侯死称“薨”,大夫死称“卒”,士死称“不禄”,庶人死称“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宗既喜欢滑稽戏,又通晓音乐,还能谱曲,他常常与伶人一道在庭院里演杂戏,伶人因此而当权,最终导致后唐的灭亡。
B.唐庄宗宠信伶官,这些伶官也飞扬跋扈,随意侮辱官员,这些官员们在伶官面前敛声屏气,小心翼翼。也有一些无耻的官员就阿附这些伶官,以图飞黄腾达。
C.郭门高本名郭从谦,郭门高是他做优伶用的名字。他善于钻营,认郭崇韬为叔父,又认庄宗的弟弟李存乂为养父,因此当上了从马直指挥使。
D.由于郭门高和郭崇韬以及李存乂的关系,再加上他的部下王温在禁宫中宿卫时图谋作乱,庄宗和他开玩笑,问他还想干什么。他非常害怕,于是就图谋叛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罄尔之赀,食肉而饮酒,无为后日计也。
(2)庄宗好伶,而弑于门高,焚以乐器。可不信哉!可不戒哉!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郭崇韬,代州雁门人也,为河东教练使。为人明敏,能应对,以材干见称。庄宗为晋王,崇韬为中门使,甚见亲信。

晋兵围张文礼于镇州,久不下,而定州王都引契丹入寇。契丹至新乐,晋人皆恐,欲解围去,庄宗未决,崇韬曰:“契丹之来,非救文礼,为王都以利诱之耳,且晋新破梁军,宜乘已振之势,不可自退怯。”庄宗然之,果败契丹。庄宗即位,拜崇韬兵部尚书、枢密使。

庄宗朝城,段凝军临河。闻梁方召诸镇兵欲大举,唐诸将皆忧惑。庄宗患之,以问诸将,诸将皆曰:“唐得郓州,隔河难守,不若弃郓梁,而西取卫州、黎阳,河为界,与梁约罢兵,毋相攻,庶几以为后图。”庄宗不悦,召崇韬问计,崇韬曰:“陛下兴兵仗义,十余年矣。况今大号已建,自河以北,人皆引首以望成功而思休息。今得一郓州,不能守而弃之,虽欲指河为界,谁陛下守之?且魏博五州,秋稼不,竭民而敛,不支数月,此岂按兵持久之时乎?愿陛下分兵守魏,固杨刘,而自郓长驱捣其巢穴,不出半月,天下定矣!”庄宗大喜曰:“此大丈夫之事也!”因问司天,司天言:“岁不利用兵。”崇韬曰:“古者命将,凿凶门而出。况成算已决,区区常谈,岂足信也!”庄宗即日下令军中,夜渡杨刘,从郓州入袭汴,八日而灭梁。

崇韬素廉,自从入洛,始受四方赂遗,故人子弟或以为言,崇韬曰:“吾位兼将相,禄赐巨万,岂少此邪?今籓镇诸侯,多梁旧将,皆主上斩袪射钩之人也。今一切拒之,岂无反侧?且藏于私家,何异公帑?”明年,天子有事南郊,乃悉献其所藏,佐赏给。

同光三年夏,大水害民田,民多流死。庄宗患宫中暑湿不可居,思得高楼避暑,乃遣宫苑使王允平营之。宦官曰:“郭崇韬眉头不伸,常为租庸惜财用,陛下虽欲有作,其可得乎?”庄宗乃使人问崇韬曰:“昔吾梁对垒于河上,虽祁寒盛暑,被甲跨马,不以为劳。今居深宫,荫广厦,不胜其热,何也?”崇韬对曰:“陛下昔以天下为心,今以一身为意,艰难逸豫,为虑不同,其势自然也。愿陛下无忘创业之难,常如河上,则可使繁暑变清凉。”庄宗默然。终遣允平起楼,崇韬果切谏。宦官曰:“崇韬之第,无异皇居,安知陛下之热!”由是谗间愈入。

唐军征蜀,崇韬招讨使,所过迎降。宦官向延嗣,诬其有异志,将危魏王。刘皇后教彦珪矫诏魏王杀之。有子五人,其二从死于蜀,余皆杀。

(《新五代史·郭崇韬》有删改)


[注]:①斩袪射钩:袪,袂;钩,衣带之钩。意谓旧怨。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可自退怯       遽:匆忙
B.庄宗朝城       军:驻扎
C.秋稼不       稔:庄稼成熟
D.则可使繁暑变清凉       坐:坐等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若弃郓梁/昔吾梁对垒于河上B.谁陛下守之/崇韬招讨使
C.河为界/佐赏给D.以材干称/余皆
3.下列对文中划线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庶几以为后图
等以后有了贤才再谋划
B.古者命将,凿凶门而出
古时候任命将领,敢于凿开凶门而出。
C.且藏于私家,何异公帑?
况且收藏在自己家里,跟公家的仓库有什么不同?
D.诬其有异志
诬蔑郭崇韬有反叛之心
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崇韬善于分析问题,能够预见敌方军事行动的真实意图,帮助庄宗确定正确策略。
B.一向清廉的郭崇韬开始接受四方贿赂是为了能够把收藏的全部东西给皇帝用来赏赐。
C.郭崇韬劝谏君王不忘创业时本色的见解,不仅在当时,即使在今天也很有借鉴意义。
D.郭崇韬由于坚持正确意见,被宦官嫉恨,遭受谗言攻击,最终被魏王杀害。
5.郑云龄在《五代史·绪言》点评道:“崇韬以佐命之臣,功居第一,虽其行或有未善,而其所以为国则忠也。”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郭崇韬“忠”的具体表现。
2022-02-11更新 | 13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徐有功,名弘敏,避孝敬皇帝,以字行,国子博士文远孙也。举明经,累补蒲州司法参军,袭封东莞县男。为政仁,不忍杖罚,民服其恩,更相约曰:“犯徐参军杖者,必斥之。”讫代不辱一人,累迁司刑丞。时武后僭位,畏唐大臣谋己。于是周兴、来俊臣等揣识后旨,置总监牧院诸狱,捕将相俾相钩逮楚掠凝惨又污引天下豪杰相交者即按一切以反论一时豪杰蒙难者不可胜数朝野震恐,莫敢正言,独有功数犯颜争枉直,后厉语折抑,有功争益牢

韩纪孝者,受徐敬业伪官,前已物故,推事使顾仲琰籍其家,诏已报可。有功追议曰:“律,谋反者斩。身亡即无斩法,无斩法则不得相缘,所缘之人亡,则所固之罪减。”诏从之,皆以更赦免,如此获宥者数十百姓。

道州刺史李仁褒兄弟为人证构,有功争不能得。秋官侍郎周兴劾之曰:“汉法,附下罔上者斩,面欺者亦斩。在古,析言破律者杀。有功故出反因,罪当诛,请按之,”后不许,犹坐免官。

起拜左司邮中,转司刑少卿。与皇甫文备同按狱,证有功纵逆党。久之,文备坐事下狱,有功出之,或曰:“彼尝陪君于死,今生之,何也?”对曰:“尔所言者私,仆所守者公法,不可以私害公。”

尝谓所亲曰:“大理,人命所系,不可阿旨诡辞,以求苛免。”故有功为狱,常持平守正,以执据冤罔,凡三坐大辟,将死,泰然不忧;赦之,亦不喜。后以此重之。所全活甚众,酷吏为少衰,然疾之如仇矣。,年六十八,赠司刑卿。

或论之曰:“昔称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人,今有功断狱,亦天下无冤人。然释之当汉文帝时,中外无事,守法而已。有功居革命之际,周兴、来俊臣等掩义隐贼,崇饰恶言,以诬盛德,有功守死明道,身滨殆者数矣,此其贤于释之明甚。”

(节选自《新唐书·徐有功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捕将/相俾相钩逮/楚掠凝惨/又污引天下豪杰相交者/即按一切以反论/一时豪杰蒙难者/不可胜数
B.捕将相/俾相钩逮/楚掠凝惨/又污引天下豪杰/相交者即按一切以反/论一时豪杰蒙难者/不可胜数/
C.捕将/相俾相钩/逮楚掠凝惨/又污引天下豪杰/相交者即按/一切以反论一时/豪杰蒙难者/不可胜数/
D.捕将相/俾相钩逮/楚掠凝惨/又污引天下豪杰/相交者即按/一切以反论/一时豪杰蒙难者/不可胜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讳即避讳,帝制时代对于君主和尊长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这是避讳的一条总原则。
B.县男,也叫开国男,是唐朝设立的一种爵位的名称,属于从五品。男,指男爵,古代五等爵位的最末等。
C.廷尉,古代官职名,战国时期始置,列位九卿,主管全国军事和武官选用。
D.卒,古代对“死”有不同的表达,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有功为政仁慈,深受敬服。武则天当政,株连钩捕,朝野震恐,没有人敢说真话,只有徐有功多次犯颜力争。
B.徐有功为人正直,执法公正。韩纪孝在接受徐敬业伪官后就死去,但他家还是受到牵连。抄家的圣旨下达后,徐有功仍进谏,坚持依法减免韩家的罪,类似情况的有几十家也因此得到赦免。
C.徐有功心胸开阔,不计私怨。他为李仁褒兄弟说情不成,反遭周兴弹劾,以致最终被免官。被重新起用后,又和同僚皇甫文备一同遭诬陷。后皇甫文备因事入狱,徐有功仍依法公正无私地救出了他。
D.徐有功秉公办案,坚持原则。坚持依靠事实凭据来判断冤屈诬枉的案子,不曾以私废公,深受武则天器重,对酷吏也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独有功数犯颜争枉直,后厉语折抑,有功争益牢。
(2)尝谓所亲曰:“大理,人命所系,不可阿旨诡辞,以求苟免。”
5.徐有功被人评价胜过张释之的地方有哪些?请根据文意概括。
2021-11-27更新 | 7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韦凑字彦宗,京兆万年人。永淳初,解褐婺州参军事。徙资州司兵,观察使房昶才之,表于朝,迁扬州法曹。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入为相王府属,时姚崇兼府长史,尝曰:“韦子识远文详,吾恨晚得之。”六迁司农少卿。忤宗楚客,出为贝州刺史。睿宗立,徒太府,兼通事舍人。

景云初,作金仙等观,凑谏,以为:“方农月兴功,虽赀出公主,然高直售庸,则农人舍耕取顾,趋末弃本,恐天下有受其饥者。”不听。凑执争,以“万物生育,草木昆蛟伤伐甚多,非仁圣本意”。帝诏外详议。中书令崔缇、侍中拳羲曰:“公敢是耶?”凑曰:“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朝廷为减费万计。出为陕、汝、岐三州刺史。

开元初,欲建碑靖陵,凑以古园陵不立碑,又方旱不可兴工,谏而止。迁将作大匠。诏复孝敬皇帝庙号义宗,凑谏曰:“传云: ‘必也正名。’礼:祖有功,宗有德,其庙百世不毁。历代称宗者,皆方制海内,德泽可尊,列于昭穆,是谓不毁。孝敬皇帝未尝南面,且别立寝庙,无称宗之义。”遂罢。

迁右卫大将军,玄宗谓曰:“故事诸卫大将军与尚书更为之,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寻徒河南尹,封彭城郡公。会洛阳主簿王钧以赇抵死,诏曰:“两台御史、河南尹纵吏侵渔,《春秋》重责帅,其出凑曹州刺史,侍御史张洽通州司马。”久之,迁太原尹,兼北都军器监,边备修举,诏赐时服劳勉之。及病,遣上医临治。卒,年六十五。

(节选自《新唐书-韦凑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
B.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
C.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
D.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B.“南面”指担任大臣,因为占代坐北朝南为尊位,大臣朝见天子时立于南而。
C.“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文中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
D.《春秋》是儒家的经典,叙事简要,深寓褒贬,是我国现存最甲的编年体史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凑富有胆识,深受长官好评。任扬州法曹时,盂神爽触犯法令,勾结权要,韦凑果断处置,依法杖杀;入为相王府属吏,上司遗憾与他相见太晚。
B.韦凑参议朝政,敢于据理力争。景云初年,朝廷议建金仙观,他认为农事季节,建观必使农民抛弃耕作;皇上不听从,他又会同其他官员一同诤谏。
C.韦凑学识渊博,善于以占证今。开元初年,朝廷议在靖陵建碑,他上奏说明占代园陵不立碑;议论孝敬争帝庙号时,他又引经据典说不可称“宗”。
D.韦凑因受株连,遭到阜上责罚。在河南尹任上,部属洛阳主簿王钧犯事,皇上认为韦凑放纵属吏侵吞牟利,理应负责,于是将韦凑降职为曹州刺史。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朝廷为减费万计。
(2)诸卫大将军与尚书更为之,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
2021-03-10更新 | 17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