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司马迁(前145-前90) > 《史记》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 题号:11512075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节选自《鸿门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距关,毋诸侯                 内:同“纳”,接纳,使……进来
B.秦地可尽                    王:称王
C.吾得事之                       兄:像对待兄长一样
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项王   谢:感谢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项伯杀人,臣活
B.不如善遇之                       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C.具告                                沛公言报项王
D.籍吏民,封府库,待将军     今人有大功击之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在听说项伯前来告密后吩咐张良为他呼入,“以兄事之” 并与他“约为婚姻”,其实在为自己拉拢关系,希望借项伯帮自己渡过难关。
B.项伯不顾自己所在的阵营而私自报信给张良,可见他骑墙于项刘两大阵营之间、立场不坚定。
C.项羽听了项伯的一番劝告后由勃然大怒到轻信, 充分显示了项羽简单暴躁而又刚愎自用的性格。
D.本文语言精炼生动,绘声绘色,常常寥寥几笔,就能刻画出人物的突出个性,运用对比映村的手法塑造了两个政治集团里主要人物的不同性格。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 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2)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19-20高一下·浙江·阶段练习 查看更多[1]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段一:

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节选自《屈原列传》)

文段二:

秦人伐楚,取八城。秦王遗楚王书曰:“始寡人与王约为兄弟,盟于黄棘,太子入,至欢也。太子陵杀寡人之重臣,不谢而亡去,寡人诚不胜怒,使兵侵君王之边。今闻君王乃令太子质于齐以求平。寡人与楚接境,婚姻相亲。而今秦、楚不欢,则无以令诸侯。寡人愿与君王会武关,面相约,结盟而去,寡人之愿也!”楚王患之,欲往恐见欺,欲不往恐秦益怒。昭睢曰:“秦,虎狼也,有并诸侯之心,不可信也!”怀王之子子兰劝王行,王乃入秦。……秦人留之。楚大臣患之,乃相与谋曰:“吾王在秦不得还,要以割地,而太子为质于齐。齐、秦合谋,则楚无国矣!”欲立王子之在国者。昭睢曰:王与太子俱困于诸侯而今又倍王命而立其庶子不宜乃诈赴于齐。齐湣王召群臣谋之,或曰:“不若留太子以求楚之淮北。”齐相曰:“不可。郢中立王,是吾抱空质而行不义于天下也。”其人曰:“不然。郢中立王,因与其新王市曰:‘予我下东国,吾为王杀太子。不然,将与三国共立之。’”齐王卒用其相计而归楚太子。楚人立之。

十八年,楚怀王亡归。秦人觉之,遮楚道,怀王从间道走赵。赵主父在代,赵人不敢受。怀王将走魏,秦人追及之,以归。十九年,楚怀王发病,于秦,秦人归其丧。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诸侯由是不直秦。

臣光曰:“甚哉秦之无道也,杀其父而劫其子;楚之不竞也,忍其父而婚其仇。呜呼,楚之君诚得其道,臣诚得其人,秦虽强,乌得陵之哉!故人主不务得道而广有其势,是其所以危也。”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秦并六国》)

1.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王与太子A俱困B于诸侯C而今又倍王D命E而立F其庶子G不宜H乃诈I赴于齐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表亲属关系,与《红楼梦》中的“薛蟠之从弟薛蝌”的“从”意思相同。
B.质,即作人质,作抵押品,与“燕太子质于秦”的“质”意思相同。
C.婚姻,指儿女亲家,与《鸿门宴》中“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的“婚姻”意同。
D.薨,古代称诸侯之死,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昭王写信给楚怀王说明秦楚的关系,并希望和他相会。楚怀王看到信后,既想赴会,又不敢去,内心犹豫不决。
B.对楚怀王前去秦国的态度,昭睢与子兰态度截然不同,但楚怀王听取了子兰的劝说去了秦国,结果被扣留。
C.楚怀王从秦国逃跑,被秦国人发现,秦王派人封锁了通往楚国的道路,楚怀王只好逃到赵国,但赵国人不敢接纳他,后来被秦国人追上。
D.楚怀王去世后,秦人将他的灵柩送回楚国。楚国人都非常哀怜他,很悲伤。从此楚国不再尊重秦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2)太子陵杀寡人之重臣,不谢而亡去,寡人诚不胜怒,使兵侵君王之边。
5.司马光认为楚怀王没有掌握正确的治国之道,请从文段一概括具体事实。
2024-02-25更新 | 19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

孟子曰:“子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曾西蹙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其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

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

曰:“管仲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

曰:“以齐王,由反手也。”

曰:“若是,则弟子之惑滋甚。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犹未洽于天下;武王、周公继之,然后大行。今言王若易然,则文王不足法与?”

曰:“文王何可当也?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天下归殷久矣久则难变也。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

(节选自《公孙丑·章句上》)

材料二:

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故曰“放於利而行,多怨”。自天子至於庶人,好利之弊何以异哉!

孟轲,邹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於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於合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其后有邹子之属。

(节选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由汤至于A武丁B贤圣之君六七作C天下归D殷久矣E久则F难变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诚,确实、实在,与成语“诚惶诚恐”的“诚”意思相同。
B.以,辅佐,与《过秦论》“以为桂林象郡”的“以”意思不同。
C.通,精通,通晓,与《报任安书》“通古今之变”的“通”意思相同。
D.从,同“纵”,与《屈原列传》“齐与楚从亲”的“从”意思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不喜欢被拿来和管仲相比,他认为管仲受到齐桓公的信任,行使国家政权那样久,然而功绩少。
B.公孙丑疑惑周文王那样的仁德却没有能够统一天下,认为他不值得学习。孟子却认为没有人比得上周文王。
C.孔子很少谈论功利,常常防范功利这个罪恶的根源,他认为事情都依据功利去处理,一定会招致怨恨。
D.孟轲周游列国,到了大梁,梁惠王不实施他的主张,认为他的思想主张迁阔,不能处理实际问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
(2)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
5.孟子的王道思想在当时没有被齐宣王、梁惠王采用,原因是什么?
2024-03-14更新 | 5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一首流行歌曲的词和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霸王别姬

——流行与古典对比阅读

我站在烈烈风中

恨不能荡尽绵绵心痛

望苍天四方云动

剑在手

问天下谁是英雄

人世间有百媚千红

我却独爱你那一种

伤心处别时路有谁不同

多少年恩爱匆匆葬送

我心中你最重

悲欢共

生死同

你用柔情刻骨

换我豪情天纵

我心中你最重

我的泪向天冲

来世也当称雄

归去斜阳正浓

(作词:陈涛)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1.甲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的表达方式,乙中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的表达方式;二文都可以说是“慷慨悲歌”,但“悲”的特点略有不同:甲是悲______,乙是悲______。(限于一词)甲文中的句子(我站在烈烈风中/恨不能荡尽绵绵心痛/望苍天四方云动/剑在手/问天下谁是英雄)的作用是______(四个字)
2.甲、乙两文皆运用了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分别举出一例。
2021-11-05更新 | 1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