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韩愈(768-824)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9 题号:11520027
阅读(甲)(乙)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节选自韩愈《师说》)

(乙)

师道之废久矣古之所谓师者曰经师曰人师今之所谓师者曰童子之师曰乡会试之师曰投拜之师。人生五六岁,始能识字。稍长则习业之文,父兄皆延师教之。父兄曰:“汝师之。”吾从而师之。非必道德之可师也,巫医百工之人皆有师。童子之师,犹巫医百工之师,称之曰师可也。乡会试主司同考之于士子,朝廷未尝许其为师,而相沿师之者,三百余年。然甲令又有外官、官小者回避之例,则固明予以师之称矣。汉人于主有为之制服者,而门生之名,唐宋以来有之。语其辈行,则先达也;语其交谊,则知己也。因其一日之知,而奉之以先生长者之号,称之曰师,亦可也。今之最无谓者,其投拜之师乎!外雅而内俗,名公而实私。师之所求于弟子者,利也,传道解惑无有也,束修之问,朝至而夕忘之矣;弟子之所藉于师者,势也,质疑问难无有也,今日得志,而明日背其师矣。是故一命以上,皆可抗颜而为师,而横目二足贩脂卖浆之子,皆引而为弟子。士习由此而偷,官方由此而,师道由此而坏。……

(节选自钱大昕《与友人论师书》)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惑:令人疑惑。
B.君子不齿                             不齿:鄙视,看不起
C.父兄皆师教之                    延:邀请。
D.官方由此而                       隳:毁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欲人无惑也难矣     暴秦欲无厌
B.而耻学               周身之帛缕
C.皆出于此乎            又欲肆西封
D.爱其子,择师教之 缦立远视,望幸焉
3.下面对(甲)(乙)两个语段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师说》大胆提出了“无贵无贱,无长无少”的择师原则,具有进步意义同时又借古言今,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B.韩愈认为童子之师只是教授了“句读”之类的知识,并非真正的传道之师,钱大昕也认为教童子试的老师不能称之为老师。
C.两文角度有相近之处,但又各有侧重,韩愈侧重批判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钱大昕则批评了当时急功近利的投师之风。
D.钱大昕在文中痛感师道的败坏衰落:学生投师因利而为,徒有求师之名,而乏求师之实,读书人学习多为苟且敷衍。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非必道德之可师也,巫医百工之人皆有师。
5.请用“/”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师道之废久矣古之所谓师者曰经师曰人师令之所谓师者曰童子之师曰乡会试之师曰投拜之师
18-19高一·浙江·阶段练习 查看更多[1]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师说

韩愈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②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③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④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以贻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B.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C.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古之圣人,其人也远矣            其皆于此乎
B.非能水也,而江河                 会当凌
C.授之书而其句读者                  六艺经传皆通
D.其闻也固先乎吾                      之不复,可知矣
3.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虚词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于其身也,耻师焉/群聚而笑之
B.师道不传也久矣/古学者必有师
C.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今其智反不能及
D.小学大遗/人非生知之者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巫主要以祝祷、占卜为业,也为人治病。
B.师襄,名叫襄的老师。古代习惯在人的字前加一个表其职业的词。
C.六艺,在文中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
D.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师说,就是说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很有积极意义。
B.第二段以对比的方法针砭时弊,批判了“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恶劣风气。
C.第三段以孔子从师为例,阐明教师的作用和“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道理。
D.第四段作者借赞扬李蟠“不拘于时”“能行古道”,补充交代本文的写作缘由。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022-12-22更新 | 10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柳子厚墓志铭(节选)

【唐】韩愈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则使归其质。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呜呼!士穷乃见节义。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穽,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籍,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穷裔,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使子厚在台省时,自持其身,已能如司马、刺史时,亦自不斥。斥时,有人力能举之,且必复用不穷。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于人,其文学辞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传于后如今,无疑也。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
B.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
C.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
D.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逮其父时”一句中的“逮”是“及,到”的意思,与《陈情表》中“逮奉圣朝,沐浴清化”的“逮”意思相同。
B.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后,人们还常用“司马”作为兵部尚书的别称,《琵琶行》中“江州司马青衫湿”和本文都为此意。
C.“足相当”一句的“当”是“抵消,抵得上”的意思,与《捕蛇者说》中“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的“当”意思相同。
D.台省的“台”指汉的尚书台,“省”指三国魏的中书省,都是代表皇帝发布政令的中枢机关。后用“台省”指政府的中央机构。
3.下文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宗元年少时聪明敏捷,才智出众,讨论问题引经据典,言辞锋利,经常使在座的人都为之折服。
B.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时,很受读书人推崇。衡山、湘江以南准备考进士的人,都把他当做老师,那些接受过柳宗元指点讲解的人,都认为柳宗元的文章有章法,值得欣赏。
C.刘禹锡被贬播州,柳宗元不忍刘禹锡和他的母亲分别之苦,决定向朝廷请求拿自己被贬的柳州和播州交换,韩愈由此称赞柳宗元有操守,讲道义。
D.韩愈在文中高度推崇柳宗元在文学辞章上的杰出成就,并指出这比做将相有价值得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2)不自贵重顾籍,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
5.墓志铭的写法以叙事为主,但是,韩愈这篇文章却两次以较大篇幅发表议论,并且其中多次采用对比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对“对比手法”予以简析。
2022-10-04更新 | 19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取之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众人,其下圣人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下列选文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在先秦典籍中多指“君王之父”,后来“君子”被赋予道德的含义,在文中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B.“青”,是一种染料,指的是靛青,它比蓝草的颜色更深,现常用“青出于蓝”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C.在古代,句中停顿的地方被称为“句”或“读”,文词语意未尽而须停顿处称之为“读”。
D.在古代,人们多求助于鬼神来治病,由此“巫”和“医”往往并提,“巫”主要以祝寿、占卜为业,也为人治病。
2.下列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取之                                   其皆出此乎
B.吾尝终日思矣                         耻学于师
C.不如须臾之所学                     其下圣人亦远矣
D.今众人                                   士大夫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文均为古代探讨“学习之道”的散文,甲文阐述了学习的意义和作用,乙文从反面强调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B.两文的思辨色彩都非常鲜明,甲文先总后分,善用譬喻,乙文则先破后立,对比突出,结构清晰,逻辑严密。
C.两文的针对性很强,荀子看到人性丑恶,提出性恶说,强调后天学习,韩愈则针对社会上“耻相师”的风气。
D.两文的语言各具特色,甲文以整句为主,多对称整齐地表达,乙文则整散结合,语言错落有致,又取辟深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
(2)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2022-01-18更新 | 11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