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卢照邻(约635-约689)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70 题号:11533987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紫骝马

李白

紫骝行且嘶,双翻碧玉蹄。

临流不肯渡,似惜锦障泥

白雪关山远,黄云海戍迷。

挥鞭万里去,安得念春闺。

紫骝马

卢照邻

骝马照金鞍,转战入皋兰。

塞门风稍急,长城水正寒。

雪暗鸣珂重,山长喷玉难。

不辞横绝漠,流血几时干?


[注]①紫骝马:汉乐府旧题。紫骝:暗红色的马。②障泥:披在马鞍旁,以挡溅起的尘泥的马具。③鸣珂:马以玉为饰,行则作响。
1.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诗一二句通过写骏马的鸣叫、马蹄上下翻飞,写出了诗人奔赴边疆的迅疾。
B.李诗五六句中的“远”、“迷”两字,鲜明地表现了边塞的遥远、寒冷与凄迷。
C.卢诗五六句,既写出环境的恶劣,也表现出骝马不畏艰难、行动轻快的特点。
D.两首诗皆用议乐府旧题,面上着重写马,突出马的鲜明形象;实则亦在写人。
2.两首诗均选取骏马进行细致描写,但抒发的思想感情不同,请结合诗歌,分析两首诗思想感情的不同之处。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昭君怨

卢照邻

合殿恩中绝,交河使渐稀。

肝肠辞玉辇,形影向金微。

汉宫草应绿,胡庭沙正飞。

愿逐三秋雁,年年一度归。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昭君出塞之后,朝廷使节逐渐稀少,足见皇帝已将忠义之人淡忘。
B.颔联笔触洗练,刻画了王昭君辞别故土、远嫁塞外时的悲痛孤单的形象。
C.尾联借对归雁的追随,表现了王昭君的思乡怀土之情和身不由己的无奈。
D.诗歌词真意切,颇有豪壮之气,表达了诗人对昭君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2.请赏析诗歌颈联的精妙之处。
2019-05-14更新 | 324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郑司仓入蜀

卢照邻

离人丹水北,游客锦城东。

别意还无已,离忧自不穷。

陇云朝结阵,江月夜临空。

关塞疲征马,霜氛落早鸿。

潘年三十外,蜀道五千中

送君秋水曲,酌酒对秋风。

注释:①潘年三十外:化用潘岳《秋兴赋序》中晋十有四年,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之典,卢照邻写本诗时已三十五岁,故称。②蜀道五千中:写自己在外宦游,多次奔走于千里之外的蜀道上。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陇云”两句为虚写,设想郑司仓跋山涉水早晚奔走蜀道的情景,前句写山路的高耸,后句写水路的凄清。
B.“关塞”两句以征马忍受长途跋涉的疲病、鸿雁忍受严寒气候的风霜之苦,极写行路的艰辛苦困。
C.诗题点明事件和送别对象,前两句中“离人”“游客”照应诗题,“离人”指诗人自己,“游客”指郑司仓。
D.最后两句写诗人为郑司仓饯行,酒酣之际,面对萧瑟的秋风,在这凄楚的气氛中与友人无奈地分手。
2.《送郑司仓入蜀》是一首五言律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2023-03-20更新 | 80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荷花

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①,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曲池荷

卢照邻②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注】①伦:同等,同类。②卢照邻:初唐四杰之一,长期仕途失意。
1.下面对这两首诗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A.李诗中“不相伦”意谓世人重花轻叶,“金盆”表现了对花的偏爱。
B.李诗“惟有”二句与首二句形成对比,表现荷花花叶相守,不向世俗屈服的品格。
C.卢诗写“浮香”绕岸,实际表现的是夏荷的盛开,以嗅觉写之,十分巧妙。
D.卢诗“常恐”二字带来角色转换,由前面诗人的观赏,变为荷花的倾诉。
E.两首诗都描写了荷花开放、荷叶铺陈之美和花残叶败的凄凉景象。
2.这两首咏物言志诗都写了荷花,但思想感情却不相同。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2018-02-01更新 | 13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