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东汉 > 班固(32-92)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81 题号:1154140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1)?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2)?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3)。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4)!”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陵和苏武都在汉朝廷中做侍中,苏武被扣留的第二年,李陵投降了匈奴,他主动请求单于派他去劝降苏武。
B.李陵见到苏武后,列举了汉武帝对不起苏武一家的种种事情以及苏家的悲惨遭遇,对此,苏武不为所动。
C.李陵和苏武谈起了自己刚刚投降时的心情,还谈到了汉武帝的残忍,劝说苏武不要为这样的皇帝守节,被拒绝。
D.李陵见苏武对汉朝廷如此忠诚,深为感动,对苏武的敬佩油然而生,对自己的投降行为深为愧疚。
2.李陵去劝降苏武,苏武是如何对待他的劝降的?
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求:________________
②说:________________
③亡:________________
④劾:________________
⑤女弟:______________
⑥夷灭:______________
⑦分:________________
⑧喟然:______________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2)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
(3)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4)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节选自班固《苏武传》)

屈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围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节选自司马迁《屈原列传》)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  除:殿阶
B.使者大喜,如惠语以单于  让:责备
C.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其能  害:害怕
D.每一令出,平其功    伐:自夸
2.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
B.“辇”是古代用人拉着走的车子,秦以后,唯天子得乘辇。因此,“辇”常为天子、天子车驾的代称。
C.“节”,旄节,以竹为杆,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凭证。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即“持节”。
D.“爵”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王、公、侯、伯、男五种爵位。
3.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李陵以老朋友、老同事的身份,在饮酒叙谈之中劝降苏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B.面对李陵的软硬兼施、威逼利诱,苏武全然不为所动,在恭敬中现冷峻,表现出立场坚定、大义凛然的品格。
C.李陵劝降最后反被苏武的正义所感,羞愧难当,更衬托了苏武高大的忠义形象。
D.选文通过李陵与苏武的对比,及李陵劝降前后表现的对比,使人物形象鲜明丰满。
4.把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2)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
2023-01-16更新 | 14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苏武传

班固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富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旗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初,武与李陵俱为待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和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

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答苏武书

李陵

昔高皇帝以三十万众,困于平城。当此之时,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然犹七日不食,仅乃得免。况当陵者,岂易为力哉?而执事者云云,苟怨陵以不死。然陵不死,罪也;子卿视陵,岂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然陵不死,有所为也,故欲如前书之言,报于国主耳,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曾沫不死三败之辱,卒复勾践之仇,报鲁国之羞,区区之心,窃慕此耳。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足下又云:“汉与功臣不薄。”子为汉臣,安得不云尔乎?昔萧樊囚挚,韩彭酸,晁错受戮,周魏见辜。其余佐命立功之士,贾谊亚夫之徒,皆信命世之才,抱将相之具,而受小人之谗,并受祸败之辱,卒使怀才受谤,能不得展。彼二子之遐举,谁不为之痛心哉?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徒失贵臣之意到身绝域之表此功臣义士所以负戟而长叹者也何谓不薄哉?

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归:老母终堂,生妻去帷,此天下所希闻,古今所未有也。蛮貊之人,尚犹嘉子之节,况为天下之主乎?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候;亲成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子尚如此,陵复何望哉?且汉厚诛陵以不死,薄贫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所以每顾而不悔者也。陵虽孤恩,汉办负德。昔人有言:“虽忠不烈,视死如归。”陵诚能安,而主岂复能眷眷乎?男儿生以不成名,死则葬蛮夷中,谁复能屈身,还向北阙,使刀笔之吏弄其文墨邪?愿足下勿复望陵。

1.下列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扶辇下                            除:殿前台阶。
B.自已死久矣                      分:料想,断定。
C.宁有背君亲、妻子            捐:捐献。
D.抱将相之                         具:才能。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苏君今日降,明日复                    犹七日不食
B.何以女                                     天下之主乎
C.羝乳,得归                                 得免
D.赐钱二百万                              昔高皇帝三十万众
3.下列各组划斜线句子中,表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徒失贵臣之意/刭身绝域之表/此功臣义士所以负戟而长叹者也/何谓不薄哉。
B.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徒失贵臣之意/刭身绝域之表/此功臣义士所以负戟而长叹者也/何谓不薄哉。
C.陵先将军/功盖天地义勇/冠三军徒失贵臣之意/刭身绝域之表/此功臣义士所以负而长叹者也/何谓不薄哉。
D.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徒失贵臣之意刭身/绝域之表此功臣义士/所以负戟而长叹者也/何谓不薄哉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卫律负汉归匈奴,被赐称王,拥众数万,获得了荣华富贵;张胜不降,最后被刺死;匈奴人对苏武软硬兼施,但苏武不为所动。
B.北海极其荒凉,条件十分恶劣,但并未消磨苏武的意志,软化他的决心。苏武对李陵的一席话至诚动人,既让李陵不禁赞叹,又使他万分羞愧。
C.李陵认为白白死掉不如建立节操,毁灭声名不如用行动报答恩德。他仰慕范蠡、曹沫的志向。不得已投降,是准备有所作为的。
D.汉朝对没有死节的李陵给予严厉的处罚,而对守节不移的苏武仅给予很少的奖赏,李陵认为这很难让在远方听命的臣子倾力为国效命。
5.将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
2)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子尚如此,陵复何望哉?
2020-04-22更新 | 8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苏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移中厩监。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常惠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虞常等谋反匈奴,欲杀卫律。缑王尝私见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或曰宜皆降之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

武益愈,单于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见为?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节选自《汉书·苏武传》,有删改)

材料二: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功,而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或曰/宜皆降之/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B.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或曰/宜皆降之/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C.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或曰/宜皆降之/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D.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或曰/宜皆降之/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年:我国古代把帝王即位的第一年、或改元的第一年称为“元年”。
B.持节:古代使臣奉命出使,执符节以为凭证,故称为“持节”。
C.单于:汉时匈奴人对其君主的称呼,也泛指外族年长的首领。
D.舍人,随侍在身边的亲近属官的通称,战国及汉初王公贵族都有舍人。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武奉命出使,因事受到牵连。天汉元年,苏武受汉武帝派遣出使匈奴,因受缑王等谋反事件牵连,被扣在匈奴。
B.苏武忠于汉朝,不惑于胁迫利诱。卫律试图以现身说法,诱导他投降;苏武面对胁迫利诱,先怒斥卫律,后以自残表坚贞。
C.廉颇诋毁相如,但是知错能改。他认为蔺相如只凭借口舌之劳,而官位比他高,为此愤愤不平;后认识到错误,负荆请罪。
D.蔺相如大度宽容,气度格局非凡。他不与廉颇一般见识,面对廉颇的无端辱骂,主动退让,因为在他心里还有更重要的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见为?
(2)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2021-09-25更新 | 41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