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姚思廉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3 题号:1158275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袁昂,陈郡阳夏人。年十五,父抃死。昂号恸呕血,绝而复苏,更制服,庐于墓次。昂后与从兄彖同见从叔司徒粲,粲谓彖曰:“其幼孤而能至此,故知名器自有所在。”齐初,起家王俭镇军府功曹史。俭时为京尹,俭于后堂独引见昂,谓昂曰:“卿必居此。”累迁秘书丞,黄门侍郎。丁内忧去职。服未除而从兄彖卒。昂幼孤,为彖所养,乃制期服。人有怪而问之者,昂致书以谕之曰:“尔来三十余年,从兄怜爱之至,无异于己。此恩此爱,毕壤不追。”服阕,除右军邵陵王长史。

永元末,义师至京师,州牧郡守皆望风降款,昂独拒境不受命。高祖手书谕曰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昂答曰:“食人之禄,而顿忘一旦。非惟物议不可,亦恐明公鄙之。”后建康城平,昂束身诣阙,高祖宥之不问也。天监二年,以为后军临川王参军事。昂奉启谢曰:“臣东国贱人,学行何取,推恩及罪,在臣实大,敢乞辞之。”不许。六年,征为吏部尚书,累表陈让,徙为左民尚书,兼右仆射。十四年,马仙琕破魏军于朐山,诏权假昂节,往劳军。普通三年,为尚书令,开府仪同三司,给鼓吹,给亲信三十人。五年,加左光禄大夫,增亲信为八十人。大同六年,薨,时年八十。初,昂临终遗疏,不受赠谥,并敕诸子不得立志铭。复曰:“吾释褐从仕,不期富贵,幸遇殊恩,遂得全门户。以此阖棺,无惭乡里。”诏谥曰穆正公。

(节选自《梁书·袁昂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
B.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
C.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
D.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忧,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丁内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
B.吏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
C.“诏”表示帝王对臣民的命令,表示这种意思的词语还有制、诰、敕、谕等。
D.谥,是人死之后他人给予死者的一种称号,有官谥、私谥之分,有褒有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昂极重亲情,从兄袁彖不幸去世,袁昂感念他三十多年的抚育之恩,为他着期服守丧。
B.袁昂备受期许。堂叔袁粲认为袁昂年幼丧父却能做到尽心服丧,他日必能获取功名:王俭也因此认为,终有一日袁昂必定可以成为和自己一样的官员。
C.袁昂深受器重。袁昂降梁之后,深受信任,曾代高祖持节前去犒劳军队;他屡受提拔,仕途亨通,高祖还赐他鼓吹的仪仗,并给予他护卫数十人。
D.袁昂谦卑低调。梁高祖命他参谋军务,袁昂认为自己是前朝罪臣,学问品行不佳,婉言谢绝;他临终时上书表示不愿接受追赠和谥号,告诫诸子不立墓志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食人之禄,而顿忘一旦。非惟物议不可,亦恐明公鄙之。
(2)吾释褐从仕,不期富贵,幸遇殊恩,遂得全门户。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孙谦,字长逊,东莞莒人也。谦年十七,为左军行参军,以治干称。父忧去职,客居历阳,躬耕以养弟妹,乡里称其敦睦。出为句容令,清慎强记,县人号为神明。泰始初,擢巴东、建平二郡太守。郡居三峡,恒以威力镇之。谦将述职,敕募千人自随。谦曰:“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何烦兵役,以为国费?”固辞不受。至郡,布恩惠之化,蛮獠怀之,竞饷金宝,谦慰喻而遣,一无所纳。俸秩出吏民者,悉原除之。郡境翕然,威信大著。视事三年,征还为抚军中兵参军。元徽初,迁越骑校尉、征北司马府主簿。建平王将称兵,患谦强直,托事遣使京师,然后作乱。及建平诛,迁左军将军。齐初,为钱唐令,治烦以简,狱无系囚。及去官,百姓以谦在职不受饷遗,载缣帛以送之,谦却不受。每去官,辄无私宅,常借官空车厩居焉。永明初,为中散大夫。明帝将废立,欲引谦为心膂,使兼卫尉,给甲仗百人,谦不愿处际会,辄散甲士,帝虽不罪,而弗复任焉。天监六年出为零陵太守已衰老犹强力为政吏民安之先是郡多虎暴谦至绝迹及去官之夜虎即害居民谦为郡县,常勤劝课农桑,务尽地利,收入常多于邻境。九年,以年老,征为光禄大夫。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每朝见,犹请剧职自效。高祖笑曰:“朕使卿智,不使卿力。”谦自少及老,历二县五郡,所在廉洁。居身俭素,冬则布被莞席,夏日无帱帐。年逾九十,强壮如五十者,每朝会,辄先众到公门。有彭城刘融者,行乞疾笃无所归,友人舆送谦舍,谦开厅事以待之。及融死,以礼殡葬之。众咸服其行义。十五年,卒官,时年九十二。

(节选自《梁书列传第四十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天监六年/出为零陵太守/已衰老/犹强力为政/吏民安之/先是/郡多虎暴/谦至绝迹/及去官之夜/虎即害居民/
B.天监六年/出为零陵太守/已衰老/犹强力/为政吏民安之/先是/郡多虎暴/谦至绝迹/及去官之/夜虎即害居民/
C.天监六年/出为零陵/太守已衰老/犹强力为政/吏民安之/先是/郡多虎暴/谦至绝迹/及去官之/夜虎即害居民/
D.天监六年/出为零陵/太守已衰老/犹强力/为政吏民安之/先是/郡多虎暴/谦至绝迹/及去官之夜/虎即害居民/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参军,官职名,指军队中的参谋官员。南北朝时亲王、将军、都督的暮府多设此官。
B.泰始,年号名。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这种纪年方法始于汉武帝。
C.废立,废是废除,立是确立,它常指帝王废置皇后、太子、诸侯或大臣废旧君立新君。
D.农桑,农指农业,即种庄稼;桑指以桑树为主的林业。文中指的是整个农业生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谦性情敦厚,待人仁义。他担任巴东、建平太守时,一反以前官员的镇压政策,对百姓施以恩德;他善待流浪汉刘融,后来还为其办了丧事。
B.孙谦性情刚直,一身正气。他担任征北司马府主簿时,建平王因害怕他的刚直,长期不敢贸然造反作乱,直到找借口把孙谦支到京师后才举兵。
C.孙谦为官清廉,生活俭朴。他从年轻时开始做官,为官之时两袖清风、廉洁自律,每次离任时连自己的住宅也没有,就连皇帝也敬重他廉洁。
D.孙谦心态积极,身体健康。他因年老而被任命为光禄大夫,每次朝见皇帝,依然请求承担繁重的工作;九十多岁身体还强壮如五十岁的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父忧去职,客居历阳,躬耕以养弟妹,乡里称其敦睦。
(2)及去官,百姓以谦在职不受饷遗,载缣帛以送之,谦却不受。
2021-05-28更新 | 3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姚察,字伯审,吴兴武康人也。幼有至性,弱不好弄,博弈杂戏,初不经心。勤苦厉精,以夜继日。年十二,便能属文。年十三,梁简文帝时在东宫,即引于宣猷堂论难,为儒者所称。及简文嗣位,尤加礼接。起家南海王国左常侍,兼司文侍郎。值梁室丧乱,东土兵荒,人饥相食,告籴无处,察家口既多,并采野蔬自给。察常以己分减推诸弟妹,自甘唯藜藿而已。在乱离之间,笃学不废。元帝于荆州即位,授察原乡令。时邑境萧条,流亡不反,察轻其赋役,劝以耕种,于是户口殷盛。中书侍郎领著作杜之伟与察深相眷遇,表用察佐著作,仍撰史。永定初,吏部尚书徐陵时领著作,复引为史佐,及陵让官致仕等表,并请察制焉,陵见叹曰:“吾弗逮也。”太建初,补宣明殿学士,除散骑侍郎,寻兼通直散骑常侍。江左耆旧先在关右者咸相倾慕沛国刘臻窃于公馆访《汉书》疑事十余条并为剖析皆有经据。初,梁季沦没,父僧垣入于长安,察蔬食布衣,不听音乐,至是凶问因聘使到江南。时察母韦氏丧制适除,后主以察羸瘠,乃密遣中书舍人司马申就宅发哀。寻以忠毅将军起兼东宫通事舍人。察志在终丧,频有陈让,并抑而不许。俄敕知著作郎事,服阕,除给事黄门侍郎,领著作。察既累居忧服,兼斋素日久,因加气疾。后主尝别召见,见察柴瘠过甚,为之动容。察自居显要,甚励清洁。尝有私门生不敢厚饷,止送南布一端,花綀一匹。察谓之曰:“吾所衣著,止是麻布蒲綀,此物于吾无用。既欲相款接,辛不烦尔。”此人逊请,犹冀受纳,察厉色驱出,因此伏事者莫敢馈遗。清洁自处。资产每虚,或有劝营生计,笑而不答。陈灭,入隋,开皇九年,诏授秘书丞,别敕成梁、陈二代吏。大业二年,终于东都,年七十四,遗命薄葬,务从率俭。两宫悼惜,赗赙甚厚。

(节选自《陈书姚察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江左耆旧先在关右者/咸相倾慕沛国刘臻/窃于公馆访《汉书》疑事十余条/并为剖析/皆有经据
B.江左耆旧先在关右者/咸相倾慕/沛国刘臻窃于公馆访《汉书》疑事十余条/并为剖析/皆有经据
C.江左耆旧先在关右者/咸相倾慕/沛国刘臻窃于公馆访《汉书》疑事/十余条并为剖析/皆有经据
D.江左耆旧先在关右者/咸相倾慕沛国刘臻/窃于公馆访《汉书》疑事/十余条并为羽析/皆有经据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著作,“著作郎”“佐著作郎”“著作佐郎”的省称,其主要职责是编纂国史。
B.凶问,指死讯、噩耗。“凶”,指不幸,与“夙遭闵凶”中的“凶”意思相同。
C.服阕,指古代服丧三年后除去丧服;忧服,则是指为父母服丧而忧伤过度。
D.赗赙,也作“赙赗”,文中指两宫送给姚察家人用来办理丧事的财物车马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姚察深得赏识。十三岁时,到宣献堂听演讲并参加辩论,被学者称道;梁简文帝继位后更以超乎常礼的礼节对待他。
B.姚察擅长著史。他被中书侍郎领著作杜之伟推荐为史佐,撰著史书;入隋后担任秘书丞,后又受命撰著梁、陈两代史书。
C.姚察谨守孝悌。战争饥荒时粮食匮乏,姚察总是把自己的那份省下些分给弟妹;他志在为父亲守丧,数次推辞任官。
D.姚察居官清廉。他位居显要,能以清廉自处,连门生的薄礼也拒绝;他常常资产空乏,有人劝其经营生计,他不为所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邑境萧条,流亡不反,察轻其赋役,劝以耕种,于是户口殷盛。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5.姚察的勤奋好学体现在哪里?请简要说明。
2022-11-23更新 | 4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冯道根字巨基,广平酂人也。少失父,家贫,佣赁以养母。行得甘肥,不敢先食,必遽还以进母。年十三,以孝闻于乡里。郡召为主簿,辞不就。齐建武末,魏主拓跋宏寇没南阳等五郡,明帝遣太尉陈显达率众复争之。师入汮口,道根与乡里人士以牛酒候军,因说显达曰:“汮水迅急难进易退魏若守隘则首尾俱急不如悉弃船舰于酂城方道步进建营相次鼓行而前如是则立破之矣”显达不听。及显达败,军人夜走,多不知山路;道根每及险要,辄停马指示之,众赖以全。寻为汮口戍副。永元中,以母丧还家。闻高祖起义师,乃谓所亲曰:“扬名后世,岂非孝乎?时不可失,吾其行矣。”率乡人子弟胜兵者,悉归高祖。

天监二年,为南梁太守,领阜陵城戍。初到阜陵,修城隍,远斥候,有如敌将至者,众颇笑之。道根曰:“怯防勇战,此之谓也。”修城未毕,会魏将党法宗、傅竖眼率众二万,奄至城下。道根堑垒未固,城中众少,皆失色。道根命广开门,缓服登城,选精锐二百人,出与魏军战,败之。魏人见意闲,且战又不利,因退走。八年,迁贞毅将军、汝阴太守。

道根性谨厚,木讷少言。每所征伐,终不言功,其部曲或怨非之,道根喻曰:“明主自鉴功之多少,吾将何事。”高祖尝指道根示尚书令沈约曰:“此人口不论勋。”约曰:“此陛下之大树将军也。”处州郡,和理清静,为部下所怀。在朝廷,虽贵显而性俭约,所居宅不营墙屋,无器服侍卫,入室则萧然如素士之贫贱者。当时服其清退,高祖亦雅重之。微时不学,既贵,粗读书。自谓少文,常慕周勃之器重。

居州少时,遇疾,自表乞还朝,征为散骑常侍、左军将军。既至疾甚,中使累加存问。普通元年正月,卒,时年五十八。

(节选自《梁书·列传第十二》,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汮水迅急/难进易退/魏若守/隘则首尾俱急/不如悉弃船舰于酂城/方道步进/建营相次/鼓行而前/如是则立/破之矣
B.汮水迅急/难进易退/魏若守隘/则首尾俱急/不如悉弃船舰/于酂城方道步进/建营相次/鼓行而前/如是则立/破之矣
C.汮水迅急/难进易退/魏若守/隘则首尾俱急/不如悉弃船舰于酂城/方道步进建营/相次鼓行而前/如是/则立破之矣
D.汮水迅急/难进易退/魏若守隘/则首尾俱急/不如悉弃船舰于酂城/方道步进/建营相次/鼓行而前/如是/则立破之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斥候,是指古代侦查敌情的士兵。在很远的地方设立斥候,说明冯道根警惕性高。
B.领,指兼任,多指兼任相对低的官职。古代官员兼任职位后,并不实际到任理事。
C.陛下,古代臣子对君主的尊称。陛,原意为台阶;陛下原指站在台阶之下的侍者。
D.普通,年号。从汉武帝到元代,朝廷遇到大事,常会更改年号,有些皇帝有多个年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道根悉心奉母,以孝闻名。他幼年丧父,靠给别人打工挣钱养母,他得到好吃的东西就赶紧回家进献给母亲;年仅十三,就凭孝行闻名乡里。
B.冯道根性情忠厚,不去争功。他因为不会表达,每次征战之后,说不出自己的功劳;部下有人埋怨,他晓之以理,被人称为“大树将军”。
C.冯道根理政有方,生活俭朴。他在州郡任官时,宽和治理,为政清明而无争;在朝廷时,居住的房宅像贫贱的布衣之士的房子一样。
D.冯道根积极备战,有勇有谋。他到阜陵不久,魏军就来进攻,他命令大开城门,派少量精兵迎战;敌人初战失利,见他气定神闲,于是退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道根每及险要,辄停马指示之,众赖以全。
(2)当时服其清退,高祖亦雅重之。微时不学,既贵,粗读书。
2020-04-26更新 | 9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