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刘长卿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20 题号:11587068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①

刘长卿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沧洲②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今日龙钟人共老,愧君犹遣慎风波。


【注】①刘长卿曾因刚而犯上,囚禁狱中,后遇赦,贬为潘州南巴(广东茂名)尉,旋即移睦州(浙江淳安)司马。此诗作于他将往睦州,在江州告别薛六、柳八两位朋友之时。②沧洲:滨海的地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承优诏”,看似称美皇恩浩荡,实际是用春秋笔法,以微言寄讽意,包含对朝廷的不满和愤激不平。
B.“醉歌”,是文人浇愁遣愤的一种方式。前面冠以“空知”二字,则更是将苦情暗暗向深层推进了一步。
C.颈联写出作者情感变化,他努力想从萧瑟感中振作,但顾影观照自己满头白发,又跌落到无奈的感伤中。
D.尾联关合“别”的主题,主要写出薛柳二人告诫诗人要小心江上风波的殷殷叮嘱,足见其情谊真挚。
2.诗歌颔联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与其他三联不同,请赏析这种写法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上的作用。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使次安陆寄友人

刘长卿

新年草色远萋萋,久客将归失路蹊。

暮雨不知涢口处,春风只到穆陵西。

孤城尽日空花落,三户无人自鸟啼。

君在江南相忆否,门前五柳几枝低。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不久,诗中的“涢口”“穆陵”都在安陆。②三户:语出《史记·项羽本纪》“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安陆本楚地,故以“三户”言百姓稀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交代了诗人因公事被派遣到安陆,并点明写作本诗的地点和目的。
B.首联以乐景衬哀情,用“新”突出客居之“久”,表现诗人的羁旅愁思。
C.“失路蹊”蕴意丰富,既指时局动荡有家难回,又指不被恩泽,仕途失意。
D.倒数第二句表面上是询问友人是否思念自己,实际上却是诗人思念友人。
2.全诗运用了多种手法来表达“伤时”之情,请结合颔联和颈联加以赏析。
2023-05-18更新 | 137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注释:安史之乱爆发后,刘长卿长期居住的洛阳落入乱军之手,诗人被迫流亡到江苏扬州一带,秋日登高,到吴公台,写下这首诗。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颔联写景远近结合,上句扣标题“寺”字,写野寺游人罕至,可见寺之偏僻,下句点明“远眺”,隔岸云白风清,层层掩映,可知山之深远。
B.颈联写傍晚的太阳沿着旧日的堡垒缓缓下落,寺院中传出的钟磬之声慢慢向空林中扩散,秋风四起,这钟磬之声也似带有一种寒意。
C.尾联写远眺所感。“惆怅”一词既为历史兴衰无常而惆怅,也为人生坎坷多难而伤感,古事与今事、国事与个人之事融为一体,用意颇深。
D.诗人工于用字,如“夕阳依旧垒”着一“依”而赋予“夕阳”人格化的形象,“寒磬满空林”着一“满”字,以静衬动,以满显空。
2.《唐诗癸签》说“刘长卿得骚人之旨,专主情景”。请简析本诗是怎样做到情景结合的。
2020-02-13更新 | 95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下列小题。

饯别王十一南游

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1.选出下列各项中对诗歌理解、鉴赏有误的一项
A.首联写出诗人望着友人的小船驶向茫茫云水,频频挥手,泪水沾湿佩巾,体现出作者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B.颔联中以“飞鸟”隐喻友人,“何处”则表现作者对友人远行的关注和担忧。青山如黛,空寂向人, 烘托出此间心情。
C.尾联中巧妙化用《湘夫人》中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浓浓的思念之情和美好的祝福之意。
D.全诗构思巧妙,题虽为饯别,诗中却不见饯别酒宴场景,以“望”、“挥手”、“沾巾”等一系列动作渲染离别之情。
2.本诗颈联向来为人称道,请从手法和情感两方面作简要赏析。
2020-06-08更新 | 10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