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南宋 > 其他南宋作家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1 题号:11590984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杨炎正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②,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注】①杨炎正,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南宋统治者推行投降政策,他的才能、抱负得不到施展。②五湖舟楫:传说范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
1.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首两句,轻描淡写愁态,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突发奇问。斜日、西风,实写景物,除了点明时令外,还暗含年华流逝、青春不再之意。
B.“胭脂”两句,以乐景衬哀情,写词人问西风:为什么你把所有的胭脂都做了颜料去染秋荷了,染得它这样红?以此反衬愁怀,颇为沉郁.
C.“放眼暮江千顷”一句,借景抒情,营造出胧凄迷的意境,烘托了词人的愁绪。“离愁万斛”一句,运用比喻、夸张写愁,将愁写得生动可感,突出了愁浓愁多。
D.“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两句既写出了词人非醉非醒、似醉仍醒的状态,呈现出一幅落拓志士的绝妙画图,又起到了收束上片,开启下片的作用,结构上显得变化多端。
2.词的下阕 写出了词人怎样的矛盾心理,请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句写了雨声不断,蛙声一片,表面上写热闹,实际上却烘托出环境的寂静。
B.前两句写时令特色、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静候友人来访时焦虑的心情。
C.诗人第三句才点明了诗题“约客”,也使得上面两句景物、声响的描绘有了着落。
D.全诗通过渲染环境和人物动作,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2.请从手法或者炼字的角度,对“闲敲棋子落灯花”一句进行赏析。
2020-11-24更新 | 113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二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①,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②梦,凫雁满回塘。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③晓寒轻,

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

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①铎:系在马车上的铃。②杜陵:在长安城南,汉宜帝陵墓所在地,这里指故乡长安。③驼褐:用驼毛织成的衣服。
1.下列对这二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二诗正文不著“早”字,但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的综合描写,都描绘出了独特的“早行”图。
B.《商山早行》颔联两句诗由六个名词构成,写了六种物象,合起来有无穷意蕴;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来,表现出行之早。
C.“枳花明驿墙”一句中的“明”炼字很妙,“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为照亮之意。枳树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光线的暗,以显出行之早。
D.《早行》第一句写寒意袭人,游子穿的“驼褐”,本不易被露水打湿,但游子却感到“晓寒”,可见其上路之早。
E.“寂寞小桥和梦过”,将梦与“寂寞小桥”结合,采用拟人手法,使意象丰满,情感丰富。四野无人,一切都在沉睡,只有梦魂伴随着自己孤零零地过桥。
2.《商山早行》的“凫雁满回塘”和《早行》的“稻田深处草虫鸣”都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各有什么效果?
2018-05-07更新 | 135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豫章滕王阁

吴潜①

万里西风,吹我上、滕王高阁。正槛外、楚山云涨,楚江涛作。何处征帆木末②去,有时野鸟沙边落。近帘钩、暮雨掩空来,今犹昨。

秋渐紧,添离索。天正远,伤飘泊。叹十年心事,休休莫莫。岁月无多人易老,乾坤虽大愁难着。向黄昏、断送客魂消,城头角。


注:①吴潜,南宋词人,为人正直不阿,曾任朝廷要职,后遭权臣攻击被罢免,改任福建安抚史,此词应为吴潜前往福建道经南昌时所作。②木末:树梢。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此词上阕“万里”两句将作者的登临与王勃登临的典故联结起来,写得既有气势又不失飘逸,其中“吹”字极为生动传神,显出了作者登临商阁时的兴致。
B.此词上阕“正槛外”两句显现了作者心潮的激荡,在他游目骋怀、欣赏壮景时,雨雾扑帘而来,真有王勃当年所见情景“珠帘暮卷西山雨”之感。
C.此词下阕“秋渐紧”中的“紧”字呼应上阕中的“西风”“暮雨”,突出了秋意凄凉之感,而城头的号角声,又使得这种萧条悲凉的色彩更加浓郁。
D.结尾两句,“黄昏”与上阕“暮雨”呼应,并加以号角声来渲染悲凉萧瑟的气氛,将作者的愁绪融入萧瑟的秋景之中,以情结景,使人回味无穷。
2.请结合全词,概括分析词人的形象特征。
2020-02-18更新 | 6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