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南宋 > 辛弃疾(1140-1207)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66 题号:1159507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归朝欢·题晋臣积翠岩

辛弃疾

我笑共工缘底怒。触断峨峨天一柱。补天又笑女娲忙,却将此石投闲处。野烟荒草路。先生柱杖来看汝。倚苍苔,摩挲试问,千古几风雨。

长被儿童敲火苦。时有牛羊磨角去。霍然千丈翠岩屏,锵然一滴甘泉乳。结亭三四五。曾相暖热携歌舞。细思量,古来寒士,不遇有时遇。


[注释】此词作于庆元六年,当时稼轩罢居铅山。赵晋臣:赵不遇,字晋臣,江西铅山人。庆元六年罢职家居,与稼轩交往甚密,彼此多有唱和。积翠岩:在江西上饶铅山。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补天”一句一语双关,表面写女娲将补天石投在闲处,同时又暗指友人不被赏识重用。
B.词人拄杖来到荒郊野外探视积翠岩,意在表现自己年迈体衰,和积翠岩一样无人赏识。
C.岩石经历风吹雨打、敲石取火、牛羊磨角的苦难,这遭遇与赵晋臣和辛弃疾的经历相似。
D.全词借用神话传说,想象奇特,但同时植根现实,托物寄意,来表达对友人的真挚情感。
2.请结合全词分析“细思量,古来寒士,不遇有时遇”的丰富含意。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小题。

登赏心亭(陆游)

蜀栈秦关岁月遒,今年乘兴却东游。

全家稳下黄牛峡,半醉来寻白鹭洲。

黯黯江云瓜步雨,萧萧木叶石城秋。

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涕已流。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注】①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赏之胜。陆游从四川回来舟经建康,登亭有感而赋此诗。②瓜步:瓜步山,在南京的六合。③迁都:南宋主战派一贯主张迁都建康(南京),便于随时出师收复汴京。
1.下列对上面陆诗辛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陆游诗的首联写出蜀栈秦关空间之远,路途之险,但作者却乘兴东游,心情愉悦。
B.陆游诗的颔联连用两个叠词,写出一片萧索、凄凉的景象,烘托出诗人低沉、凝重的心情。
C.辛弃疾词中的“落日”与陆游诗中的“黯黯江云”均比喻国势衰颓的南宋。
D.辛弃疾词的上阕从上、下、远、近不同角度描绘了一幅秋意图,渲染了一种凄清萧瑟的气氛。
E.辛弃疾词的下阕用三国时许汜、刘备之典,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和时间的紧迫。
2.两首诗词抒发的情感有什么异同?请简要分析。
2017-12-16更新 | 111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

辛弃疾

柳边飞鞚①,露湿征衣重。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

一川明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


[注] ① 鞚(kòng),带嚼子的马笼头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全词以词人的行程为次序,上片描写自然景色,下片写人,逐渐展示词人的情感。
B.“沙滩宿鹭”场景,词人运用想象,不但给词作增添了情趣,而且在动静结合中,留给读者以无尽想象的空间。
C.“笑背行人归去” 这真实而自然的描绘,不但暗示出“浣纱人”的调皮,而且给画面增添了浓厚的生活趣味。
D.“一川明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月淡星疏,作者把乡间妇女们的辛勤劳作及在劳动中的喜悦逼真地描绘出来。
E.“柳边飞鞚、沙滩宿鹭、人影娉婷、稚子啼声”,全词展现了作者旅途中的所见所闻,用语自然宏丽,意蕴深厚。
2.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是文人表现民间生活的典范。但也有人认为同他的诗歌相比较,本词却更胜一筹。就对民间生活场景捕捉这一点,比较这首词与《归园田居》(其三)在内容上的不同点。
附: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外狭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017-05-03更新 | 68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兜鍪(móu):古代士兵的头盔,诗中借指士兵。
1.下阕前半部分,作者极力称赞孙权有何用意?
2.词的前两句“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有何言外之意?在结构上起何作用?
2022-12-02更新 | 6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