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知识 > 古代文化常识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2 题号:1159512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举元符三年进士。累迁辟雍博士。时方以传注记问为学,禾始崇尚义理,黜抑浮华。入对契旨,擢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或指为生事,格不下。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迁左正言,俄除给事中。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胥用事,御史中丞卢航表里为奸,搢绅侧目。禾曰:“此国家安危之本也。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舍,则非其职矣。”未拜命,首抗疏劾贯。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曰:“正言碎朕衣矣。”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言愈切,上变色曰:“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卢航奏禾狂妄,谪监信州酒。遇赦,得自便还里。初,陈瓘归自岭外,居于鄞,与禾相好,遣其子正汇从学。后正汇告京罪,执诣,瓘亦就逮。经臣莅其狱,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或谓其失对,禾曰:“祸福死生,命也,岂可以死易不义耶?愿得分贤者罪。”遂坐瓘党停官。遇赦,复起知广德军,移知和州。寻遭内艰,服除,知秀州。王黼新得政,禾曰:“安能出黼门下?”力辞,改汝州。辞益坚,曰:“宁饿死。”黼闻而衔之。禾兄秉时为寿春府教授,禾侍兄官居。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贯怒归而谮之上曰此人素如此汝不能容邪久之,知舒州,命下而卒,赠中大夫,文介。

(选自《宋史•陈禾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贯怒/归而谮之/上曰/此人素如此/汝不能容邪/
B.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贯怒归/而谮之/上曰/此人素如此/汝不能容邪/
C.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贯怒/归而谮之/上曰/此人素如此/汝不能容邪/
D.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贯怒归/而谮之/上曰/此人素如此/汝不能容邪/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给事中,秦汉时加官名,无论何官,加上“给事中”就可接近皇帝,晋后始为正员。
B.阙,古代皇宫大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泛指帝王的住所,也可代指朝廷。
C.服除,也称“服阙”,守丧期满。我国古代,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三年。
D.谥,古代加给帝王、贵族、大臣等的褒扬其德的称号。如诸葛亮谥“忠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禾深谙时事,有先见之明。针对军备松弛的现状,陈禾指出应增加守军、修补城墙,以防备不测,有人指责他是无端生事,后来果然有盗贼闹事。
B.陈禾尽职尽责,能仗义执言。陈禾在就任给事中后,首先上书弹劾权倾朝野的童贯,尽管皇帝一开始不愿意听,但陈禾仍然坚持己见,冒死进谏。
C.陈禾不惧强权,能坚持正义。陈瓘被逮捕后,陈禾说不能因为怕死而置自己于不义,希望分担贤者的罪责,最后陈禾被指为陈瓘的同党而获罪免官。
D.陈禾为人正直,不随波逐流。王黼执掌朝政大权,但陈禾对他十分鄙视,他多次坚决辞官,表示宁死不在王黼手下做官,王黼听说后对他怀恨在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曰:“正言碎朕衣矣。”
(2)经臣莅其狱,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查道,字湛然,歙州休宁人。道幼沉嶷不群,罕言笑,喜亲笔砚。未冠,以词业称。侍母渡江,奉养以孝闻。母尝病,思鳜羹,方冬苦寒,市之不获。道泣祷于河,凿冰取之,得鳜尺许以馈。母疾寻愈。

端拱初,举进士高第。寇准荐其才,授著作佐郎。淳化中,蜀寇叛,命道通判遂州。有使两川者,得道公正清洁之状以闻,优诏嘉奖。迁秘书丞,俄徙知果州。时寇党尚有伏岩彀依险为栅者,其酋何彦忠集其徒二百余,止西充之大木槽,彀弓露刃。诏书招谕之,未下,咸请发兵殄之。道曰:“彼愚人也,以惧罪,欲延命须臾尔。其党岂无诖误邪?”遂微服单马数仆不持尺刃间关林壑百里许直趋贼所初悉惊畏持满外向道神色自若,踞胡床而坐,谕以诏意。或识之日:“郡守也,尝闻其仁,是宁害我者?”即相率投兵罗拜,号呼请罪,悉给券归农。

天禧元年,知虢州。秋,蝗灾民歉,道不候报,出官廪米赈之,又设粥糜以救饥者,给州麦四千为种于民,民赖以济,所全活万余人。二年五月,卒。讣闻,真宗轸惜之。诏其子奉礼郎循之乘传往治丧事。

道性淳厚,有犯不较,所至务宽恕,胥吏有过未尝笞罚,民讼逋负者,或出己钱偿之,以是颇不治。尝出按部,路侧有佳枣,从者摘以献,道即计直挂钱于树而去。儿时尝戏画地为大第,日:“此当分赡孤遗。”及居京师,家甚贫,多聚亲族之茕独者,禄赐所得,散施随尽,不以屑意。与人交,情分切至,废弃孤露者,待之愈厚,多所周给。

初,赴举,贫不能上,亲族裒钱三万遗之。道出滑台,过父友吕翁家。翁丧,贫窭无以葬,其母兄将鬻女以襄事。道倾褚中钱与之,且为其女择婿,别加资遣。又故人卒,贫甚,质女婢于人。道为赎之,嫁士族搢绅服其履行。好学,嗜弈棋。平居多茹蔬,或止一食,默坐终日,服玩极于卑俭。享年六十四。

(节选自《宋史.查道传》)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遂微服单马/数仆不持尺刃/间关林壑百里/许直趋贼所/初悉惊畏/持满外向/
B.遂微服单马/数仆不持尺刃/间关林壑百里许/直趋贼所初/悉惊畏/持满外向/
C.遂微服单马数仆/不持尺刃/间关林壑百里许/直趋贼所/初悉惊畏/持满外向/
D.遂微服单马数仆/不持尺刃/间关林壑百里/许直趋贼所初/悉惊畏/持满外向/
2.下面关于文中加点词语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床:《释名》云:“床,装也,所以自装载也。“《广雅》云:“栖,谓之床。”顾名思义,胡床是指汉代自胡人处传来的一种睡具。
B.斛:中国旧量器名。古代常用容器单位由小到大有升、斗、解(石)、釜、钟,通常学者们认为斛和石相通。自秦汉开始它们之间都是十进制,南宋末年改为五斗为一解。
C.士族:又称门第、衣冠、世族、巨室、门阀等。门阀,是门第和阀阅的合称,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
D.搢绅:搢,插;绅,束在衣服外面的大带子。原意是插笏于带,旧时官宦的装束,专用为官宦的代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查道孝顺母亲。母亲生病,想吃鳜鱼羹汤,查道到河边戳开河中坚冰,得到鳜鱼献给母亲,后来母亲痊愈。
B.查道以德服人。知果州时,招安以何彦忠为首的贼党,强盗中有人认出他是查道,认为他很仁慈,抛下兵器请求赦免罪过,查道全部发给证明文书让他们回家务农。
C.查道有情有义。居住在京师时,家里贫穷,也要供养亲族中的茕独者,倾其所有为友人办理丧事、择婿嫁女,自己生活极为节俭。
D.查道宅心仁厚。对犯了法的人不计较,胥吏有过失的,也不答罚;老百姓拖欠赋税的,他自己出钱偿还;仆从摘枣以献,他挂钱于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愚人也,以惧罪,欲延命须臾尔。
(2)又故人卒,贫甚,质女婢于人。
2020-05-12更新 | 3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向子,字伯恭,临江人。元符三年,知开封府咸平县。豪民席势犯法,狱具上,尹盛章方以狱空觊赏,却不受,子以闻,许自论决,章大怒,劾以他事勒停。建炎元年,金人犯亳州,子自勤王所以书遗金人,言兵势逆顺,令退保河外。金人遽以亳、宋等州守御所牒报之,约日索战,语极不逊,诸道兵畏缩不进。时张邦昌僭位,遣人持敕书往庐州问其家安否,子檄郡守冯询、提举范仲使拘之以俟王命。邦昌又使其甥刘达赍①手书来,子 不启封焚之,械系达于狱。初,邦昌为平章军国事,子 乞致仕避之,坐言者降三官,起复知潭州。金人破江西,移兵湖南,子闻警报,率军民以死守。金人围八日,登城纵火,子率官吏夺南楚门遁,城陷。坐敌至失守落职罢。转运副使贾收言子督兵巷战,又收溃卒复入治事,帝亦以子与他守臣望风遁者殊科,诏复职。绍兴元年,鄂州。剧盗曹成据攸县,子遣使招之,成听命。 又遣将西扼衡阳南守宜章成逡巡不敢南向者百余日既而援兵不至成忿子 扼己拥众而南。子 率亲兵拒之,会官军溃,度不可遏,单骑入贼中,谕以国家威灵。成不服,执子 归。会宣抚司都统制马扩遣人持吴敏檄谕成,成许受招,始释子。金使议和将入境,子不肯拜金诏,乃上章言:“自古人主屈己和戎,未闻甚于此时,宜却勿受。”忤秦桧意,乃致仕。子 相家子,号所居曰“芗林”。卒,年六十八。

(节选自《宋史·向子 传》)


【注】①赍(jī):携带。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又遣将西扼衡阳/南守宜章/成逡巡不敢南向者百余日/既而援兵不至/成忿子扼/己拥众而南
B.子又遣将西扼衡阳/南守宜章/成逡巡不敢南向者百余日/既而援兵不至/成忿子扼己/拥众而南
C.子又遣将西扼/衡阳南守宜章/成逡巡不敢南/向者百余日/既而援兵不至/成忿子扼/己拥众而南
D.子又遣将西扼/衡阳南守宜章/成逡巡不敢南/向者百余日/既而援兵不至/成忿子扼己/拥众而南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诏,古时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秦汉以后,专指帝王或王后的文书命令。
B.建炎、绍兴是年号,年号是封建皇帝为纪在位之年而立的名号,一般用两字。
C.致仕,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指官员辞职归家。
D.起复、移,都是与担任职官有关的词,起复指降官后复职,移指调换任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向子不畏权势,执法刚直。他担任开封府咸平县知县时,不顾上司反对,对于仗势犯法的豪民,依法定案,上报朝廷。
B.向子精忠爱国,不为利诱。张邦昌僭越皇位,为笼络向子,派人带着敕书探问其家人,子不但不领情,还让人拘捕了使者。
C.向子为国守城,英勇善战。金人气焰嚣张,步步进逼,其他守城将领望风而逃,向子率领军民死守,坚持巷战,坚守了八日。
D.向子一身正气,敢做敢言。作为南宋朝廷力主抗战的爱国将领,文中几次主动罢官或被迫降职均是由于得罪了朝中的权臣。
2020-10-17更新 | 4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王彦超,大名临清人,性温和恭谨,能礼下士。周祖平内难后,北征契丹,以彦超为行营马步左厢都排阵使,从周祖入汴。会军变,周祖革命,即命彦超权知徐州节度。未行,湘阴公旧校巩廷美据州叛,真拜彦超武宁宰节度,命讨之。彦超督战舰破其水寨,乘胜拔之。又与枢密使王峻拒刘崇于晋州,彦超以骑兵进,崇遁去,授建雄军节度。复以所部追贼至霍邑,贼步骑堕崖谷,死者甚众。

显德初,刘崇南寇,命彦超领兵取晋州路东向邀击,从战高平。彦超自阴地关与符彦卿会兵围汾州,诸将请急攻,彦超曰:“城已危矣旦暮将降我士卒精锐傥驱以先登必死伤者众少待之。”翌日,州将董希颜果降。遂引兵趣石州,彦超亲鼓士乘城,躬冒矢石,数日之下,擒其守将安彦进,献行在。师还,诏率所部浚胡芦河,城李晏口。工未毕,辽人万余骑来侵,彦超击败之,杀伤甚众。

宰相李谷征淮南,以彦超为前军行营部署,败淮南军二千于寿州城下。吴兵水陆来援,谷退保正阳,吴人蹑其后。会李重进兵至,合势急击,大败吴人三万余众,追北二十余里。

宋初,加兼中书令。太祖与彦超有旧,因作坊,召从臣宴射。酒酣,谓彦超曰:“卿昔在复州,朕往依卿,何不纳我?”彦超降阶顿首曰:“勺水岂能止神龙耶!当日陛下不留滞于小郡者,盖天使然尔。”帝大笑。彦超翌日奉表待罪,帝遣中使慰谕,令赴朝谒。

太平兴国六年,封分邻国公。七年,彦超语人曰:“人臣七十致仕,古之制也。我年六十九,当自知止。”明年,表求致仕,加太子太师,给金吾上将军禄。彦超既得请,尽斥去仆妾之冗食者,居处服用,咸遵俭约。雍熙三年,卒,年七十三。

开宝初,彦超自凤翔来朝,与武行德、郭从义、白重赞、杨廷璋俱侍曲宴。太祖从容谓曰:“卿等皆国家旧臣,久临剧镇,王事鞅掌,非朕所以优贤之意。”彦超知旨,即前奏曰:“臣无勋劳,久冒荣宠,今已衰朽,愿乞骸骨归丘园,臣之愿也。”行德等竟自陈夙昔战功及履历艰苦,帝曰:“此异代事,何足论? ”翌日,皆罢行德等节镇,时议以此许彦超。

(节选自《宋史·王彦超传》,有删改)


注:鞅掌,意思是事务繁忙的样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城已危矣/旦暮将降/我士卒精锐/傥驱以先登/必死伤者/众少待之。
B.城已危矣/旦暮将降我/士卒精锐傥驱/以先登必死/伤者众/少待之。
C.城已危矣/旦暮将降/我士卒精锐/傥驱以先登/必死伤者众/少待之。
D.城已危矣/旦暮将降我/士卒精锐傥驱/以先登/必死伤者/众少待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B.革命指变革天命,古代认为天子接受天命称帝为王,即朝代更替,君主改年号。
C.幸,旧指皇帝亲临,即封建帝王到达某地,也叫巡幸。召幸特指皇帝对妃嫔的召见。
D.致仕是古代士人为官,走上仕途,与之相似的还有解褐,即解除身上粗布衣去为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彦超勇敢善战。王彦超南征北战,作战善于谋略,乘胜追击,立下了许多功劳,深得君王的信赖重用,但他一点也没有居功自傲。
B.王彦超审时度势。在进攻汾州、石州时,王彦超根据不同的情况合理部署,攻克了城池,保护了士兵,充分显现了他的军事才能。
C.王彦超对答机智。面对太祖的疑问,王彦超巧妙应对,既使太祖感到高兴,又让自己摆脱了窘境。当日上表请罪,得到了皇帝亲自解释安慰。
D.王彦超明哲保身。当太祖想“释兵权”的时候,王彦超心领神会,请求告老还乡。七十岁时又上表朝廷请求退休,过起了节俭的生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遂引兵趣石州,彦超亲鼓士乘城,躬冒矢石,数日之下。
(2)太祖从容谓曰:“卿等皆国家旧臣,久临剧镇,王事鞅掌,非朕所以优贤之意。”
2021-05-18更新 | 8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