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杜甫(712-770)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5 题号:1162083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咏怀古迹①(其一)

杜甫

支离东北风尘际,飘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②共云山③。

羯胡④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⑤平生最萧瑟, 暮年诗赋动江关。


注:①《咏怀古迹》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在夔州写成的。②五溪衣服:这里指居住在五溪的少数民族
③共云山:共居处。④羯胡:古代北方少数民族,这里指安禄山。⑤庾信:南北朝诗人。侯景之乱,庚 信长期羁留北朝,到了暮年诗风由原来的绮靡变为沉郁苍劲。
1.下列对本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首联描写了时局混乱和自身处境的艰辛。“支离”充满对国家蒙难的担忧,“漂泊”一词介绍了流寓夔州的事实,“天地间”以广阔的背景衬托出自身的渺小和无奈,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B.颔联“淹”字用得巧妙,三峡楼台的掩映使日月惨淡无光,想象与夸张中充满强烈的主 观色彩,创造出雄奇壮美的意境,映衬了诗人愤慨的内心。
C.“哀时”,“时”就是时局,就是国家的命运。本句诗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诗人以“词 客”身份自指,既有对时局的思考和点评,又有“且未还”的无可奈何。
D.古代诗评家说:“诗穷而后工”。杜甫对庾信“诗赋动江关”的成就是赞赏的,而且认为这种成就的取得与其人生萧瑟的经历有关联。
2.“沉郁顿挫”是杜甫诗歌重要的风格特色。何谓“沉郁顿挫”?清人吴瞻泰说:“沉郁者,意也;顿挫者,法也。”,一般认为,所谓“沉郁”,主要指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 感情深沉。请你说说本诗是如何体现“沉郁”的特点的。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各题。

冬至

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涯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是三秦?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自己漂泊无定的生活,久滞他乡;时时遭受穷困和愁苦的磨缠。
B.颔联写旅居之地远在天涯,但当地人节日的好客热情带给诗人热闹欢乐。
C.颈联以自身孤老之处境对比出仕在朝的官员,虚实结合,极具画面感。
D.尾联中“三秦”指长安和朝廷,“路迷”表达诗人迷惘和无所适从之感。
2.首联中“长为客”是全诗纲领,以下三联都注重与之呼应。请简要分析。
2022-03-28更新 | 72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阁夜

杜甫

恍惚寒山暮,逶迤白雾昏。

山虚风落石,楼静月侵门。

击柝可怜子,无衣何处村。

时危关百虑,盗贼尔犹存。


[注]①766年,诗人移居夔州,初寓山中客堂,秋后,离西阁。该诗写于移居西阁时。②击柝,敲梆子巡夜。《易》:“重门击柝,以待暴客。”是说设置多道屋门,击柝巡夜,以防强盗。③《诗·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描绘日暮景色,山雾缭绕;颔联描绘山上夜中见闻,动静结合,景色相映成趣。
B.前两联,“暮”“昏”着眼时间,“雾”“风”“月”着眼景物,内容富有层次感。
C.诗歌善用修辞,比如“白雾昏”“月侵门”采用了比拟手法,使景物描写更加生动。
D.诗歌尾联直抒胸臆,安史之乱虽已结束,诗人却依然关注纷乱时局,担心百姓疾苦。
2.颔联和颈联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析。
2019-06-14更新 | 139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高都护骢马行

杜甫

安西都护胡青骢,声价欻然来向东。此马临阵久无敌,与人一心成大功。

功成惠养随所致,飘飘远自流沙至。雄姿未受伏枥恩,猛气犹思战场利。

腕促蹄高如踣铁,交河几蹴曾冰裂。五花散作云满身,万里方看汗流血。

长安壮儿不敢骑,走过掣电倾城知。青丝络头为君老,何由却出横门道。


【注】①高都护,即安西副都护高仙芝。天宝六载(747年),高仙芝率军万人,平定小勃律国,因这次战功,入朝升官。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八、九载(749、750年)间杜甫困居长安时。②横门,长安城北西起第一门,横门道,是去西域的必经之道。
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马”二句,补叙骢马曾在边地立过战功,它有着人的感情,一心助主人建立大功,称颂了骢马的品德。
B.“雄姿”二句,借用曹操《步出夏门行》诗意,称誉骢马的品格,写青骢马不屈服于被束缚的命运,总怀念战场的胜利。
C.“五花”二句,“五花”是骢马毛色,散在各处,如满身云锦。这匹骢马是汗血马,奔驰万里,才能见到身上汗流如血。
D.“青丝”二句,照应“雄姿未受伏枥恩”,写出骢马向往西域战场,戴上青丝络头,老死在槽枥间,这并非它的志向。
2.托物寄情是古诗常用的手法,结合诗句说说作者借“马”寄托了怎样的情感?
2022-11-15更新 | 14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