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南宋 > 其他南宋作家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9 题号:11690047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各题。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宋]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①苏秀道中:从苏州到秀州(今浙江嘉兴)的路上。诗人时为浙西提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通过对一场及时雨的描写,抒发了诗人无比欢喜的心情。
B.第一句的“转”字,由骄阳之日变成了大雨,将诗人从梦中惊醒,突出了雨来势之急。
C.“屋漏床床湿”一句,突出雨势之大,化用杜甫“床头屋漏无干处”,且两诗在情怀志趣上有相似之处。
D.“田间望岁心”一句中的“望”字,表明作者一直以来企盼天降甘霖的急切心情。
2.后人评此诗“以‘喜’贯穿,不以‘小我’为念”,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杨炎正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②,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注】①杨炎正,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南宋统治者推行投降政策,他的才能、抱负得不到施展。②五湖舟楫:传说范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
1.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首两句,轻描淡写愁态,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突发奇问。斜日、西风,实写景物,除了点明时令外,还暗含年华流逝、青春不再之意。
B.“胭脂”两句,以乐景衬哀情,写词人问西风:为什么你把所有的胭脂都做了颜料去染秋荷了,染得它这样红?以此反衬愁怀,颇为沉郁.
C.“放眼暮江千顷”一句,借景抒情,营造出胧凄迷的意境,烘托了词人的愁绪。“离愁万斛”一句,运用比喻、夸张写愁,将愁写得生动可感,突出了愁浓愁多。
D.“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两句既写出了词人非醉非醒、似醉仍醒的状态,呈现出一幅落拓志士的绝妙画图,又起到了收束上片,开启下片的作用,结构上显得变化多端。
2.词的下阕 写出了词人怎样的矛盾心理,请简要分析。
2020-11-15更新 | 131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古代诗歌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雨 过

周紫芝

池面过小雨,树腰生夕阳。云分一山翠,风与数荷香。

素月自有约,绿瓜初可尝。鸬鹚莫飞去,留此伴新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是( )
A.这首诗描写夏天傍晚雨过天晴之后的风光
B.颔联分别从视觉和嗅觉的角度,描绘了一幅雨过天晴,宁静秀美的画面
C.颈联想象洁白的月亮像与人有约似的,到了某个时间就出来,瓜果刚刚种下来就可以品尝了
D.尾联希望“鸬鹚不要飞走,与我一起分享这良辰美景”,这正是作者的内心世界情感
2.有人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凄凉心酸之情,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请从抒情角度分析。
2019-12-25更新 | 46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5-17题(8分)
霜天晓角
(南宋)高观国
春云粉色。春水和云湿。试问西湖杨柳,东风处、几丝碧。     望极。连翠陌。兰桡双桨急。欲访莫愁何处,旗亭在、画桥侧。
1.这首词写的是□□时节的景色,词中最能体现这个时令特征的句子是___。
2.词下阕用“望极”起笔,在结构上的作用是___,在内容上的作用是___。(2分)
3.后人认为这首词画线句中的“和”、“湿”二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
2010-04-28更新 | 104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