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宋濂(1310-1381) > 《元史》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81 题号:1172197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秉忠字仲晦。年十七,为邢台节度使府令史,以养其亲。居常郁郁不乐,一日投笔叹曰:“吾家累世衣冠,乃汩没为刀笔吏乎!丈夫不遏于世,当隐居以求志耳。”即弃去,隐武安山中。世祖在潜邸,海云禅师被召,闻其博学多材艺,邀与俱行。既入见,应对称旨,屡承顾问。秉忠于书无所不读,至于天文、地理、律历之属,无不精通。论天下事如指诸掌,世祖大爱之。秉忠遂留藩邸。癸丑,从世祖征大理。明年,征云南。每赞以天地之好生,王者之神武不杀,故克城之日,不妄戮一人。己未,从伐宋,复以云南所言力赞于上,所至全活不可胜计。中统元年世祖即位问以治天下之大经养民之良法秉忠采祖宗旧典参以古制之宜于今者条列以闻朝廷旧臣、山林遗逸之士,成见录用,文物粲然一新。秉忠虽居左右,而犹不改旧服。至元元年,翰林学士王鹗奏言:“秉忠久侍藩邸,积有岁年,参帷幄之密谋,定社稷之大计,忠勤劳绩,宜被褒崇。”帝览奏,即日诏以翰林侍读学士窦默之女妻之。秉忠以天下为己任,事无巨细,凡有关于国家大体者,知无不言,言无不听,帝宠任愈隆。燕闲顾问,辄推荐人物可备器使者,凡所甄拔,后悉为名臣。十一年秋八月,秉忠无疾端坐而卒,年五十九。帝闻惊悼,谓群臣曰:“秉忠事朕三十余年,小心慎密,不避艰险,言无隐情。其阴阳术数之精,占事知来,若合符契。惟朕知之,他人莫得闻也。”出内府钱具棺敛,遣礼部侍郎赵秉温护其丧还葬大都。秉忠自幼好学,至老不衰,虽位极人臣,而斋居蔬食,终日澹然,不异平昔。每以吟咏自适,其诗萧散闲淡,类其为人。

(摘编自《元史·刘秉忠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中统元年/世祖即位/问以治天下之大/经养民之良法/秉忠采祖宗旧/参以古制之宜于今者/条列以闻/
B.中统元年/世祖即位/问/以治天下之大经/养民之良法/秉忠采祖宗旧/典参以古制之宜/于今者/条列以闻/
C.中统元年/世祖即位/问以治天下之大经/养民之良法/秉忠采祖宗旧典/参以古制之宜于今者,条列以闻/
D.中统元年/世祖即位/问/以治天下之大/经养民之良法/秉忠采祖宗旧典/参以古制之宜/于今者/条列以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祖,封建皇帝常用谥号,加此谥号者一般是开创某朝,或某朝中有所作为的君主。
B.翰林学士,古代官职,任此官者常常是皇帝亲信与顾问,唐朝时很多丞相都出自此职。
C.社稷,代指“国家”;“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君王常祭祀二神祈求国泰民安。
D.大都,元代首都,故址在今北京城区北部及城北近郊,城市规模宏大,为当时少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秉忠博识多才,深受世祖喜爱。他读书涉猎广泛,精通天文、地理、律法,同时熟晓时事,深得世祖欣赏,被留在藩王府中。
B.刘秉忠心怀仁爱,反对滥杀无辜。征讨大理、南宋时,他劝世祖要倡扬帝王英明,不要滥用武力,让大理、南宋百姓免遭屠戮。
C.刘秉忠善识人才,推举选荐贤良。他曾经向皇帝推荐可供重用的人才,凡是经过他推举选拔的,后来都成了朝廷里著名的大臣。
D.刘秉忠身居简淡,常以诗词自娱。身处高位的他生活上却简单恬淡,斋戒而居,粗茶淡饭,常常诵咏恬淡闲散的诗词自娱自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家累世衣冠,乃汩没为刀笔吏乎!
(2)其阴阳术数之精,占事知来,若合符契。
2020·四川·一模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廉希宪,字善用。幼魁伟,举止异凡儿。岁甲寅,世祖以京兆分地命希宪为宣抚使。京兆控制陇蜀,诸王贵籓分布左右,民杂羌戎,尤号难治。希宪讲求民病,抑强扶弱。暇日从名儒若许衡、姚枢辈谘访治道,首请用衡提举京兆学校,教育人材,为根本计。国制,为士者无隶奴籍,京兆多豪强,废令不行。希宪至,悉令著籍为儒。

至元元年,丁母忧,率亲族行古丧礼,勺饮不入口者三日,恸则呕血,不能起,寝卧草土,于墓傍。宰执以忧制未定,欲极力起之,相与诣庐,闻号痛声,竟不忍言。未几,有诏夺情起复,希宪虽不敢违旨,然出则素服从事,入必缞绖。及丧父,亦如之。

奸臣阿合马专总财赋,会其党相攻击,帝命中书推覆,众畏其权,莫敢问。希宪穷治其事,以状闻,杖阿合马,罢所领归有司。帝谕希宪曰:吏废法而贪,民失业而逃,工不给用,财不赡费,先朝患此久矣。自卿等为相,朕无此忧。对曰:陛下圣犹、舜,臣等未能以皋陶、稷、契之道赞辅治化,以致太平,怀愧多矣。今日小治,未足多也。因论及魏征,对曰:忠臣良臣,何代无之,顾人主用不用尔。

方士请炼大丹,敕中书给所需,希宪具以秦、汉故事奏,且曰:尧、舜得寿,不因大丹也。帝曰:然。遂却之。时方尊礼国师,帝命希宪受戒,对曰:臣受孔子戒矣。帝曰:孔子亦有戒耶?对曰:为臣当忠,为子当孝,孔子之戒,如是而已。

十六年春,赐钞万贯,诏复入中书,希宪称疾笃。皇太子遣侍臣问疾,因问治道,希宪曰:君天下在用人,用君子则治,用小人则乱。臣病虽剧,委之于天。所甚忧者,大奸专政,群小阿附,误国害民,病之大者。殿下宜开圣意,急为屏除。

十七年十一月十九夜,希宪卒,年五十。大德八年,赠忠清粹德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追封魏国公,谥文正。

(选自《元史·列传第十三》)


①缞绖:丧衣。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寅,干支之一。古代把天干、地支按照顺序相配,以六十年为一个周期,循环往复,用来纪年,被称为干支纪年法。
B.庐,古人在家人或亲戚死后,为守丧而在墓旁构筑居住的屋舍。文中廉希宪“庐于墓傍”体现了对去世母亲的孝敬。
C.尧,又称唐尧,是传说中的中国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仁德爱民,晚年禅位于舜,被后人视为理想的君主、圣王。
D.受戒,指佛教徒通过一定的宗教仪式接受戒律,或受训戒,以便更好地修行。皇帝命廉希宪受戒,但是遭到反对。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廉希宪重视教育,坚信儒学。他首请任用名儒许衡掌管京兆地区的学校,把培育人才作为根本大计,改变归属奴籍士人的身份为儒籍,坚守孔子的忠孝观念。
B.廉希宪孝心深笃,忠孝两全。父母去世时,他遵循古代丧礼,悲痛至极,以致于呕血,不能站立;在被夺情复职之后,他虽然奉旨处理政务,但仍然为母服丧。
C.廉希宪敢于谏言,规劝皇帝。借助谈论魏征的时机,他向皇帝举荐忠正贤良之臣;当皇帝允许方士炼制丹药时,他上书表示反对,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D.廉希宪深谋远虑,心系国家。虽然身患重病,但是仍然借太子侍臣问候之机,向太子传递治国之道,提出治国的关键在于用人,主张开启圣意,屏除奸佞。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病虽剧,委之于天。所甚忧者,大奸专政,群小阿附,误国害民,病之大者。
(2)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3)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4.廉希实不仅尊崇儒学,多有政绩,而且在品德修养上也堪称封建时代士大夫的典范。请简要概括他品格方面的特点。
2021-05-02更新 | 8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郭守敬字若思,顺德邢台人。生有异操,不为嬉戏事。大父荣,通五经,精于算数、水利,使守敬从刘秉忠学。中统三年,张文谦荐守敬习水利,巧思绝人。世祖召见,面陈水利六事,每奏一事,世祖叹曰:“任事者如此,人不为素餐矣。”

至元元年,从张文谦行省西夏。先是古渠在中兴者一名唐来其长四百里一名汉延长二百五十里它州正渠十皆长二百里灌田九万余顷兵乱以来,废坏淤浅。守敬更立闸堰,皆复其旧。二年,授都水少监。守敬言:“金时,分引卢沟一支东流,穿西山而出,灌田若干顷,其利不可胜计。今若按视故迹,使水得通流,上可以致西山之利,下可以广京畿之漕。”帝善之。初,秉忠以《大明历》自辽、金承用二百余年,议欲修正而卒。十三年,江左既平,帝思用其言。守敬首言:“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今司天浑仪,宋皇祐中汴京所造,不与此处天度【注】相符。”守敬乃尽考其失而移置之。作候极仪、浑天象、玲珑仪、仰仪、立运仪、证理仪、景符、窥几等。又作《仰规覆矩图》《异方浑盖图》《日出入永短图》,与上诸仪互相参考。十六年,改局为太史院,以恂为太史令,守敬为同知太史院事,给印章,立官府。及奏进仪表式,守敬当帝前指陈理致,至于日晏,帝不为倦。守敬因奏:“唐一行开元间令南宫说天下测景,书中见者凡十三处。今疆宇比唐尤大,若不远方测验,日月交食分数时刻不同,昼夜长短不同,日月星辰去天高下不同,即目测验人少,可先南北立表,取直测景。”帝可其奏。遂设监候官一十四员,分道而出,东至高丽,西极滇池,南逾朱崖,北尽铁勒,四海测验,凡二十七所。十七年,新历告成。

大德二年,召守敬至上都,议开铁幡竿渠,守敬奏:“山水频年暴下,非大为渠堰,广五七十步不可。”执正吝于工费,以其言为过,缩其广三之一。明年大雨,山水注下,渠不能容,漂没人畜庐帐,几犯行殿。成宗谓宰臣曰:“郭太史神人也,惜其言不用耳。”七年,诏内外官年及七十,并听致仕,独守敬不许其请。自是翰林太史司天官不致仕,定著为令。延祐三年卒,年八十六。

(节选自《元史·郭守敬传》,有删节)

【注】天度:周天的度数,用来计算日月的运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先是/古渠在中兴者/一名唐来/其长四百里/一名汉延/长二百五十里/它州正渠十/皆长二百里/灌田九万余顷/
B.先是古渠/在中兴者/一名唐来/其长四百里/一名汉延/长二百五十里/它州正渠十/皆长二百里/灌田九万余顷/
C.先是/古渠在中兴者/一名唐来/其长四百里/一名汉延/长二百五十里/它州正渠十皆长二百里/灌田九万余顷/
D.先是/古渠在中兴者/一名唐来/其长四百里/一名汉延/长二百五十里/它州正渠十/皆长二百里/灌田/九万余顷/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省即行中书省,是元朝中央政府为维护其统治,在地方行政上所设的全权机关。在当时主要用作军事管理。
B.在地理上,古人与今人相反,是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所以江左泛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又称为江东或江表。
C.古代官员正常退休称为“致仕”,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D.翰林为皇帝的文学侍从官,专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极端机密的文件,因参与机要,有较大实权,一度与丞相相当。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守敬精通水利工程,灵巧绝人。他师从刘秉忠,被张文谦引荐,常就水利问题向皇帝进言献策,得到历任皇帝的信任和赞赏。
B.郭守敬主持修复旧渠,利国利民。他修复了中兴州内因战乱而废弃淤塞的十条正渠及唐来、汉延二渠,浇灌九万余顷田地。
C.郭守敬做事提纲卑领,严谨务实。他认为修订历法的关键在于测量所用的仪器,于是校订并移置了不符合司天台天度的浑仪。
D.郭守敬通晓天文地理,博学多才。为了修订历法,他还亲自制造了大量用于测量的仪器,并绘制了与这些仪器互相参照使用的图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若按视故迹,使水得通流,上可以致西山之利,下可以广京畿之漕。
(2)执正吝于工费,以其言为过,缩其广三之一。
5.为了使新修订的历法更加准确,郭守敬做了哪些工作?
2021-02-23更新 | 9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胡长孺传

①胡长孺,字汲仲,婺州永康人。至元二十五年,诏下求贤,有司强起之。至京师,待诏集贤院。既而召见内殿,拜集贤修撰,与宰相议不合,改教授扬州。元贞元年,移建昌,适录事阙官,檄长孺摄之。时程文海方贵显,其家气焰薰灼,即违法,人不敢呵问,树外门,侵官道,长孺命撤之。

②大德丁未,浙东大侵,戊申,复无麦,民相枕死。宣慰同知脱欢察议行赈荒之令,敛富人钱一百五十万给之,至县,以余钱二十五万属长孺藏去,乃行旁州。长孺察其有干没意,悉散于民。阅月再至,索其钱,长孺抱成案进曰:钱在是矣。脱欢察怒曰:汝胆如山耶!何所受命,而敢无忌若此!长孺曰:民一日不食,当有死者,诚不及以闻,然官书具在,可征也。脱欢察虽怒,不敢问。

③县有铜岩,颜峻险,恶少年狙伺其间,过客患,官不能禁。长孺伪衣商人服,令苍头负货以从,阴戒驺卒十人蹑其后。长孺至,岩中人突出要之,长孺方逊辞以谢,驺卒俄集,皆成擒,俾尽逮其党置于法,夜行无虞。

④尝有民荷溺器粪田,偶触军卒衣,卒抶伤之,且碎器而去,竟不知主名。民来诉长孺阳怒其诬械于市俾左右潜侦之,向扶者过焉,戟手称快,执诣所隶,杖而偿其器。

⑤永嘉民有弟珠步摇于兄者,赎焉,兄妻爱之,以亡于盗,屡讼不获直,往告长孺,长孺曰:尔非吾民也。叱之去。未几,治盗,长孺嗾盗诬兄受步摇为赃,逮兄赴官,力辨数弗置,长孺曰:尔家信有是,何谓诬耶!兄仓皇曰:有固有之,弟所质者。持至验之,呼其弟示曰:得非尔家物乎?弟曰:然。遂归焉。

⑥延祐元年,病辞归,不复仕,隐杭之虎林山以终,年七十五。


【注】①干没:占有。②驺(zōu)卒:骑马的士卒。③珠步摇:一种首饰。④嗾(sǒu):教唆,指使。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长孺命撤之(                 )
(2)永嘉民有弟珠步摇于兄者(                 )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以亡于盗(     
A.倦怠                           B.欺骗                           C.混乱                           D.疑惑
(2)持至验之(     
A.立即                           B.催促                           C.通“取”                    D.取笑
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人不敢呵问,树外门                    可以无悔矣,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B.病辞归,不复仕                           且吾不一眚掩大德(《秦晋骰之战》)
C.过客患,官不能禁                    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
D.有固有之,弟所质者                    单于愈益欲降之,幽武,置大窖中(《苏武传》)
4.把下列画横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1)民一日不食,当有死者,诚不及以闻,然官书具在,可征也。
(2)赎焉,兄妻爱之,绐以亡于盗,屡讼不获直,往告长孺。
5.第④段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民来诉长孺/阳怒其诬/械于市俾/左右潜侦之
B.民来诉/长孺阳怒其诬/械于市/俾左右潜侦之
C.民来诉长孺/阳怒其诬械于市/俾左右潜侦之
D.民来诉/长孺阳怒/其诬械于市/俾左右潜侦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长孺刚直不阿。浙东发生灾患,他把救济的余款全部发给百姓,惹怒了企图侵吞救灾款的脱欢察,脱欢察虽然十分恼怒,但也不敢追究。
B.胡长孺为民除恶。有少年聚众作恶,成为祸患,官府不能制止,他伪装成商人,带着随从,引出强盗,并勒令强盗谢罪,最终铲除了强盗。
C.胡长孺机智判案。有人质押珠步摇给哥哥,后被嫂子强占,胡长孺利用打击盗贼的机会,抓了哥哥到官府,巧妙地为弟弟追回珠步摇。
D.胡长孺发挥余热。他因病辞官,被官员聘请讲解经义,很受欢迎;他主持乡试,看重文章的内容,摒弃华丽的文辞,改变了当时的文风。
7.根据第②段和第⑤段的内容,分别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胡长孺的特点。
2022-03-01更新 | 5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