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南宋 > 其他南宋作家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8 题号:1180940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湖州歌(其六)

(南宋)汪元量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南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不尽头”,写出北国云天苍茫弥漫,神秘莫测,表明艰难的路程没有尽头。
B.同写“大江东去”,第二句与苏轼词一样,都表达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在的感慨。
C.第三句融情于景,将孤寂清冷、悲凉凄恻的情绪融入自然无痕、动人心弦的画面。
D.全诗以大写意的手法展示了一个动态的画面,语言简洁明了,情感哀怨凄迷。
2.首句中的“望”字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二月二日挑菜节大雨不能出

【北宋】张耒

久将菘芥笔南羹,佳节泥深入未行。

想见故园蔬甲好,一畦春水辘转声。

田家以二月二日晴雨占谷价枕上口占

【南宋】洪咨夔

葛根已尽麦方青,延颈东来米价平。

怕听三更三点雨,要占二月二朝晴。

【注】①二月二日: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二月二日俗称龙抬头,是龙王露头的日子。传说龙掌管云雨,这天下雨,预示着一个好年,风调雨顺、雨量充沛。自古二月二被视为祈求风调雨顺、驱邪攘灾、纳祥转运的日子。②挑菜节:旧俗,农历二月初二日,仕女出郊拾菜,士民游观其间。③笔:用菜杂肉,制作羹汤。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诗首句写自己之前二月二日这天常会以菜做羹,呼应诗题中的挑菜节。
B.张诗并未直接写大雨,而是以道路泥深、不见人行侧面烘托,可谓精妙。
C.洪诗首句写田家已吃尽葛根,而小麦方青,可见正处于青黄不接的时节。
D.洪诗词句“延颈”二字,生动传神地表现了田家对秋收丰稔的强烈渴望。
2.同样是二月二日的雨,却触发了两位诗人各自不同的情怀。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2023-03-19更新 | 124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二砺

郑思肖

愁里高歌梁父吟,犹如金玉戛商音

十年勾践亡吴计,七日包胥哭楚心。

秋送新鸿哀破国,昼行饥虎啮空林。

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


【注】①梁父吟:又作梁甫吟,乐曲名。“诸葛亮好为《梁甫吟》”,有恢复中原之志。②戛商音:戛,敲击。商音,五音之一,其声悲凉。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作者高唱慷慨悲凉的《梁父吟》,表达了自己欲恢复中原的壮志。
B.颔联中作者借勾践灭吴和申包胥复楚的典故,表明既要隐忍又须有决心。
C.颈联写秋雁因为亡国而无助地哀鸣,饿虎白昼也为此在空荡的山林咆哮。
D.这首诗语言沉郁激愤,慷慨激昂,与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风格相近。
2.诗歌尾联是如何表达诗人矢志报国的决心的?
2020-11-30更新 | 111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小题。

望江南·幽州九日①

汪元量②

官舍悄,坐到月西斜。永夜角声悲自语,客心愁破正思家。南北各天涯。

断裂,搔首一长嗟。绮席象床寒玉枕,美人③何处醉黄花。和泪捻琵琶。


【注】①九日:重阳节。②汪元量:南宋宫廷琴师,元军陷临安,被俘北去。③美人:被俘的南宋宫女。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开篇“坐”写动作,“月西斜”既写景又写时间,表现出诗人被囚馆舍,虽时已近拂晓却无眠。
B.“角声”在时间上暗扣“月西斜”;古代军中吹角以为昏明之节,如《扬州慢》“渐黄昏,清角吹寒”。
C.“南北各天涯”句写从南宋临安到元大都,重山叠水,遥距数千里,与“九日”共同加重了本词的沉痛感。
D.“肠断裂”写诗人因思念国家,以致肝肠寸断,最终也只能以搔首长叹,表达对故国的无限思念之情。
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绮席象床寒玉枕,美人何处醉黄花”一句进行赏析。
2019-12-04更新 | 8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