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其他隋唐作者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65 题号:1183255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①京,指长安。②李颀,唐代诗人,与魏万结为忘年交。③游子:指魏万。④关城:指潼关。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作者先直抒胸臆,写魏万的离开,后写“昨夜微霜初渡河”,这种倒戟而入的笔法,极为巧妙。
B.颔联中大雁的叫声,使人觉得怅惘,而对抱有满腹惆怅的他乡游子来说更是倍感愁苦,写得情切而意深。
C.颈联运用拟人手法,一个“催”字,写出好像是树色带来寒气,把平常景物写得有情有感,十分生动。
D.这是一首送别诗,被送者为诗人晚辈。诗作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表达了诗人对魏万的深情厚意。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过贾谊旧居

戴叔伦

楚乡卑湿叹殊方,鵩赋人非宅已荒。谩有长书忧汉室,空将哀些吊沅湘【注】

雨余古井生秋草,叶尽疏林见夕阳。过客不须频太息,咸阳宫殿亦凄凉。


【注】吊沅湘:沅湘是沅水和湘水的并称。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遭放逐后,曾长期流浪沅湘间。贾谊曾写《吊屈原赋》表达对屈原深深的同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感叹楚乡卑湿偏远,人去宅荒,表达了诗人对贾谊被贬的深切同情,对斯人已逝的追怀。
B.“长书”之“长”,显示出贾谊的赤诚和才能;而“谩”则突出了诗人对其才志不得伸的遗憾之情。
C.诗人来到贾谊旧居,不由得也想起和贾谊一样赤诚忠心的屈原,也表达了对屈原的悼念之情。
D.五、六句写景,在前文“宅已荒”的基础上进一步描写贾谊旧居的荒凉,感情蕴含其中。
E.全诗融写景、议论与抒情于一体,主要运用间接抒情的方法,表达了对贾谊的悼念之情。
2.如何理解诗歌最后一联?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018-06-29更新 | 117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句写一曲离歌中,缆解舟行。首句为全诗奠定了舒缓柔和、优美庄严的情感基调。
B. 第二句写深秋时节,满目青山,霜林尽染,水流湍急。“急”字暗含作者埋怨流水之意。
C. 第三句写薄暮时分,四望一片迷蒙,朋友的船早已随着急流驶到自己的视线之外去了。
D. 第四句写作者独下西楼。彼时,朋友远离,暮色苍茫,风雨凄迷,内心自当萧瑟凄凉。
②全诗以写景作结,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2017-12-30更新 | 97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汴河①曲

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扬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②?

[注] ①汴河:即通济渠。隋炀帝时开挖的人工运河的一段。 ②不较多:差不多。

1.这两首咏史诗的表达方式各有侧重,前者是________,后者则是________
2.两首诗都写了“汴河”,但写作目的不同,抒发的感慨也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2019-12-02更新 | 6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