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多文本(非连续性)阅读 > 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
题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难度:0.4 引用次数:276 题号:11850549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上半年,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277.6亿件,同比增长25.7%;业务收入累计完成3396.7亿元,同比增长23.7%。

分业务类型看,同城业务量累计完成50.8亿件,同比下降0.2%;异地业务量累计完成220.4亿件,同比增长33.9%;国际及港澳台业务量累计完成6.3亿件,同比增长21.2%。

分区域看,上半年,东、中、西部地区快递业务量比重分别为80.1%、12.6%和7.3%,业务收入比重分别为80.5%、11.1%和8.4%。与去年同期相比,东部地区快递业务量比重下降0.2个百分点,快递业务收入比重上升0.2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快递业务量比重上升0.6个百分点, 快递业务收入比重基本持平;西部地区快递业务量比重下降0.4个百分点,快递业务收入比重下降0.2个百分点。

——(摘自2019年07月13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

国家邮政局今日发布2019年6月邮政业消费者申诉情况通告。通告显示,国家邮政局和各省(区、市)邮政管理局6月共处理消费者申诉44844件,申诉中涉及快递服务问题的42840件,占总申诉量的95.5%。

6月,邮政业消费者对快递服务问题申诉42840件,环比下降0.3%,同比下降10.1%。邮政业消费者对快递服务问题有效申诉1479件,环比下降5.7%,同比下降68.5%。

邮政业消费者对快递服务有效申诉的主要问题是投递服务、快件丢失短少和快件延误,分别占有效申诉总量的35.6%、21.2%和18.6%。快递服务问题有效申诉量环比增长的有违规收费和快件延误问题,同比均呈下降趋势。

——(摘自2019.7.22《中国新闻网》,有删改)

材料三:

快递员事先没通知一声,就把快件投递进了智能快件箱,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日前,国家邮政局公布了《智能快件箱寄递服务管理办法》(下称《办法》),从今年10月1日起,用智能快件箱投递快件,应当征得收件人同意,否则此类情况算违规。

此番新规定的“快递投放快件箱需要征得用户同意”,是快递公司与收件人的一种契约,是依法保障用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有利于促进快递业的规范发展,减少无谓纠纷,倒逼快递末端服务精细化,值得期待。

当然,不可忽视的是,快递柜公司、快递公司、用户三方应该照顾各方利益。逾期费怎么收,收多少应该进行明确规范,避免引发不必要的争议,从而减少三者之间可能产生的摩擦和矛盾,使快递业能健康有序发展。

——(摘自2019.7.22《新京报》,有删改)

材料四:

记者日前从国家邮政局2019年第三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绿色包装治理取得初步成效。今年4月份随机检查情况显示:快递包装减量化成效明显,电子运单使用率已达95%;寄递企业二次包装占比逐渐降低;可循环中转袋推广应用深入推进,已达到50%;45毫米“瘦身胶带”得到全面推广。

在推进包装绿色化方面,行业探索推进步伐明显加快。邮政企业在30个省完成配发绿色包装箱,在北京和河南试用可降解包装袋。

在推进包装减量化方面,推广应用成效更加凸显。寄递企业通过推广使用电子面单、规范包装操作、减少胶带使用、印刷减量等措施推进包装减量化,主要品牌快递企业电子运单使用率达到95%以上。邮政企业进行系统升级,推广使用一联面单。邮政企业已有23个省完成窄胶带采购使用。

在促进包装循环利用方面,行业亮点做法不断涌现。邮政企业试点投入可循环包装箱,回收率达100%,使用中空板可循环信盒,材料重量减轻60%以上。

——(摘自2019.7.16《工人日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与去年同期相比,东部地区快递业务量比重下降0.2个百分点,快递业务收入比重下降0.2个百分点。
B.6月,邮政业消费者对快递服务问题申诉42840件,环比下降0.3%,同比下降10.1%。
C.邮政业消费者对快件丢失短少问题的有效申诉占总量的21.2%。
D.寄递企业推广使用电子面单,主要品牌快递企业电子运单使用率达到95%以上。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快递业务量与快递业务收入呈正相关。
B.2019年 6月,邮政业消费者对快递服务问题申诉42840件,比2018年6月下降0.3%。
C.快递是否投放智能快件箱,应该尊重客户意愿,鼓励用户在购物时就自行选择配送方式。
D.为进一步推进绿色发展,寄递企业正规范包装操作,杜绝所有二次包装。
3.根据以上材料,简要概括我国快递业发展特点。
19-20高三上·江苏苏州·开学考试 查看更多[20]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摘自《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

材料二:

2021年河南春晚《唐宫夜宴》2月16日仅单个视频片段在社交平台就累计观看千万次。河南春晚出圈”“河南春晚真中等留言活跃在各大网站。

《唐宫夜宴》从舞蹈的编排到场景的展示,从演员的妆容到身上的服饰都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它以黄河文化、中原精神、民族文化为根基,以一组黄色、绿色为主色调的唐三彩乐俑为原点,对唐代服饰、色彩、形态以及文化之美进行了高度还原,充分彰显了令人震撼的黄河文化之美。更出彩的是,《唐宫夜宴》将《簪花仕女图》《千里江山图》等名画以及出土于河南的妇好鹗尊、莲鹤方壶、贾湖骨笛等文物融于场景,舞者犹如穿行于古画之中,将观众带入大美华夏独有的美学空间,彰显出华夏文明天然的自信心与自豪感。

如果说文化自信为《唐宫夜宴》注入了灵魂,技术赋能则让这场河南春晚变得活灵活现。《唐宫夜宴》由2020年郑州歌舞剧院在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中的参赛作品《唐俑》改编而来。河南卫视春晚总导演陈雷介绍,改编后的《唐宫夜宴》并未对本就具有韵味的舞蹈进行大的改编,只是加入了水墨画、国宝、VR等特效,让虚拟场景和舞台结合,打造出更为唯美、多元、多维度的视觉效果。不少人点赞其不迎合、不媚俗、不煽情,在坚守传统中大胆创新,让民族艺术、传统文化彰显出强大的时代活力。

专家认为,《唐宫夜宴》这个节目把传统的文化资源以现代表达的形式呈现,完成了非常好的艺术表达,给我们利用文化资源提供了良好的启示。新时代讲好黄河故事,就是发现、挖掘、讴歌黄河文化之美,呈现黄河人文精神的精髓。这也是对中国故事的拓展与补充。

(摘编自王胜昔等《<唐宫夜宴>为什么能火》,《光明日报》2021年2月22日)

材料三:

嘉宾:潘鲁生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

廖昌永代表(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上海音乐学院院长)

主持人:刘梦(光明日报记者)

主持人: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进程中,人们发现传统文化正带给人们越来越多的惊喜。近期《唐宫夜宴》等节目火遍全网,B站上各类国风和国潮视频弹幕刷屏。您心中的文化强国什么样?传统文化如何助力文化强国建设?

潘鲁生:要建成文化强国,首先要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普查、调研、发掘,发扬工匠精神,在此基础上发展文化产业,把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变成当代的财富。当然,要加强乡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老百姓的精神生活质量。最后,还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廖昌永:我心目中的文化强国,有着大量能够反映中国人的精神文化特质,反映中国独特传统文化的优秀作品。首先,它们应当是多元化和多样化的,不但有适合年轻人的,同样也有适合老年人的。其次,它们也一定是富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的,能够生动反映当前人们的精神面貌。

(摘编自刘梦《看传统文化如何助力文化强国建设》,《光明日报》2021年3月8日)

1.下列对《唐宫夜宴》“出圈”现象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宫夜宴》从演员妆容、服饰再到文化之美,对唐代文化元素进行了高度还原,将观众带入大美华夏独有的美学空间中,令人赞叹。
B.《唐宫夜宴》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呈现了令人震撼的黄河文化之美,彰显出黄河人文精神的精髓和华夏文明天然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C.《唐宫夜宴》的改编者并没有对《唐俑》进行大的改编,演出后迅速“出圈”的结果出乎编创和演员的意料,但专家表示它实至名归。
D.如果说文化自信使《唐宫夜宴》有了灵魂,那么现代科技手段就是它的翅膀,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成就了《唐宫夜宴》“火遍全网”的辉煌。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有不断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才能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B.优秀的传统文化本身就是好的中国故事,用适合的方式“讲好”,才能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C.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是基本国策,《唐宫夜宴》等就是这一国策的鲜活实践。
D.专家认为,只有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的建设与人才培养,才能创作出反映中国独特传统文化的优秀作品。
3.在传统文化领域,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助力文化强国建设?请结合“《唐宫夜宴》现象”简要分析。
2021-05-11更新 | 10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现阶段我们说的数字货币,一种等同于加密数字货币。早在上世纪 80 年代,已陆续有国外专家开始研究加密货币,他们称之为电子现金系统。我们知道现金体系有两大特点,一是匿名性,也就是说我用现金买商品时不需要向商家交代我是谁这个问题,二是现金交易双方点对点直接交易,不需要通过向第三方发出申请,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效率非常高。而电子现金系统就是要在互联网电子通讯的环境下实现现金支付的特点,而密码学以及分布式计算等技术的应用则是要实现电子现金支付网络的必要手段。2008年化名中本聪的学者发表了一篇比特币电子现金支付系统的论文,才真正从技术和运行规则设计层面,让加密数字货币成为现实。近年来流行的比特币、莱特币、以太币等都是基于类似的技术和运行规则。加密数字货币的核心特点在于,能够实现类似现金的匿名的点对点支付(其匿名程度无法达到现金的程度,并且事实上现金交易也并不能实现绝对的匿名),而其作为货币体系的一次重要突破,背后的意义在于:第一,它通过互联网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点对点支付,极大的提高了货币在全球范围内的流通效率;第二,它的发行和运行完全依靠计算机程序自动实现,且总量恒定,其信用支撑脱离现有的央行中心化机制。一定程度上加密数字货币的兴起与当前各国货币无锚滥发,导致一些人对主权货币失去信心有关。

而另一种我们说的数字货币则是基于现有银行货币体系的法定数字货币,也就是现在法定电子货币的升级形态,引入计算机代码运行等新技术,又保持对货币运行的适度掌控力。其核心特点在于,货币发行和运行的可编程性,能够有效追踪货币在交易过程中的流通轨迹。今年年初我国央行推进了数字货币研究所的挂牌进程,法定数字货币的推行有可能带来更高的交易效率和更低的交易成本,并且通过准确把握货币流向以优化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摘编自 OKCoin&OKLink 创始人兼 CEO 徐明星知乎答问)

材料二:

电子货币、虚拟货币与加密数字货币的比较

主要要素

电子货币

虚拟货币

加密数字货币

发行主体

金融机构

网络运营商

使用范围

一般不限

网络企业内部

不限

发行数量

法币决定

发行主体决定

数量一定

储存方式

磁卡或账号

账号

数字

流通方式

双向流通

单向流通

双向流通

货币价值

与法币对等

与法币不对等

与法币不对等

信用保障

政府

企业

算法

交易安全性

较高

较低

较高

交易成本

较高

较低

较低

运行环境

内联网、外联网、读写设备

企业服务器与互联网

开源软件及 P2P 网络

典型代表

银行卡、公交卡

Q 币、论坛币

比特币、莱特币


(摘编自百度百科“数字货币”词条)

材料三:

中国央行数字货币(DCEP)在雄安、深圳、成都和苏州四地正式开展试点工作。作为一种全新的货币体系,数字货币在当今时代如何稳定持续地存在,并成为广受欢迎的货币,备受社会关注。

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目的是解决“物物交换”的不便。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货币在发展过程中被不同的价值符号所代表,从金属货币、纸币、电子货币到数字货币不断转变。每种不同的货币形式代表了人们不同的信任形式。比如在金属货币时代,人们所信任的是金属的价值;在纸币时代,人们信任的是纸币背后的国家信用;数字货币时代,人们信任的则是现代技术和货币的信用。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项基本职能,而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是派生性职能,可以让货币更具活力和竞争力。一种货币能否很好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是衡量其是否受欢迎的基本因素。

法定数字货币相较于虚拟货币具有以下优势:一是发行主体信用高。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主体是央行,虚拟货币的发行主体则是私人,央行的信用高于私人机构的信用。二是价值稳定度高。法定数字货币以国家信用为保障,与法定货币是价值等价关系,价值稳定。虚拟货币则忽高忽低,价值不稳,无法实现价值尺度基本货币职能。三是群众普遍接受性高。法定数字货币是“中心化”货币,能够得到有效监管,而虚拟货币是“去中心化”货币,容易成为洗钱和恐怖犯罪的工具。

任何一种货币的形态和生命力是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法定数字货币是数字经济时代的产物,其与现金、硬币具备相同的法定性质和职能,但也具备一些显著优势。一是制作成本低。纸币容易被伪造,且破损概率大。而法定数字货币成本低,便于流通,节省印刷成本、储存成本、运输和安保成本,交易快捷方便。二是监管便利。法定数字货币通过分布式账本技术、密码学等原理,可实现数字化记录和追踪,有效监管货币来源与去向。三是应用场景多。微信、支付宝作为第三方支付方式,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但其本质不是货币,人们可以拒绝此种付款方式,而法定数字货币是法币,人们不得拒绝;数字货币支持离线支付,在没有网络情况下,碰一碰即可支付成功,微信、支付宝只能在网络情况下转账或支付。因此法定数字货币更能满足数字时代人们生活便利需求,成为受欢迎的货币。

(摘编自赵莹《法定数字货币如何成为广受欢迎的货币》)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加密数字货币的重大意义之一在于,它前所未有地实现了货币的点对点低成本支付,极大地提高了货币的流通效率。
B.和比特币一样,Q币也是一种“去中心化”的货币,很难得到有效监管,因而一定会被用作洗钱或恐怖犯罪的工具。
C.微信支付、支付宝很好地解决了“物物交换”的不便,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是中国目前相对较好的新型货币形式。
D.特定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了特定的货币形态,在数字经济时代,法定数字货币的优势有望使其成为受欢迎的货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本聪2008年发表的一篇关于比特币电子现金支付系统的论文,意味着加密数字货币的技术设计和运行规则设计的真正完成。
B.从金属货币、纸币、电子货币,再到数字货币的变化,体现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也反映了人们信任形式的变化。
C.法定数字货币与现金、硬币具备相同的法定性质和职能,又有成本低、监管便利两大优势,必将成为新时代最受欢迎的货币。
D.我国法定数字货币的“法币”身份,决定了人们不得拒绝使用,以此看来,它的推广将会对微信、支付宝等造成一定的冲击。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属于数字货币概念的一项是(     
A.深圳市发放给市民的数字人民币红包
B.李占春老师在猫眼购得的影票兑换码
C.马小云过年前在支付宝集齐的五福卡
D.重庆大学某学生饭卡里进账的奖学金
4.材料三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5.与加密数字货币相比,法定数字货币主要有哪些优势?
2021-05-03更新 | 98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心雕龙·隐秀》说:“夫隐之为体,义生文外,秘响傍通,伏采潜发,譬爻象之变互体,川渎之韫珠玉也。”这里所说的“隐”,不是隐晦,而是含蓄;不是不欲人知,而是不必明言;是充分运用语言的启发性和暗示性,以唤起读者的联想,让他们自己去体会和发现作品中隽永深长的意趣。这正是中国文学的艺术妙谛。唐朝司空图在《与李生论诗书》中提出“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在《与极浦书》中提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在《二十四诗品》中又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这都是要求诗歌通过有限的字句启发读者无穷的想象。注重言外之意,言有尽而意无穷。

中国古代的抒情诗由于篇幅短小,所以特别注重含蓄,要求短中见长,小中见大,言近意远,含蓄不尽。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前两句并没有明说下雪,只说山上的鸟都飞走了,路上人的足迹也不见了。这样,读者便可以想象出一幅铺天盖地的雪景。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安排了一只孤舟,一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渔翁,垂钓江雪之中,不为外界变化所动。那种我行我素、遗世独立的情趣,蕴涵在字里行间,很耐人寻味。

(摘编自袁行霈《中国文学概论》)

材料二:

含蓄作为一种美的形态,是诗人创作的共同追求,也是读者鉴赏再创造的需要。

艺术审美的第一步,便是读者对作品审美意蕴的理解与发现。浅露平直的作品,读者无须去发现,因为它原本就一览无余。唯有含蓄性的作品,一方面,它总是留下许多空白、许多空间,不让读者一览无余地把握它,总是“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期待着读者去领悟。另一方面,它又总是提供一些暗示和媒介,引导读者去思索、领悟。读者循着作者提供的暗示和媒介,即诗中直接描写的事物,乃能一步步地由已知到未知,由少许到多许,由表层到深层,领悟作品的意蕴。

艺术审美不仅仅是单纯的接受、理解,而是主体(读者)与客体(作品)的交流契合。读者读诗,不仅是领悟作品的意蕴,也主动地参与艺术的再创造。读者进入的境界,已经不仅仅是诗人创造的艺术世界,而是诗人与读者共同创造的另一艺术世界,这就是所谓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这种艺术的再创造融入了读者自身的感受和灵智,所以便会感到特别亲切,以至神游其中,留连忘返。

钟嵘认为,好诗应是“闻之者动心,味之者无极”。此所云“味之无极”也是众多诗人追求的审美理想。阅读含蓄深厚的作品,读者的理解往往不可能同作品反映的生活内容和诗人的情感达到完全的契合,我们总会感到它太丰富,太深邃。越是这样,我们越是想去领悟、探求,把握它的全部,于是便会一次又一次去吟诵、涵泳,产生永不满足的“味之无极”的追求感、向往感。

从欣赏的角度看,“含蓄”之所以能成为美,就在于读者的心理投射机制充分发挥了作用。投射机制是指主体将自己平日的记忆、知识、期待所形成的心理定向,化为一种主观图式,外射到特定的客体上,使客体符合主观图式的心理机能。在读者投射机制的作用下,尽管诗里提供的是有尽之言,但获得的是“无穷之意”。中国诗学忌实、露、满、直,追求“味外之旨”。其旨义在于相信读者必能以其投射机制,将“欲露还藏”之情,“略加点缀”之景,在自己心中组合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诗是最精炼的文学体裁,它必须用尽可能少的篇幅包孕尽可能多的内容。诗人总是选择那些包孕丰富、含蓄深远的生活事件、生活场面来构思他们的诗篇,企望在“言外”建立一个无限丰富的艺术世界。因而诗的精炼性总是和诗的含蓄性联系在一起的。善于含蓄者,不仅能以“有尽之言”达“不尽之意”,做到“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而且能使余意自显,不言而喻。杜牧的《过华清宫》旨在讽刺封建统治阶级的穷奢极欲,但它却未正面铺叙最高统治者生活如何糜烂,只写了“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千万人的血泪和痛苦,换来的是杨玉环的轻微一笑。这一个镜头揭露得是多么深刻、有力!

诗歌语言的含蓄性则是涉及表现手法、炼句、炼字等方面。用典是文人诗词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诗的意旨需读者通过典故的暗示去领会,因而具有含蓄的性质。诗人炼句、炼字,主要是为了语言的精警、生动,但有时也是出于对含蓄的追求。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司马光赞其“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这里“闹”字的使用,真可谓是含蓄蕴藉,意境深远。

(摘编自赵国乾《论中国古典诗学的含蓄美》)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隐之为体,义生文外”是指作者把不必明言的东西,通过语言的启发和暗示,让读者去体会和发现。
B.含蓄的作品和浅露平直的作品相比,前者的审美意蕴更丰富,需要读者由表层到深层,一步步去发现。
C.读者获得诗歌的无穷之意在于他们的理解不可能同诗歌反映的生活内容和诗人的情感完全的契合。
D.诗人通过炼字可使语言精警、生动,作品也常因一字之力而境界全出,于精警之中富有含蓄意味。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所举的《江雪》和《过华清宫》两个例子,都论证了诗歌的篇幅短小,但言近意远,含蓄蕴藉。
B.含蓄深厚的作品以有尽之言引发读者的探求、反复吟诵和涵泳,使作品达到众多诗人追求的“味之无极”的境界。
C.中国诗学追求含蓄,是因为读者都能够将自己平日的记忆、知识、期待所形成的心理定向,组合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D.材料二最后两节阐述了诗人在篇幅、选材、手法、炼字炼句等多方面进行的努力,以多样化的表现形态追求含蓄美。
3.材料二中说,用典可以使诗具有含蓄美,下列诗句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B.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C.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D.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4.有人说李白的《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富有隽永深长的意趣,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结合材料一,阐述你的理由。
2023-04-05更新 | 22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