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实用类文本常设考点 >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题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5 题号:1185990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小题。

材料一

九月初,一份“余杭区街道办事处的录用人员名单”公示截图在网上流传,名单中清一色都是北大、清华的硕博,甚至还有生物学、地球物理等专业博士。

序号

报考单位

报考岗位

性别

出生年月

毕业院校

学历

专业

1

余杭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综合管理

1992.09

北京大学

硕研

区域经济学

2

1990.10

北京大学

硕研

计算机技术

3

1990.02

北京大学

硕研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4

余杭区发展和改革局

综合规划

1994.02

北京大学

硕研

新闻与传播

5

1994.03

北京大学

硕研

新闻与传播

6

余杭区经济和信息化局

智能制造

1992.04

北京大学

硕研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7

余杭区人力资源和社区保障

法律

1992.09

北京大学

硕研

法律硕士

8

余杭区财政局

工程造价管理

1989.08

北京大学

硕研

土木工程

9

国土余杭分局

综合管理

1992.12

北京大学

硕研

汉语国际教育

10

余杭区林业水利局

林业产业管理

1978.11

北京大学

硕研

环境科学与工程

杀鸡用牛刀?别小看街道办,博士38万年薪起。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街道办,看起来名不见经传的基层岗位,其待遇和前景其实一点都不一般。清北毕业生可以选择事业编制人员或政府部门高级雇员两种身份。博士,可参照事业副处级薪酬水平,或拿38万元年薪。硕士参照事业正科级薪酬水平,或拿35万元年薪。海外招聘录用人选中,政府高级雇员年薪约50万,政府中级雇员博研约38万,硕研约35万。此外,还配套一系列生活安家补贴、人才公寓使用、租房购房补贴等各类人才优惠政策。这样算下来,都加在一起的薪资似乎也并不比互联网大厂的一些初级岗位差,况且这还是体制内!一位技术从业者汗颜,“那要是拿到offer了,岂不是可以直接辞职,拿着最低35万最高50万的年薪,不再需要修福报,不再需要担心自己的发际线,不再需要担心自己35岁被裁,走上人生巅峰?”

(摘编自《街道办招聘,清华北大毕业生挤破头!》2020年9月)

材料二

“余杭是一种特殊现象。”浙江省北京大学校友会会长、亿律科技集团董事长陈云峰这样评价。在陈云峰看来,余杭区对于清北人才的重视和服务到了“精心”的地步。去年底,在余杭区的邀请下,浙江省北京大学校友会的会址落户临平新城。校友聚会上,余杭区的相关领导也会现身支持,并在致辞中恰到好处地推介余杭。

为何清北毕业生如此受重视?陈云峰认为,人才是余杭谋划的第一步,每一位清北毕业生都是一个资源枢纽,背后纽结着导师、同学、学校、企业、项目等各种资源,他们背后庞大的资源库更是余杭谋的一盘大棋。

(摘编自《街道办招的清华北大毕业生,去哪儿了?》)

材料三

最近几天,杭州市余杭区2018年的一份招聘公示在社交网络上火了。这份长长的公示名单里,清一色是来自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学历均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其中8个岗位还是街道办事处的。

对此,不少网友质疑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去街道工作,会不会大材小用了?事实上,早在2013年,清华大学毕业生当城管就成为过舆论焦点,各种论调铺天盖地,现在仍然还会成为新闻,主要是人们脑海中的旧思维、旧观念依然存在。

大学生就业难,并不是缺少就业的机会和岗位,更多的是大学生们放不下架子,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单就街道办事处来说,上面千根线下头一根针,做的是一些最基础的、与居民打交道的工作,看似对文凭含金量的要求不高,实则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的扩张、居民素质提升、高端企业发展等因素,街道办的工作早已不再是想象中的“街道大妈”那么简单,特别是对于余杭区这种在数字经济大潮前沿的地区。

(摘编自《“清华北大毕业生入职街道办”是教育资源的成功反哺》)

材料四

“现在有一种风气,好像清华北大不能去基层,”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认为,过去的大学教育是精英教育,现在的大学教育已经是国民教育,这是公民素质的整体提升,打破精英教育的光环,对民族而言是巨大进步。

“大学很重要,但关键是能不能在实践中发挥学识和价值。”竹立家举例说,很多好的政策方针到了基层就打折、缩水、歪曲、流失,所以中国现在亟需高素质人才去打通最后一公里。尤其是城市化进程加快后,社区治理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需要下大功夫提升改善的工作。基层治理的一个前提是基层工作人员的素质要高,清北学生去基层发挥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的作用,这将是对基层的推动。

(摘编自《街道办招的清华北大毕业生,去哪儿了?》)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杭街道办为清北硕博毕业生提供了事业编制人员和政府部门高级雇员两种身份的选择。
B.清北毕业生背后纽结的导师、同学、学校、企业、项目等各种资源是余杭最为看重的。
C.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出现的原因之一是很多大学生摆脱不了旧思维、旧观念,放不下架子。
D.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素质人才去基层工作对基层的推动极具意义。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针对清北硕博毕业生入职余杭街道办现象进行了一系列分析和讨论,据此可知,高校毕业生入职基层岗位普遍存在,不足为奇。
B.材料二中,余杭区的相关领导现身支持浙江省北京大学的校友聚会,并为了谋划好余杭发展的第一步在此次聚会中恰到好处地推介余杭。
C.材料三中,作为数字经济大潮前沿的地区,余杭区的街道办工作内容和方式与传统意义上的“街道大妈”的工作内容和方式有着很大区别。
D.材料四中,基层工作人员的高素质问题关系到很多好的政策方针在基层工作中的落实情况,它也是基层治理工作的一个前提。
3.清华、北大硕博毕业生入职余杭街道办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8年4月16日晚,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称,美国政府未来7年禁止中兴通讯向美国企业购买敏感产品。2018年4月19日,针对中兴被美国“封杀”问题,中国商务部表示,中方密切关注事态进展,随时准备采取必要措施,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2018年4月20日,中兴通讯发布关于美国商务部激活拒绝令的声明,称在相关调查尚未结束之前,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执意对公司施以最严厉的制裁,这对中兴通讯来说极不公平,“不能接受!”

2018年5月,中兴通讯公告称,受拒绝令影响,本公司主要经营活动已无法进行。

(摘编自“网易”“新浪”“凤凰网”)

材料二:

芯片贸易已经成为中国进出口贸易逆差的最大“黑洞”。海关总署数据显示,最近几年集成电路进口额均超过2000亿美元,甚至长期超过石油进口额。2017年,这一数额达到了2601亿美元,进出口贸易逆差达到最高值的1932.6亿美元。

Strategy Analytics【注】分析师杨光表示,危机肯定会刺激自主芯片产业的发展,但想依靠国产芯片帮助中兴渡过危机确实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芯片行业的发展是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投入而且有些必要的学费恐怕也是绕不过去的。在可预见的未来几年内,比如5G开始这几年,国内芯片恐怕还是要靠国际市场供应。

【注】Strategy Analytics是全球著名的信息技术、通信行业和消费科技市场研究机构。

(摘编自《“芯痛”背后国产芯片征途漫漫,“中国芯”短板何在?》《新京报》2018年4月19日)

材料三:

美国商务部日前对中国中兴通讯公司采取出口管制措施。这一事件给中国科技企业敲响了警钟,促使科技界和更多企业以更长远眼光,谋求更自主、自强的发展。

近些年来,中国在全球高科技领域不断追赶的态势愈发突出,在不少领域实现“并跑”乃至“领跑”。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量子通信、探月工程、可燃冰开采等诸多方面,中国都取得重大突破。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科技发展速度和成就足够令人自豪。中国的科技创新成就,以及中国日益迸发出来的科技创新潜力,值得充分肯定。

当然,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发展以及走向世界的进程不会一帆风顺,难免还会遭遇这样那样的掣肘。对此,我们要有充分认识,并时刻做好准备。

一旦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不知道哪天就会被人“釜底抽薪”。这样严酷的现实,中国企业必须时时警醒。“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必须靠自力更生。”这一在深刻洞察基础上发出的自强之声,应成为中国高科技企业念兹在兹的信条,让中国科技企业发展根基更牢固,步伐更坚实。

核心技术的突破需要坚持不懈的深入研发,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定力。在芯片、发动机等很多方面,我们需要下定决心,咬紧牙关,攻坚克难,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业,把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只有这样,不管是“狼来了”还是“狼走了”,我们都能从容应对。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当相信,国外的封锁从来都阻挡不了中国科技进步的步伐。外国人越是“卡脖子”,我们越要加速厚植创新土壤,加快推进“中国制造2025”战略。回顾历史,从当年的“两弹一星”,到如今的一系列重大科技进展,中国的科技发展很多时候都是在艰苦的条件下实现突破的,是立足自身、自强不息的结果。与此同时,我们也不会因为某一方的技术封锁而选择自我封闭。在持续深入开放的进程中,中国会加强与世界各国互通有无,其中自然也包括科技领域的共同进步。中国融入世界的意愿坚定如初,没有任何力量能阻挡中国加快追赶世界前沿科技的步伐。

中国科技当自强,靠花钱买不来核心技术。在充分认清与强国差距的同时,我们要对自身的成绩和发展潜力有充分认识,更要满怀信心,迎难而上实现更多更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年4月21日,有改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相关调查尚未有结论的情况下,美国商务部激活拒绝令,对中兴通讯施以严厉制裁,对此,中兴公司认为这极不公平,难以接受。
B.中兴只凭国产芯片的力量来渡过危机并不现实。有人表示,危机会刺激国产芯片产业的发展,但芯片依赖国际市场供应的局面暂时不会改变。
C.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科技发展速度和成就令人惊讶,特别是在高科技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在全球高科技领域已经实现“并跑”乃至“领跑”。
D.中国的科技发展很多时候能在艰苦的条件下实现突破,这是立足自身、自强不息的结果。从当年的“两弹一星”到如今的一系列重大科技进展大都如此。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集成电路进口额长期超过石油进口额,可见芯片贸易在中美进出口贸易中存在着巨大逆差。针对这一现状,我们的高科技企业要时时警醒。
B.2018年4月至5月发生的“中兴事件”表明了中国高科技企业在走向世界的进程中不会一帆风顺。没有自主的核心技术,发展就会受到掣肘。
C.中国有意愿融入世界,正加快追赶世界前沿科技的步伐,在持续深入的开放中,中国会与世界各国互通有无,包括在科技领域实现共同进步。
D.我们既不能狂妄自大,也不能妄自菲薄;既要认清与强国的差距,也要对自身成绩和发展潜力满怀信心从而实现更多更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
3.中国科技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分别是什么?针对不足,应该采取哪些应对措施?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2020-10-22更新 | 1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虚拟现实(VR)技术,简单说是让人进入一个虚拟环境并在其中得到近乎真实感受的技术。这套富有沉浸感并能进行交互的仿真系统需要软件和硬件的全面支持,方可完美呈现出“虚拟现实”。

拍摄VR视频与其他视频最根本的区别在于需要360度全方位拍摄,这样才能让用户无论是抬头、低头还是回头,看到的都是统一、连贯的场景。为此,全景拍摄设备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内部集成了6个摄像头的GoProOmniVR,拥有8个同步球形相机的Nokia00……

不单满足于视听效果,VR技术开始向强化感官体验渗透,开发出涉及味觉、触觉、嗅觉甚至痛感的全方位沉浸式VR。这类VR需要借助更多的传感器和芯片来实现,如VR智能衣通过遍布全身的震动马达增加触觉体验,玩家能“感受到音乐的震动、身体的刺激”,芳香扩散器会让用户闻到食物的味道,在手柄、游戏手套或体感衣中内置弹性热电芯片,可以让用户感知到冷、热和疼痛,真正体会“身临其境”的感觉。

未来,深度感知技术会让VR的体验越来越真实。届时,分辨出虚拟现实和真实的现实,恐怕需要花上点时间了。

(摘编自《虚拟现实亦幻亦真》)

材料二:

从高大上的黑科技,到日常生活的吃穿住行,虚拟现实技术产品已经与不同行业融合,在工业制造、文化、健康、商贸等领域发光发热。作为引领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虚拟现实产业的发展有望提高我国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质量和效益。虚拟现实技术跨界融合了多个领域的技术,虚拟现实产业的飞跃,也离不开技术融合的支撑。即将迎来商用的5G为提升虚拟现实体验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业内人士指出,5G的特性与虚拟现实的结合将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而虚拟现实想要真正落地,也需要多元的应用场景和实时的接入,这也依赖于更高性能的5G网络。AI(人工智能)与VR的融合,同样为虚拟现实开拓了生存空间。美国的研究人员预测,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技术的结合,将在医学、教育等诸多方面重塑未来日常生活和企业运营方式。更重要的是,虚拟现实只有同实体经济紧密结合,才能化虚为实。马云表示,离开实体经济的虚拟现实技术没有未来。不论虚拟现实等技术再流行、资本再青睐,如果不能推进实体业转型升级,不能支持可持续和绿色发展,这样的技术会变得毫无意义。

(摘编自《虚拟现实迎发展》)

材料三:

在过去的一年里,“VR”一词在多个产品类别中的使用已经达到了不同的程度。在很短的时间内VR技术的应用范围已经超越了消费电子、零售和媒体娱乐。PersistenceMarketResearch最新发布的全球VR市场报告预测,到2020年底,全球VR技术市场将超过60亿美元。

尽管如此,VR技术和产品的开发人员正目睹着新挑战的出现,这让大量用户感到不安。目前,阻碍全球VR市场拓展的最大挑战是价格难以承受。全球VR市场中企业成本结构的变化,为大量采用VR创造了较高的价格点。即使这些公司克服了价格因素,它们中的大多数也难以创造出引人注目的内容。此外,消费者对移动VR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安全隐患正成为一个关键的限制。由于VR设备在高数据传输方面的有效工作,对统一5G频谱蜂窝网络提出了要求。不幸的是,在发达地区和发展中地区以及全球其他范围内缺乏这种一致性,限制了它的广泛采用。

(摘编自《全球VR市场报告预测:到2020年VR市场的价值将超过60亿美元》)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项是( )
A.VR视频需要360度全方位拍摄,因此全景拍摄设备必不可少,设备内部至少要有6个摄像头才能完成这样的拍摄。
B.VR技术已经突破了视听限制,想要有全面的感官体验,可以通过在手柄、游戏手套或体感衣中内置弹性热电芯片来实现。
C.目前,全球VR技术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越消费电子、零售和媒体娱乐等领域,到2020年底,预测会超过60亿美元。
D.拥有更高性能的5G网络的强大技术支撑,VR多元的应用场景和实时的接入才能实现,虚拟现实才有可能真正落地。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VR技术不仅要能满足全方位、统一、连贯的视觉需要,还要能满足味觉、触觉、嗅觉甚至痛感等全方位沉浸式感官体验的需要。
B.VR技术产品已经与不同行业融合,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多个方面,提高了我国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质量和效益。
C.材料二中引用马云的话,意在强调VR技术必须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否则,即使再受热捧,也会失去价值而毫无意义。
D.VR技术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技术限制及应用推广等诸多问题,不过它仍然是引领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3.VR技术要实现市场增长及产业的飞跃,需要应对哪些挑战?请结合文中材料做简要概括。
2020-11-18更新 | 11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在德国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看来,技术所到之处,无不构造着人与自然、人与人的某种新的关系。按照海德格尔的观点,一种新技术出现,有可能对结构造成影响。然而,当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为人们所用时,情况会变得更加复杂。

人的行动无时不受到“结构”的制约,所谓结构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具有制约性的外部环境,例如应试教育可能形成一种制约人行动的“结构”。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认为,结构与行动相互建构,结构对行动具有制约性和使动性。这种制约性和使动性表现为结构为行动提供操作空间以及边界,并通过价值观念对行动进行引导。

人们试图应用技术变革结构,但结构也可能对行动进行制约和使动,驯服技术并把技术作为结构自身的强化。例如,在应试教育结构下,信息技术的应用未能冲破应试的束缚,反而在某种程度与应试共谋。人工智能作为一种革新性新技术,在给教育结构带来冲击的同时,也面临着被结构驯服与同化的可能,成为更精致、更高效的应试技术。在这种前提下,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发达,不过是为教育提供了一种更有效、更无孔不入的规训技术。而一旦人工智能沦为应试的精致工具或规训技术,人工智能变革教育的初衷就要落空。这也是人们寄希望于新技术变革教育的愿景一再落空的一个重要原因:新技术未能有效地抵制旧结构的诱惑,反而强化了旧结构。

(摘编自蒙石荣《人工智能+教育:技术变革教育的可能与限度》)

材料二:

说“互联网+”甚至能够直接摧毁传统守旧的教育生态,并非耸人听闻,“互联网+”对教育的各方面影响是深至骨髓的。“互联网+”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

“互联网+”打破了权威对知识的垄断,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人人能够创造知识,人人能够共享知识,人人也都能够获取和使用知识。在开放的大背景下,全球性的知识库正在加速形成,优质教育资源正得到极大程度的充实和丰富,这些资源通过互联网连接在一起,使得人们随时、随事、随地都可以获取他们想要的学习资源。知识获取的效率大幅提高,获取成本大幅降低,这也为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传统的教育生态中,教师、教材是知识的权威来源,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因其拥有知识量的优势而获得课堂控制权。在“互联网+”的冲击下,教师和学生的界限也不再泾渭分明。比如某中学已经能够做到“班班通、人人通”,学生获取知识已变得非常快捷,显然师生间知识量的天平并不必然偏向教师。此时,教师必须调整自身定位,让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和引导者。

在“互联网+”的冲击下,教育组织和非教育组织的界限已经模糊不清,甚至有可能彻底消失。社会教育机构的灵活性正对学校发起强有力的冲击。育人单位和用人单位也不再分工明确,而是逐渐组成教育共同体,共同促进教育协同进步。

从实质上看,“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和整合上。一方面,互联网极大地放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和价值,从传统的一个优秀老师只能服务几十个学生扩大到能服务几千个甚至数万个学生。另一方面,互联网联通一切的特性让跨区域、跨行业、跨时间的合作研究成为可能,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规避了低水平的重复,加速了研究水平的提升。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传统的因地域、时间和师资力量导致的教育鸿沟将逐步被缩小甚至被填平。“互联网+”加速教育的自我进化能力。“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系统的自我进化能力是其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传统教育滞后于社会发展,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式落后、教学效率低下,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这种自我进化能力低下的原因在于教育系统自身的封闭性。“互联网十”敲开了教育原本封闭的大门,也就加速了教育的自我进化。人人都是教育的生产者,人人又都是教育的消费者,这种新型的教育生态必然会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

(摘编自赵国庆《“互联网+教育”:机遇、挑战与应对》)

材料三:

传统教学中教师扮演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学习的督促者和引导者。“互联网+教育”直接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没有了以往的约束和限制,各要素无须同时出现在同一空间内,教育俨然变成了另一种样子。

知识可以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可以通过传授习得,而隐性知识往往被人们所忽略。如学习过程中需要塑造和培养学生的意志、品格,包括诚信、责任心、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等。“互联网+教育”形态中一些隐性知识也有所体现,但其真实性仍有待考量。传统教育中,教师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在潜移默化中均会影响学生的一言一行,教师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榜样。但在“互联网+教育”中,进行情感教育和人文教育则比较困难。在线学习往往给学生营造出一种完全自学的极端情境,对学生的主动性要求很高,学习过程完全由学生把控。这种情境下教师丧失了基本的指引功能,只是单纯地成为一个解疑的输出者,成为人工智能时代数字设备的一分子,这不仅扭曲了教师教书育人的本质,更是与国家的教育目的背道而驰。由此可见,网络世界始终有别于现实生活,学生要成为一个真实的社会人,仍需要多方面合力共同完成。

(摘编自张惠惠《未来已来:人工智能对教育育人的挑战与应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海德格尔认为,当一种新技术作为工具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这项技术有可能和结构产生双向的影响。
B.新技术变革教育的初衷之所以落空,是因为人工智能的技术革新让旧的应试教育结构变得更为顽固。
C.材料二是对材料一中“应用技术变革结构”一说的具体诠释,和比于材料一,材料二显然态度更为乐观。
D.材料三认为教师的职能在“互联网+教育”的模式下被简化,教师不再具有对学生的指引功能和传授隐性知识的权力。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式变得快捷,教师的知识优势必将受到冲击,教师的定位也将从主导者变为引导者。
B.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在“互联网+”的社会环境成为可能,因为互联网解决了知识获取的成本和效率难题。
C.互联网联通一切的特性打破了师生的界限,消除了教育的区域化差异,让教育公平不再是一句空话。
D.教师的本质是教书育人,所以哪怕互联网给学生提供了足够多的知识资源,教师对学生的人文教育、情感教育仍是必要的。
3.下列说法中,不能够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248所贫困地区的中学通过直播,与西南地区最好的高中之一成都七中同步上课,让当地的基础教育实现了质的飞跃。
B.慕课形成了一种以改变学生上课时间、地点及上课方式为目的的课堂,以学生能力提升为核心,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C.杭州某中学安装“天眼”系统,智能分析学生上课时的面部微表情、手势等,以此判定学生上课是否走神,学习是否高效。
D.北京某小学在语文课堂上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获取更多关于苏轼的知识并对其进行大数据分析,启发学生研究苏轼生平足迹。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某中学想要引进一套远程同步教学系统,使学生可以和省内名校学生共同上课,参与省重点中学的名师课堂。请结合材料,对该中学这套教学系统的使用提出合理建议。
2020-04-30更新 | 31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