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南北朝 > 范晔(398-445) > 《后汉书》编撰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8 题号:1190514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寇恂字子翼,上谷昌平人也。恂初为郡功曹,太守耿况甚重之。王莽败,更始立,使使者徇郡国,曰“先降者复爵位”。恂从耿况迎使者于界上,况上印绶,使者纳之,一宿无还意。恂勒兵入见使者,就请之。使者不应,恂叱左右以使者命召况。况至,恂进取印绶带况。使者不得已,乃承制诏之,况受而归。及王郎起,遣将徇上谷,急发况兵。恂与门下掾闵业共说况曰:“邯郸拔起,难可信向。”况曰:“邯郸方盛,力不能独拒,如何?”恂对曰:今上谷完实控弦万骑举大郡之资可以详择去就恂请东约渔阳齐心合众邯郸不足图也况然之,乃遣恂到渔阳,结谋彭宠。恂还,至昌平,袭击邯郸使者,杀之,夺其军,遂与况子弇等俱南及光武于广阿。光武南定河内,而更始大司马朱鲔等盛兵据洛阳,又并州未定,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禹曰:“寇恂文武备足,有牧人御众之才,非此子莫可使也。”乃拜恂河内太守,行大将军事。朱鲔闻光武北而河内孤,使讨难将军苏茂、副将贾疆将兵三万余人,度巩河攻温。檄书至,恂即勒军驰出,并移告属县,发兵会于温下。旦日合战,而偏将军冯异遣救及诸县兵适至,士马四集,幡旗蔽野。恂乃令士卒乘城鼓噪,大呼言曰:“刘公兵到!”苏茂军闻之,阵动,恂因奔击,大破之,追至洛阳,遂斩贾疆。自是洛阳震恐,城门昼闭。恂归颍川。建武三年,遣使者即拜为汝南太守,又使骠骑将军杜茂将兵助恂讨盗贼。盗贼清静,郡中无事。恂素好学,乃修乡校,教生徒,聘能为《左氏春秋》者,亲受学焉。恂经明行修,名重朝廷,所得秩奉,厚施朋友、故人及从吏士。时人归其长者,以为有相器。十二年卒,谥曰威侯。

(选自《后汉书·寇恂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上谷完/实控弦万骑/举大郡之资/可以详择去就/恂请东约/渔阳齐心合众/邯郸不足图也/
B.今上谷完实/控弦万骑/举大郡之资/可以详择去就/恂请东约/渔阳齐心合众/邯郸不足图也/
C.今上谷完/实控弦万骑/举大郡之资/可以详择去就/恂请东约渔阳/齐心合众/邯郸不足图也/
D.今上谷完实/控弦万骑/举大郡之资/可以详择去就/恂请东约渔阳/齐心合众/邯郸不足图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一个皇帝可有多个年号,如文中的“建武”即为皇帝的年号。
B.太守是秦朝至汉朝时期对郡守的尊称,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C.《春秋》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因其记事语言极为简练,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赞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
D.“宰”在古代是官史的统称,是主宰之意,宰相是中国古代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或俗称,对君主负责,总揽政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寇恂胁迫使者,取回印绶。更始帝的使者收取了耿况的印绶,不打算还给耿况,寇恂喝令使者召见耿况,耿况到来后,寇恂上前取印绶佩带到耿况身上。
B.寇恂才华出众,受到重用。光武帝南下平定河内后为太守的人选感到为难,邓禹说寇恂文武兼备,是不二人选,于是光武帝任命寇恂为河内太守。
C.寇恂巧用计策,大败敌军。在温县会战时,寇恂在援军到来之时,命令士兵爬上城墙大喊“刘公兵到”,扰乱了敌军军心,并乘机指挥部队出击,大败敌军。
D.寇恂仗义疏财,受到称赞。寇恂将得到的俸禄送给朋友、熟人以及跟随他的人,当时的人称他是道德高尚的人,认为他有宰相的才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旦日合战,而偏将军冯异遣救,及诸县兵适至,士马四集,幡旗蔽野。
(2)恂素好学,乃修乡校,教生徒,聘能为《左氏春秋》者,亲受学焉。
5.王郎起兵后,面对耿况对王郎(邯郸)势力的过分担忧,寇恂提出无需过于顾虑的理由有哪些?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奋君鱼,扶风茂陵人也。奋少从刘歆受《春秋左氏传》,歆称之,谓门人曰:“吾已从君鱼受道矣。”遭王莽乱,奋与老母幼弟避兵河西。建武五年,河西大将军窦融请奋署议曹掾,守姑臧长。时天下扰乱,惟河西独安,而姑臧称为富邑,通货羌胡,市日四合,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奋在职四年,财产无所增。事母孝谨,虽为俭约,奉养极求珍膳。躬率妻子,同甘菜茹。时天下未定,士多不修节操,而奋力行清洁,为众人所笑,或以为身处脂膏,不能以自润,徒益苦辛耳。奋既立节,治贵仁平,太守梁统深相敬待,不以官属礼之,常迎于大门,引入见母。陇蜀既平,河西守令咸被征召,财货连毂,弥竟川泽。唯奋无资,单车就路。姑臧吏民及羌胡更相谓曰:“孔君清廉仁贤,举县蒙恩,如何今去,不共报德!”遂相赋敛牛马器物千万以上,追送数百里。奋谢之而已,一无所受。既至京师,除武都郡丞。时陇西余贼隗茂等夜攻府舍残杀郡守贼畏奋追急乃执其妻子预以为质奋年已五十唯有一子终不顾望遂穷力讨之吏民感义,莫不倍用命焉。郡多氐人,便习山谷,其大豪齐钟留者,为群氐所信向。奋乃率厉钟留等令要遮抄击,共为表里。贼窘惧逼急,乃推奋妻子以置军前,冀当退却,而击之愈厉,遂禽灭茂等,奋妻子亦为所杀。世祖下诏褒美,拜为武都太守。

奋自为府丞,已见敬重,及拜太守,举郡莫不改操。为政明断,甄善疾非,见有美德,爱之如亲,其无行者,忿之若仇,郡中称为清平。

弟奇,游学洛阳。奋以奇经明当仕,上病去官,守约乡闾,卒于家。奇博通经典,作《春秋左氏删》。

(节选自《后汉书·孔奋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陇西余贼隗茂等夜攻府舍/残杀郡守/贼畏奋追急/乃执其妻子/预以为质/奋年已五十/唯有一子/终不顾/望遂穷力讨之/
B.时/陇西余贼隗茂等夜攻/府舍残杀郡守/贼畏奋追急/乃执其妻子/预以为质/奋年已五十/唯有一子/终不顾/望遂穷力讨之/
C.时/陇西余贼隗茂等夜攻/府舍残杀郡守/贼畏奋追急/乃执其妻子/预以为质/奋年已五十/唯有一子/终不顾望/遂穷力讨之
D.时/陇西余贼隗茂等夜攻府舍/残杀郡守/贼畏奋追急/乃执其妻子/预以为质/奋年已五十/唯有一子/终不顾望/遂穷力讨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别名。字和名常有意义上的联系。自称用名,表示谦虚;称人用字,表示尊敬。
B.《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C.“表里”,在文中意为“内外”,和“山河表里潼关路”的“表里”意思不一样。
D.乡闾,古以二十五家为闾,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因以“乡闾”泛指民众聚居之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奋从小好学,深受老师赞赏。他跟从刘歆学习《春秋左氏传》,得到刘歆的称赞,刘歆对他的学生说,孔奋已经从他那里学到了大道理。
B.孔奋身处乱世,出淤泥而不染。他因躲避战乱到河西地区,在姑臧这个富庶的地区任职四年,为官清廉,生活简朴,孝敬老母,受到上司的敬重。
C.孔奋为官清廉,感动姑臧吏民。被征召人京的官员,唯独他没有资产钱财,姑臧的官吏百姓凑集很多的牛马器物追送给他,他一概不接受。
D.孔奋疾恶如仇,改变一方风气。他自从担任府丞就受官民敬重,担任太守后热爱有美德的人,痛恨不良行为。全郡被称颂为清廉安定之地。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以为身处脂膏,不能以自润,徒益苦辛耳。
(2)孔君清廉仁贤,举县蒙恩,如何今去,不共报德!
5.隗茂在孔奋与齐钟留的内外夹击下是如何应对的?结果如何?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3-06-13更新 | 8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曰:“伏惟陛下宣哲克明,继体承天,中遭倾覆,龙德泥蟠。今乘云高跻磐桓天位诚所谓将隆大位必先倥偬之也亲履艰难者知下情备经险易者达物伪。故能一贯万机,靡所疑惑,百揆允当,庶绩咸熙……”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将军邓骘其才                            奇:以……为奇
B.安帝闻衡善术学                            雅:高雅
C.衡常思身之事                                图:图谋,谋划
D.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乘云/高跻磐桓/天位诚所谓/将隆大位必先倥偬之/也亲履艰难者知下情/备经险易者达物伪
B.今乘云高跻磐桓/天位诚所谓/将隆大位必先倥偬之也/亲履艰难者/知下情备经/险易者达物伪
C.今乘云高跻/磐桓天位/诚所谓将隆大位必先倥偬之也/亲履艰难者知下情/备经险易者达物伪
D.今乘云高跻/磐桓天位诚所谓/将隆大位必先倥偬之也/亲履艰难者知/下情备经/险易者达物伪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有误一项是(     
A.“三辅”,汉朝称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所管辖的长安附近的三个地区为三辅。
B.“五经”,指《诗》《书》《礼》《乐》《春秋》五部儒家经书。
C.“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D.“公府”,三公的官署。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虽为节选,但仍然颇为完整地介绍了张衡一生的主要经历、科技方面的历史性贡献以及文学成就、政治表现等,反映出他的卓越才能和高尚品质。
B.张衡创造的候风地动仪是用精铜铸成的,直径有八尺,由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形状像个酒樽,外面用篆字和山龟鸟兽的图形装饰。
C.顺帝曾经询问张衡天下所痛恨的人,宦官们害怕他说自己的坏话,个个紧张,都给他递眼色,张衡便没对皇帝说实话。
D.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法令制度;还有很多豪门大户,和他一道胡作非为,张衡一到任就威风凛凛,整顿法制。暗中探知奸党分子的姓名,一下子全都抓了起来。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2)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2022-10-16更新 | 8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昔王葬、更始之际,天下散乱,礼乐分崩,典文残落。及光武中兴,爱好经术,未及下车,而先访儒雅,采求阙文,补缀漏逸。先是,四方学士多怀协图书,遁逃林薮。自是莫不抱负坟策,云会京师,范升、陈元、郑兴、杜林、卫宏、刘昆、桓荣之徒,继踵而集。于是立《五经》博士,各以家法教授,《易》有施、孟、梁丘、京氏,《尚书》欧阳、大小夏侯,《诗》齐、鲁、韩,《礼》大小戴,《春秋》严、颜、凡十四博士,太常差次总领焉。

建武五年,乃修起太学,稽古典,笾豆干戚之容,备之于列,服方领习矩步者,委它乎其中。中元元年,初建三雍。明帝即位,亲行其礼。天子始冠通天衣日月备法物之驾盛清道之仪坐明堂而朝群后登灵台以望云物袒割辟雍之上尊养三老五更。飨射礼毕,帝正坐自讲,诸儒执经问难于前,冠带缙绅之人,圜桥门而观听者盖亿万计。其后复为功臣子孙、四姓末属别立校舍,搜选高能以受其业,自期门羽林之士,悉令通《孝经》章句,匈奴亦遣子入学。济济乎,洋洋乎,盛于永平矣!

建初中,大会诸儒于白虎观,考详同异,连月乃罢。肃宗亲临称制,如石渠故事,顾命史臣,著为通义。又诏高才生受《古文尚书》、《毛诗》、《谷梁》、《左氏春秋》,虽不立学官,然皆擢高第为讲郎,给事近署,所以网罗遗逸,博存众家。孝和亦数幸东观,览阅书林。及邓后称制,学者颇懈。时,樊准、徐防并陈敦学之宜,又言儒职多非其人,于是制诏公卿妙简其选,三署郎能通经术者,皆得察举

自安帝览政,薄于艺文,博士倚席不讲,朋徒相视怠散,学舍颓敝,鞠为园蔬,牧儿荛竖,至于薪刈其下。顺帝感翟酺之言,乃更修黉宇,凡所结构二百四十房,千八百五十室。试明经下第补弟子,增甲乙之科员各十人,除郡国耆儒皆补郎、舍人。

本初元年,梁太后诏曰:“大将军下至六百石,悉遣子就学, 每岁辄于乡射月一飨会之,以此为常。”自是游学增盛,至三万余生。然章句渐疏,而多以浮华相尚,儒者之风盖衰矣。

(节选自《后汉书·儒林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子始冠/通天衣/日月备/法物之驾盛/清道之仪坐明堂/而朝群后登/灵台以望云物/袒割辟雍之上尊/养三老五更
B.天子始冠通天/衣日月备法物之驾/盛清道之仪/坐明堂而朝群后/登灵台以望云物/袒割辟雍之上/尊养三老五更
C.天子始冠/通天衣/日月备/法物之驾盛/清道之仪坐明堂而朝群后/登灵台以望云物/祖割辟雍之上/尊养三老五更
D.天子始冠通天/衣日月/备法物之驾盛/清道之仪坐明堂/而朝群后登灵台/以望云物/袒割辟雍之上/尊养三老五更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大学。它是中国当时的最高学府。太学选聘学优德劭的人任教授,称为博士;招收学生随教授学习,称为博士弟子。
B.缙绅原意是插笏于带,旧时官宦的装束,转用为官宦的代称。笏:古代朝会时官宦所执的手板,有事就写在上面,以备遗忘。缙,也写作“搢”:插。绅:束在衣服外面的大带子。
C.《孝经》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发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孝经》在中国伦理思想中首次将孝亲和忠君联系起来,认为“忠”是“孝”的发展和扩大,并把“孝”的社会作用推而广之。
D.察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察举制不同于世官制和科举制。它的主要特征是由中央直接派出专门人员到各地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莽、更始帝时期,天下混乱,礼乐分崩,典籍经文毁坏遗失,四方的学士大多带着经书逃到山林野泽中隐居起来。
B.东汉时期的帝王大多崇尚儒学,其中光武帝、明帝、安帝、顺帝都为提倡儒道做出了贡献,使得儒学思想成为东汉时期百姓的普遍价值观念。
C.明帝曾经在飨射礼结束之后亲自讲解经书,而儒生们则拿着经书询问辩驳,当时围绕在桥门处观看听讲的人多得不可胜数。
D.本初元年,梁太后下诏,要求大将军以下至六百石的官员都要让儿子上学,每年还要在飨射月举办乡射会。自此游学之风更加盛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光武中兴,爱好经术,未及下车,而先访儒雅,采求阙文,补缀漏逸。
(2)然皆擢高第为讲郎,给事近署,所以网罗遗逸,博存众家。
2020-04-21更新 | 9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