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张九龄(678-740)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7 题号:11905967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

张九龄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诗描写的是庐山瀑布水的近景,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手法,详细地描写瀑布,写貌求神,重彩浓墨,渲染烘托。
B.诗人欣赏瀑布,突出赞叹它的气势、风姿、神采和境界。首联写瀑布从高高的庐山落下,远望仿佛来自半天之上。
C.颔联写瀑布的风姿:青翠高耸的庐山,杂树丛生,云气缭绕。远望瀑布,或为杂树遮断,或被云气掩住,不能看清全貌。但诗人以其神写其貌,形容瀑布是奔腾流过杂树,潇洒脱出云气,其风姿多么豪放有力,泰然自如。
D.尾联赞叹瀑布的境界:庐山本属仙境,原多秀丽景色,而以瀑布最为特出。它与天空连成一气,真是天地和谐化成的精醇,境界何等恢宏阔大。
2.诗中所写“庐山瀑布”有什么特点?诗人为我们描摹了一幅怎样的瀑布图?
3.本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并分析其作用。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文后各两小题。

感遇·其七

唐·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注释:①公元737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因为被小人谗害,由尚书丞相被贬为荆州长史。暮年流寓,心有所感,遂作《感遇十二首》。
1.分析这首诗在抒情、状物上所使用的技巧。
2.分析诗人在诗中寄寓的情感。
2016-11-18更新 | 56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自豫章南还江上作

张九龄

归去南江水,磷磷见底清。

转逢空阔处,聊洗滞留情。

浦树遥如待,江鸥近若迎。

津途别有趣,况乃濯吾缨。


注:①诗人曾被贬到南昌,此诗写于重获起用返回广东时。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归”字扣题,描绘诗人归途中所见景致,江水澄澈,江波粼粼。
B.颔联水转江阔,虽然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意,但也流露出失落郁闷之情。
C.颈联运用拟人修辞,远处的树就像盼归的亲人,飞翔的江鸥似在欢迎自己。
D.本诗的语言清新自然,不刻意雕琢,却字字含情,全诗感情真切而有层次。
2.诗歌的尾联意蕴丰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022-04-03更新 | 130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江夜行

张九龄

遥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外物寂无扰,中流澹自清。

念归林叶换,愁坐露华生。

犹有汀洲鹤,宵分乍一鸣。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夜漫漫,故人难寻,诗人举目远眺,见江水澄澈,月色皎然,触动了思乡之情。
B.“悠悠”声调绵长,显天地空旷而苍茫;“切切”音韵短促,表思乡之情深切难遣。
C.诗人舟行于湍急的江流,念及家乡,顿生愁情,久坐中不觉被夜露打湿了衣襟。
D.从江潭夜月写到寒露渐生,再到汀州鹤鸣,诗歌意境清幽静谧,格调清淡高雅。
2.同样写到“鹤”的意象,但《西江夜行》与下列诗句中的“鹤”在表情达意上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心同野鹤与尘远,诗似冰壶见底清。(韦应物《赠王侍御》)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

2024-03-31更新 | 15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