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脱脱等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61 题号:1190609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成大,字至能,吴郡人。绍兴二十四年,擢进士第。隆兴元年,累迁著作佐郎,除吏部郎官,言者论其超躐,罢。起知处州。处民以争役嚣讼,成大为创义役。随家贫富输金买田,助当役者,甲乙轮第至二十年,民便之。其后入奏,言及此,诏颁其法于诸。处多山田,梁天监中作通济堰溉田二十万亩堰岁久坏成大访故迹迭石筑防置堤闸四十九所立水则上中下溉灌有序民食其利。隆兴再讲和,失定受书之礼[注],上尝悔之。迁成大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充金祈请国信使。国书专求陵寝。上面谕受书事,成大乞并载书中,不从。至燕山,密草奏,具言受书式,怀之入。初进国书,词气慷慨,金君臣方倾听,成大忽奏曰:“两朝既为叔侄,而受书礼未称,臣有疏。”搢笏出之。金主大骇,曰:“此岂献书处耶?”左右以笏标起之,成大屹不动,必欲书达。既而归馆所,金主遣伴使宣旨取奏。成大之未起也,金庭纷然,太子欲杀成大,越王止之,竟得全节而归。知静江府。广西窘匮,专藉盐利,漕臣尽取之,于是属邑有增价抑配之敝,诏复行钞盐,漕司拘钞钱均给所部,而钱不时至,成大入境,曰:“利害有大于此乎?”奏疏谓:“能裁抑漕司强取之数,以宽郡县,则科抑可禁。”上从之。数年,广州盐商上书,乞复令客贩,宰相可其说,大出银钱助之。人多以为非,下有司议,卒不易成大说。除四川制置使,凡人才可用者,悉致下,用所长,不拘小节,其杰然者章荐之,往往显于朝,位至二府。除端明殿学士,寻帅金陵。会岁旱,奏移军储米二十万振饥民,减租米五万。绍熙三年,加大学士。四年薨。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自号石湖,有《石湖集》行于世。

(节选自《宋史·范成大传》)


注:继“绍兴和议”(1141)后,隆兴二年(1164年)宋金再订和约,改“君臣之国”为“叔侄之国”, 宋递交金国文书改“奉表”为“国书”,却没有改“受书之礼”(宋国起立受金国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梁天监中作通济堰/溉田二十万亩/堰岁久坏/成大访故迹迭石/筑防置堤闸/四十九所/立水则上中下/溉灌有序/民食其利/
B.梁天监中作通济堰溉田/二十万亩/堰岁久坏/成大访故迹/迭石筑防/置堤闸四十九/所立水则上中下/溉灌有序/民食其利/
C.梁天监中作通济堰溉田/二十万亩/堰岁久坏/成大访故迹迭石/筑防置堤闸四十九/所立水则/上中下溉灌有序/民食其利/
D.梁天监中作通济堰/溉田二十万亩/堰岁久坏/成大访故迹/迭石筑防/置堤闸四十九所/立水则/上中下溉灌有序/民食其利/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路,两宋行政区域名。行政区域名,各个朝代不同,如汉为州,唐为道,元为行省。
B.漕司,即“漕运司”,是宋代独有的管理催征税赋、办理漕运等事务的官署或官员。
C.幕,即“幕府”。古代将帅或地方军政长官设立府署招致人才帮助自己处理事务。
D.二府,是宋代最高国务机关。西府“枢密院”主管军务,东府“政事堂”主管政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成大迁升提拔很快,受到指责。绍兴二十四年,范成大登进士第,后来连续升迁至著作佐郎、吏部郎官,谏官指责他越级升职,随即被免。
B.范成大奉诏出使金国,不辱使命。在金人朝廷上,范成大借进献国书之机,呈上要求修改受书礼的奏疏,面对威逼毫不退缩,最终全节而归。
C.范成大整饬地方盐政,兴利除弊。针对广西盐政弊端,范成大上书朝廷,建议合理分配盐利,活跃两广盐市交易,这获得宰相的认可和资助。
D.范成大选用地方人才,不拘一格。任四川制置使时,范成大重视人才,把可用之才招致幕下;向朝廷隆重推荐杰出人才,使之发挥重要作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面谕受书事,成大乞并载书中,不从。
(2)人多以为非,下有司议,卒不易成大说。
5.范成大在处州做官时,为解决百姓的争端创立了义役法,请简要说说具体做法。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章频,字简之,建州浦城人,与弟皆以进士试礼部预选,会诏兄弟毋并举,频即推其弟,弃去。后六年,乃擢第。自试秘书省校书郎、知南昌县,改大理寺丞、知九陇县,迁殿中丞。

眉州大姓孙延世伪为券夺族人田,久不能辩,转运使使按治之。频视券墨浮朱上,曰:“是必先盗印然后书。”既引伏,狱未上,而其家人复诉于转运使,更命知华阳县黄梦松覆按,无所异。梦松用此入为监察御史,频坐不时具狱,降监庆州酒,徒知长洲县。

天禧初,增置谏官、御史十二人,频以选得召对,称旨,擢监察御史。陈亳间民讹言兵起老幼皆奔命安抚京西还为三司度支判官。青州麻士瑶杀从子温裕,并其财,遣往按治,士瑶伏诛。又诏鞫邛州牙校讼盐井事。皇城使刘美依倚后家受赇,使人市其狱,频请捕系,真宗以后故不问。忤旨,出知宣州,改殿中侍御史,迁侍御史。

频雅善丁谓,谓贬,左迁尚书比部员外郎、监饶州酒。起知信州,进刑部员外郎、知福州。王氏时,赋民官田,岁输租税而已。至是,或谓鬻之可得缗钱二十余万,频疏以为不可。徒知潭州。改广西转运使,撾宜州守贪暴不法,既罢去,反讼频子许尝被刑,而冒奏为秘书省校书郎,频坐请知饶州。复入为度支判官,累迁刑部郎中。

使契丹,至紫濛馆卒。契丹遗内侍就馆奠祭,命接伴副使吴克荷护其丧,以锦车驾橐驼载至申京,敛以银饰棺,又具鼓吹羽葆,吏士持甲兵卫送至白沟。诏遣其子访乘传扈其柩以归。访官三班奉职,即许也。

(节选自《宋史·章频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陈/亳间民讹言兵起/老幼皆奔命/安抚京西/还/为三司度支判官。
B.陈/亳间民讹言/兵起老幼皆奔/命安抚京西/还为三司度支判官。
C.陈/亳间民讹言兵起/老幼皆奔/命安抚京西/还/为三司度支判官。
D.陈/亳间民讹言/兵起老幼皆奔命/安抚京西/还为三司度支判官。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部,是古代主管官员的官署,被列为尚书省六部之首,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B.左迁,指降低官职,亦即“降官”,犹言下迁。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
C.缗钱,指以千文结扎成串的铜钱,汉代作为计算税课的单位。后泛指税金。
D.契丹,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当时诏令,兄弟不能同时参加进士预选考试,章频就让给弟弟,自己放弃离开。
B.在审理孙延世案时,章频通过字迹和章印的关系,查明事实真相,让孙延世伏罪。
C.王安石当政时,章频上疏认为,把官府的田地交给百姓经营,百姓只需每年缴纳租税的方法不可行。
D.章频在出使契丹途中去世,契丹派使者奠基,并用高规格的礼仪护送他的灵柩回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眉州大姓孙延世伪为券夺族人田,久不能辨,转运使使按治之。
(2)既罢去,反讼频子许尝被刑,而冒奏为秘书省校书郎,频坐谪知饶州。
2020-09-09更新 | 2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蔡襄,字君谟,兴化仙游人。举进士,为西京留守推官、馆阁校勘。范仲淹以言事去国,余靖论救之,尹洙请与同贬,欧阳修移书责司谏高若讷,由是三人者皆坐谴。襄作《四贤一不肖诗》,都人士争相传写,鬻书者市之,得厚利。契丹使适至,买以归,张于幽州馆。

庆历三年,仁宗更用辅相,亲擢靖、修及王素为谏官,襄又以诗贺,三人列荐之,帝亦命襄知谏院。时有旱蝗、日食、地震之变,襄以为灾害之来皆由人事数年以来天戒屡至原其所以致之由君臣上下皆朗失也愿思其实以应之疏出闻者皆悚然。直史馆,兼修起居注,襄益任职论事,无所回挠。吕夷简平章国事,宰相以下就其第议政事,襄奏请罢之。

以母老,求知福州,改福建路转运使,开古五塘溉民田,奏减五代时了口税之半。复修起居注。唐介击宰相,触盛怒,襄趋进曰:“介诚狂愚,然出于进忠,必望全贷。”既贬春州,又上疏以为此必死之谪,得改英州。进知制诰,三御史论梁适解职,襄不草制。后每除授非当职,辄封还之。帝遇之益厚,赐其母冠被以示宠,又亲书“君谟”两字,遣使持诏予之。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襄精吏事,谈笑剖决,破奸发隐,吏不能欺。治平三年,丁母忧。明年卒,年五十六。赠吏部待郎。

襄工于书,为当时第一,仁宗尤爱之,制《元舅陇西王碑文》命书之。于朋友尚信义,闻其丧,则不御酒肉,为位而哭。尝饮会灵东园,坐客误射矢伤人,遽指襄。他日帝问之,再拜愧谢,终不自辨。

(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九》,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襄以为灾害之来/皆由人事/数年以来/天戒屡至/原其所以致之由/君臣上下皆阙失也/愿思其实以应之/疏出闻者/皆悚然
B.襄以为/灾害之来/皆由人事/数年以来/天戒屡至/原其所以/致之由君臣上下皆阙失也/愿思其实以应之/疏出/闻者皆悚然
C.襄以为灾害之来/皆由人事/数年以来/天戒屡至/原其所以致之/由君臣上下皆阙失也/愿思其实以应之/疏出闻者/皆悚然
D.襄以为/灾害之来/皆由人事/数年以来/天戒屡至/原其所以致之/由君臣上下皆阙失也/愿思其实以应之/疏出/闻者皆悚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庙号是对已死皇帝的敬称,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追尊的称号,如“仁宗”。
B.“进”表示官职提拔、提升,同样表示升职的词语还有右迁、升、拔、陟、徙等。
C.“制诰”指皇帝的诏令。“知制诰”本意指掌管为皇帝起草诏令的事务,后用作官名。
D.丁母忧,即遭遇母丧。古代官员在“丁忧”期间不得为官。若有特殊原因,国家也可以丁忧者为官,称为“夺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蔡襄心怀正义。范仲淹、余靖、尹洙、欧阳修遭贬,他作诗讥讽高若讷;余靖、欧阳修、王素获得重用,他又作诗称贺。
B.蔡襄不畏权贵。吕夷简执政期间,宰相以下的官员到他的府中商议政事,蔡襄得知后,上奏请求停止这种做法。
C.蔡襄敢于直言。唐介因攻击宰相而触怒皇帝,蔡襄进言为其求情,结果蔡襄先后被贬至春州、英州。
D.蔡襄精明强干。在任开封知府期间,蔡襄轻松处理各种事务,侦破奸恶,揭发隐秘,下属官吏心怀敬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襄趋进曰:“介诚狂愚,然出于进忠,必望全贷。”
(2)于朋友尚信义,闻其丧,则不御酒肉,为位而哭。
2019-06-06更新 | 5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易字希白。始,父倧嗣吴越王,为大将胡进思所废,而立其弟俶。俶归朝,群从悉补官,易与兄昆不见录遂刻志读书昆字裕之举进士为治宽简便民能诗善草隶书累官右谏议大夫以秘书监卒于家。易年十七,举进士,试崇政殿,三篇,日未中而就。言者恶其轻俊,特罢之。然自此以才藻知名。太宗尝与苏易简论唐世文人,叹时无李白。易简曰:“今进士钱易,为歌诗殆不下白。”太宗惊喜曰:“诚然,吾当自布衣召置翰林。”值盗起剑南,遂寝。真宗在东宫,图山水扇,会易作歌,赏爱之。易再举进士,就开封府试第二。自谓当第一,为有司所屈,乃上书言试《朽索之驭六马赋》,意涉讥讽。真宗恶其无行,降第三。明年,第二人中第,补濠州团练推官。召试中书,改光禄寺丞、通判蕲州。奏疏曰:“尧放四罪而不言杀,彼四者之凶,尚恶言杀,非尧仁之至乎?古之肉刑者劓、椓、黥、刖皆非死,尚以为虐。近代以来,断人手足,钩背烙筋,身见白骨而犹视息,四体分落乃方绝命。以此示人,非平世事也。今四方长吏竞为残暴,婺州先断贼手足,然后斩之以闻。使严刑可诫于众,则秦之天下,无叛民矣。臣以谓非法之刑,非所以助治,惟陛下除之。”帝嘉纳其言。景德中,举贤良方正科,策入等,除秘书丞、通判信州。东封泰山,献《殊祥录》,改太常博士、直集贤院。祀汾阴亳州,命修《车驾所过图经》,献《宋雅》一篇,迁尚书祠部员外郎。坐发国子监诸科非其人,降监颍州税。数月,召还。久之,判三司磨勘司。真宗雅眷词臣,其典掌诰命,皆躬自柬拔。擢知制诰、判登闻鼓院、纠察在京刑狱。累迁左司郎中,为翰林学士,儤直未满,卒。仁宗怜之,召其妻盛氏至禁中,赐以冠帔。

(选自《宋史·钱易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易与兄昆不见/录遂刻志/读书昆字裕/之举进士/为治宽简/便民能诗/善草隶书/累官右谏议大夫以秘书/监卒于家
B.易与兄昆不见录/遂刻志/读书昆字/裕之举进士/为治宽简便民/能诗善草隶/书累官右谏议大/夫以秘书监卒于家
C.易与兄昆不见录/遂刻志读书/昆字裕之/举进士/为治宽简便民/能诗/善草隶书/累官右谏议大夫/以秘书监卒于家
D.易与兄昆不见录遂/刻志读书/昆字裕之/举进士为治/宽简便民/能诗善草隶书/累官右谏议/大夫以秘书监卒于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草隶书是汉字的书法字体。汉字的书法字体一般分为行书、草书、隶书、篆书和楷书五个大类。篆书又有大篆、小篆之分。
B.太宗就是“杯酒释兵权”的赵匡胤,他建立北宋王朝,建都今河南开封。后来的南宋王朝被迫建都临安,也就是今天的南京。
C.“封泰山”“祀汾阴”,这都是封建社会帝王亲自主持的拜祭大典。“幸亳州”中的“幸”在此也是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在古文中也有封建帝王对妻妾的宠爱之意。
D.《宋雅》是钱易写给宋真宗的。而《诗经》的六义有“赋、比、兴、风、雅、颂”。其中,“风、雅、颂”是诗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钱易家族的命运不是很顺利。他的父亲钱倧继承了吴越王之位,却被手下大将废掉。叔叔钱俶当上吴越王后又归顺了北宋王朝,可钱易和钱昆却未被录用为官。
B.钱易确实有过人的才华。十七岁就考中进士,在崇政殿试上不到正午就写成三篇文章,虽被言事者认为文章轻浮飘逸而未被录取,但后来又考中了进士。
C.钱易为官后曾建议宋真宗废除上古时代尧在位时就施行的肉刑,认为这些不合法的刑罚并不能帮助维护统治。
D.钱易因有着词臣的特质屡受宋真宗的眷顾。钱易献上《殊祥录》后改任太常博士、直集贤院,献上一篇《宋雅》后又升迁为尚书祠部员外郎。
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真宗在东宫,图山水扇,会易作歌,赏爱之。
(2)使严刑可诫于众,则秦之天下,无叛民矣。
2019-04-22更新 | 3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