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广东省深圳市深圳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
广东 高三 阶段练习 2020-12-20 136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二次元是一个ACGN[注]亚文化圈专门用语,来自日语的“二次元(にじげん)”,意思是“二维”。次元即维度的意思。日本早期的动画、漫画、游戏等作品都是以二维图像构成,其画面是一个平面,所以通过这些载体创造的虚拟世界被动漫爱好者称为“二次元世界”,简称“二次元”。二次元就是指以动画、漫画、游戏等非写实画面构成的作品,它既区别于“一次元”——以文字为表达形式的作品,又区别于“三次元”——真人电视剧、真人电影等以真人表演写实画面构成的作品。还有一种“2.5次元”,即真人表演与人造动画合作作品,以及由ACGN作品衍生而来的舞台剧等真人表演作品,Cosplay(角色扮演)被认为是“2.5次元”的主要表现形式。“二次元”还具有“架空”“假想”“幻想”“虚构”之意,指人类幻想出来的唯美世界,用各种憧憬的体现虐袭观赏者的视觉体验,本质其实还是三次元世界的人类心中模糊的对梦想生活的憧憬和对美好未来的期望。二次元在ACGN文化圈中广泛被用作对“架空世界”或者说梦想世界的一种称呼,但ACGN并非等同于二次元。

注:ACGN为英文Animation(动画)、Comic(漫画)、Game(游戏)、Novel(网络小说)的合并缩写。

(摘编自百度百科等“二次元”概念条目)

材料二:

在日本学者大冢英志通过考察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亚文化现象,指出以“角色小说”为代表的文学作品是建立在“动画——漫画想象力”之上的文学类型,是对于动画、漫画进行描写的文本生产。诚然,二次元文化符号本身的表现方式与内容中多出现的魔幻、科幻等元素很容易让研究者误认为二次元文化在本质上即是“虚幻”的,是不能反映现实的文本。这种说法显然值得商榷。二次元文化的根基——日本动漫在产生初期,以《桃太郎海之神兵》为代表的一系列动漫片即裹挟着特定的政治含义;而在当代的二次元国创中,写实性要素为卖点的动漫作品如今亦不少见。例如,以《我是江小白》为代表的系列现代城市动画作品,不但以初入职场青年人的困惑与成长为主题,甚至通过美术的方式精确再现了重庆的城市风貌。可见,二次元世界中固然存在虚幻,但也不能否定其对于现实的指涉能力,正如诸多日本研究者提到的战后日本动漫所表现的“阿童木问题”:以一个不能成长的身体(阿童木的角色)来表现生老病死的社会现实性。

由于二次元符号本身所具有的再现与阐释之间的二义性,使其在现实与虚构之间呈现了多层面的含义。这种多层面性已经不能简简单单将其定义为“虚构”抑或“现实”,而正如电子游戏研究者艾思宾·阿塞斯(Espen Aarseth)在讨论电子游戏的真实与虚构时所提出的,将游戏视为传统文学语境之下的虚构并不符合数字时代出现的新状况,游戏中所出现的客体所表现出的是一种并不完全真实也不完全虚构的中间状态。对于这一中间状态的归属,从米尔格拉姆(Paul Milgram)与岸野文郎所提出的“现实—虚幻”的连续轴来看,在当下的数字环境下,虚幻与现实分别处于轴线的两端,而“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与“增强虚拟(Augmented Virtu-allity)”均处于“混合现实(MixedReality)”的状态。由此来看,二次元本体所表现出的无疑具有一种“混合现实”的特征,其既可以通过符号形态引导受众、使其对表征背后的现实狂热;又可以看似再现世界,但却使得受众仅仅沉溺于虚幻快感之中。毫无疑问,与其个别讨论二次元内容所具有的现实抑或虚幻属性,不如以“混合现实”的方式去定义二次元的本体更为恰当。

混合现实不单单限于文本之中,亦存在于认识论体系之内,这种与现实息息相关的意义建构或因二次元文化的社会背景而造就,或由于二次元依赖于媒介使用而产生。换言之,二次元受众不仅在解读二次元的文本,也在消费之中重新发现自我、以现实的维度对其文本内涵进行重新建构。

(摘编自张路《从“符号”到“世界”:二次元文化的审美路径》)

材料三:

我国的二次元文化产业正处于发展上升阶段。2017年,我国二次元用户整体规模已经达到3.1亿人,核心二次元用户0.8亿人,泛二次元用户2.3亿人。“二次元”群体数量之大,使得“二次元”文化产品得以不断生产传播,“二次元”网络文化社区不断构建,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青年“二次元”文化。

青年“二次元”文化的影响力通过动漫、网络小说、电影、COSPLAY、游戏等创作方式不断扩大,但同时,其中的一些不良思想也对主流意识形态造成挑战。我们应注重对青年群体的思想道德教育,逐步使青年“二次元”群体充分认识、理解以及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鼓励青年群体在“二次元”文化作品的创作中,尝试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之相结合,不断丰富“二次元”文化的内涵。二次元文化企业在借鉴他国优秀动漫作品时,行业内部要加强自律,以创新为动力,将本土文化植根于人物设定、背景设定、世界观、文化内涵等,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二次元文化作品。学校和家长要帮助青年学生理解二次元文化,对二次元文化中侵蚀心理健康的成分予以摈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校园文化建设。社会也要重视新兴文化,坚持文化的多样性,加强网络环境建设,营造积极正向的“二次元”网络文化环境,在网络中弘扬和传递正能量。

(摘编自陈宁《科学引导青年“二次元”文化的发展》)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二次元以非写实画面为主要表现形式,其视觉体验虐袭观赏者,架空了三次元世界。
B.由ACGN作品衍生而来的舞台剧等真人表演作品,是人类幻想出来的唯美世界。
C.材料二认为二次元世界呈现出一种“混合现实”的特征,能够让受众重新发现自我。
D.材料三指出我国青年被二次元文化侵蚀的心理健康问题相当严重,必须予以摒弃。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角色小说”是建立在“动画——漫画想象力”之上的,这种文本能否反映现实值得商榷。
B.艾思宾·阿塞斯认为电子游戏不属于传统文学语境之下的虚构,而是处于真实与虚构之间。
C.二次元文化是新兴文化,对青年的影响不断加大,应该在坚持文化多样性的同时加以引导。
D.在借鉴二次元文化的优秀成果时,还要将本土文化植入其中,不断丰富二次元文化的内涵。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哔哩哔哩(英文名称bilibili,简称B站),其超越时空的弹幕功能构建出一种共时性关系,其超过1亿的活跃用户预示着二次元亚文化将成为时代主流。”
B.“二次元文化中‘萌’‘腐’‘虐’‘燃’‘佛’等标签化的审美情趣,正是文化符号背后二次元受众‘丧’的现实表征显现。”
C.“二次元世界与现实世界是无法调和的二元对立世界,很多二次元受众往往因逃避现实而沉溺其中不能自拔。”
D.“二次元文化表现的内容并不是对社会意识形态的直接描写,但其基于动漫的独特的‘语言方式’显示其具有较强的社会隐喻功能。”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说明。
5.面对“二次元”文化的影响力,如何引导青年群体正确对待,请结合材料三简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睡在麦田里的父亲

郭光明

父亲这一觉儿,一睡就是二十多年。直到现在,也没醒。而且,再也不会醒来。但父亲睡觉的这块麦田,却一直鲜活在我的心间。

每年秋天,稻谷有序撤离,麻雀在稻茬间紧张觅食。父亲总是早早起床,模着黑,趿拉着破胶鞋,给我家的老黄牛拌好草料,再撒上一把黑豆,卷上一根又粗又硬的旱烟卷,一边吸着,一边瞅着老牛吧嗒吧嗒地吃个肚儿圆。母亲抱怨说,黑灯瞎火的,咋能看见耕?父亲是不作理会的,执意犁翻深深浅浅的稻茬,好像要让疲倦的稻田晒晒太阳

稻田晒到了半干,父亲却没有摸黑儿套牛,而是等到天亮。我不只一次看到,父亲弓着身,一手扬着牛鞭,一手拽着缰绳,站在铁齿朝下的木耙上,驱赶那头老黄牛,将海浪般起伏的田垄耙碎。我发现,父亲甩起的鞭子,声音很响、很亮、也很脆,但响在田野、脆在半空,没有一次打在牛背上。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适宜。这句农谚,合辙押韵,像首诗,丰满而凝重,是父亲告诉我的。但我记到了现在,虽然我不种麦已有好多年,但父亲起埂、条垄、耧种的影子,有些像摄影家镜头里的《庄稼汉》。田埂笔直,麦垄方正。寒霜如期而至时,变成麦田的稻田,像绿透了的春天,幸福地平躺着,懒洋洋地晒着太阳。

麦苗用了一个冬天、一个春天、半年夏天来生长,父亲跟着麦苗的脚步,弓身除草,弓身施肥,弓身呵护每一棵麦苗的拔节打苞和抽穗。东南角的那棵柳树,粗大的树干,布满皱纹,像父亲的额头。

这棵柳树,是父亲种下的。没有柳树之前,麦田是盐碱地,是荒草滩,不长一棵麦。那年冬天的一个中午,母亲“忽悠”我:你是个小男子汉,愿不愿意帮大人做点事?我上了母亲的“当”。我挎着母亲递给我的篮子,按母亲指给我的方向给父亲送饭,却不知走了多远,才隐约望见,一头牛影儿,一个人形儿,一个在前,一个在后,一个伸长了脖子,一个佝偻着身子,弓步推着铧犁,像朱仙镇的那组《耕牛图》木版画,许久才见他们动上一动,像睡着了一般。

午时的阳光,撩拨着沧桑的烟尘,漫漶苦涩的味道。太阳底下,父亲一边吃,一边用粗糙的跟老树皮没什么两样的手,擦一擦脸上的汗水。他的裤脚和胶鞋上沾满了黄土。牛的浑身,也是湿漉漉的,鼻孔和嘴巴,同父亲的一样,像是冒着烟;而柳条篮子里的瓦罐,装着母亲熬出的粥,早已温凉不沾,冒出的热气,不及父亲脸上的汗珠。而且,父亲的汗珠,不但有热度,更有力度,摔在地上,像他干涸的嘴唇,丝丝的声响,洇湿一片白花花的盐碱。那年,我不到八岁。

盐碱怕汗,父亲说的。他说汗流多了,盐碱自然就没了。这么多年,父亲的汗水像着了法力,淌到春天,麦苗绿得透明;淌到夏天,稻谷娉婷袅娜;而稻花弥散、稻香缭绕时,父亲的汗水淌进了麦田,压低了碱,洗去了盐,却没有削减父亲变了形的十指骨节的疼痛,洗白父亲黝黑的脸。

弯月不锈,锈了的是岁月

麦子收获了一茬,父亲老去了一年。父亲老去了一年,麦子又收获了一茬。周而复始,父亲像麦子的时令,白露耕地,秋分播种,立冬要给麦子浇灌过冬水。过了年,一开春,父亲不是给麦子浇返青水,就是给麦子施拔节肥,总之,父亲忙不得闲,而他的腰,弯得更像一把弓。

又一年,布谷鸟拖着长长的颤音,俯视这片麦田,但“咕咕咕”地叫了半天,也没看到那把磨得如明月般的镰刀,更没看到“弓”一样的身影,只看到柳树的旁边,隆起了一堆孤寂的土包,慈眉善目的,似是向布谷鸟招手,又像为骄阳下炸响的麦粒送行。

这是一座坟茔,但不是我家的祖坟,却埋藏了父亲的憧憬。母亲说,这块麦子地,是你爹的生命,既然他累了,就让他在这歇歇吧。说这话时,蓄在母亲眼睛里的悲恸泪水,哀痛不堪地涌出,顺着她粗糙的脸颊,吧嗒吧嗒地掉到了麦田里,而麦穗黄澄澄、金灿灿的,压弯了麦秆,像父亲的腰。

那年的冬天,雪下得有点旺,合了父亲的心意。他常说,冬天雪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馍馍睡。

就像他是雪中的一棵麦。但是,父亲不能再说话了。而且,永远也不会再说。然而,父亲给我描绘出一个美妙的世界,尽管那个美妙的世界里,都是些草芥的事物,却蕴藏着奇妙的生命密码,在我心中生长出了淳朴、善良和憨厚!

今年的清明节,我又来到这块麦田。麦苗依旧绿色,柳丝依旧金黄,依旧散发着泥土的芳香。

父亲的墓碑前,一束牙白的菊花,安静地绽放着,映衬着墓碑黑色的光,显得菊花的瓣更加淡雅,鹅黄的花蕊更加精彩。微风拂过,花叶微微点头,仿佛,通了灵性。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题中“睡”内涵丰富,指父亲在麦田里昼夜劳作,对这片土地眷恋深沉,也指父亲最后埋葬在这块土地里。
B.“东南角的那棵柳树,粗大的枝干,布满皱纹,像父亲的额头”,这句对柳树的描写,既是对父亲形象的刻画,也是为引出下文关于麦田由来的交代。
C.作者给在盐碱地开荒的父亲送午饭,“不知走了多远”,可能因当时年幼记忆模糊,但主要是借此突出父亲开荒之难与劳作之辛。
D.“像朱仙镇的那组《耕牛图》木版画,许久才见他们动上一动,像睡着了一般”,该处描写是为了表现烈日下劳动者的疲惫。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让疲倦的稻田晒晒太阳”,“疲倦”修饰稻田,比拟修辞,土地供养了一季作物,肥力疲倦;可是 “疲倦”的劳作者却没有止息。
B.“撩拨着沧桑的烟尘,漫漶苦涩的味道”,阳光本无味道,也无从撩拨,但浸透了作者的独特感受,契合父亲在烈日下盐碱地上劳作的景象。
C.“弯月不锈,锈了的是岁月”,“锈”“月”二字,巧妙地将空间与时间相勾连,在文中表达了昔日不再、物是人非的感慨。
D.文章语言如画,画中有诗,娓娓道来,清新而不失典雅,朴质而饱含情愫;鲜活生动地勾勒出了热爱脚下这片土地的父亲的形象。
8.“这句农谚,合辙押韵,像首诗,丰满而凝重”,请结合文章,分析“丰满凝重”的具体含义。
9.作者缅怀已逝去的父亲,却用了大量的笔墨来写“麦田”,作者借“麦田”塑造了怎样的父亲形象?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成大,字至能,吴郡人。绍兴二十四年,擢进士第。隆兴元年,累迁著作佐郎,除吏部郎官,言者论其超躐,罢。起知处州。处民以争役嚣讼,成大为创义役。随家贫富输金买田,助当役者,甲乙轮第至二十年,民便之。其后入奏,言及此,诏颁其法于诸。处多山田,梁天监中作通济堰溉田二十万亩堰岁久坏成大访故迹迭石筑防置堤闸四十九所立水则上中下溉灌有序民食其利。隆兴再讲和,失定受书之礼[注],上尝悔之。迁成大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充金祈请国信使。国书专求陵寝。上面谕受书事,成大乞并载书中,不从。至燕山,密草奏,具言受书式,怀之入。初进国书,词气慷慨,金君臣方倾听,成大忽奏曰:“两朝既为叔侄,而受书礼未称,臣有疏。”搢笏出之。金主大骇,曰:“此岂献书处耶?”左右以笏标起之,成大屹不动,必欲书达。既而归馆所,金主遣伴使宣旨取奏。成大之未起也,金庭纷然,太子欲杀成大,越王止之,竟得全节而归。知静江府。广西窘匮,专藉盐利,漕臣尽取之,于是属邑有增价抑配之敝,诏复行钞盐,漕司拘钞钱均给所部,而钱不时至,成大入境,曰:“利害有大于此乎?”奏疏谓:“能裁抑漕司强取之数,以宽郡县,则科抑可禁。”上从之。数年,广州盐商上书,乞复令客贩,宰相可其说,大出银钱助之。人多以为非,下有司议,卒不易成大说。除四川制置使,凡人才可用者,悉致下,用所长,不拘小节,其杰然者章荐之,往往显于朝,位至二府。除端明殿学士,寻帅金陵。会岁旱,奏移军储米二十万振饥民,减租米五万。绍熙三年,加大学士。四年薨。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自号石湖,有《石湖集》行于世。

(节选自《宋史·范成大传》)


注:继“绍兴和议”(1141)后,隆兴二年(1164年)宋金再订和约,改“君臣之国”为“叔侄之国”, 宋递交金国文书改“奉表”为“国书”,却没有改“受书之礼”(宋国起立受金国书)。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梁天监中作通济堰/溉田二十万亩/堰岁久坏/成大访故迹迭石/筑防置堤闸/四十九所/立水则上中下/溉灌有序/民食其利/
B.梁天监中作通济堰溉田/二十万亩/堰岁久坏/成大访故迹/迭石筑防/置堤闸四十九/所立水则上中下/溉灌有序/民食其利/
C.梁天监中作通济堰溉田/二十万亩/堰岁久坏/成大访故迹迭石/筑防置堤闸四十九/所立水则/上中下溉灌有序/民食其利/
D.梁天监中作通济堰/溉田二十万亩/堰岁久坏/成大访故迹/迭石筑防/置堤闸四十九所/立水则/上中下溉灌有序/民食其利/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路,两宋行政区域名。行政区域名,各个朝代不同,如汉为州,唐为道,元为行省。
B.漕司,即“漕运司”,是宋代独有的管理催征税赋、办理漕运等事务的官署或官员。
C.幕,即“幕府”。古代将帅或地方军政长官设立府署招致人才帮助自己处理事务。
D.二府,是宋代最高国务机关。西府“枢密院”主管军务,东府“政事堂”主管政务。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成大迁升提拔很快,受到指责。绍兴二十四年,范成大登进士第,后来连续升迁至著作佐郎、吏部郎官,谏官指责他越级升职,随即被免。
B.范成大奉诏出使金国,不辱使命。在金人朝廷上,范成大借进献国书之机,呈上要求修改受书礼的奏疏,面对威逼毫不退缩,最终全节而归。
C.范成大整饬地方盐政,兴利除弊。针对广西盐政弊端,范成大上书朝廷,建议合理分配盐利,活跃两广盐市交易,这获得宰相的认可和资助。
D.范成大选用地方人才,不拘一格。任四川制置使时,范成大重视人才,把可用之才招致幕下;向朝廷隆重推荐杰出人才,使之发挥重要作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面谕受书事,成大乞并载书中,不从。
(2)人多以为非,下有司议,卒不易成大说。
14.范成大在处州做官时,为解决百姓的争端创立了义役法,请简要说说具体做法。
2020-12-19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深圳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其二)

李商隐

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

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

万里重阴非旧圃,一年生意属流尘。

前溪舞罢君回顾,并觉今朝粉态新。


[注]①回中:在今陕西陇县西北。此诗作于唐文宗开成三年(838),这年因有人作祟,诗人应博学宏词科不第,从京都回到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中。②“前溪”句:前溪是南朝教习音乐的地方,江南声伎多出于此。此句用人的舞态描摹花之飘零。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中,诗人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不要嘲笑石榴花开赶不上春天,牡丹虽然在春季怒放,却“先期零落”,更使人忧愁。
B.颔联中,诗人直接描绘眼前的残败景象,由暴雨惊梦想到牡丹的凋谢,“伤心”“破梦”均就牡丹言,而牡丹之伤心破梦亦即作者之情怀遭遇。
C.颈联中,诗人描写环境与花败后的情景:万里长空,阴云密布,气候恶劣,已非当年旧圃之环境;花落委地,一年的美好生机,早付与污泥流尘。
D.尾联中,“前溪舞”一典拓出新境;“并觉今朝粉态新”写出雨后牡丹新艳动人,此联暗示将来之厄运更甚于今日,前途黯淡之感更加深沉。
16.与李商隐《锦瑟》相比,本诗“锦瑟”意象的含意和作用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2020-12-19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深圳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