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柳宗元(773-819)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77 题号:1192405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选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
B.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
C.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
D.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僇人,受过刑辱的人,罪人。作者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故以此称。
B.“施施”是漫步而行的样子,漫不经心的外在动作,实际上表现了作者在游览的时候,一种寂寞、愁闷的、无可无不可的精神状态。
C.箕踞,古人常席地而坐,坐时两脚叉开,呈簸箕状,所以称“箕踞”。
D.“引觞满酌”中的“觞”和“觥筹交错”中的“觥”“筹”都是古代的盛酒器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中的“意”是由贬谪引发出的惴栗之感,与欧阳修的“醉翁之意不在酒”之“意”异曲同工。
B.文中“过、缘、斫、焚”四个动词领起的短句,节奏紧密,体现了作者发现西山之美后急于游赏的心情。
C.作者将“特立”之西山赋予卓尔不群的人格和恢宏远大的志向,达到了描摹山水与言志抒情的完美结合。
D.为了表现西山的高俊挺拔之貌,作者运用了比照映衬手法。如以“数州之土壤”来衬托西山的高峻挺拔。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2)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梓人传

[唐]柳宗元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①、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②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太半焉。”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

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群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③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元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阛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继而叹曰: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彼为天下者本于人。其执役者为徒隶,为乡师④、里胥⑤;其上为下士;又其上为中士,为上士;又其上为大夫,为卿,为公。离而为六职,判而为百役。外薄四海,有方伯、连率⑥。郡有守,邑有宰,皆有佐政;其下有胥吏,又其下皆有啬夫⑦、版尹⑧,以就役焉,犹众工之各有执伎以食力也。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不炫能,不矜名,不亲小劳,不侵众官,日与天下之英才,讨论其大经,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艺也。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

余谓梓人之道类于相,故书而藏之。梓人,盖古之审曲面势者,今谓之都料匠云。余所遇者,杨氏,潜其名。

(选自《古文观止》,有删节)

[注]①寻引:此指量尺。寻,八尺。引,十丈。②居:积储。砻:磨光。斫:砍削。③宫:房屋。④乡师:古代的一乡之长。⑤里胥:古代的一里之长。⑥连率:古代十国为连,连设帅。⑦啬夫:汉代小的乡置啬夫一职。⑧版尹:古代掌户籍的官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床足而不能理               阙:通“缺”
B.皆视其,俟其言               色:脸色
C.画宫于                            堵:墙壁
D.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矣 法:法则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愿佣隙宇而处用亡郑以陪邻
B.计其毫厘构大厦/则知明行无过矣
C.专心智/臣从计,大王亦幸赦臣
D.就役焉/挟飞仙邀游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梓人指木工,建筑工匠。本文开篇讲述了关于一个木匠虽无才艺却“善度材”“善用众工”的故事。
B.此文结构颇有规矩绳墨。前幅叙事,后幅议论,宕开复合,曲折尽意,既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又形成了对比的关系。
C.柳宗元写作此文,实则借梓人之事来指斥时世、议论朝政,表现了他的高度自信心和政治责任感,又或是柳宗元以相才自许、自励也未不可。
D.梓人的“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与宰相的“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奠敢愠”有异曲同工之妙。
4.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委群材,会群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
(2)不炫能,不矜名,不亲小劳,不侵众官,日与天下之英才,讨论其大经。
2018-10-09更新 | 19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止。攀援而登,箕踞而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蚜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蝼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必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节选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乙)

登百丈山三里许,右俯绝壑,左控垂崖,垒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山之胜,盖自此始。

循磴而东,即得小涧。石梁跨于其上。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声溅溅然。度石梁,循两岸曲折而上,得山门,小屋三间,不能容十许人。然前瞰涧水,后临石池,风来两峡间,终日不绝。门内跨池又为石梁。度而北,蹑石梯,数级入庵。庵无足观,独其西阁为胜。水自西谷中循石罅奔射出阁下,南与东谷水并注池中。自池而出,乃为前所谓小涧者。阁据其上流,当水石峻激相搏处,最为可玩。乃壁其后,无睹。独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久而益悲,为可爱耳,

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台山西南缺,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皆历历在眼。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迭,不可殚数。

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来往。或涌或没,顷刻万变。台东径断,乡人凿石容磴以度,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选自朱熹《百丈山记》,有删节)


【注】瀵:fèn。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箕踞而   遨:游览B.外与天   际:交会
C.日光   烛:蜡烛D.台山西南缺   当:面对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穷山之高止/循两崖曲折B.而不知其穷/无
C.不知日入/然山可观者D.游是乎始/石梁跨其上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不从正面描写西山,而写登西山之所见。“蚜然”者似蚁垤,“洼然”者若洞穴,众山高高低低的总貌衬托出西山雄峙特立之势。
B.乙文起笔奇绝,笔力集中,笔锋直逼百丈山胜景;其中小涧、庵、瀑布、台东之景都是作者详细描写的胜景。
C.甲文中西山不类培蝼,卓然不群,其蕴含的人格力量是柳宗元人生理想的体现,两者相融合一,达到自然山水与作者情志的完美结合。
D.乙文描写百丈山险奇、幽静、壮丽等各种美的形态,不仅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也体现了他的审美趣味与情调。
2021-03-18更新 | 5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师焉,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宫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反不能及,可怪也软!

(节选自韩愈《师说》)

辱书【注】云欲相师,仆道不,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衒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节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注】这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期间给韦中立的一封回信。韦中立曾写信要求拜柳宗元为师,并不辞道远,从长安到永州去拜访求教。后来柳宗元不断地对他进行帮助。辱:谦词,感到自愧的意思。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则师焉                                               (2)君子不齿
(3)仆道不                                               (4)南越中数州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欲人之无也难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不耻相                                        未见可
C.今其智反不能及                           至无雪
D.皆出于此乎                                 可怪也软
3.对乙文画波浪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B.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C.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D.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5.对于当时的社会风气,韩愈与柳宗元关注的现象、表达的态度有相同之处,但他们表达自己观点的方式、流露的情感又不尽相同。请结合上面的节选文字,简要说明。
2021-01-30更新 | 9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