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实用类文本常设考点 >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题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难度:0.4 引用次数:53 题号:1198001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共同创造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指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不可移动文物包括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可移动文物是指历史上各时代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

根据《文物保护法》确立的基本原则,我国对文物的保护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行政管理体制。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即国家文物局)主管全国文物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工作。中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一些市、县还设有文物考古研究所、博物馆、纪念馆、古建筑保护研究所等文物事业单位,负责本地区的文化遗产调查、发掘、研究、保护以及文物藏品的收藏、保管、研究和展示工作。

(摘编自《中国文物保护状况》)

材料二

位于山西朔州的应县木塔是世界上最高、最古老的木结构佛塔,只是这座木塔是否能完美地留给后人,如今要打上一个问号了。

应县木塔始建于1056年,历经近千年的风雨、灾害,塔体早已扭曲变形。按理说,这一代表中国传统木制建筑最高成就的木塔,应该受到最高级别的保护。可是从1991年就已经立项的木塔维修工程,维修方案至今“难产”。无独有偶,今年4月,位于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武安州辽代白塔就因修缮滞后、存在损毁问题引发了舆论的强烈关注,问题也是卡在了维修方案上。

由于目前我国文物保护以属地管理为主,也就意味着文物的保护力度跟是否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关系并不大,而跟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出现维修方案“难产”的两处文物所在地,经济发展水平有限,从而导致保护力度有限。

导致效率拖沓的原因有很多,一是重视程度不够。山西被誉为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的浓缩地,地上文物众多,很难面面俱到地关注到每一处文物。二是受地方研究水平的限制,对于木塔构造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三是受保护体制的限制,地方上出钱出力,但实际拍板维修的权力不在地方。根据《山西省文物维修工程管理办法》的规定,原有构件能保留的尽量保留,原有构件因折断、糟朽已无法加固使用而必须更换的,要经过专家充分论证,方可更换。也就是说,没有专家认可,修缮工程是无法启动的。

值得反思的是,武安州辽代白塔的加固工程也是延宕许久,两版方案均遭到专家组的反对,但是媒体报道之后,修缮工程就已经全面展开了。重视程度可以提升,保护体制可以改革,资金投入可以增加,但如果文物保护者没有担当,一味地逃避责任,不顾文物不断朽坏的趋势,就很难真正保证文物保护的成效。

(摘编自柯锦雄《应县木塔摇摇欲坠 文物修缮别拖拖拉拉》)

材料三

10月20日下午,中国三大石窟“掌门人”以学术沙龙对话方式“聚会”洛阳,共话文物保护和发展。

“毋庸置疑,文物保护必须是第一位的。经过多年探索,敦煌找到了保护和利用之间的协调,在保护好的基础上,通过数字化可以让游客看到无限丰富的敦煌壁画。”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说。

新中国成立以来,云冈石窟进行过多次大规模的维修保护。云冈石窟研究院院长张焯对此感受颇深:“这些年,我们大胆尝试、勇于探索,从文物本体逐渐走向数字化,利用数字技术和3D打印,保存石窟测绘与形象数据,开展洞窟复制试验,实现了‘可拆装、可运输’,迈出了云冈石窟‘行走’世界的第一步。”

“流散海外的文物回归,因为各种原因有各种困难。我们将通过数字化技术,通过跨学科、国内外多种合作,让遗产信息回归,让文物造像回归。”龙门石窟研究院院长史家珍说,“把文化遗产保护好、阐释好,分享给社会大众,有助于提升公众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作为中国三大石窟的紧密“合作者”,浙江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副院长李志荣当天也受邀来到现场。她理解的文物保护是除了本体保护外,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更重要的是信息保护,只有把信息保全下来才能传得更久远。

敦煌、云冈、龙门的石窟历史文化一脉相承。谈到未来的石窟保护研究工作,三大石窟“掌门人”纷纷表示:文物保护专业研究人才缺乏,建立专业的科研人才队伍迫在眉睫。

(摘编自田宜龙、温小娟、郭歌《三大石窟“掌门人”洛阳聚首共话石窟保护发展》)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山西应县木塔和武安州辽代白塔作为世界最高、最古老的建筑,都存在损毁问题。
B.文物保护的力度跟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与是否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无关。
C.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刻、壁画、文献、手稿等都属于物质文化遗产。
D.利用数字化技术,通过跨学科、国内外多种合作,可以让流散海外的文物回归。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物首先要加强保护,然后再通过数字化技术分享给社会大众,实现了保护和利用之间的协调。
B.内蒙古武安州辽代白塔的修缮工程一经媒体报道就能全面展开,充分说明文物保护者要有担当。
C.三大石窟“掌门人”都谈到利用数字技术让文物重获新生以及培养文物保护专业人才的迫切性。
D.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作者认为文物保护不仅仅是对文物本体的保护,更是对文物信息的保护。
3.怎样才能让我国文物保护工作取得成效,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数据统计显示,全世界垃圾年均增速为8.42%,而中国垃圾增速超10%。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累积堆存量已达70亿吨。目前,全国已有2/3的大中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中,且有1/4城市已无合适场所堆放垃圾。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垃圾问题已成为近年热议的话题。对于生活垃圾、农业垃圾、建筑垃圾等,如何实施无害化处理,变废为宝,成为每个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科学生态系统的重要工作。

国内外广泛采用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卫生填埋、焚烧发电等。其中,继传统的卫生填埋之后,考虑到垃圾增量、土地资源紧张、循环利用等因素,不少国家开始加大焚烧发电的规划。从20世纪70年代起,一些发达国家便着手通过焚烧垃圾来发电。据统计,目前日本、丹麦、瑞士等国家的生活垃圾焚烧率达到70%~80%。

不过,焚烧发电也并非是直接“变废为宝”。焚烧是一种能够处理混合垃圾的典型技术,垃圾分类是焚烧的充分条件,它可以起到减少垃圾处理量、减少污染排放量、改善燃烧工况、提高发电效率等作用。受技术和工艺制约,发电时燃烧产生的有毒废气如果得不到有效处理,将严重威胁居民生命健康,这也是居民担忧并导致焚烧厂建设受阻的原因。另外,垃圾发电原理是将纸张、塑料、菜叶等生活垃圾经过分拣、干燥等工序处理后,进行高温焚烧,将焚烧中产生的热能转化为高温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发电所需助燃物量大,因此垃圾发电成本很高,投资惊人。目前垃圾分拣存在很大难度,世界上采用垃圾焚烧的城市中约有一半城市没有做到垃圾完全分类。

给垃圾分类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是世界一些发达国家通行做法。我国垃圾分类仍然困难很大。一方面,巨型垃圾场内建筑与生活垃圾混倒,无必要的分类,使垃圾处理难度加大;一方面,民间自发拾荒大军,在一定程度上变废品为资源,但大多缺乏规范和检验,使垃圾在捡拾、收集、运输、加工过程中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

(根据霍文琦《直击城市垃圾之困》改编)

材料二:

常有人拿垃圾问题来批判工业文明。有学者反驳说,垃圾问题不是工业社会所独有,传统社会也存在。“垃圾”一词,至少从宋代开始,就已经有了与现在大体一致的含义和用法。但是工业化之后的垃圾,无论从量还是从质上看,与“传统垃圾”有着天壤之别,因此,批判的矛头指向了工业文明。

从质的方面看,批判对象指向了作为工业文明基础的科学与技术。构成“传统垃圾”的物质大多是大自然在自身的漫长演化中产生出来的,来于自然,也容易回到自然,所以传统垃圾即使存在问题,也是局部的、缓慢的;构成现代垃圾的物质则大多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制造出来的,这些物质在自然界缺少与之对应的微生物,难以降解。因而,垃圾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污染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是科技广泛应用的结果。

从量的方面看,批判对象指向了工业文明的经济模式与核心理念。工业文明的核心理念就是“赚钱”,整个社会都以资本增值为核心运行。一切经济链条,归根结底,都伴随着物质与能量的转化链条,资本运行起来,则必然以科学技术为利器,不断地把森林、矿藏和天然水体变成各种形态的垃圾——固态垃圾、液态垃圾、气态垃圾等。因而,垃圾问题是内在于工业文明的,在工业文明的社会结构之内是难以解决的。由于垃圾问题之不可解决,工业文明注定是一种不可持续的文明形态。

近年来,垃圾问题频频成为新闻头条。表明工业文明的惯性过大,及时转向生态文明,人类文明或许才能得以延续。生态文明是超越工业文明的新文明形态。它的建设需要的前提:一是要对工业文明进行全面批判,二是要从各个传统文明中汲取滋养。

国际“零废弃联盟”在全球推广“零废弃”理念,促垃圾减少。如,洛杉矶克莱蒙的生态屋,经过特殊设计,可最大限度地节省能源和水源;波士顿展出的洛克菲勒﹒艾比马桶,完全不用冲水,经过自身沉淀,粪便和厨余垃圾自然地转化成有机肥,可以直接送到农田或者花园。

(根据田松《在生态文明形态下解决垃圾痼疾》改编)

材料三:

垃圾资源化可行毋庸置疑。当前,我国已有不少城市提出“垃圾分类”“垃圾资源化”的理念。20世纪九十年代以前,一些地区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为“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的物质单向流动。照此运行,其结果必然发生资源和环境两个危机:资源日益减少、废弃物日益增多。因此,需要从根本上尽快改变它,走上人类多年实践总结出来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

这是一种按照自然生态系统模拟出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起,发达国家以生态理念为基础,提出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思路。垃圾中的大多数成分是可利用资源,垃圾减量化的目标应放在综合利用上:即先把垃圾分类,再将不同类别的垃圾利用起来,形成再生资源。分开就是资源,混合就是垃圾。当前严峻的环境危机迫使人们对垃圾处理展开一场更加深入的绿色革命。用循环经济的思维对垃圾进行综合利用,使垃圾资源化,生产再生产品,才是垃圾处理的必然趋势。

垃圾危机也可变成商机。据报道,德国一些企业的服务营业额丰厚;瑞士环保产业有最高效的垃圾再循环处理系统,进口国外的垃圾,经回收处理后,赚取高额回报。这让我们看到垃圾处理的一线曙光。

(根据赵章元《用循环经济思维处理垃圾》改编)

1.根据相关内容,下列关于“垃圾分类”的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A.垃圾分类是焚烧的充分条件,分类后可起减少垃圾处理和污染排放量、改善燃烧工况、提高发电效率等作用。
B.批判者认为工业文明把垃圾分为固态垃圾、液态垃圾、气态垃圾等,垃圾问题不可解决,注定工业文明不可持续。
C.波士顿展出的洛克菲勒•艾比马桶,把粪便和厨余垃圾分类并转化成有机肥,可以直接送到农田或者花园使用。
D.先把垃圾分类,再将不同类别的垃圾利用起来,形成再生资源,其发展模式为“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对“工业文明”“生态文明”的解释,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工业文明的科学和技术,制造了难以自然降解的垃圾物质。
B.工业文明的科学技术应用越广泛,制造的垃圾就会越多。
C.用循环经济思路指导垃圾利用问题,是垃圾处理的必然趋势。
D.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的超越,建设它是对各种文明的完全回归。
3.下列说法中,符合相关材料中的议论文文体特征的一项是(     
A.材料一先摆出现实数据引起读者兴趣,然后证明垃圾焚烧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但实施困难。
B.“城市垃圾困境的破解之道”可以作为材料一的论点,它给人们敲响了治理垃圾问题的警钟。
C.材料二说传统垃圾大多是自身演化而生,易回自然,较之于化纤衣物,纯棉衣物是最合零废弃理念的商品。
D.材料三先作出“垃圾资源化可行毋庸置疑”的判断,然后用发达国家实践成果作为论据来证明。
4.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
5.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概述解决城市垃圾之困的主要办法。
2021-02-07更新 | 5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

自80年代中期,以“温州模式”为代表的民营企业轻工产品异军突起。东莞的电子、晋江的体育用品,绍兴的纺织、义乌的小……中国制造逐渐在服装、电子、家电等领域形成了全球最大的生产规模。在2001年日本通产省发表的白皮书中将中国称为“世界工厂”,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已连续三年(008-2010)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出口国。2010年,我国制造业生产总值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在世界500种主要工业品中,已有220种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经过新中国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奋斗,我国制造业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

据世界银行统计,2019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比重超过四分之一,相当于美国、德国、日本的总和。从产业体系看,我国制造业已经覆盖了国际标准行业中制造业大类所涉及的24个行业组,71个行业和137个子行业,成为全球制造业体系最为完整的国家。

(摘编自腾讯网)

材料二:

"Made in China"长期以来似乎是廉价产品的代名词。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比例很低,诸多行业的对外技术依存度超过50%。很多无自主品牌、无自主设计、无核心技术的“三无”中资企业,仅靠代工生产来赚取微薄的利润。以芭比娃娃与iPad这两个极具代表性的“代工产品”为例。世界上大部分芭比娃娃都由中国制造,若以10美元一个售价来计算,拥有该品牌的美国获利8美元,而中国企业只能拿到35美分的加工费。标有“Made in China"的iPad在美国最低售价约499美元一台,但每卖出一台iPad, 富士康和深圳工厂仅得9美元,由代工芭比娃娃到代工iPad,“中国制造”的代工技术显著升级,但中国从中获取的毛收益比重却在下降。

专家认为,造成这因境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技术创新能力仍然薄弱,大量制造业企业总体上仍处在国际分工和产业链的中低端,生产的产品附加值低。

长期以来,我国制造业依靠低劳动力成本、低土地成本,低廉的自然资源,取得了全球中低端产品市场的很大一部分份额。随着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对各生产要素需求持续提升,原材料价格、劳动力价格、资源奥产品价格的上涨趋势不可逆转。目前,我国一些制造企业综合成本已经超过越南、印度等一些新兴发展中国家。随着我国制造业“低成本优势”消失,部分外资企业正在迁往成本更为低廉的发展中国家。

(摘编自腾讯网)

材料三:

《中国制造2025》纲要指出,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适应需求结构变化趋势,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提升现代产业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其中的重点就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实现“中国智造”。

如果失去“中国制造”,“中国创造”就是纸上谈兵、空中楼阁。“中国制造”是“中国创造"的基石,改造传统产业势在必行。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又一重点和途径。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的支撑作用,无论在改造传统产业,还是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都体现得十分突出。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走势看,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已把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作为其在科技、经济领域夺取和保持国际竞争优势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大批国产品牌在全球市场竞争中锻炼成长。海尔家电、联想电脑、华为通信设备、小米手机、大疆无人机迅速崛起。中国品牌的竞争力、美誉度与日俱增。从南非世界杯的座椅、安全套,到巴西世界杯的LED产品、地铁、中国高铁,“中国制造”逐步摆脱了产量大、质量差、技术含量低的名声,开始踏上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蜕变之路。

(摘编自腾讯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改革开放后,中国制造业发展迅速,逐渐在服装、电子、家电等领域形成了全球最大的生产规模。
B.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出口国,制造业生产总值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
C.中国虽然是制造业大国,但处在国际分工和产业链的中低端,“Made in China”长期以来似乎是廉价产品的代名词。
D.据世界银行统计,2019 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大幅增加,覆盖面更宽,成为全球制造业体系最为完整的国家。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制造逐步发展,代工技术显著升级,但从中获取的毛收益比重却在下降,主要原因在于我国技术创新能力仍然薄弱,生产的产品附加值低。
B.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主要依靠低劳动力成本、低土地成本、低廉的自然资源等优势,逐渐扩大规模,成为“世界工厂”。
C.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制造业“低成本优势”消失,一些中资外资企业迁到了成本更为低廉的发展中国家。
D.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品牌在全球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华为、海尔、小米,中国地铁、中国高铁、大疆无人机。
3.综合上述材料,我国怎样才能完成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蜕变?
2020-08-24更新 | 2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9-nCoV肆虐期间,2020年1月24日,武汉华南海鲜市场非法销售野生动物摊位上分离到了病毒,新型冠状病毒来自野生动物证据确凿。

2017年,中国青年报曾对200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55.4%的受访者认为食用野生动物行为常见。22.3%的受访者曾食用过以野生保护动物为原料的食品、药品及保健品。捕杀、买卖、食用、制衣……人类与野生动物的“亲密接触”,已屡次带来致命打击。

纵观这几十年来的夺命瘟疫,皆有共性:传染源是携带病毒的动物。现代医学认知的1145种人类传染性疾病中,有62%是动物源性疾病。不管是食用野生动物,还是人类对野生动物生存领地的侵蚀,都使得人类与动物的接触大幅增加,给病毒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实施“对野生动物实行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的方针”。在获得相关部门批准后,可以因科学研究、驯养繁殖、展览等特殊情况,出售、收购、利用受保护的野生动物及其产品。允许持证经营,显然制止不了非法交易。野生动物刑事案件以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非法狩猎和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三类犯罪为主,其中第一类案件所占比例最高。这二者使得大量的“野味”被摆上国人餐桌。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联合发布公告,宣布在疫情期间实施最严野生动物管控措施,全面禁止人工繁殖场所野生动物转运贩卖,禁止一切形式的野生动物交易,严查野生动物销售链条。

疫情期间严查严控,那疫情解除之后呢?SARS疫情结束后,野生果子狸的非法狩猎贸易快速复活,养殖市场也逐渐反弹。对于野生动物市场监管的持续性,执法的强度乃至立法规定的完整性值得反思。如若再不懂得敬畏生命、尊重自然,生命或将以更残忍的方式被剥夺,甚至会催生更大的问题。

(摘编自腾讯新闻《多次重大疫情源头为野生动物》)

材料二: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让世界各国人民更加深刻感受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价值。当前,风雨同舟、命运与共日益成为人类共识,同舟共济、守望相助抗击疫情应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为了让各国人民能够在和平、安全、稳定的环境中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给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对世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冲击。面对这种传导联动的全球性风险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

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政府、中国人民不畏艰险,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打响了疫情防控阻击战,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经过全国上下和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努力,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对本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同世界各国一道共克时艰,全力阻止疫情在全球蔓延,展现负责任大国形象。许多国家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对中国抗疫举措及其积极成效予以高度肯定。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在中国抗击疫情最困难的时候,国际社会许多成员给予中国真诚帮助和支持,中国始终铭记并珍视这份友谊。面对疫情在全球蔓延,中国积极主动与国际社会开展合作,毫无保留同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社会分享抗疫经验,迅速向众多国家和地区提供物资援助,向多个国家派遣医疗专家团队。在这场全球合作抗击疫情行动中,中国贡献给世界的,不仅是宝贵的防疫时间和雪中送炭的物资援助,更有携手抗疫、共克时艰的团结合作精神。

疫情的发生再次表明,人类是一个体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当前,国际社会最需要的是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团结应对,全面加强国际合作,凝聚起战胜疫情强大合力,携手赢得这场人类同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斗争。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之际,习近平主席分别致电一些国家领导人,表达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诚挚慰问。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上,习近平主席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结合中国抗击疫情实践经验,就加强疫情的国际合作、稳定世界经济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重要主张,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同于传统国际关系理论,它着眼于人类整体利益,强调各国合作共赢、人民和谐相处,体现的是“天下一家”的博大胸怀。这次新冠肺炎疫情让国际社会更加深刻认识到,各国命运相连、休戚相关,各国共同抗击疫情的行动,既是帮人也是帮己。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中国不仅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导者,更是模范践行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一朝一夕、轻而易举的事情,需要各国共同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向前推进。中国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积极促进各国共同应对包括重大传染性疾病在内的风险挑战,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作出新贡献。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0年4月10日)《抗击疫情需要全球合作》)

材料三:

虽已经历过SARS和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但2019-nCoV到来时,我们仍然没办法轻松快速地解决问题,但有两个乐观点。

首先是整个社会的动员能力。与17年前SARS相比,当前人群流动的频率、速度、范围都扩大了,病毒控制似乎更难了。但是17年前没有智能手机、社交媒体、大数据、人工智能,也没有快速和密集的交通和物流网络。它们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可以支撑更快速的物资调配和信息传递,应对病毒传染,也可以更迅速的分布式集中控制和更精准的个体防护,“人自为战”。

其次是,疫情虽十分严峻,但病毒并没有超出想象的“凶恶”。冠状病毒是具外套膜的正链单股RNA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外观上有类似日冕的凸起。日常生活中有10%的感冒是由冠状病毒引起,且症状较轻,所以常常不被重视。但冠状病毒生命力较强,可以脱离宿主在空气中残留一段时间,所以传染性才会如此之高。

传染性越高的病毒致死率其实越低,2019-nCoV传播速度、范围都要大于SARS,但目前不到3%的致死率,较SARS的10%低了很多。该病毒有一定传染性、相对低的致病性,目前仍然处于爆发初期,无法准确地判断传播速率和感染率,接下来是观察时间,用过度夸张的语言“培育”恐慌完全没有必要。

我们作为普通人,在这场抗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让自己感染,就是我们普通人最大的贡献;每个人都安全,大家才能安全。

(摘编自网络《作为普通人,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1.下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一半多的人认同食用野生动物行为,五分之一人的吃过以野生保护动物为原料的食品、药品及保健品。
B.疫情发生再次表明,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能够有效应对全球性风险挑战。
C.当2019-nCoV到来的时候,我们依旧没有办法迅捷地解决问题,尽管我国已战胜过SARS和MERS。
D.2019-nCoV生命力较强,可以脱离宿主长时间残留,所以传染性传染性高,但是致死率较低,我们不必过度恐慌。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侵蚀野生动物生存领地或者食用野生动物,使病毒从野生动物向人类的传播成为可能。
B.大量的“野味”被国人摆上了餐桌,来源于野生动物市场的持证经营与野生动物非法交易两个链条。
C.疫情传染源被明确判定为野生动物后,国家实施严格的管控措施,禁止野生动物的市场交易。
D.此次抗疫,中国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着眼于人类整体利益,强调各国合作共赢、人民和谐相处。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劝君莫打三春鸟,劝君莫食三月鲫。”
B.“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C.“疫情是魔鬼,我们不能让魔鬼藏匿。”
D.“只有当人类可以慈悲关怀一切生灵,才可以真正体会安宁。”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说明。
5.如何防控新冠肺炎之类的传染疫情?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2020-06-29更新 | 12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