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实用类文本常设考点 >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题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224 题号:1200833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从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成文法典《法经》问世,到代表中国古代历史上最高立法水平的《唐律疏议》出台,历史表明,法之盛衰关乎政之治乱,良法向来是治国之重器、善治之前提。今天,汲取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系统整合新中国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诞生,宣告中国迈入“民法典时代”。可以说,编纂民法典是我国走向繁荣强盛的象征和标志,是我国法律传统和法治信仰的生动写照,映射出中华民族在法治道路上的不懈奋进。

在民法典的制定过程中,曾10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收到42.5万人提出的102万条建议,可以说,民法典诞生的过程就是充分尊重民意的过程。遵循同样的逻辑,民法典要实施好,就必须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不管是遇上高空坠物,还是碰到遗产纠纷,抑或遭遇隐私泄露,都需要从民法典中找到解决问题的依据。只有全体社会成员以民法典为遵循,养成自觉守法的意识,形成遇事找法的习惯,培养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和能力,才能让民法典真正成为老百姓保护自身权益的法典。

(摘编自阿斯力格《以民法典实施提升“中国之治”》)

材料二:

民法典是一部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障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大法。民法典的精髓和要义就在于“民”字,坚持以民为本、以民为上的立场,饱含爱民、护民、利民、惠民的情怀,促进民权保障、民生改善、民业兴旺、民心和顺、民风文明,让人民群众有更多公平感、获得感、幸福感。民法典秉持对人的全生命周期保护理念,确立或完善了胎儿利益保护、未成年人利益保护、老年人利益保护、死者利益保护等规则,形成了从摇篮到坟墓、从抽象人到具体人的全方位保护体系,为人民安居乐业编织了立体化的安全保障网。

民法典是一部推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促进社会和谐有序的大法。社会治理的要义在于多元主体的合作共治。民法典不仅为合作共治提供了所需的大量规则,而且通过公平分配合作过程中的权利、义务、风险、责任,给合作过程注入平等相待、尊重权利、信守契约、诚信无欺、公序良俗等精神元素,推动合作产生最优效果。同时,民法典赋予和保障了社会主体广泛的选择自由、契约自由、行为自由,激励社会主体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自己的问题,激活社会自治、自主、自律的能量,实现治理成本最小化、治理效果最大化。

民法典是一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障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大法。民法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道德取向、文化指向,与道德建设、文化建设息息相关。民法典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继承重家庭、讲仁爱、守诚信、尚公平、促和谐的传统法律精神,展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民法典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法律文本之中,融入民事法律规范之中,让主旋律更响亮、正能量更强劲。民法典注重运用法治手段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保护善行义举、惩罚丑行恶举,有利于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实现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民法典关于生命无价、人身自由、人格尊严、性别平等、尊重隐私、环境正义、英烈保护等内容,丰富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有利于推动社会道德观念的进步。

(摘编自黄文艺《民法典是经世济民、治国安邦之重器》)

材料三:

民法典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事领域的基础性法律,也是检察机关开展民事诉讼监督工作的重要实体法律依据。民法典的出台将会给民事检察工作带来怎样的影响,民事检察面临怎样的机遇与挑战?

冯小光:民法典颁布以后必然对行政机关、司法权产生影响。首先,此前适用的单行法律和庞大的司法解释规定之间必然存在着不协调、不统一的地方,民法典的体系性、协调性为民事实务提供了统一的适用依据。其次,民法典能够对民事检察官和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进行很好地规制。长期以来,如何规制民事法官和检察官的自由裁量权是一个司法改革的课题,民法典在这方面填补了很多空白。最高检党组提出,要以点带面实行精准监督,就要深入学习民法典,全面理解法律的内涵和要义。

王利明:民法典是基本的民事法律规范,是基本的裁判依据,将来无论是法官、检察官,还是律师,对话、讨论的平台就是民法典,而不是各说各话。民法典颁布之后,可以从整个民法典的规则来考量一个案例,而不像在单行法时代,可能只涉及合同问题,不再考虑物权问题,不再考虑婚姻法问题。我想特别强调,在民法典中,大概有49个条款属于引致条款,就是说引致条款一定要和相关条款结合起来适用,才有助于正确处理好案件。

王轶:在这个问题上,我只有一个建议,就是监督者与被监督者应该是实力相当的,监督才能够有效地进行。疫情期间,我写了篇文章,主要讨论行政许可的民法意义,着重从民法的角度分析,行政许可应该做什么样的类型区分,对民事法律行为、合同行为的效力判断究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发现,相关司法解释中,较为集中的问题是没有处理好行政法与民法的交叉问题,这可以成为未来工作的着力点。如果我们能够重点突破,充分树立监督自信,慢慢地,会与被监督者之间形成一种良好、互动的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摘编自龚云飞、关仕新《王利明、王轶、冯小光“三人谈”》)

1.阅读以上三则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自古至今法律就是社会安定的重器,民法典的诞生标志着我国正在走向强盛。
B.只有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才能让民法典真正保护人们的权益。
C.民法典是民事领域的重要法律,也是检察机关开展民事诉讼监督工作的唯一依据。
D.现在不是单行法时代,要处理好案件,须将民法典中的若干引致条款结合运用。
2.下列对“民法典”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法典吸收优秀法律文化,借鉴法治文明建设的有益成果,整合了我国多年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
B.民法典推动多元主体的合作共治与激励社会主体的自主自治并不矛盾,目的都是实现治理效果最大化。
C.民法典注重运用法治手段解决道德领域难题,保护善行义举,惩罚丑行恶举,有利于实现“依法治国”。
D.如果能够处理好行政法与民法的交叉问题,良好、互动的监督与被监督关系就会很快形成。
3.下列说法中,不能正面支撑材料三相关观点的一项是(     
A.王某出售了与其妻共有的房屋,某地方法院认为此案只涉及婚姻法,不涉及房屋购买合同、物权等条款。
B.李某与刘某因共建厂房产权产生纠纷,法院依据行政法判决产权归李某,刘某不服又依法提起民事诉讼。
C.赵某与吴某因房屋租赁引发纠纷,在审理过程中,法官、检察官和律师都将民法典作为统一的法律依据。
D.在张某高楼坠物致人受伤一案中,法官根据民法典合理使用自由裁量权做出裁决,张某对裁决结果无异议。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民法典是如何体现“民”这一精髓和要义的。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青蒿素是中国医学给予人类的一份珍贵礼物。和植物化学的其他发现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相比,从青蒿提取物到青蒿素的研发历程相当快速,然而,这绝不是中医智慧的唯一果实。中国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还发现,具有悠久应用历史的中药砒霜,用于治疗白血病颇有疗效,已经成为治疗白血病的重要选择。对治疗失忆颇有效的石杉碱甲,也是从中草药“千层塔”中提取的,是我国用于治疗老年性精神障碍的一种临床用药。

然而,单一药物治疗某一特定疾病的现象在中医实践中非常少见,复方用药才是中医几千年来的主要用药形式。通常,中医师按中医理论和方法诊断病人症候,对症开出由多种中药按君臣佐使组成的处方,并随着病情的发展和症候的变化,随时调整处方的药味和剂量,以达到良好的疗效。这样的辩证施治疗法和有效方药的积累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积极贡献。我们从中药青蒿研发出抗疟药物青蒿素,仅是发掘中医药宝库的努力之一。

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也受益于中国医学。中医的一个治则是活血化瘀,这一治则也适用于冠心病的术后维护。中药提取的芍药苷等被用于防止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血管再狭窄,临床显示再狭窄率大幅降低。还有许多其他证据支持中医活血化瘀的临床疗效。和心血管疾病相关的一个全新领域也正在发展,即所谓的生物力药理学,旨在将中药的药效和血流的生物力学影响相结合,用于防病治病。实验研究表明,保健运动可提高血流剪切力,再联合使用某些活血中药,可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这里所举中医药对人类健康的贡献,不过沧海一粟。在同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疾病斗争中,中医药学进一步发挥威力,为维护世界人民的健康与福祉作出新贡献!

(选自《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材料二:

中医文化传延几千年,出现了神农、黄帝、扁鹊、华、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中医药名家,留下了《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等中医学著作和《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中药学著作。20世纪50年代,小儿流脑、乙脑流行,中医成功地运用白虎汤和白虎加苍术汤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治疗。在2003年的非典型性肺炎以及2009年的甲型流感战疫中,中医药再次让人们见证了其特殊疗效。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治中,中医药及时参与病毒感染群众治疗,其治愈和康复效果更为明显。张伯礼院士团队观察数据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为5.15天,比单纯西医治疗少2天;体温恢复时间为2.64天,比西医治疗少1.7天;平均住院天数少2.2天,CT影像好转率高22%,临床治愈率高33%,普通转重症比率低27.4%。

(摘编自王守富《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谈增强中医文化自信》)

材料三:

新中国传承中医药精华,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已经走了几十年,这就是中医药人做的搜集、整理、传授、应用等工作。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在中医药中的应用,还要进入传承中医药精华的第二阶段,要解剖、分析、消化、吸收。对于中医药的精华,不能只满足于拿来主义,不能只知应用,不问缘由,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应当敢于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在经方所含的中药材中,提取有效成分进行检测分析,并按照君臣佐使配伍的理论进行组合试验,从而发现经方有效治疗疾病的奥秘,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研发出新的治疗重大疾病的药品和方案。这是具有生命力的传承,而不是跟在前人后边机械地套用,是在传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开拓创新。衡量中药与西药的根本区别,不在于制作手段和工艺,而在于天然药物与化学药物之分。屠呦呦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研制出有效治疗疟疾的药物,依然属于中药范畴,她为中药现代化闯出了一条新路,她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路,应当成为推动中药现代化的动力。

完善人工种植中药材的质量标准规范,加强中草药材质量控制,强化中草药材种植环境保护,推行生态种植、野生种植和仿生种植。更为重要的是制定中草药材有效成分的含量标准,并实行优质优价。中草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含量,是维护中药疗效的前提和关键,必须切实保障。

(摘编自《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和青蒿素不同,具有悠久应用历史的砒霜不用复杂的提取就能很好地治疗白血病。
B.对症按君臣佐使组成的复方用药是中医的主要用药方式,体现了中医疗法的辩证施治。
C.活血化瘀这个中医治则,在冠心病术后维护方面体现出比治疗其他疾病更好的临床效果。
D.生物力药理学的实验表明,保健运动联合某些活血中药可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20世纪50年代,中医运用白虎汤和白虎加苍术汤对小儿流脑、乙脑进行了成功的治疗,是中医现代化的典型实例。
B.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治中,中医药治疗病毒感染作用显著,数据显示,中医比西医在治愈和康复效果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C.中药与西药的根本区别,在于药品中天然药物与化学药物成分比例的多少,而不在于制作手段和工艺的不同。
D.加强中草药质量控制,制定中草药材有效成分的含量标准,保障中草药有效成分含量,是中医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工作。
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以青蒿素、砒霜、石杉碱甲的应用为例,论证了中国医学对人类健康发挥的重要作用。
B.材料一先论述单一药物的研发,再论述复方用药的辩证施治,最后论述中医治则的创新应用,层次清楚。
C.材料二列举真实具体的数据,增强了论证中医药在防治新冠肺炎疫情中效果显著的可信度。
D.材料三通过工作方式的对比,论证了中医药精华传承已经结束第一阶段而进入第二阶段。
4.综合上述材料,简述你对中医药发展的认识。
2020-08-04更新 | 9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日有媒体报道,深圳大学给部分专业的学生家长寄了学生成绩单,快递含有所有学期的成绩单、绩点换算说明、《致家长一封信》以及辅导员、班主任联系方式。大学给学生家长寄成绩单,更多是出于部分大学生缺乏独立性、责任心的无奈之举。

众所周知,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几乎所有学校都要求家长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甚至有不少学校布置家长批改孩子作业。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早已习惯了一直被教师和家长规划与管理,没能培养起自主学习的能力。还有的学生错误地认为,读书是为父母读,一些父母也将孩子考上大学视为“脱离苦海”。如此带来的结果就是,倘若家长不继续盯着他们的学业成绩,一些学生进入大学后就进入放纵状态。一些学生对学校给家长寄成绩单感到“害怕”,就是放纵惯了,担心家长发现自己的成绩之差。

既然学生感到害怕,学校也多会认为此举打到了大学生的“七寸”。然而,需要认识到,这仍然没有摆脱基础教育的管教模式。近年来,针对大学生出现的学业问题,有的大学采取高中管理模式——统一上早晚自习、统一作息。但按照这种管理模式,大学生走出校园怎么办?他们总有一天要走向社会、独立生活。

对于大学生缺乏独立性和责任心的问题,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都必须反思。对于基础教育来说,不能再围绕升学而办学,只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而不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忽视对学生成长十分重要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规划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不少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绩的学生,进入大学之后不再有学习兴趣,不知读书的意义是什么,失去进一步奋斗的目标和动力;面对大学实行学分制教学而出现的大量自由时间,以及大学辅导员老师不再像高中那样事无巨细地管教,很多学生不知道该如何安排自己的大学学习生活。值得欣喜的是,有关教育部门已经认识到,家长参与学生作业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已叫停学校老师给家长布置作业。

针对大学生的这种状况,大学应该首先重视对学生的适应教育,教育引导所有大学新生学会规划大学生活。在发达国家,大学新生入校后,高校都会有较长时间的适应教育,并且会安排经验丰富的教授担任学生导师,每两周和学生一起交流讨论,以此让大学生找到目标,同时达到排解学生困惑的目的。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材料二:

实际上,大学生也不希望大学生活过得浑浑噩噩,这与学校严格要求成绩的目标是一致的。《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的一项调查显示,80.9%的学生支持大学“严出”,也就是支持学校提高对大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视程度。大学生不反对戴紧箍,反对的是瞎念紧箍咒。大学教育的真正价值和成绩、学位没有多大关系,关键在于自我觉醒。而这种觉醒,大学生必须自己悟出。回到深圳大学寄成绩单这件事,提升本科教育质量,考验的是学生素养和教育管理水平,这不是一件快递就能解决的问题。

(摘编自《中国新闻周刊》)


材料三:

“严进严出”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所谓的“严出”,不仅要体现在对学分的严格要求上,还应体现在整个学生培养链条上。比如,严格考核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教学水平;不断优化大学课程,提升教学效率;严格把关学生实习的水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唯有如此,才能提升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而如今许多高校的“严出”,只卡在考试严、学分严,其作用只是努力保证毕业门槛不降低。这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严出”。

“严进严出”也是对中小学教育的一种提醒——除了专注于学习,还要让学生提前关注大学,了解专业、职业,提前进行必要的人生规划,避免到了大学因为压力减小、没有目标而变得迷茫。

(摘编自《齐鲁晚报》)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学给学生家长寄成绩单,也是一种无奈之举,仍然没有摆脱基础教育的管教模式。
B.在基础教育阶段各方对学生成绩的过分关注,导致学生缺乏独立性、责任心。
C.我国的基础教育并不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兴趣,但已作出有效补救措施。
D.有关教育部门叫停学校老师给家长布置作业,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针对大学给学生家长寄成绩单的事件,材料一主要剖析了校方的初衷。但对校方的这一做法并不赞同。
B.材料二通过引用调查数据证明大学生支持学校提高对大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视程度。同时也认为寄成绩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提升本科教育质量的问题。
C.材料三详细的说明了“严进严出”的具体内涵,指出考试严、学分严没有任何意义。
D.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可以看出,解决高等教育的问题还需要从基础教育和成年以后的发展方面综合考虑。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我们需要怎样的大学教育?”
2020-03-06更新 | 7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7月17日,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 -2025年)》。《规划》提出,要发掘乡村功能价值,强化创新引领,突出集群成链,培育发展新动能,聚集资源要素,加快发展乡村产业,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规划》提出了乡村产业发展目标:到2025年,乡村产业体系健全完备,乡村产业质量效益明显提升,乡村就业结构更加优化,农民增收渠道持续拓宽,乡村产业内生动力持续增强。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达到32万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2.8 : 1,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80%。培育一批产值超百亿元、千亿元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乡 村休闲旅游业年接待游客人数超过40亿人次,经营收入超过1.2万亿元。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农产品网络销售额均达到1万亿元。返乡入乡创新创业人员超过1500万人。

《规划》明确,乡村产业内涵丰富,涵盖一二三产业、贯通产加销服、融合农文旅教。要坚持立农为农、市场导向、融合发展、绿色引领和创新驱动,引导资源要素更多向乡村汇聚,把二、三产业留在乡村,把就业创业机会和产业链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

(摘自“农业农村部”网站2020年7月17日)

材料二:

舟曲不仅是少数民族地区,也曾是深度贫困地区。近年来,当地把产业富民作为实现脱贫的治本之策,大力推行经济林果“提质增效”、藏药材“规模种植”、羊肚菌“培育转型”、从岭藏鸡“代养分红”、中华蜂“示范带动”、土猪“出栏奖励”、农家乐“产业融合”等7种产业扶持模式,累计落实到户产业扶持资金5.47亿元,发放产业贴息贷款18. 74亿元,越来越多的农户从中得到实惠。

记者日前从当地了解到,作为“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贫困发生率已由2013年的36. 75%下降到2019年的0.5%。8个贫困县市在近三年陆续脱贫摘帽,其中,舟曲累计实现85个贫困村、9035户34874人脱贫,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幸福的道路越走越宽。

(摘编自徐谭等《甘南,乡村振兴的画卷正徐徐展开》,《光明日报》2020年7月20日)

材料三: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创新创业环境不断改善,乡村产业快速发展,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和乡村繁荣发展。从总体上看,乡村产业仍存在产业门类不宽、产业链条较短、要素活力不足和质量效益不高等问题,亟须加强引导和扶持。

农产品加工业规模大、潜力大,提升价值空间也大。目前制约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瓶颈主要在于科研创新能力滞后、加工工艺和配套设施不足。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加工业,要鼓励和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中小微企业等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引导大型农业企业发展精细加工,推进农产品加工向产地下沉,并加快加工技术和装备的集成创新。

乡村休闲旅游业,是农业功能的拓展,发展的潜力也很大。在全国,各式各样的农家乐项目和特色农旅路线,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度假的好去处。仅2019年,休闲农业就接待游客32亿人次。针对一些乡村休闲旅游景点存在“乡村性”“乡土气”不足等问题,《规划》提出,推进乡村休闲旅游业布局优化,突出特色化、差异化、多样化。

农村创新创业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动能,这需要一大批敢为人先、百折不挠的创新创业者。“农民工进城务工经商是一个趋势,现在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又是一个趋势。”乡村产业发展司司长曾衍德说,从实践看,返乡入乡在乡创新创业人员大都既懂农村又懂城市,受过工业化训练、城镇化熏陶、信息化带动,支持上述人员创新创业,可以增强乡村产业对市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进而转化农业农村发展动能。

(摘编自郁静娴《乡村产业,等你来》,《人民日报》2020年7月20日)

1.下列对乡村产业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村产业内涵丰富,涵盖-二三产业贯通产加销服、融合农文旅教。主要有农产品加工
业、乡村特色产业、乡村休闲旅游业等产业。
B.我国的乡村产业虽然在近些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仍存在着产业门类不宽、产业链条较短、要素活力不足和质量效益不高等问题。
C.我国首次对乡村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全面规划,这将加快乡村产业的发展,同时也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D.未来五年,我国的乡村产业将要实现体系健全完备,效益明显提升,内生动力持续增强,就业结构更加优化,农民增收渠道持续拓宽的目标。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村产业快速发展,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和乡村繁荣发展,也暴露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
题,而《规划》的印发将进一步促进乡村产业健康发展。
B.盘曲地区曾是深度贫困地区,近些年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乡村产业,仅三年时间就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而走上小康之路,幸福的道路越走越宽。
C.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是《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 -2025 年)》提出的一系列乡村产业发展目标之一,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D.返乡人乡的农民工中有许多受过工业化训练、城市化熏陶、信息化带动,既懂农村又懂城市,这些人回乡创业,可以增强乡村产业的竞争力。
3.当前我国乡村产业发展有哪些机遇?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020-11-02更新 | 9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