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魏征等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6 题号:1201574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崔彭字子彭,博陵安平人也。少孤,事母以孝闻。性刚毅,有武略,工骑射。善《周官》《尚书》,略通大义。周武帝时,为侍伯上士,累转门正上士。及高祖为丞相,周陈王纯镇齐州,高祖恐纯为变,遣彭以两骑征纯入朝。彭未至齐州三十里,因诈病,止传舍,遣人谓纯曰:“天子有诏书至王所,彭苦疾,不能强步,愿王降临之。”纯疑有变,骑至彭所。彭出传舍迎之察纯有疑色恐不就征因诈纯曰王可避人将密有所道纯麾从骑彭又曰将宣诏王可下马纯遽下彭顾其骑士曰:“陈王不从诏征,可执也。”骑士因执而锁之。彭乃大言曰:“陈王有罪,诏征入朝,左右不得辄动。”其从者愕然而去。高祖见而大悦,拜上仪同。及践祚,迁监门郎将,兼领右卫长史,赐爵安阳县男。数岁,转车骑将军,俄转骠骑,恒典宿卫。性谨密,在省闼二十余年,每当上在仗,危坐终日,未尝有怠惰之容,上甚嘉之。上每谓彭曰:“卿当上日,我寝处自安。”又尝曰:“卿弓马固以绝人,颇知学不?”彭曰:“臣少爱《周礼》《尚书》,每于休沐之暇,不敢废也。”上曰:“试为我言之。”彭因说君臣戒慎之义,上称善。观者以为知言。后加上开府,迁备身将军。上尝宴达头可汗使者于武德殿,有鸽鸣于梁上。上命彭射之,既发而中。上大悦,赐钱一万。炀帝即位,迁左领军大将军。从幸洛阳,彭督后军。时汉王谅初平,余党往往屯聚,令彭率众数万镇遏山东,复领慈州事。帝以其清,赐绢五百匹。未几而卒,时年六十三。帝遣使吊祭,赠大将军,谥曰肃。子宝德嗣。

(节选自《隋书·崔彭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彭出传舍/迎之察纯有疑色/恐不就征/因诈纯曰/王可避人/将密有所道/纯麾从骑/彭又曰/将宣诏王/可下马/纯遽下/
B.彭出传舍/迎之察纯有疑色/恐不就征/因诈纯曰/王可避人将/密有所道/纯麾从骑/彭又曰/将宣诏/王可下马/纯遽下/
C.彭出传舍迎之/察纯有疑色/恐不就征/因诈纯曰/王可避人/将密有所道/纯麾从骑/彭又曰/将宣诏/王可下马/纯遽下/
D.彭出传舍迎之/察纯有疑色/恐不就征/因诈纯曰/王可避人将/密有所道/纯麾从骑/彭又曰/将宣诏王/可下马/纯遽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书》是五经之一,为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B.休沐指休息沐浴。古时官吏五日或十日一休沐,故王勃有“十旬休假”之句。
C.可汗是古代柔然、突厥、回纥、蒙古等族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宋元后简称汗。
D.洛阳是七大古都之一,在今河南省,因位于洛水(今河南洛河)之南而得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彭才兼文武,奠定仕途基础。他性情刚毅,善于骑射,有行军打仗的才能,又能理解古代经书要旨。北周时已经入仕,到了隋代更受重用。
B.崔彭足智多谋,顺利完成使命。隋高祖担任北周丞相时,担心陈王作乱,派遣崔彭征召陈王入朝。崔彭巧设计策,兵不血刃,一举擒获了陈王。
C.崔彭性情谨慎,极被高祖看重。他长期主管宫中值宿警卫之事,只要轮到当值,必定整日端坐,面无倦容。高祖非常放心,常因此而称许他。
D.崔彭为官廉正,尽心辅佐朝廷。他趁讲解《周礼》《尚书》之机,劝导君臣居安思危,警惕谨慎。他居官廉洁,炀帝因此赏赐给他五百匹绢。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子有诏书至王所,彭苦疾,不能强步,愿王降临之。
(2)及践阼,迁监门郎将,兼领右卫长史,赐爵安阳县男。
5.崔彭一箭射中武德殿梁上之鸽,皇帝为什么“大悦,赐钱一万”?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辛彦之,陇西狄道人也。祖世叙,魏凉州刺史。父灵辅,周滑州刺史。彦之九岁而孤,不交非类,博涉经史,与天水牛弘同志好学。后入关,遂家京兆。周太祖见而器之,引为中外府礼曹,赐以衣马珠玉。时国家草创,百度伊始,朝贵多出武人,修定仪注,唯彦之而已。寻拜中书侍郎。及周闵帝受禅,彦之与少宗伯卢辩专掌仪制。明、武时,历职典祀、太祝、乐部、御正四曹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奉使迎突厥皇后还,赉马二百匹,赐爵龙门县公,邑千户。寻进爵五原郡公,加邑千户。宣帝即位,拜少宗伯。高祖受禅,除太常少卿,改封任城郡公,进位上开府。寻转国子祭酒。岁余,拜礼部尚书,与秘书监牛弘撰《新礼》。吴兴沈重名为硕学,高祖尝令彦之与重论,重不能抗。于是避席而谢曰:“辛君所谓金城汤池,无可攻之势。”高祖大悦。后拜随州刺史。于时州牧多贡珍玩,唯彦之所贡,并供祭之物。高祖善之,顾谓朝臣曰:“人安得无学!彦之所贡,稽古之力也。”迁潞州刺史,前后俱有惠政。彦之又崇信佛道,于城内立浮图二所,并十五层。开皇十一年州人张元暴死数日乃苏云游天上见新构一堂制极崇丽元问其故人云潞州刺史辛彦之有功德造此堂以待之彦之闻而不悦。其年卒官。谥曰宣。彦之撰《坟典》一部,《六官》一部,《五经异义》一部,并行于世。

(选自《隋史·列传四十》,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开皇十一年/州人张元暴死数日/乃苏/云游天上/见新构一堂/制极崇丽/元问其故/人云潞州刺史辛彦之有功德/造此堂以待之
B.开皇十一年/州人张元暴死/数日乃苏/云游天上/见新构一堂/制极崇丽/元问其故/人云潞州刺史辛彦之有功德/造此堂以待之
C.开皇十一年/州人张元暴死数日/乃苏云游天上/见新构一堂/制极崇丽/元问/其故人云/潞州刺史辛彦之有功德/造此堂以待之
D.开皇十一年/州人张元暴死/数日乃苏/云游天上/见新构一堂/制极崇丽/元问其故人/云潞州刺史辛彦之有功德/造此堂以待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史”,指“经”与“史”。“经”主要指儒家典籍,如“四书五经”;“史”则指历史典籍,如《史记》、《汉书》。
B.“寻”,属于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在文言中,类似的还有“少顷”“须臾”“旋”“俄尔”“未几”“已而”“有间”等。
C.“祭酒”,官名。汉代有博士祭酒,为博士之首。西晋改设国子祭酒,隋唐至清朝称国子监祭酒,为国子监的主管官员。
D.“浮图”,佛教用语,在本文中指佛塔;“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出自《游褒禅山记》)中的“浮图”也为此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彦之出身官宦世家,少年时就持身严正,不结交与自己志向不同的人;又博涉经史,这为其后期著述奠定了基础。
B.辛彦之勤奋好学,精通礼制。曾与少宗伯卢辩专门掌管礼仪制度,并和秘书监牛弘共同撰写《新礼》《六官》等朝廷典籍。
C.辛彦之格调脱俗,担任随州刺史时,州郡长官大都向朝廷进献珍宝玩物,而他进贡祭礼之物,这受到了高祖的夸赞。
D.辛彦之很有政绩才干,他先后辅佐过周太祖、宣帝、高祖等多位君主,颇受器重,担任过多种职务且屡有升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国家草创,百度伊始,朝贵多出武人,修定仪注,唯彦之而已。
(2)高祖尝令彦之与重论,重不能抗。于是避席而谢曰:“辛君所谓金城汤池,无可攻之势。”
2019-01-20更新 | 18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卢贲子徵,涿郡范阳人也。贲略涉书记,颇解钟律。时高祖为大司武,贲知高祖为非常人,深自推结。及高祖初被顾托,群情未一,乃引贲置于左右。高祖将之东第,百官皆不知所去。高祖潜令贲部伍仗卫,因召公卿而谓曰:“欲求富贵者,当相随来。”往往偶语,欲有去就。贲严兵而至,众莫敢动。高祖至东宫,门者拒不内。贲谕之,不去,嗔目叱之,门者遂却。后进说曰:“周历已尽,天人之望实归明公,愿早应天顺民也。天与不取,反受其咎。”高祖甚然之。及受禅,命贲清宫,因典宿卫。时高颎苏威共掌朝政贲甚不平之谋黜颎威谋泄上穷治其事以龙潜之旧不忍加诛并除名为民。岁余,贵复爵位,检校太常卿。贲上表曰:“臣闻五帝不相沿乐,三王不相袭礼,此盖随时改制,而不失雅正者也。”上竞从之,即改七悬八,以黄钟为宫。诏贲与仪同杨庆和删定周、齐音律。后迁怀州刺史,决沁水东注,名曰利民渠,又派入温县,名日温润渠,以溉舄卤,民赖其利。后数年,转齐州刺史。民饥,谷米踊贵,闲人粜而自粜之。坐是除名为民。后从幸洛阳,上从容谓贲曰:“我始为大司马时,卿以布腹心于我。卿若无过者,位与高颎齐。坐与凶人交构,由是废黜。何乃不思报效,以至于此!吾不忍杀卿,是屈法申私耳。”贲俯伏陈谢,诏复本官。后数日,对诏失旨,又自叙功绩,有怨言。上大怒。苏威进曰:“汉光武欲全功臣,皆以列侯奉朝请。至尊仁育,复用此道以安之。”上曰:“然。”遂废于家,是岁卒,年五十四。

(选自《隋书·卢贲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高颎苏威共掌朝政/贲甚不平之/谋黜颎威/谋泄/上穷治其事以龙潜之旧/不忍加诛/并除名为民
B.时高颎苏威共掌朝政/贲甚不平之谋黜颎威/谋泄上穷治其事/以龙潜之旧/不忍加诛/并除名为民
C.时高颎苏威共掌朝政/贲甚不平之/谋黜颎威/谋泄/上穷治其事/以龙潜之旧/不忍加诛/并除名为民
D.时高颎苏威共掌朝政/贲甚不平之谋/黜颎威/谋泄上/穷治其事以龙潜之旧/不忍加诛/并除名为民
2.下列对文巾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即“表字”,是父母或师长为自己取的与本名意义相关的别名。平辈之间不能称字,否则会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表现。
B.“受禅”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即部落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后来中国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
C.“黄钟”是我国古代音韵十二律中六种阳律的第一律,多为庙堂所用。后以“黄钟大吕”形容音乐或言辞庄严、正大、高妙、和谐。
D.“俯伏”即俯首伏地,就是跪下后身体向下直至头碰到地面,手前伸或者环于头前,多表示恐惧屈服或极端崇敬,是古代礼仪之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卢贲读书不多,但是精通音律。他在担任相关职务时,上表皇帝,修订音律,将黄钟定为宫调,后来又受皇帝诏命与人删定周、齐的音律。
B.卢贲慧眼识人,助力高祖称帝。他在了解到高祖的不同寻常后,就与其深交,在高祖登基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深受高祖信任。
C.卢贲兴修水利,造福一方百姓。他虽被贬任怀州刺史,但是兴修了利民渠和温润渠,引沁水东流,灌溉盐碱土地,百姓靠此受益。
D.卢贲多次犯错,终遭皇帝弃用。他多次犯错,虽然皇帝多次宽宥他,但他自恃有功而心怀怨愤,最终被皇帝弃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祖至东宫,门者拒不内。贲谕之,不去,嗔目叱之,门者遂却。
(2)汉光武欲全功臣,皆以列侯奉朝请。至尊仁育,复用此道以安之。
2019-03-20更新 | 9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辛公义,陇西狄道人也。公义早孤,为母氏所养,亲授书传。武帝时,召入露门学,令受道义。每月集御前令与大儒讲论,数被嗟异,时辈慕之。开皇元年,除主客侍郎,摄内史舍人事,赐爵安阳县,邑二百户。

从军平陈,以功除岷州刺史。土俗畏病,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父子夫妻不相看养,孝义道绝,由是病者多死。公义患之,欲变其俗。因分遣官人巡检部内,凡有疾病,皆以床舆来,安置厅事。暑月疫时病人或至数百厅廊悉满公义亲设一榻独坐其间终日连夕对之理事。所得秩俸,尽用市药,为迎医疗之,躬劝其饮食,于是悉差,方召其亲戚而谕之曰:“死生由命,不关相着。前汝弃之,所以死耳。今我聚病者,坐卧其间,若言相染,那得不死,病儿复差!汝等勿复信之。”诸病家子孙惭谢而去。后人有遇病者,争就使君,其家无亲属,因留养之。始相慈爱,此风遂革,合境之内呼为慈母。

后迁牟州刺史,下车,先至狱中,因露坐牢侧,亲自验问。十余日间,决断咸尽,方还大厅。受领新讼,皆不立文案,遣当直佐僚一人,侧坐讯问。事若不尽,应须禁者,公义即宿厅事,终不还。人或谏之曰:“此事有程,使君何自苦也!”答曰:“刺史无德可以导人,尚令百姓系于囹圄,岂有禁人在狱而心自安乎?”罪人闻之,咸自款服。后有欲诤讼者,其乡闾父老遽相晓曰:“此盖小事,何忍勤劳使君。”讼者多两让而止。

仁寿元年,追充扬州道黜陟大使。后数岁,丁母忧。从征至柳城郡卒,时年六十二。

(节选自《隋书·循吏传》)


【注】①露门学:古代学校名称。②相着:相互牵连。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暑月疫时/病人或至数百/厅廊悉满/公义亲设一榻独坐/其间终日连夕/对之/理事
B.暑月疫时/病人或至数百/厅廊悉满/公义亲设一榻/独坐其间/终日连夕/对之理事
C.暑月疫/时病人或至数百/厅廊悉满/公义亲设一榻/独坐其间终日/连夕对之/理事
D.暑月疫/时病人或至/数百厅廊悉满/公义亲设一榻独坐/其间/终日连夕/对之理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传,指由孔子编撰的《尚书》和由左丘明根据《春秋》编撰的《左传》,两者都是儒家经典。
B.开皇,隋文帝用于纪年的年号。中国古代新皇登基,为了区别上一任皇帝,另起一个新的年号。
C.男,是中国古代封建制度五等爵中的一个等级。古代中国将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
D.丁母忧,指遭遇母亲去世守丧,根据制度,官员任职期间,遇到父母亲去世,须辞官回家守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公义年少有才,受人称赞。辛公义在露门学求学时,与学识渊博的学者谈论,多次被人认为非同一般,受同辈仰慕。
B.辛公义身为表率,廉洁奉公。在岷州任职时遇到瘟疫暴发,辛公义拿出俸禄为病人买药、请医生,在病人中间办事睡觉。
C.辛公义教化百姓,受民爱戴。辛公义告诉岷山百姓死亡不会传染,不能再抛弃患病家人,百姓欣然接受,称他“慈母”。
D.辛公义恪职尽守,心怀悲悯。辛公义任牟州刺史时,一到任就去监狱露天审问案件,为自己让百姓身陷牢狱深感不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分遣官人巡检部内,凡有疾病,皆以床舆来,安置厅事。
(2)后有欲诤讼者,其乡闾父老遽相晓曰:“此盖小事,何忍勤劳使君。”
5.在岷州,面对瘟疫,辛公义是如何治理疫情的?请简要说明。
2021-12-02更新 | 9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