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春秋 > 孔子(前551-前479)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65 题号:12016347
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八佾》)

②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论语·八佾》)

③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④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1],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2]不甘, 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3]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论语·阳货》)


注释:[1]钻燧改火:钻木取火四季所用木头不同,每年都换。[2]旨,好的食物。[3]予:宰我的字。
1.语录①②③反映了孔子关于“礼”的哪些主张?请简要概括。
2.语录④宰我与孔子对于“三年之丧”有不同的看法,你赞同谁的看法?请结合《论语》中相关内容说明理由。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琴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节选自《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子路率尔而对曰 / 千乘之国 / 摄乎大国之间加之 / 以师旅因之 / 以饥馑由也为之 / 比及三年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B.子路率尔而对曰 / 千乘之国 / 摄乎大国之间 / 加之以师旅 / 因之以饥馑 / 由也为之 / 比及三年/可使有勇 / 且知方也
C.子路率尔而对 / 曰 / 千乘之国 / 摄乎大国 / 之间加之以师旅 / 因之以饥馑 / 由也为之 / 比及三年 / 可使有勇 / 且知方也
D.子路率尔而对曰 /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 / 加之以师旅 / 因之以饥馑 / 由也为之比 / 及三年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2.下列对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求”: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古人自称称字,称人称名,这是基本的礼貌。
B.“宗庙”: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即是人们在阳间为亡灵建立的寄居所。
C.“冠者”:成年人。古代的男子二十岁时行冠礼,在宗庙中进行,一般由父亲主持。
D.“舞雩”:台名。鲁国求雨的坛。古代求雨祭天,一般设坛命女巫为舞,故称舞雩。
3.对选文中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点的话给人们描绘了一幅“太平盛世”图,他所表达的正是孔子所期望的,“喟然”就形象表现了孔子不能实现自己理想的苦闷。
B.孔子对子路评志时,没有否定子路治理“千乘之国”的才能,“哂之”是因为“为国以礼”而“由其言不让”,态度不够谦虚。
C.冉求在孔子指名发言后才开口,并表明自己只能治理一个国,说明他既有抱负,又没有过高地估计自己,态度谦逊,说话很有分寸。
D.文中写了师生在谈话时,曾皙却在一旁鼓瑟,曾皙提出疑问时,孔子又耐心给予解答,说明曾皙不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也写了孔子的宽容。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②鼓瑟希,铿尔,舍琴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2017-09-08更新 | 13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陈力列,不能者止                         就:担任
B.则将焉用彼                                相:辅助
C.君子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疾:痛恨,讨厌
D.既来之,则                                安:使安定下来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今夫颛臾,固近于费                      或五十步后止
B.丘也闻有国有家                            无如寡人之用心
C.则修文德来之                                醉则更相枕
D.吾二臣者皆不欲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
3.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无乃尔是过与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C.渺渺兮予怀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交代了谈话的背景:季氏将要攻打颛臾,孔子直言不讳地批评冉有与季路,表明颛臾不可伐、不必伐、不当伐。
B.孔子认为若财富平均,便没有贫穷;和平相处,便不会人口少;安定,便不会倾危。但他的“均无贫”有别于 “均贫富”思想。
C.冉有先是汇报事实,接着为季氏辩护,继而极力推脱责任,最后在孔子的批驳中节节败退,逐步暴露他的真实思想。
D.本文是一篇驳论文,观点破中有立。语言犀利,运用比喻、类比、排比、反诘等多种修辞手法,强化了论辩力与说服力。
5.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②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2020-01-03更新 | 19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①。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②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③也。”

夫子哂④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⑤,愿为小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⑥。”

子曰:“何伤⑦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⑧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节选自《论语集解》)


【注】①子路,姓仲,名由。曾皙,名点。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公西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这四个人都是孔子的弟子。侍坐:陪侍长者闲坐。②居:闲居,指平时在家的时候。③方:道,指是非准则。④哂:笑。⑤端章甫:穿着礼服,戴着礼帽。⑥撰:指为政的才能。⑦何伤:何妨。⑧与:赞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B.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C.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D.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宗庙是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古代届制规定,天子立七庙,诸侯立五庙。
B.“相”分卿、大夫、士三个等级,小相指最低的士这一级,文中这也是公西华的谦词。
C.莫春也称季春,即阴历三月。一年分四季,一季分为三个月,依次为季、孟、仲。
D.冠者指成年人,古时男子20岁行冠礼,一般在宗庙内由氏族长辈主持加冠。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始交代了谈话的内容与方式,四位弟子环坐在孔子身旁,孔子最先发话,启发大家各言其志,起到了打消顾虑、缓和紧张气氛的作用,既符合孔子作为师长的身份,又表现了孔子随和的性格特征。
B.在孔子的启发下,子路不假思索,抢先回答,反映了子路急躁、坦率、爽快的性格。这种毫不谦让的积极态度与他那充满自信的回答相一致。他志向远大,声称能将困于战争和饥荒的大国治理成有勇而知义的礼仪之邦。
C.子路谦虚不够、自信有余的态度引起了孔子的微笑。这微笑中有善意的理解和宽容,也有不以为然的轻微批评,表现了孔子的豁达态度。
D.公西华的回答显得彬彬有礼,他可能意识到孔子对子路不够谦让的批评,说起话来谨慎得多。他愿意治理一个小国家,六七十里见方或五六十里见方的小国,并将礼乐方面的治理让诸君子。
4.翻译下列句子。
(1)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3)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2021-11-18更新 | 51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