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白居易(772-846)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56 题号:12099682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下列对这首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心酸劳作”。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的悲惨生活境遇”。
C.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反抗”
D.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以动作描写揭露了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
2.请分析“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在诗中的作用。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唐诗,回答下列问题。

夜闻歌者

白居易

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澄澈。

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

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

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

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

夜泪似真珠,双双堕明月。

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

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

1.联系《琵琶行(并序)》一诗,选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     
A.两首诗描写的对象都是处境孤寂凄凉、情感哀愁凄切的歌女,表达了诗人深切的同情。
B.两诗都用秋江月夜之境来渲染悲凉的气氛,都运用了贴切的比喻和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C.《琵琶行(并序)》在表现手法上正面描述和侧面烘托相结合,而这首诗基本上采用的是白描手法。
D.《夜闻歌者》以朴素简练的笔墨勾勒了一个楚楚动人的如琵琶女一样完整丰满的少妇形象。
2.这首诗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女主人公形象?
2021-03-25更新 | 401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池上早秋

唐·白居易

荷芰绿参差,新秋水满池。

早凉生北槛,残照下东篱。

露饱蝉声懒,风干柳意衰。

过潘二十岁,何必更愁悲。

【注】①825年(唐宝历元年),白居易出任苏州刺史;次年作本诗,诗人36岁因病去职,与刘禹锡结伴归洛阳。②风干:柳树经秋,风吹叶落,暗指直己年迈体衰。③潘岳(247~300),西晋文学家。童稚时被称为神童,太学读罢,举秀才,受赏识,他只有十七岁。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紧扣诗题“早秋”,描绘了一幅秋水满池、碧波荡漾,又有荷花菱芰辉映的画面。
B.“早凉生北槛”突出了早秋的天气特点,因为栏杆本身不会生凉,而是天气已生凉意。
C.颈联写了蝉、柳这两种对秋敏感的物象,使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以衬托秋天的寂寥。
D.尾联的“何必更愁悲”跟刘禹锡《秋词》中的“我言秋日胜春朝”,在格调上颇为相似。
E.诗歌前六句写景,在结尾抒发了情感,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堪称写景诗的典范之作。
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
2017-04-28更新 | 185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四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郑准

片片飞来静又闲,楼头江上复山前。

飘零尽日不归去,点破清光万里天。

来鹄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岭上云

白居易

岭上白云朝未散,田中青麦旱将枯。

自生自灭成何事,能逐东风作雨无?

郭震

聚散虚空去复还,野人闲处倚筇看。

不知身是无根物,蔽月遮星作万端。

1.请从四首诗中指出感情倾向不同的一项
A.《云》郑准B.《云》来鹄C.《岭上云》白居易D.《云》郭震
2.请述评第二首来鹄《云》“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两句。
2019-11-01更新 | 7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