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李商隐(813-858)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8 题号:12144736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富平少侯

李商隐

七国三边未到忧,十三身袭富平侯。

不收金弹抛林外,却惜银床在井头。

彩树转灯珠错落,绣檀回枕玉雕锼

当关不报侵晨客,新得佳人字莫愁。


[注]①富平少侯:汉代景帝时张安世被封为富平侯,他的孙子张放年仅13岁就继承爵位,史称富平少侯。②《西京杂记》载:韩嫣好弹,以金为弹丸,所失者日有十余。儿童闻嫣出弹,随之,拾焉。③银床:井上的轱辘架。④锼(sōu):镂刻。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第一句中,作者用“七国”“三边”两个数量词,简明形象地呈现出国事艰危,边境紧张的局势。
B.首联逆笔取势,先言不恤国事,再点“十三”已袭承爵位,凸显了“未到忧”与“身居高位”的矛盾。
C.颔联用夸张手法,塑造了一位无知豪奢、妄自尊大的纨绔形象,“不收”和‘却惜”流露出揶揄之情。
D.颈联借“彩树”“绣檀”等烘托出少侯居所环境的华美雅致,由“灯”“枕”过渡到尾联,细密严谨。
2.尾联“莫愁”一词,意蕴丰富,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荷花

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①,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曲池荷

卢照邻②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注】①伦:同等,同类。②卢照邻:初唐四杰之一,长期仕途失意。
1.下面对这两首诗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A.李诗中“不相伦”意谓世人重花轻叶,“金盆”表现了对花的偏爱。
B.李诗“惟有”二句与首二句形成对比,表现荷花花叶相守,不向世俗屈服的品格。
C.卢诗写“浮香”绕岸,实际表现的是夏荷的盛开,以嗅觉写之,十分巧妙。
D.卢诗“常恐”二字带来角色转换,由前面诗人的观赏,变为荷花的倾诉。
E.两首诗都描写了荷花开放、荷叶铺陈之美和花残叶败的凄凉景象。
2.这两首咏物言志诗都写了荷花,但思想感情却不相同。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2018-02-01更新 | 138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注]①罗含:《晋书·罗含传》载:“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以为德行之感焉。”②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暗”“淡”二字的重叠使用,便生动逼真地刻画出菊花那淡雅的风姿;“融融”运用“通感”,“冶冶”状其明艳柔美之态。
B.第二联用典写菊花之美:写色说成同陶渊明东篱下的菊花一样,写香说成与罗含宅中的菊花一样,这赋予了菊花高贵的品格。
C.第四联阐述菊花愿意留在水边畅饮的人的金酒杯中,希望来到富贵人家丰盛的酒席上,表明想通过捷径摆脱地位卑下的现状。
D.这首诗托物言志,借物抒怀,引典自然,突出的特点是物我交融,自然而然,毫晦涩之感。
2.本诗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020-09-15更新 | 125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马嵬(其二)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咏史诗。唐代诗人,多把咏史与咏怀古迹结合起来,以史为鉴,抒发兴亡之感。本诗便是其中的佳作。
B.唐人咏马嵬之变的诗很多,在思想倾向上多是把罪责归于杨贵妃,而为唐玄宗辩护的。本诗自然也不例外。
C.从章法上看,本诗先说“召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采用了倒叙的手法。
D.中间两联,六军、七夕、驻马、牵牛,随手所合,自然流利,妙趣横生,而又不费雕饰,在对偶上颇为后人称道。
2.请从对比反衬方面说说本诗的“讽意至深”。
2022-08-07更新 | 15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