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晋 > 陈寿(233-297) > 《三国志》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64 题号:1215238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田豫,字国让,渔阳雍奴人也。先时,郡人侯音反,众数千人在山中为群盗,大为郡患。前太守收其党与五百余人,表奏皆当死。豫悉见诸系囚,慰谕,开其自新之路,一时破械遣之。诸囚皆叩头,愿自效,即相告语,群贼一朝解散,郡内清静。

文帝初,北狄强盛,侵扰边塞。乃使豫持节护乌丸校尉,牵招、解俊并护鲜卑。自高柳以东,濊貊以西,鲜卑数十部,比能、弥加、素利割地统御,各有分界。乃共要誓,皆不得以马与中国市。豫以戎狄为一,非中国之利,乃先构离之,使自为仇敌,互相攻伐。素利违盟,出马千匹与官,为比能所攻,求救于豫。豫恐遂相兼并,为害滋深,宜救善讨恶,示信众狄。单将锐卒,深入虏庭,胡人众多,钞军前后,断截归路。豫乃进军,去虏十余里结屯营,多聚牛马粪然之,从他道引去。胡见烟火不绝,以为尚在,去,行数十里乃知之。追豫到马城,围之十重,豫密严,使司马建旌旗,鸣鼓吹,将步骑从南门出,胡人皆属目往赴之。豫将精锐自北门出鼓噪而起两头俱发出虏不意虏众散乱皆弃弓马步走追讨二十余里僵尸蔽地景初末,增三百。正始初,迁使持节护匈奴中郎将,加振威将军,领并州刺史。外胡闻其威名,相率来献。州界宁肃,百姓怀之。征为卫尉。屡乞逊位,太傅司马宣王以为豫克壮,书喻未听。豫书答曰:“年过七十而以居位,譬犹钟鸣漏尽而夜行不休,是罪人也。”遂固称疾笃。豫清俭约素,赏赐皆散之将士。每胡、狄私遗,悉簿藏官,不入家;家常贫匮。虽殊类,咸高豫节。嘉平六年,下诏褒扬,赐其家钱谷。

(节选自《三国志·卷二十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豫将精锐自北门出/鼓噪而起两头/俱发/出虏不意/虏众散乱/皆弃弓马/步走追讨/二十余里僵尸蔽地/
B.豫将精锐自北门出/鼓噪而起/两头俱发/出虏不意/虏众散乱/皆弃弓马步走/追讨二十余里/僵尸蔽地/
C.豫将精锐自北门出/鼓噪而起两头/俱发/出虏不意/虏众散乱/皆弃弓马步走/追讨二十余里/僵尸蔽地/
D.豫将精锐自北门出/鼓噪而起/两头俱发/出虏不意/虏众散乱/皆弃弓马/步走追讨/二十余里僵尸蔽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狄,常指匈奴及鲜卑等长期在北方游牧的少数民族,与下文“胡人”所指相近。
B.持节,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苏武曾“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C.邑,指诸侯封赐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卿、大夫家族有统治权,但没有世袭权。
D.漏尽,指刻漏已尽,表夜深或天将晓。与“漏断”意相同,苏轼有“漏断人初静”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田豫宽仁爱人,宽恕当死囚徒。他在群盗被前太守判处死刑之后,安慰劝告死囚,指明悔过自新之路后遣散了他们,郡内从此安宁无事。
B.田豫智勇双全,成功突围杀敌。他在北狄内乱时,独自率军深入虏庭,被围马城时,设计迷惑敌人,最后出其不意,杀敌无数。
C.田豫居功不骄,坚决称病请辞。他以威名治边有功,得到重用,但他认为年过七十还不告老请辞,就是罪人,以此表明辞职的决心。
D.田豫清俭廉洁,家贫不贪钱物。他将获得的赏赐分给将士们,将胡狄私下的馈赠,全都登记上交,从不私带回家,得到一致认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豫以戎狄为一,非中国之利,乃先构离之,使自为仇敌,互相攻伐。
(2)屡乞逊位,太傅司马宣王以为豫克壮,书喻未听。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明皇帝讳睿,字元仲,文帝太子也。生而太祖爱之,常令在左右。黄初七年夏五月,帝病笃,立为皇太子。丁巳,即皇帝位,大赦。太和元年二月辛未,帝耕于籍田。十一月,立皇后毛氏。赐天下男子爵人二级,鳏寡孤独不能自存者赐谷。六月,诏曰:尊儒贵学,王教之本也。自顷儒官或非其人,将何以宣明圣道?其高选博士,乃任侍中常侍者。申敕郡国,贡士以经学为先。四年春二月壬午,诏曰:世之质文,随教而变。其郎吏学通一经,才任牧民,博士课试,擢其高第者,亟用;其浮华不务道本者,皆罢退之。

青龙二年夏四月,诸葛亮出斜谷,屯渭南,司马宣王率诸军拒之。诏宣王但坚壁拒守以挫其锋彼进不得志退无与战久停则粮尽虏略无所获则必走矣走而追之以逸待劳全胜之道也十二月,诏有司删定大辟,减死罪。三年,大治洛阳宫,起昭阳、太极殿,筑总章观。百姓失农时,直臣杨阜、高堂隆等各数切谏,虽不能听,常优容之。四年五月乙卯,司徒董昭薨。六月壬申,诏曰:朕从百王之末,追望上世之风,邀乎何相去之远?法令滋章,犯者弥多,刑罚愈众,而奸不可止。往者按大辟之条,多所蠲除,思济生民之命,此朕之至意也。郡国毙狱,一岁之中尚过数百,岂朕训导不醇,俾民轻罪,将苛法犹存,为之陷阱乎?有司共议狱缓死,务从宽简,及乞恩者,或辞未出而狱以报断,非所以究理尽情也。

景初二年丙寅,司马宣王围公孙渊于襄平,大破之,传渊首于京都,海东诸郡平。初,帝议遣宣王讨渊,发卒四万人。议臣皆以为四万兵多,役费难供。帝曰:四千里征伐,虽云用奇,亦当任力,不当稍计役费。遂以四万人行。及宣王至辽东,霖雨不得时攻,髃臣或以为渊未可卒破,宜诏宣王还。帝曰:司马懿临危制变,擒渊可计日待也。卒皆如所策。十二月乙丑,帝寝疾不豫。三年春正月,帝崩于嘉福殿,时年三十六。癸丑,葬高平陵。

评曰:明帝沉毅断识,任心而行,盖有君人之至概焉。

(选自《三国志·魏书·明帝纪》,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诏宣王但坚壁拒守以挫其锋/彼进不得志/退无与战久/停则粮尽/虏略无所获/则必走矣/走而追之/以逸待劳/全胜之道也
B.诏宣王/但坚壁拒守以挫其锋/彼进不得志/退无与战/久停则粮尽虏/略无所获/则必走矣/走而追/之以逸待劳/全胜之道也
C.诏宣王但坚壁拒守以挫其锋/彼进不得志/退无与战久/停则粮尽虏/略无所获/则必走矣/走而追/之以逸待劳/全胜之道也
D.诏宣王/但坚壁拒守以挫其锋/彼进不得志/退无与战/久停则粮尽/虏略无所获/则必走矣/走而追之/以逸待劳/全胜之道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B.郡国,郡和国的并称。汉初,兼采封建及郡县之制,分天下为郡与国。后亦以“郡国”泛指地方行政区划。
C.有司,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D.壬申,在中国古代历法中,壬申是中国干支历法中的第九天,辛未、丙寅、乙丑、癸丑等也均是表示干支纪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帝重视农耕,关爱百姓。明帝亲自到籍田中耕作,以示重衣,从未误农时;明帝诏令官府对孤寡老弱生活无依靠者赐给谷物。
B.明帝尊崇儒学,重视人才。明帝诏令向朝廷举荐的良才必须以通晓儒家经典为先决条件。选拔真正的博学高才者立即予以重用。
C.明帝重视德行,重修苛法。明帝重视官员的德行,华而不实的一律予以罢退;明帝诏令修订法律条令,删改大辟刑为减死罪。
D.明帝善谋有识,知人善任。明帝派遣司马懿讨伐公孙渊时,朝中大臣认为可兵过多,且最终难以取胜。明帝力排众议,用人不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往者按大辟之条,多所蠲除,思济生民之命,此朕之至意也。
(2)明帝沉毅断识,任心而行,盖有君人之至概焉。
2021-10-22更新 | 11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若当灸,不过一两处,病亦应除。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吾。”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若病结积在内,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间,即平复矣。

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佗之绝技,凡此类也。太祖闻而召佗。太祖苦头风①,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②佗。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爱子仓舒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节选自《三国志·华佗传》)


[注] ①头风:头痛病。②考竟:拷问,死于狱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后爱子仓舒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B.及后爱子仓舒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C.及后爱子仓舒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D.及后爱子仓舒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B.郡守,中国古代的一种地方官职,始置于战国,是郡的行政长官,一般是掌管郡一级行政区的地方行政官。
C.太祖,作为帝王谥号使用,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也有不是帝王而被后人追授的。
D.斛,是中国旧量器名,方形,口小,底大,也是容量单位。一斛容量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华佗通晓经典,悔于从医。华佗原是读书人,外出求学,掌握了多种儒家经典,当时不止一人要他出来做官,他都不接受,后来他对自己行医常产生后悔之情。
B.华佗善于养生,医术高超。华佗了解养生之道,医术更是高妙,特别擅长针灸、外科。他让病人饮用麻沸散进行麻醉,然后实施手术,开腹断肠,病人都没有感到痛苦。
C.华佗不拘一格,巧用妙计。华佗故意接受一位郡守很多财物,又不为他医治,不久又退还财物走掉了,还留下一封信辱骂郡守。郡守被激怒,吐了几升黑血,病就好了。
D.华佗拒医曹操,终致祸端。曹操让华佗专为自己医治头痛病,后来华佗回家,迟迟不肯回来。曹操很生气,认为华佗不愿为自己根治头痛病,把他抓起来在狱中刑讯致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
(2) 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
2021-05-27更新 | 6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梁习宇子虞,陈郡柘人也,为郡纲纪。太祖为司空,辟习为漳长,累转乘氏、海西、下邳令,所在有治名。还为西曹令史,迁为属。并土新附,习以别部司马领并州刺史。时承高干荒乱之余,胡狄在界,张雄跋扈,吏民亡叛,入其部落;兵家拥众,作为寇害,更相扇动,往往棋踌。习到官,诱谕招纳,皆礼召其豪右,稍稍荐举,使诣幕府。豪右已尽,乃次发诸丁强以为义从。又因大军出征,分请以为勇力。吏兵已去之后,稍移其家,前后送邺,凡数万口;其不从命者,兴兵致讨,斩首千数,降附者万计。单于恭顺,名王稽颡,部曲服事供职,同于编户。边境肃清,百姓布野,勤劝农桑,令行禁止。贡达名士,咸显于世。太祖嘉之,赐爵关内侯,更拜为真。长老称咏,以为自所闻识,刺史未有及习者。建安十八年,并州属冀州,更拜议郎、西部都督从事,统属冀州,总故部曲。又使于上党取大材供邺宫室。习表置屯田都尉二人,领客六百夫,于道次耕种粟,以给人牛之费。后单于入侍西北无虞习之绩也文帝践阼复置并州复为刺史进封申门亭侯邑百户政治常为天下最太和二年,征拜大司农。习在州二十余年,而居处贫穷,无方面珍物,明帝异之,礼赐甚厚。四年,薨,子施嗣。初,济阴王思与习俱为西曹令史。思因直日白事,失太祖指。太祖大怒,教召主者,将加重辟。时思近出,习代往对,已被收执矣,思乃驰返,自陈已罪,罪应受死。太祖叹习之不言,思之识分,曰:“何意吾军中有二义士乎! ”后同时擢为刺史,思领豫州。思亦能吏,然苛碎无大体,官至九卿,封列侯

(节选自《三国志·梁习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后单于入侍/西北无虞/习之绩也/文帝践阼/复置并州/复为刺史/进封申门亭侯/邑百户/政治常为天下最/
B.后/单于入侍西北/无虞习之绩也/文帝践阼复置/并州复为刺史/进封申门亭侯/邑百户/政治常为天下最/
C.后/单于入侍西北/无虞习之绩也/文帝践阼/复置并州/复为刺史进/封申门亭侯/邑百户/政治常为天下最/
D.后单于入侍/西北无虞/习之绩也/文帝践阼复置/并州复为刺史进/封申门亭侯/邑百户/政治常为天下最/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单于,是汉代和三国时匈奴人对其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后也泛指外族首领。
B.菽是豆类的总称,是中国传统农作物之一,与稻、黍、稷、麦合称为“五谷”。
C.济阴,古地名,即今山东菏泽市,因位于济水之北而得名,为黄河下游重镇。
D.列侯是汉朝时期的一种爵位。曹魏时期仍然是非宗室的异姓臣僚的最高封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习为官多地,擅长政务。他从家乡陈郡的主簿做起,被曹操征召为漳地长官,又在乘氏、海西等地为县令,所到之处,都有善于治理地方的名声。
B.梁习为政善谋,讲究策略。他任并州刺史时,很多吏民依附匈奴,他采用分离不同人群的方法,先让豪右和丁壮离开家乡,然后再迁移他们的家人。
C.梁习督运木材,节省费用。朝廷派他伐取木材供应邺都建造宫室,他上表设置了两个屯田都尉和六百屯田客,在沿途种粮食,以供应人和牛的需要。
D.梁习知晓大体,勇于担责。他曾经和王思一同担任西曹令史,向曹操禀告事情时,因为不合曹操的想法,要被处以重罪,他却没有辩解,因而被关入狱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习到官,诱谕招纳,皆礼召其豪右,稍稍荐举,使诣幕府。
(2)习在州二十余年,而居处贫穷,无方面珍物,明帝异之,礼赐甚厚。
2021-01-01更新 | 6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