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姚思廉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252 题号:1233417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异字彦和,吴郡钱唐人也。异年数岁,外祖顾欢抚之谓异祖昭之曰:“此儿非常器,当成卿门户。”既长从师,遍治《五经》,尤明《礼》《易》,涉猎文史,兼通杂艺,博弈书算,皆其所长。年二十,诣都,尚书令沈约面试之,因戏异曰:“卿年少,何乃不廉?”异逡巡未达其旨。约乃曰:“天下唯有文义棋书,卿一时将去,可谓不廉也。”其年,上书言建康宜置狱司,比廷尉,敕付尚书详议,从之。旧制,年二十五方得释褐。时异适二十一,特敕擢为扬州议曹从事史。寻有诏求异能之士,《五经》博士明山宾表荐异曰:“窃见钱唐朱异,年时尚少,德备老成,在独无散逸之想处暗有对宾之色器宇弘深神表峰峻观其信行非惟十室所稀若使负重遥途必有千里之用。”高祖召见,甚悦之,谓左右曰:“朱异实异。”普通五年,大举北伐,魏徐州刺史元法僧遣使请举地内属,诏有司议其虚实。异曰:“自王师北讨,克获相继,徐州地转削弱,咸愿归罪法僧,法僧惧祸之至,其降必非伪也。”高祖仍遣异报法僧,并敕众军应接,受异节度。既至,法僧遵承朝旨,如异策焉。中大通元年,迁散骑常侍。自周舍卒后,异代掌机谋,方镇改换,朝仪国典,诏诰敕书,并兼掌之。每四方表疏,当局簿领,谘询详断,填委于前,异属辞落纸,览事下议,纵横敏赡,顷刻之间,诸事便了。侯景谋反,合州刺史鄱阳王范累有启闻,异以景孤立寄命,必不应尔,乃谓使者:“鄱阳王遂不许国家有一客!”并抑而不奏,故朝廷不为之备。及寇至,城内文武咸尤之。异因惭愤,发病卒,时年六十七。

(节选自《梁书·朱异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在独无散逸之想处/暗有对宾之色/器宇弘深/神表峰峻/观其信行非/惟十室所稀/若使负重遥途/必有千里之用
B.在独无散逸之想/处暗有对宾之色/器宇弘深/神表峰峻/观其信行非/惟十室所稀若/使负重遥途/必有千里之用
C.在独无散逸之想/处暗有对宾之色/器宇弘深/神表峰峻/观其信行/非惟十室所稀/若使负重遥途/必有千里之用
D.在独无散逸之想处/暗有对宾之色/器宇弘深/神表峰峻/观其信行/非惟十室所稀若/使负重遥途/必有千里之用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门户,可指房屋庭院的出入处,也指要道、必经之地、途径,文中指门第、家庭的地位等。
B.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其中《礼》初为《仪礼》,后指《礼记》。
C.廷尉,秦汉时期国家的最高军事长官,掌管天下兵马军务,与丞相、御史大夫合称“三公”。
D.方镇,指镇守一方的军政大员,如州牧、都督、将军等,也可指相应的机构或管理的区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异才艺卓著,被人赏识荐举。年仅数岁,被外祖称赞将成非常之才;长大后博览群书,才华横溢,得到尚书令沈约及《五经》博士明山宾的推荐。
B.朱异建言适切,受到破格擢升。他上书言建康宜设狱司,与廷尉品级相同,尚书详议后同意他的意见;二十一岁就被破例擢为扬州议曹从事史。
C.朱异机敏练达,准确研判军情。对徐州刺史元法僧请降一事,他经过分析,认为不是诈降,高祖下令众军接应,元法僧归降后,遵承朝廷旨意。
D.朱异身兼数任,失察侯景反心。他代替周舍掌管朝廷机谋,并兼管朝仪国典以及诏诰敕书的起草等;对朝廷应对侯景谋反之事防备不足负有责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戏异曰:“卿年少,何乃不廉?”异逡巡未达其旨。
(2)异属辞落纸,览事下议,纵横敏赡,顷刻之间,诸事便了。
5.朱异认为元法僧投降“必非伪也”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太傅安九世孙也。父蔺,正员外郎,兼散骑常侍。贞幼聪敏,有至性。祖母阮氏先苦风眩,每发便一二日不能饮食。贞时年七岁,祖母不食,贞亦不食,亲族莫不奇之。母王氏,授贞《论语》《孝经》,读讫便诵。八岁,尝为《春日闲居》五言诗,从舅尚书王筠其有佳致,谓所亲曰:“此儿方可大成,至如‘风定花犹落’,乃追步惠连[注]矣。”年十三,略通《五经》大旨,尤善《左氏传》,草隶虫篆。十四,丁父艰,号顿于地,绝而复苏者数矣。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乃谓贞曰:“孝子既无兄弟,极须自爱,若忧毁灭性,谁养母邪?”自后少进饘粥。

太清之乱,亲属散亡,贞于江陵陷没,暠逃难番禺,贞母出家于宣明寺。及高祖受禅,暠还乡里,供养贞母,将二十年。太建五年,贞乃还朝。及始兴王叔陵为扬州刺史,引祠部侍郎阮卓为记室,辟贞为主簿。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连逮,唯贞与卓独不。后主乃诏贞入掌中宫管记,迁南平王友。府长史汝南周确新除都官尚书,请贞为让表。后主览而奇之,尝因宴席问确曰:“卿表自制邪?”确对曰:“臣表谢贞所作。”后主因敕舍人施文庆曰:“谢贞在王处,未有禄秩,可赐米百石。”

至德三年,以母忧去职。顷之,敕起还府。贞累启辞。敕报曰:“虽知哀茕在疚,而官俟得才,可便力疾还府也。”贞哀毁羸瘠,终不能之官舍。时尚书右丞徐祚、尚书左丞沈客卿俱来候贞,见其形体骨立,祚等怆然叹息。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贞曰:“弱儿年甫六岁,情累所不能忘,敢以为托耳。”是夜卒。后主问察曰:“谢贞有何亲属?”察因启曰:“贞有一子年六岁。”即有敕长给衣粮。

(节选自《陈书·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

【注】惠连:谢惠连,南朝宋文学家。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舅尚书王筠其有佳致       奇:稀奇
B.草隶虫篆                           工:擅长
C.唯贞与卓独不                    坐:受株连而获罪
D.贞累启                           固:坚决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B.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C.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D.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贞天性聪慧,小时候读过不少典籍,有的读过就能背诵,有的粗通大意;他八岁时写的诗就深得长辈称赞。
B.谢贞非常孝顺,小时候祖母因病难以进食,他便也不进食;父亲去世他悲痛欲绝,之后,奉养母亲未曾间断。
C.谢贞受府长史周确委托,为周确撰写辞让都官尚书的表文。陈后主读过之后,怀疑该表文不是周确亲笔所作。
D.母亲去世后,谢贞一心守丧,极度悲痛,骨瘦如柴,令人叹息。他忧病而死后,后主下令长期供他儿子吃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
(2)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
2018-09-24更新 | 6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太傅安九世孙。父蔺,正员外郎,兼散骑常侍。贞幼聪敏,有至性。祖母阮氏先苦风眩,每发便一二日不能饮食。贞时年七岁,祖母不食,贞亦不食,亲族莫不奇之。母王氏,授贞《论语》《孝经》,读讫便诵。八岁,尝为《春日闲居》五言诗,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谓所亲曰:“此儿方可大成,至如‘风定花犹落’,乃追步惠连【注】矣。”年十三,略通《五经》大旨,尤善《左氏传》,工草隶虫篆。十四,丁父艰,号顿于地,绝而复苏者数矣。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乃谓贞曰:“孝子既无兄弟,极须自爱,忧毁灭性,谁养母邪?”自后少进粥。

太清之乱,亲属散亡,贞于江陵陷没,暠逃难番禺,贞母出家于宣明寺。及高祖受禅,暠还乡里,供养贞母,将二十年。太建五年,贞还朝。及始兴王叔陵为扬州刺史,引祠部侍郎阮卓为记室,辟贞为主簿。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连逮,唯贞与卓独不坐。

后主乃诏贞入掌中宫管记,迁南平王友。府长史汝南周确新除都官尚书,请贞为让表,后主览而奇之。尝因宴席问确曰:“卿表自制邪?”确对曰:“臣表谢贞所作。”后主敕舍人施文庆曰:“谢贞在王处,未有禄秩,可赐米百石。”

至德三年,以母忧去职。顷之,敕起还府。贞累启固辞。敕报曰:“虽知哀茕在疚,而官俟得才,可便力疾还府也。”贞哀毁羸瘠,终不能之官舍。时尚书右丞徐祚、尚书左丞沈客卿俱来候贞,见其形体骨立,祚等怆然叹息。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贞曰:“弱儿年甫六岁,情累所不能忘,敢以为托耳。”是夜卒。后主问察曰:“谢贞有何亲属?”察因启曰:“贞有一子年六岁。”即有敕长给衣粮。

(节选自《陈书·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

【注】惠连:谢惠连,南朝宋文学家。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晋太傅安九世孙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
B.忧毁灭性,谁养母邪          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C.太建五年,贞还朝             入,具告沛公
D.后主敕舍人施文庆曰          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2018-09-04更新 | 1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姚察,伯审,吴兴武康人也。幼有至性,弱不好弄,博弈杂戏,初不经心。勤苦厉精,以夜继日。年十二,便能属文。年十三,梁简文帝时在东宫,即引于宣猷堂听讲论难,为儒者所称。及简文嗣位,尤加礼接。起家南海王国左常侍,兼司文侍郎。

值梁室丧乱,东土兵荒,告籴无处,察家口既多,并采野蔬自给。察常以己分减推诸弟妹,自甘唯藜藿而已。在乱离之间,笃学不废。元帝于荆州即位,授察原乡令。时邑境萧条,流亡不反,察轻其赋役,劝以耕种,于是户口殷盛。中书侍郎领著作杜之伟与察深相眷遇,表用察佐著作,仍撰史。永定初,吏部尚书徐陵时领著作,复引为史佐,及陵让官致仕等表,并请察制焉,陵见叹曰:“吾弗逮也。”太建初,补宣明殿学士,除散骑侍郎,寻兼通直散骑常侍。江左耆旧先在关右者,咸相慕,沛国刘臻窃于公馆访《汉书》疑事十余条,并为剖析,皆有经据。初,梁季沦没,父僧垣入于长安,察蔬食布衣,不听音乐,至是凶问因聘使到江南。时察母韦氏丧制适除,后主以察赢瘠,乃密遣中书舍人司马申就宅发哀。寻以忠毅将军起兼东宫通事舍人。俄敕知著作郎事,服阕,除给事黄门侍郎,领著作。

察自居显要,甚励清洁。尝有私门生不敢厚饷,止送南布一端,花练一匹。察谓之曰:“吾所衣著,止是麻布蒲练,此物于吾无用。既欲相款接,辛不烦尔。”此人逊请犹冀受纳察厉色驱出因此伏事者莫敢馈遗清洁自处资产每虚或有劝营生计笑而不答。陈灭,入隋,开皇九年,诏授秘书丞,别敕成梁、陈二代史。大业二年,终于东都,年七十四,遗命薄葬,务从率俭。两宫悼惜,赗赙甚厚。

(节选自《陈书·姚察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此人逊/请犹冀受纳/察厉色驱出/因此伏事者莫敢馈遗/清洁自处资产/每虚或有劝营生计/笑而不答
B.此人逊请/犹冀受纳/察厉色驱出/因此伏事者莫敢馈遗/清洁自处/资产每虚/或有劝营生计/笑而不答
C.此人逊请/犹冀受纳/察厉色驱出/因此伏事者莫敢馈遗/清洁自处资产/每虚或有劝营生计/笑而不答
D.此人逊/请犹冀受纳/察厉色驱出/因此伏事者莫敢馈遗/清洁自处/资产每虚/或有劝营生计/笑而不答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除了有名外,还要有字。名是生下来时或不久后就取的(“三月剃发取名”),字是成人后取的(“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取字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供他人称呼。一般人尤其是同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
B.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嫡子继承。
C.吏部:古代中央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D.致仕:交还官职,即辞官。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姚察才华出众,得人称赞受人倾慕。姚察十三岁在宣猷堂听讲并参加论辩,被儒生们称道;太建初年,先前在关右的江左年老旧交,都倾慕他。
B.姚察擅长写作、多得举荐编写史书。先有杜之伟举荐他为佐著作,一起撰史书,后有徐陵引荐他任史佐;元帝下诏书命他完成梁、陈两代史书的编撰。
C.姚察善于管理,恢复经济造福百姓。原乡县内萧条,流亡在外的人没有回来,他担任县令后,减轻赋税徭役,鼓励百姓耕种,于是人口增多百姓富足。
D.姚察位居显要,拒收财物生活俭朴。他身居显要,很是注意清正廉洁,曾经拒收一门生送来的布匹;还给家人留下遗命,要求自己的葬礼一切从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幼有至性,弱不好弄,博弈杂戏,初不经心。
译文:
(2)东土兵荒,告籴无处,察家口既多,并采野蔬自给。
译文:
5.姚察对待贫困的态度表明了他的哪些美德?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1-12-19更新 | 9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