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知识 > 古代文化常识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62 题号:12167399
下面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十二郎”中的“郎”是古时对男子的通称,也称“郎子”“少年”。
B.“薨”古时指诸侯或大官的死。
C.“尚飨”是祭文结尾常用的语言,表示希望死者的灵魂来享用祭品。
D.所怙:指所依靠的父亲(其实也包括母亲),语出《诗经》“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失怙,指死了父亲;失恃,指失去母亲。
【知识点】 古代文化常识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 (0.85)
【推荐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
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
C.黜:指罢免官职,古代表示罢免官职的词还有:夺、除、免、去、废等。
D.“卒”:专用于指大夫或相当于大夫及其以上的高级官员的死。唐代以后则用作“死”的通称。其它意为“死”的词还有:崩、薨等。
2016-11-18更新 | 147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 (0.85)
【推荐2】下面的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古人把春夏秋冬四季中每个季节的月份依次冠以“孟”“仲”“季”,以示区分,如《<归去来兮辞>并序》中“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B.古代字是20岁举行加冠仪式后才起的,以示成年。古代以20岁为弱年,男女20岁行冠礼,如《滕王阁序》中“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
C.古代室内的座位,以坐西向东为尊,其次坐北朝南,再次是坐南朝北,最卑的是坐东朝西。如《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D.在中国古代,天文与地理并称。地名常以山名或水名加上“阴”“阳”构成,习惯上“山南水北”为阳,如《游褒禅山记》中“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2018-03-02更新 | 405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 (0.85)
【推荐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免胄”,按古代礼法,诸侯的军队过天子门,战车上的左右卫士必须脱胄卷甲,收好兵器,下车步行而过,以示对天子的尊敬。
B.“崩”,本指山,古时用来比喻帝王的死。如《出师表》中有:“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C.古代纪年法有多种,有干支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等。“赵惠文王十六年”属于帝王年号纪年法。
D.“伯乐”,相传为春秋时秦国人,名孙阳,以善相马著称。现在引申为善于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
2018-08-24更新 | 57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