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司马迁(前145-前90)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40 题号:1223061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字季。事孝文帝,十岁不得调,欲自免归。中郎将袁盎知其贤,乃请徙释之补谒者。言秦汉之间事,秦所以失而汉所以兴者,文帝称善,乃拜释之为谒者仆射。释之从行,登虎圈。上问上林尉诸禽兽簿,十余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虎圈啬 夫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薄甚悉,欲以观其能口对响应无穷者。文帝曰:吏不当若是邪?尉无赖!乃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释之前曰:陛下以绛侯周勃何如人也?上曰:长者也。又复问:东阳侯张相如何如人也?上复曰:长者。释之曰:夫绛侯、东阳侯称为长者,此两人言事曾不能出口,岂效此啬夫谍谍利口捷给哉!且秦以任刀笔之吏,吏争以亟疾苛察相高,然其敝徒文具耳,无恻隐之实。以故不闻其过,陵迟而至于二世,天下土崩。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且下之化上,疾于影响,举错不可不审也。文帝曰:善。乃止不拜啬夫。顷之,拜释之为廷尉。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释之治问。曰:“闻跸,匿桥下。久之,以为行已过。”释之奏曰:“此人犯跸,当罚金。”上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唯陛下察之。”上良久曰:“廷尉当是也。” 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于是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无得入殿门。遂劾不下公门不敬,奏之。薄太后闻之,文帝免冠谢曰:教儿子不谨。薄太后乃使使承诏赦太子、梁王,然后得入。文帝由是奇释之,拜为中大夫。其后有人盗高庙坐前玉环,捕得,文帝怒,下廷尉治。释之案律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奏当弃市。上大怒曰: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 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顺为差今盗宗庙器而族之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久之,文帝与太 后言之,乃许廷尉当。张廷尉由此天下称之。

(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有删改)


注:①闻跸:听到警跸的传呼。天子出行,沿途要警戒清道,禁止他人通行。②弃市:在人众聚集的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以示为大众所弃的刑罚。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顺为差/今盗宗庙器而族之/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B.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顺为差/今盗宗庙器而族之/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C.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顺为差/今盗宗庙器而族之/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D.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顺为差/今盗宗庙器而族之/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廷尉,汉时九卿之一,掌管全国刑狱,可以逮捕、囚禁和审判有罪的王侯或大臣,还可驳正皇帝、“三公”提出的判决。
B.刀笔之吏,古人记事用竹木简牍。以笔书写,以刀削除讹误,故刀笔之吏指掌管文案的官吏,亦可指讼师。
C.宗庙,儒教祖先崇拜的产物,是儒教徒活动的场所。古制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士、庶皆可设庙。
D.顿首,以头叩地而拜,古代跪拜礼之一,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也用于书信的开头或末尾。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释之颇有贤才。张释之要辞官归乡,袁盎知道他贤能,奏请授张释之谒者官职;张释之分析秦汉之事,受到汉文帝赏识。
B.张释之善于进谏。汉文帝因啬夫熟知禽兽簿,对答敏捷,要授予啬夫上林令之职,张释之以周勃、张相如为例,最终劝止了文帝。
C.张释之刚直不阿。张释之阻止过司马门不下车的太子、梁王进入殿门,并弹劾他们,汉文帝自责教子不严后,太子、梁王才得以进入。
D.张释之执法公正。汉文帝要将盗取高祖庙内玉环的人诛灭全族,张释之据理力争,坚持依法处置,最终文帝和太后同意了他的判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
(2)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
5.为什么张释之认为不能提拔啬夫为上林令?请简要说明。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老子曰:至治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太史公曰:虞夏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妙论,终不能化。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夫山西饶材、竹、玉石;山东多鱼、盐、漆;江南出梓、桂、金、珠玑;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棋置:此其大较也。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故待农而食之,虞【1】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

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原大则饶,原小则。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余,拙者不足。故太公望封于营丘,地潟卤【2】, 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繦至而辐凑。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后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是以齐富强至于威、宣也。

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取材于《史记•货殖列传》)


注释:【1】虞:古代掌管山林水泽的官员。此处指开发山泽资源的人。【2】潟卤(xì lǔ):含有过多盐碱成分而不适于耕种。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俗之民久矣       渐:逐渐
B.各其业       劝:勤勉(从事)
C.原小则鲜:少
D.尚犹       患:担心,忧虑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至治       若水趋下
B.民各甘后齐中衰
C.虞夏       则桓公
D.不召自来       渊深鱼生之
3.下列对文中画线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心夸矜势能之荣
但是心里以矜持骄傲为荣
B.虽户说以妙论
即使用(老子所讲的)妙论去挨家挨户地劝说
C.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棋置
铜、铁则往往在方圆千里的山中就有出产,(产地)如棋子那样密布
D.繦至而辐凑
像绳子串钱似地络绎不绝而来,像辐条汇合于车毂一样聚集
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描绘的“至治”社会中,人们自给自足,安居乐业,满足现状,互不往来。
B.各地物产丰富,各有特色,价格各异,其中的商机有助于人们实现财富的增长。
C.太公和管仲都重视经济发展与法治,使齐国一直保持兴盛富强,桓公称霸天下。
D.“人富而仁义附”强调财富的作用,或对人们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
5.将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贫富之道,莫之夺予
6.关于国家经济发展,司马迁提出:“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请根据文意分别概括可以印证“因之”“利道之”的例子。
2021-01-22更新 | 15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叔孙通者,薛人也。秦时以文学征,待诏博士。汉五年,已并天下,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叔孙通就其仪号。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习之月余叔孙通曰上可试观上既观使行礼曰吾能为此乃令群臣习肄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仪:先平明,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大行设九宾,胪传。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至礼毕,复置法酒。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谒者言“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欢哗失礼者。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叔孙通因进曰:“诸弟子儒生随臣久矣,与臣共为仪,愿陛下官之。”高帝悉以为郎。叔孙通出,皆以五百斤金赐诸生。诸生乃皆喜曰:“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汉十二年,高祖欲以赵王如意易太子,叔孙通谏上曰:“今太子仁孝,天下皆闻之:吕后与陛下攻苦食啖,其可背哉!陛下必欲废嫡而立少,臣愿先伏诛,以颈血污地。”高帝曰:“公罢矣,吾直戏耳。”叔孙通曰:“太子天下本,本一摇天下振动,奈何以天下为戏!”高帝曰:“吾听公言。”及上置酒,见留侯所招客从太子入见,上乃遂无易太子志矣。高帝崩,孝惠即位,乃谓叔孙生曰:“先帝园陵寝庙,群臣莫习。”徙为太常,定宗庙仪法。及稍定汉诸仪法,皆叔孙生为太常所论著也。

(节选自《史记·叔孙通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说上曰/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习之月余/叔孙通曰/上可试观/上既观使/行礼曰/吾能为此/乃令群臣习肄/
B.说上曰/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习之月余/叔孙通曰/上可试观/上既观使/行礼曰/吾能为/此乃令群臣习肄/
C.说上曰/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习之月余/叔孙通曰/上可试观/上既观/使行礼/曰/吾能为此/乃令群臣习肄/
D.说上曰/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习之月余/叔孙通曰/上可试观/上既观/使行礼/曰/吾能为/此乃令群臣习肄/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博士,古代官名,秦汉时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后精通一艺、教授生徒。
B.平明,指正午时分,古代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间段,如夜半、鸡鸣、黄昏等。
C.九宾,我国古代外交或朝贺最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延引上殿。
D.宗庙,指古代帝王、诸侯或大夫、士为维护宗法制而设立的祭祀祖宗的处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叔孙通抓住时机,建立礼仪制度。汉王刘邦统一天下后,下令废除秦的仪法,代以简易的规范,但又厌于君臣礼节不严,叔孙通得知便自荐为汉王制定朝仪。
B.叔孙通举荐弟子,获得诸生称赞。叔孙通趁机说弟子们和他一块儿制定了朝廷礼仪,刘邦任命那些人都当了郎官,儒生们称赞叔孙通能知晓当代最重要的事务。
C.叔孙通规劝皇帝,不要改换太子。刘邦想让赵王刘如意取代刘盈当太子,叔孙通称说刘盈忠厚孝顺,天下人全都知道,刘邦当即彻底打消了更换太子的念头。
D.叔孙通辅佐皇帝,制定各种礼法。孝惠帝即位,对叔孙通说,大臣们对朝拜、祭祀先帝陵墓和宗庙的礼仪还不会,让他去制定,后又让他制定其他方面的礼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成代汉语。
(l)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欢哗失礼者。
(2)陛下必欲废嫡而立少,臣愿先伏诛,以颈血污地。
2021-07-16更新 | 6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 辞于荀卿曰:“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鹜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故斯将西说秦王矣。”至秦会庄襄王卒,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侯吕不韦舍人。不韦贤之,任以为郎。李斯因此得说,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离其君臣,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秦王拜斯为客卿。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 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亦在议逐中。斯乃上《谏逐客书》,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余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

始皇三十四年,置酒咸阳宫,李斯又上书,始皇可其议,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愚百姓,使天下无以古非今。始皇三十七年十月,出游会稽,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书及玺皆在赵高所,独子胡亥、丞相李斯、赵高及幸宦者五六人知始皇崩,余群臣皆莫知也。于是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丞相,立子胡亥为太子。至咸阳,发丧,太子立为二世皇帝。

其后,赵高妄为斯长男由反辞。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节选自《史记•李斯列传》

1.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
B.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
C.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
D.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乘:万辆兵车。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周代制度规定,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因以“万乘”指天子、帝王,如万乘之尊。
B.廷尉:战国时期秦国始置,秦朝沿置。列位九卿,为中央最高司法审判机构长官,主管诏狱和修订律令的有关事宜。
C.五刑:是指中国古代官府对犯罪者所使用的五种主要刑罚的统称。先秦以前的五刑是指墨、劓、刖、宫、大辟。隋唐以后为笞、杖、徒、流、死。
D.崩: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由此从周代开始帝王死称“崩”,发展到后来,皇后、诸侯的死也称“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斯早年看见茅厕中的老鼠与粮仓中的老鼠,发出了有没有出息由环境决定的感慨。
B.李斯出生平民,学成后审时度势,弃六国向西游说秦国,抓住机会,辅佐秦王,秦王先后任他为郎官,长史,客卿,廷尉,丞相。
C.李斯谏阻逐客,秦王采纳了他的谏言,不论国别选用人才。二十余年,秦国终于统一了天下,李斯功不可没。
D.李斯身居丞相之位后,劝始皇收百家之言,以愚百姓,后又伙同赵高假受诏,弃扶苏立胡亥,终受五刑腰斩而死。
4.翻译文中画线句子和课文的句子。
(1)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2021-02-03更新 | 21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