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战国 > 荀子(前313-前238)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60 题号:1227045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舆马者,非利足也                       假:假如
B.假舟楫者,非能                       水:游泳
C.声非加也,而闻者彰                    疾:强,此指声音宏大
D.锲而不舍,金石可                       镂:雕刻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取之蓝而青于蓝             月出东上之上
B.吾尝终日思矣                 拔剑切啖之
C.积水成渊,蛟龙生          圣心备
D.相与枕藉舟中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
3.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青出于蓝”这个比喻,意在说明努力学习,学生就能超过老师。“冰寒于水”,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
B.用“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这个比喻,形象说明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使学习产生显著效果。
C.“骐骥”是骏马的别称,马的别称还有:白驹、飞黄、骥、骊、骝等。
D.“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也被用于形容极近的距离、数量极少等。
4.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劝学

荀子

①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④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学

秦观

①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矣,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苦,而常废于善忘。

③嗟夫!败吾业,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抵君羸卒数万。”心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④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节选自《精骑集·序》)


【注释】①暗疏:默写。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自放 负:依仗,凭借
B.庶几以此补之 庶几:差不多
C.辄复不省:检验,反省
D.心其说 善:赞同,认为……对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不复挺败吾业
B.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已 长善忘
C.而寒水 常废不勤
D.不如须臾所学也 故虽有勤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荀子《劝学》中告诉人们善于“假物”,其实就是告诫人们要善于运用客观条件进行学习,并以形象的比喻和鲜明的对比对学习的作用做了深刻的阐释。
B.秦观通过切身经历,阐述了学习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阻碍,或是意志力不强,或是精力不济,需要严格要求自己,寻求合适的方法
C.秦观叙述了年少时凭记性好贪图玩乐,年长因善忘而毁坏学业的故事,可以从反面论证荀子“学不可以己”这一观点,对于劝诫当代读书人具有现实意义。
D.两篇文章均采用了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为此,学习是一刻也不能耽误的事情,需要抓住一切时机。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暗 疏 之 亦 不 甚 失 然 负 此 自 放 喜 从 滑 稽 饮 酒 者 游 旬 朔 之 间 把 卷 无 几 日 故 虽 有 强 记 之 力 而 常 废 于 不 勤 。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矣,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2021-01-02更新 | 5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劝学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荀子》节选

(乙)劝学

秦观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抵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比数年来A颇发愤B自惩C艾D悔前E所为F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B.朔:古代有“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农历每月第一天叫“朔”,月中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农历每月三十叫“晦”。
C.《齐史》,“二十四史”之一。“二十四史”是指我国古代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前四史”则指“二十四史”中的《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
D.“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对《春秋》的系统注释,流传下来的有《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的《劝学》,善用比喻来阐述道理。像选文中的第一段,便用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观点。
B.荀子在《劝学》选文中的第二段,运用了比喻、对比等多种论证方法,论证了学习应该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C.秦观在《劝学》中讲述了自己幼时读书不勤奋,成人后开始发愤读书,可是聪明却远不如从前。这和颜真卿“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感受相同。
D.秦观在《劝学》中说到不勤奋和善忘让他荒怠了学业,但看到孙搴答邢词中的句子,深表赞同,于是摘取了“经”“传”“子”“史”中有文采的句子,编为《精骑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
(2)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5.秦观《劝学》中读书的故事可否论证荀子《劝学》中的中心论点?请作出判断并阐明你的理由。
2024-01-19更新 | 4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1)夫骥一日千里,驽马十驾则亦及之矣。将以无穷,逐无极与?其折骨绝筋,终身不可以相也;将有所止之,则千里远,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胡为乎其不可以相及也?不识步道者,将以穷无穷,逐无极与?抑亦有所止之与?夫“坚白”“同异”“有厚无厚”【1】之察,非不察也,然而君子不辩,止之也;倚魁【2】行,非不难也,然而君子不行,止之也。故跬步不休,跛鳖千里;累土不辍,丘山终成;压其源,开其渎【3】,江河可竭;一进一退,一左一右,六骥不致。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岂若跛鳖之与六骥足哉?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他焉,或为之,或不为耳。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取材于《荀子》)


注释:【1】坚白、同异、有厚无厚:战国时代三个著名的夸大事物差异性、强调绝对性的哲学命题。【2】倚魁:奇异独特。【3】渎:沟渠。

(2)天下有信数三:一曰智有所不能立,二曰力有所不能举,三曰强有所不能胜。故有尧之智而无众人之助,大功不立;有乌获【1】劲而不得人助,不能自举;有贲、育【2】之强无法术,不得长胜。故势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乌获轻千钧而重其身,非其重于千钧也,势不便也。离朱【3】易百步而难眉睫,非百步近而眉睫远也,不可也。故明主不穷乌获以其不能自举,不困离朱以其不能自见可势,求易道,故用力寡而功名立。

(取材于《韩非子》)


注释:【1】乌获:战国时大力士。【2】贲、育:战国时著名勇士。【3】离朱:黄帝时代视力极好的人。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以无穷                            穷:穷尽
B.终身不可以相                  及:赶得上
C.不可也                                道:道路
D.可势                                   因:依靠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夫骥一日千里/有贲、育之强无法术
B.倚魁行/有乌获劲而不得人助
C.则千里远,亦或迟或速/故有尧之智而无众人之助
D.是无他焉/乌获轻千钧而重其身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而君子不辩,止之也
然而君子不去辩论它,是因为有所节制
B.或为之,或不为耳
或者去做,或者不去做罢了
C.天下有信数三
天下有三种确实无疑的道理
D.不困离朱以其不能自见
不会因为离朱不能看见自己的眉睫让他困窘
4.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小题。
(1)针对人的局限性,荀子认为人不应该“_________”“________”,而韩非子认为明主应该“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2)分别为两则短文拟定标题,并简要说明理由。(标题字数限定3—5字)
2020-06-12更新 | 10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