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脱脱等 > 《宋史》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3 题号:1228891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胡安国字康侯,建宁崇安人。入太学,以程颐之友为师。与论经史大义,深奇重之。中绍圣四年进士第,哲宗亲擢为第三。提举湖南学事,有诏举遗逸,安国以永州布衣王绘、邓璋应诏。二人老不行,安国请命之官,以劝为学者。零陵簿称二人流人邹浩所请托也。蔡京素恶安国,得簿言大喜,命置狱推治,卒无验,安国竟除名。未几,簿以他罪抵法,台臣直前事,复安国元官。政和二年,丁内艰,移江东。父没终丧,谓子弟曰:“吾昔为亲而仕,今虽有禄万钟将何所施?”遂称疾不仕。靖康元年,除太常少卿,辞;除起居郎,又辞。朝旨屡趣行,至京师,以疾在。安国屡辞,耿南仲言安国不臣。钦宗曰:“渠自以病辞,初非有向背也。”每臣僚对,钦宗即问识胡安国否。金人薄都城。子寅为郎在城中,客或忧之,安国愀然曰:“主上在重围中,号令不出,卿大夫恨效忠无路,敢念子乎!”敌围益急,钦宗亟召安国,诏竟不达。安国见中原沦没遗黎涂炭常若痛切于其身每有君命即置家事不问然萧然尘表视天下万物无一足以婴其心自登第迄谢事四十年在官实历不及六载侯仲良言必称二程先生,他无所许可,后见安国,叹曰:“吾以为志在天下,视不义富贵真如浮云者,二程先生而已,不意复有斯人也。”安国所与游者,谢良佐、杨时皆程门高弟。安国之使湖北也,时方为府教授,良佐为应城宰,安国每来谒而去,必端正立目送之。安国少欲以文章名世,既学道,乃不复措意。有文集十五卷,《资治通鉴举要补遗》一百卷。

(节选自《宋史·胡安国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安国见中原沦没/遗黎涂炭/常若痛切于其身/每有君命/即置家事不问/然萧然尘表/视天下万物无一足以婴其心/自登第迄/谢事四十年/在官实历不及六载/
B.安国见中原沦没/遗黎涂炭/常若痛切于其身/每有君命/即置家事不问/然萧然尘表/视天下万物无一足以婴其心/自登第迄谢事/四十年在官/实历不及六载/
C.安国见中原沦没/遗黎涂炭/常若痛切/于其身每有君命/即置家事不问/然萧然尘表/视天下万物无一足以婴其心/自登第迄谢事/四十年在官/实历不及六载/
D.安国见中原沦没/遗黎涂炭/常若痛切/于其身每有君命/即置家事不问/然萧然尘表/视天下万物无一足以婴其心/自登第迄/谢事四十年/在官实历不及六载/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学,古代的大学。汉武帝元朔五年,始置太学,立五经博士。隋初置国子寺,隋炀帝改为国子监。
B.“告”在古代是指官吏休假,此处的“在告”表示胡安国处在休假期。
C.“登”本义为“升,上”,文中的“登对”是指大臣成群结队上朝。
D.“笏”指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安国学问深厚,多蒙长上关爱。他在太学读书时,师从大儒程颐的朋友,并受到老师的器重;中进士时宋哲宗亲点为第三名,后来为官又多次得到宋钦宗的关照。
B.胡安国尽心王事,却遭无端陷害。他在湖南时,应诏向朝廷推荐隐逸之士,本出自一片诚心,却由于权臣对他的偏见,被捕入狱接受审问,最终被无端免职。
C.胡安国屡被征召,但无意仕宦。他早年出来做官是为了国家大义,但等到父亲去世后,他觉得纵然俸禄再多,也无用处,故朝廷多次授他官职,他都屡辞不就。
D.胡安国道德高尚,备受他人敬重。他虽不愿为官,但仍心忧国家;有人把他和二程相提并论,即便程门高徒见他到访,也都是谨执笏板,端端正正地送别。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二人老不行,安国请命之官,以劝为学者。
(2)蔡京素恶安国,得簿言大喜,命置狱推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士逊,字顺之,阴城人。淳化中举进士,为射洪令。转运使檄移士逊治都,民遮马首不得去,因听还射洪。安抚使至梓州,问属吏能否,知州张雍曰:射洪令,第一也。改襄阳令,为秘书省著作佐郎、知邵武县,以宽厚得民。前治射洪,以旱,祷雨白崖山陆使君祠,寻大雨,士逊立廷中,须雨足乃去,至是,邵武旱,祷欧阳太守庙,庙去城过一舍,士逊彻盖,雨沾足始归。迁侍御史,徙河北,河侵棣州,诏徙州阳信,议者患粮多,不可迁。士逊视濒河数州方艰食,即计余以贷贫者,期来岁输阳信,公私利之。曹汭狱事起,宦者罗崇勋、江德明方用事,因谮利用。帝疑之,问执政,众顾望未有对者,士逊徐曰:此独不肖子为之,利用大臣,宜不知状太后怒,将罢士逊。明道初,复入相,明年,进门下侍郎、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是岁旱蝗士逊请如汉故事不许及帝自损尊号逊又请降官一等以答天变帝慰勉之宝元初,士逊与辅臣奏事,帝从容曰:朕咋放宫人,不独闵幽闭,亦省浮费也。近复有献孪女者,朕却而弗受。士逊曰:此盛德事也,帝曰;君子小人各有党乎?士逊曰:有之,第公私不同尔。士逊累上章请老,乃拜太傅,封邓国公致仕。尝请买城南官园,帝以赐士逊,就第凡十年,卒,年八十六。

(节选自《宋史·张士逊传》,有删节)


【注】①利用,指曹利用,曹汭是其侄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岁旱蝗/士逊请如汉故事册免/不许/及帝自损/尊号士逊/又请降官一等以答/天变帝慰勉之
B.是岁旱蝗/士逊请如汉/故事册免不许/及帝自损尊号/士逊又请降官一等/以答天变/帝慰勉之
C.是岁旱蝗/士逊请如汉/故事册免不许/及帝自损/尊号士逊/又请降官一等以答/天变帝慰勉之
D.是岁旱蝗/士逊请如汉故事册免/不许/及帝自损尊号/士逊又请降官一等/以答天变/帝慰勉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隋炀帝始定为考试科目,唐宋时通过该科目考试的人也称进士。
B.一舍,古代的长度单位,古时行军每日三十里,因此以三十里为一舍。
C.执政,宋朝赵匡胤为牵制宰相而设置的官职,专指宰相以外的执政大臣。
D.致仕,古代官员退休的委婉说法,与“解褐”相同,意为“还禄位于君”。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士逊心系民生。邵武任上遭遇旱灾,张士逊不顾路途遥远,先后两次率民祈雨,久立雨中,直到雨水充足才肯离开。
B.张士逊通权达变。黄河侵蚀棣州时,他将余粮借贷给百姓,约定第二年还贷时直接运送到阳信,官府、百姓各得方便。
C.张士逊正直敢言。曹利用受侄子曹汭的牵连被宦官诬陷,其他执政大臣都不敢说话,只有张士逊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
D.张士逊应对有方。当皇帝问他君子和小人是否都有自己朋党时,张士逊明确回答确实都有,还指出了二者的区别所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转运使檄移士逊治都,民遮马首不得去,因听还射洪。
(2)士逊徐曰:“此独不肖子为之,利用大臣,宜不知状。”
5.张士逊为什么称道“此盛德事也”?请简要概括。
2021-01-04更新 | 11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廋耳索之果然 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九,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赐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熙宁,是北宋时期宋神宗使用的年号,皇帝年号可以纪年,新皇帝即位一般要改年号。
B.建储意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致仕,指入仕当官。古人还常用“致事”、“休致”等名称,都是相同意思。
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公亮初入仕途,为民兴利除弊。他进士及第后任职会稽县,当时湖水常常外溢,民田受害,他兴修水利工程,将水引入曹娥江,民众因此得益。
B.曾公亮久经历练,通晓典章制度。他熟知朝廷政务,首相韩琦每每向他咨询;密州有人偷盗民田产银,他认为判处死刑过重,据理力争,最终改判。
C.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
D.曾公亮老谋深算,暗中为子孙计。他为人深沉,思虑周密,曾举荐王安石,安石受到宠信,他考虑子孙前程,不露痕迹地处处随顺安石,终于得到回报。
4.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
5.课内翻译:
(1)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022-08-06更新 | 8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敞举庆历进士,廷试第一。编排官王尧臣,其内兄也,以亲嫌自列,乃以为第二。通判蔡州,直集贤院,判尚书考功。奉使契丹素习知山川道径契丹导之行欲夸示险远敞质译人曰自松亭趋柳河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译相顾骇愧曰:实然。但通好以来,置驿如是,不敢变也顺州山中有异兽,如马而食虎豹,契丹不能识,问敞。敞曰:此所谓驳也。为说其音声形状,且诵《山海经》《管子》书晓之,契丹益叹服。使还,求知扬州。扬之雷塘,汉雷陂也,旧为民田。其后官取潴水而不偿以它田,主皆失业。然塘亦破决不可漕,州复用为田。敞据唐旧券,悉用还民,发运使争之,敞卒以予民。天长县鞫王甲杀人,既具狱,敞见而察其冤,甲畏吏,不敢自直。敞以委户曹杜诱,诱不能有所平反,而傅致益牢。将论囚,敞曰:冤也。亲按问之。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相传以为神明。敞以议论与众忤,求知永兴军,拜翰林侍读学士大姓范伟为奸利,冒同姓户籍五十年,持府县短长,数犯法。敞穷治其事,伟伏罪。未及受刑,敞召还,判三班院。伟即变前狱,至于四五,卒之付御史决。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因以讽谏。时两宫方有小人间言,谏者或讦而过直。敞进读《史记》,至授舜以天下,拱而言曰:舜至侧微也,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娃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帝竦体改容,知其以义理讽也。皇太后闻之,亦大喜。积苦眩瞀,屡予告。疾少间,复求外,以为汝州,旋改集贤院学士、判南京御史台。熙宁元年,卒,年五十。

(节选自《宋史·刘敞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奉使契丹/素习知山川道径/契丹导之行/欲夸示险远/敞质译人曰/自松亭趋柳河/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
B.奉使契丹/素习知山川/道径契丹导之行/欲夸示险远/敞质译人曰/自松亭趋柳河/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
C.奉使契丹/素习知山川/道径契丹导之行/欲夸示险远/敞质译人曰/自松亭趋柳河/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
D.奉使契丹/素习知山川道径/契丹导之行/欲夸示险远/敞质译人曰/自松亭趋柳河/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海经》是一部记载中国古代神话、地理、民俗等的著作,也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奇书。
B.翰林侍读学士是专门为皇帝讲读书史,讲释经义,备顾问应对的官员,官位较高、对皇帝影响较大。
C.尧是中国上古时期的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号陶唐氏,史称唐尧,他死后禅让于舜。
D.“太后”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战国时期;皇太后是皇帝为母亲上的尊号,但不一定是亲生母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敞曾参加庆历年间的进士考试,殿试中高中状元,由于编排官是自己妻子的哥哥,为避嫌隙而自报朝廷,降为第二名。
B.刘敞出使契丹,经过顺州时,大家不能辨识山中怪兽,他不仅知道其名称、声音、形貌等,还引用典籍,以此晓谕契丹人。
C.王甲一案已定案,刘敞看完卷宗觉得有冤情,杜诱再审却加固了罪名,最终刘敞为王甲主持公道,还其清白,人们都称赞他是神明。
D.刘敞时常引用《史记》进言,曾以尧禅让天下为例劝谏皇上应孝顺,英宗听后虽很恼怒,但还是接受了,皇太后为此赞许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译相顾骇愧曰:“实然。但通好以来,置驿如是,不敢变也。”
(2)大姓范伟为奸利,冒同姓户籍五十年,持府县短长,数犯法。
2023-05-20更新 | 3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