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实用类文本常见类型 > 新闻、通讯、访谈
题型: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87 题号:1231154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拓展现代戏的创作手法和表现空间

对话人:

贾文龙(河南豫剧院副院长、三团团长)

张曼君(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戏曲导演)

武丹丹(中国戏剧家协会《刷本》副主编)

任飞帆(人民日报记者)

记者:若以20世纪初时装新戏为起点,戏曲现代戏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尤其近年来,在现实主义创作精神推动下,戏曲现代戏呈现生机勃发的景象。在文艺作品多样化的今天,现代戏为什么能够受到观众喜爱?

贾文龙: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现代戏展现老百姓身边的故事,很容易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比如我所在的河南豫剧院创排的《焦裕禄》在舞台上再现为民、求实、奋斗和无私的优秀党员干部形象,其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们,也感动了无数观众。

张曼君:现代戏不仅聚焦现实题材,而且体现时代精神。我们正置身于一个伟大的时代,作为一名戏曲艺术工作者,我能够和同伴们通过戏曲作品反映这个时代的精神思想,表现这片土地上的火热生活,我感到非常幸运。

记者:现代戏与传统剧,新编历史剧相比,有哪些独特魅力?

武丹丹:传统戏比较注重人物的语言和外部动作,现代戏更注重对人物内心的开掘,重视人物情感和心理的外化,这是现代审美的体现,也是对戏曲表现空间的拓展。此外,既善于表现现代生活。讲述观众身边的人与事,又绝不照搬生活的自然面目。而是恰如其分地拿捏艺术真实与现实真实的分寸,这是现代戏的另一大魅力。

记者:现代戏在题材上面对的是当代生活。在艺术形式上承接的是传统表现手法,如何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比如作为戏曲重要艺术手段的程式,如何适配于当代题材和人物?一方面,古典语境下的部分程式在今天的生活中难有用式之地;一方面,具有典型当代生活特点的情境。动作尚没有发展出成熟的程式。

贾文龙:当代生活与古代相比,确实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传统戏中,很多生活场景都有相应的服饰和程式来表现,观众一下子就理解了剧情。在现代戏里,虽然不能再通过水袖、脸谱来帮助观众认识人物,但依然可以利用传统程式展现人物内心。比如在传统戏中跪搓步这个程式是双膝跪地,通过膝盖的交错挪动前行,一般用于危急之时。在现代戏《焦裕禄》中,我就用跪搓步来表现焦裕禄面对饥饿的乡亲时内心的痛苦;当主人公积劳成疾,终于坚持不住时,我再次借用传统戏中的动作,重重地倒在舞台上。一连串传统戏曲表现手法鲜明刻画出主人公一心为民的崇高精神,在最后这一瞬达到高潮。

武丹丹:程式是中国戏曲的审美载体,坚持虚拟化与情感外化是其重要特色。程式既要对典型的动作特征进行提炼和再创造,又要与传统戏曲的四功五法和写意之美结合。打个比方。表现现代生活中驾驶汽车、接打电话等动作,把相关道具直接搬上舞台是最简单的做法。但这样做有悖戏曲的审美特质。现代戏可以借助传统的步法身法,让观众意会。现代戏《梅兰芳·当年梅郎》有一个场景表现梅兰芳与一位黄包车夫的相遇:舞台上用一根麻绳、一盏马灯代指黄包车,拉车人坐车人通过脚下功夫,共同营造出车行车止。车快车慢等具体情境,进而表现出迷茫时的梅兰芳如何在普通大众身上找到前行动力。如何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达到精神境界的升华,这种手法就化自传统。

张曼君:程式对戏曲演员来说是表演的基本功。舞台上,一个演员站要有站相、坐要有坐相,一个身段。一个亮相就能看出这个演员是不是有根基。我导演沪剧《敦煌女儿》,就是以沪剧表演艺术家茅善玉扎实的舞台塑造能力为基础进行的二次创作。与此同时,我不会被既有程式所束缚。我会根据具体创作的需要,融入民间音乐。舞蹈等元素,但是在做这样的加法时,会避免背离戏曲假定性。诗意化的本质特征一对生活进行高度。诗化的凝练是戏曲的宝贵之处,也是其有别于影视艺术之所在,这一点不能丢。

(摘编自《人民日报》)

1.下列有关“程式”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程式是中国戏曲的审美载体,是戏曲的重要艺术手段,但古奥语境下的程式在今天的生活中已难有用武之地。
B.与古代相比,当代生活已发生巨大变化,现代戏不能再用传统戏曲表现手法,刻画人物形象,展现人物内心。
C.程式要与传统戏曲的四功五法和写意之美结合,所以现代戏表演时不能简单地将相关道具直接搬上舞台。
D.程式是演员的基本功,演员在舞台上站要有站相、坐要有坐相,这是张曼君导演豫剧《敦煌女儿》的初衷。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文龙以《焦裕禄》为例,说明现代戏深受观众欢迎的重要原因是现代戏能展现老百姓身边的故事,容易与观众产生共鸣。
B.武丹丹认为与传统剧、新编历史剧相比,现代戏的独特魅力在于其更注重对人物内心的开掘、重视人物情感和心理的外化。
C.人民日报记者从现代戏的生机勃发谈起,抛出“现代戏为什么能够受到观众喜爱?”“现代戏有哪些独特魅力?”等问题,层层深入。
D.在现代戏的内容、形式上进行积极探索,有其现实意义,可有助于拓展现代戏的创作手法和表现空间,丰富戏曲表现力。
3.在文艺作品多样的今天,要如何拓展现代戏的创作手法和表现空间,让其一直蓬勃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当前,全球数字经济的发展如火如荼。建设数字中国、发展数字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而数据则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基础性资源和关键生产要素。国家数据局正式揭牌,标志着我国数据管理领域的发展已经驶上快车道。据统计,2022年我国数据产量高达8.1ZB,居全球第二位。据初步测算,全国企业数据要素支出规模约为3.3万亿元。如果考虑数据资产评估、质押、融资等衍生市场,整体规模可能超过30万亿元。

如此海量的数据要素要想更好地发挥生产力作用,就需要破除数据产业在资产权属、流通交易以及安全隐私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障碍。国家数据局的成立,有助于对数据进行确权,推动数据的跨部门流通、开放和共享,充分释放数据的价值;将显著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助力数字中国建设。

(取材于《国家数据局揭牌提高数据要素治理效能提升数据资源价值创造力》,《科技日报》)

材料二:

全息影像《霓裳羽衣舞》、“无人机+VR”沉浸式览古城……数字化新技术的多维赋能不断创造着古城西安的文旅新场景,丰富着文旅的新业态、新模式、新消费。为满足博物馆游客的多元性,VR影片包含中、英、韩、日四国语言,便于国内外游客全方位体验和了解兵马俑与大秦文化。

在含元殿遗址处,遗址复原的展示方式也增添了“科技味”,通过固定装置设施与特定观察角度、距离点位,含元殿、宣政殿等遗址的3D复原彩图,以等比例视觉呈现在游客眼中,为游客打造出身在盛唐的沉浸式场景新体验。

在数字化发展新时代,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址、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书写在典籍中的文化“活”起来,需要数字科技的创新赋能,而数字文旅所具有的资源无限、时空无界等新特点,将会使文旅产业的形式更丰富、业态更多元、服务更便捷,实现西安文旅产业的高质量融合发展。

(取材于《数字科技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光明日报》)

材料三:

国家图书馆馆藏宏富,是全世界汉文古籍、甲骨、敦煌文献收藏最多的机构,金石拓片、古代舆图、少数民族图籍的数量全国领先,名人手稿、革命历史文献、家谱、地方志等特色馆藏久负盛名。

在国家图书馆官网,不用登录就可以全文阅读超过10.3万部的古籍影像资源。超过10万册的现当代中文电子图书供读者免费阅读。从传统到现代,从华夏大地到世界各国,国家图书馆的浩瀚馆藏,记录了时代风貌。国家图书馆不断加大投入,积极开展古籍数字化和资源开放共享工作。当文化典藏与数字技术相遇,原本“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珍贵古籍实现活化,走入了千家万户,也让经典永续流传。

(取材于《国家图书馆:让文化典籍“飞”入千家万户》,光明网)

材料四:

2023年全民阅读趋势白皮书》数据显示,影响公众阅读的因素和公众阅读渠道如下。

数据来源:有书&清研智库&调研工厂联合发布《2023年全民阅读趋势白皮书》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经济时代的基础性资源和关键生产要素是数据,我国是数据产量大国。
B.我国数据衍生市场的整体规模可观,国家数据局的成立会推动我国经济发展。
C.全息影像等数字化技术的多维赋能让西安的旅游模式和旅游消费领先全国。
D.除国内游客外,到秦始皇帝陵博物馆参观最多的是英国、韩国和日本游客。
2.根据材料三、材料四,下列有关“数字阅读”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家图书馆的古籍数字化和资源开发共享,让一些珍贵的古籍走入千家万户。
B.国家图书馆官网可免登录阅读古今图书资源和影像资源,十分便利。
C.在影响公众阅读的因素中大数据的推送影响最大,生活需要的影响最小。
D.线上阅读或电子书成为大众阅读的首选渠道,但依然有很多人阅读纸质书籍。
3.根据以上材料,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遗址复原的沉浸式体验虽好,但受到诸多限制,因而其技术还不成熟。
B.各类推送平台应承担起社会责任,针对不同群体的需求推荐不同类型的好书。
C.大数据能让读者快捷地获取书籍信息和资源,但好书也有可能被流量埋没。
D.国家数据局的成立,可以破除数据产业在资产权属、流通交易等方面的障碍。
2024-04-23更新 | 108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11月27日,年仅35岁的台湾地区艺人高以翔因录制《追我吧》,突然昏厥,心跳骤停,之后抢救无效,遗憾离世。医院最终宣布高以翔为“心源性猝死”。

今年立冬后,宁波的雨似乎就没停过。到了深夜,让人愈发感觉潮湿阴冷。11月26日晚,高以翔参加的《追我吧》最新一期节目就在宁波录制。节目录制是从早上8:30开始,一直到27日凌晨1:47左右高以翔倒地晕倒,已录制了超过17个小时。

从医学角度来看,在猝死多发的寒冷季节,让普通人在深夜、室外进行跑、跳,甚至攀爬高楼等高强度体育项目,危险性极大。如果是长期劳累、作息不规律的艺人,在此类节目录制中,更容易出现意外。有医学专业人士气愤地表示,这个节目凑齐了低温、熬夜、剧烈运动这“猝死三件套”。

有目击者称,高以翔晕倒后坐在花坛上休息,随后休克,人在花坛上停留了起码半小时。医护人员未在15分钟内抵达,到场后做了十几分钟的心肺复苏才让高以翔恢复心跳。等到病人终于送到医院时,已是凌晨2:30。爆料人称,此时高以翔的瞳孔已经“放大到边缘”。

(选自《中国新闻周刊》2019年11月27日,有删改)

材料二:

过度劳累、长期熬夜、过度运动等,都是心源性猝死的诱因。在我国,每年有55万人心源性猝死,平均1分钟1条命。在工作节奏快到前所未有的今天,过劳而死,是悬在每个人头顶的利剑,并非单独一个行业、一个地区的问题。

猝无是无法从体检报告中提前看出来的,更何况,很多人连每年一次体检都做不到。但是,我们虽无法预测,却有办法可挽救——及时使用“AED”(自动除颤仪)。

室颤,即“心脏因为心室的心脏电传导系统问题,造成心宣无效颤动,无法榆送血液,心博停止进而失去意识及脉搏。"

4分钟内消除室颤,就可以争取到50%的生存率,这就是“黄全4分钟”。有了“AED”,即使不是在医院、周围没有医生,路人也可以用它救人。

月初,台球小将“斯诺克之星”潘正潮在跑步时猝死,年仅18岁。博主@急诊夜鹰遗憾道:“‘在场教练立即将他送往医院’,如果是‘在场教练立刻开始心肺夏苏,有人拿来附近的“AED”使用,除颤之后,他心脏复跳’就好了。”

(选自《新周刊》2019年11月27日)

材料三:

央视新闻报道,2015年,北京唐医生在美国成功抢救了一名游客。唐医生回忆:“当时老太太呼吸停止,我开始做胸外按压。美国公园到处都有“AED”(自动除颤仪),很快就有人拿“AED”来……”博主@急救科普人从舟山飞回北京,被安检告知,不许携带“AED”上飞机。安检的理由是:“你没有带医师证,就不能证明你是医生,你就不能使用这个东西。”注意,“AED”不是医生专用,它本来就是设计给普通人急救用的,因为操作简单,被称为“傻瓜急救机”。“AED”普及的初衷,就是跟死神抢时间,面对倒在地上人事不知的患者,没有那么多恰好带了医师证的医生路过。

新京报报道,我国在公共场所配备“AED”,始于2006年,北京首都机场装了11台。到今年3月,北京市一共约150台,其中机场70台。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关注过劳、猝死,如今,公共场所每十万人口拥有394台“AED”,在美国则是317台。而每年心源性猝死人数居全球首位的中国,公共场所每十万人口仅有0.2台“AED”。

今年十月,北京大兴机场装了40台“AED”,但很多旅客并不知道它是做什么用的。为此,有人建议将“AED”英文缩写改为中文,但在急救知识大片盲区的现下,这可能只是杯水车薪。学校、企业,每年都有数不清的各种培训,但最能救命的急救这门课,偏偏没几个人上过。人们宁愿寄望于掐人中、拧大腿,也不愿意多花点时间和耐心,去了解“AED”是什么。

(选自《新周刊》2019年11月27日)

1.依据文意,下列不属于高以翔猝死原因的一项是(       
A.录制时间过长,运动过于剧烈。B.录制时天气寒冷且又是在深夜。
C.事发后没及时使用自动除颤仪。D.抢救时错失了“黄金4分钟”。
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AED”是专门设计给普通人急救用的,所以被称为“傻瓜急救机”,它可以帮助患者跟死神抢时间。
B.参加急救培训的人少,急救知识存在大片盲区,是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人数居世界首位的根本原因。
C.“AED”可以为在没有医生情况下的患者争取到更大的生存机会,但我国每十万人口的配备比还很低。
D.心源性猝死诱因较多,也很难有效地加以预防。一旦心室无法输送血液,人就会因心博停止而死亡。
3.综合三则材料,说说如何有效规避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2020-02-11更新 | 5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契诃夫是很温和的

在很多国人心中,俄国作家契诃夫以短篇小说著称《变色龙》《套中人》等充满批判现实主义色彩的小说脍炙人口。相比其短篇小说,契诃夫的戏剧成就,相对少有人知。

2014年适逢契诃夫逝世110周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将推出《契诃夫戏剧全集》(总四卷),收录契诃夫一生创作的17个剧本,共53万字,这是契诃夫戏剧在国内首次以“全集”形式呈现,收录了焦菊隐、李健吾、童道明等三位名家的译本。

契诃夫戏剧为什么在今天仍值得阅读?他的戏剧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近日,记者赴北京采访了翻译家、戏剧评论家童道明,他对记者表示,契诃夫对戏剧的贡献要大于对小说的贡献,他所传递的人文关怀穿越时空。

读+周刊:很多中国人认识契诃夫,是通过中学课本中他的小说《变色龙》,在很多人印象中,契诃夫是一位充满讽刺、批判意识的激进作家,事实是这样吗?

童道明:这是一种误解。相比19世纪的其他俄国作家,契诃夫是很温和的。他并不非常激烈,他更善于挖掘人性本身的问题,而不仅仅是批判现实。

托尔斯泰、高尔基都非常喜欢契诃夫。高尔基曾说:“每一个来到契诃夫身边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感到自己希望变得更单纯,更真实,更是他自己。”他在回忆录中也曾说他想成为契诃夫那样自由的人。

我曾经编过一本《阅读契诃夫》,其中收录了很多以前在国内知名度不是很高的作品,其实就是想扭转人们对契诃夫的认识,让人们认识到,契诃夫是一个开放的作家。

读+周刊:契诃夫逝世半个世纪后,他的戏剧价值才被人承认,您认为他戏剧的价值究竟是什么?

童道明:20世纪50年代,西方现代派戏剧崛起。当时的戏剧研究者发现,现代派戏剧剧中人物之间没有直接冲突,也没有正面和反面角色,戏剧冲突不再是个体之间的冲突,而是一群人和社会现实的冲突,反映人的生存境遇与现实环境对人性的压迫。于是,人们向上溯源,发现了契诃夫。契诃夫的戏剧人物同样没有冲突,但他们都痛苦着、渴望着。

关于契诃夫还有一个关键词——人文关怀,虽然这个词并不新鲜,大家都在说,但它的确是契诃夫的一个了不起的文学品质。他的人文关怀可以穿越时空。

读+周刊:我们如何形象地理解契诃夫及其戏剧在如今戏剧界的地位?

童道明:在如今的戏剧界,被演出剧目最多的戏剧家,一个是莎士比亚,一个是契诃夫。著名戏剧导演、英国人彼得·布鲁克有两部经典剧目,一部是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一部是契诃夫的《樱桃园》,这两部剧被国际戏剧界公认为经典戏剧的典范。

读+周刊:在契诃夫戏剧成就的发现上,中国为什么晚了西方50年?

童道明:契诃夫描写的是在没有物质匮乏的时代之下,人们精神上所遭受的痛苦,关注的是人们超脱于物质追求之上的精神追求。契诃夫曾说过,多年以后,我们的物质生活会变得非常好,但依然会有人说:我们不快乐。他预见了100年以后的现代生活。

在亚洲,经济较为发达的日本先于中国理解契诃夫。当我们衣食无忧后,才发现契诃夫所倡导的精神追求是多么重要。

读+周刊:契诃夫为何能在那个年代预见未来的生活?

童道明:因为契诃夫是一个绝对自由的人。他没有宗教信仰,蔑视一切权威,对任何事物都不顶礼膜拜。最重要的是,他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他认为,时代是前进的,人们的精神追求是永恒的,他自己也是这样做的。俄国作家罗扎诺夫曾说:“他是和我们一样的人,不过他更精致,更典雅。”

读+周刊:在您看来,契诃夫戏剧对中国文学的启示是什么?

童道明:一个美国文学史论家曾说过——在反映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上,世界上没有一个剧作家能超过契诃夫。这给我们以重大启示。人与人的隔膜也是当今人类社会的重要主题。中国文坛,最能反映“隔膜”的作家是鲁迅。我很同意德国汉学家顾彬的一句话:从20世纪到21世纪,说哪个中国作家比较伟大,如果真的有的话,鲁迅肯定是伟大的。

读+周刊:59岁时,您尝试写戏剧,契诃夫给了您怎样的影响?

童道明:现代派戏剧所展现的,是一群人跟包围这一群人的社会环境的冲突。契诃夫的作品是如此,曹禺的作品也是如此。

那时候,我就想写一部悲剧,因为中国没有当代悲剧,戏剧缺少悲悯情怀,这是中国当代戏剧最大的缺憾。而曹禺在他的作品中所展现的善良和充满悲悯的人文关怀,自他之后,就再没有出现过。

读+周刊:近年来,您对契诃夫的研究有没有新的发现?

童道明:要深入了解契诃夫,读他的书信是一个好渠道。契诃夫的书信有4000余封,占他文学遗产的1/3,与列夫·托尔斯泰的日记并称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两大奇观。从他的书信中,你可以读出他的人格:怀有善良之心、悲悯情怀。而这正是他能写出伟大戏剧的原因。

(节选自《读+周刊》2014年8月19日,有删改)

1.下列关于访谈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人对契诃夫是有一定误解的,其实他不是一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而是一位温和的善于挖掘人性本身的问题的作家。
B.童道明在传播契诃夫作品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曾经编过《阅读契诃夫》,收录了以前在国内知名度不是很高的契诃夫的作品,目的在于扭转人们对契诃夫的认识。
C.契诃夫作品在戏剧界的影响可以与莎士比亚相提并论,因为他与莎翁都是被演出剧目最多的戏剧家。
D.童道明认为要想对契诃夫有深入的理解,只能从阅读他的书信开始,他的书信展现了他的悲悯情怀。
2.童道明认为契诃夫在戏剧创作上有什么特点?根据访谈内容进行概括。
3.在现代社会,你认为还有传播契诃夫戏剧的现实意义吗?请结合访谈内容及个人理解进行阐述。
2020-02-13更新 | 22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