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杜甫(712-770)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379 题号:12330580
阅读《登高》,完成下面小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对《登高》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精选意象,多角度写景,既写出了深秋时节的典型特征,又借景抒发了凄凉、孤寂之情。
B.颔联气象雄浑,境界开阔,为颈联、尾联抒发情感创设了宏大的自然背景,使得个人的痛苦在这个背景下显得分外渺小,倍添悲凉。
C.颈联中“悲”是全诗的诗眼,它集中表达了诗人在全诗中蕴蓄的复杂情感,诗歌所抒之情缠绵悱恻,含蓄蕴藉。
D.诗歌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情与景浑然一体,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
2.诗歌颈联包含了诗人哪些情感?试作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杜甫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句借草木的调残和零落来起兴,用移情的手法凸显宋玉的悲哀。
B.颌联说明诗人虽与宋玉不同时代,但萧条不遇,惆怅失志,其实相同。
C.故宅犹在,文藻空留,表明世人虽然没有遗忘宋玉,但并不欣赏他的文采辞藻。
D.本诗将古迹描写与议论融为一体,强化了作者的抒情意味,也丰富了咏古意蕴。
2.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2019-03-18更新 | 128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草堂即事

杜甫

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雪里江船渡,风前竹径斜。

寒鱼依密藻,宿雁聚圆沙。蜀酒禁愁得,无钱何处赊。


【注】①本诗作于杜甫在成都草堂之时。当时,唐肃宗以十一月为岁首,接受百官朝贺。
1.下面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点明本诗创作的时间与地点,勾勒出诗人的生活现状与精神风貌。
B.颔联主要写景,江船摆渡,竹径倾斜;描绘了一幅萧寒清瑟的风雪图景。
C.颈联的意思是寒冬中,“鱼”游于密密的水藻中,“雁”团聚于沙丘上。
D.尾联“蜀酒禁愁得”一句的意思是蜀酒不能够用来抵御诗人的愁绪,表达了诗人愁思之深。
E.全诗对仗工整,“人”“事”首尾呼应,景物描写色彩鲜明,画面感强烈。
2.这首诗主要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018-06-19更新 | 41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歌,完成小题。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1)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夜雨寄北(2)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释】(1)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2)写诗寄给北方的人。当时诗人在巴蜀,他思念的人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1.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月夜》开头就从想象妻子思念自己时的情状入笔。
B.《月夜》第二联是为了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孩子的深深思念。
C.《夜雨寄北》开头就表达了因夜雨阻隔,作者无法归家。
D.《月夜》侧重对人物的实写;《夜雨寄北》注重对虚境的开拓。
2.文学家王嗣爽以“钟情”评价《月夜》。“香雾云鬟湿,消辉玉臂寒”一句是如何体现出杜甫的钟情的?
3.《夜雨寄北》的结尾划线句有对《月夜》结尾划线句的传承和超越,请分析。
2022-11-27更新 | 23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