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五代十国 > 刘昫等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254 题号:1233102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田归道,弱冠明经举。长寿中累补司宾丞,仍通事舍人内供奉。久之,转左卫郎将。圣历初,突厥默啜遣使请和,遣左豹韬卫将军阎知微入蕃,册为立功报国可汗。默啜又遣使入朝谢恩,知微遇诸途,便与之绯袍银带,兼表请蕃使入都日,大备陈设。归道上言曰:“突厥背恩积稔,悔过来朝,宜待圣恩,宽其罪戾,解辩削衽,须禀天慈。知微擅与袍带,国家更将何物充赐?望反初服,以俟朝恩。且小蕃使到,不劳大备之仪。”则天然之。及默啜将至单于都护府,乃令归道摄司宾卿迎劳之。默啜又奏请六胡州及单于都护府之地,则天不许。默啜深怨,遂拘絷归道,将害之。归道辞色不挠,更责以无厌求请,兼喻其祸福,默啜意稍解。会有制赐默啜粟三万石、杂彩五万段、农器三千事,并许之结婚。于是归道得还,遂面陈默啜不利之状,请加防御,则天纳焉。顷之,默啜果叛,挟阎知微入寇赵、定等州。擢拜归道夏官侍郎,甚见亲委。累左金吾将军、司膳卿,兼押千骑。未几除尚方监加银青光禄大夫转殿中监仍令依旧押千骑宿卫于玄武门敬晖等讨张易之、昌宗也,遣使就索千骑,归道既先不预谋,拒而不与。及事定,晖等将诛之,归道报辞免,令归私第。中宗嘉其忠壮,召拜太仆少卿,骤除殿中少监、右金吾将军。岁余病卒,赠辅国大将军,追封原国公,中宗亲为文以祭之。子宾庭,开元中为光禄卿。

(节选自《旧唐书·田归道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未几/除尚方监/加银青光禄/大夫转殿中监/仍令依旧/押千骑宿卫于玄武门/
B.未几/除尚方监/加银青光禄/大夫转殿中监/仍令依旧押千骑/宿卫于玄武门/
C.未几/除尚方监/加银青光禄大夫/转殿中监/仍令依旧/押千骑宿卫于玄武门/
D.未几/除尚方监/加银青光禄大夫/转殿中监/仍令依旧押千骑/宿卫于玄武门/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经,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制,是皇帝颁发的文书、命令,用于皇帝表达皇恩、布告臣民,拥有至高权威。
C.绯袍银带,指红色官服和银饰的腰带,古代一般为高官穿戴,因此常借代高官显宦。
D.迁,古代称调动官职。累迁指多次升迁,超迁指越级升迁,再迁指两次升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田归道处事有度,纠正同僚失误。默啜求和被封,阎知微擅自赠给默啜使者绯袍银带,并奏请隆重迎接,田归道认为规格太高,上言反对。
B.田归道威武不屈,严正斥责默啜。默啜向朝廷提出不合理要求而被拒绝,于是迁怒田归道,拘禁并要杀害他,他不屈不挠,最终获释。
C.田归道高度警觉,提醒朝廷防范。他察觉默啜有南犯意图,回朝陈述,建议加强边境军事防御,朝廷接受了他的意见。不久默啜果然反叛。
D.田归道为人忠勇,得到朝廷嘉许。敬晖等人讨伐“二张”,田归道拒绝他们索要千骑的要求,受到朝廷褒扬,中宗在他去世后亲自撰文祭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望反初服,以俟朝恩。且小蕃使到,不劳大备之仪。
(2)更责以无厌求请,兼喻其祸福,默啜意稍解。
5.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中央政权常采用哪些手段来安抚藩国?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长安人。年十三,嫔于太宗。隋大业中,常归宁于永兴里。太宗即位,立为皇后,赠后父晟齐献公。太宗常与后论及赏罚之事,对曰:“妾以妇人,岂敢豫闻政事?”太宗固与之言,竟不之答。时后兄无忌以佐命元勋,将任之朝政。后固言不可,每乘间奏曰:“妾既尊贵已极,实不愿兄弟子侄布列朝廷。”后又密遣无忌苦求逊职,太宗不获已而许焉,改授开府仪同三司,后意乃怿。太宗不听,竟用无忌为大将军、吏部尚书。有异母兄安业,好酒无赖。献公之薨也,后及无忌并幼,安业斥还舅氏,后殊不以介意。及预刘德裕逆谋,太宗将杀之,后叩头流涕为请命曰:“安业之罪,万死无赦。然不慈于妾,天下知之。今置以极刑,人必谓妾恃宠以复其兄,无乃为圣朝累乎?”遂得减死。后所生长乐公主,太宗特所钟爱,及将出降,资送倍于长公主。魏征谏曰:“谓长主者,良以尊于公主也。若令公主之礼有过长主,理恐不可,愿陛下思之。”太宗以其言告后,后叹曰:“尝闻陛下重魏征,今闻其谏,可谓正直社稷之臣矣。”太子承乾乳母遂安夫人常白后曰东宫器用缺少欲有奏请后不听曰为太子所患德不立而名不扬何忧少于器物也。八年,染疾危慑,太子承乾密启后曰:“尊体不瘳,请奏赦囚徒,冀蒙福助。”后曰:“死生有命,非人力所加。若修福可延,吾素非为恶;若行善无效,何福可求!岂以吾一妇人而乱天下法?”承乾以告房玄龄。玄龄以闻,太宗及侍臣莫不歔欷,朝臣咸请肆赦。太宗从之,后闻之固争,乃止。将大渐,与太宗辞诀。时玄龄以遣归第,后固言:“玄龄事陛下最久,小心谨慎,愿勿弃之。又妾之本宗,幸缘姻戚,慎勿处之权要。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但请俭薄送终,则是不忘妾也。”十年六月己卯,于立政殿,时年三十六。

(节选自《旧唐书》卷五十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承乾乳母遂安夫人常白/后曰/东宫器用缺少/欲有奏请/后不听/曰/为太子所患/德不立而名不扬/何忧少于器物也
B.太子承乾乳母遂安夫人常白/后曰/东宫器用缺少/欲有奏请/后不听/曰/为太子/所患德不立而名不扬/何忧少于器物也
C.太子承乾乳母遂安夫人常白后曰/东宫器用缺少/欲有奏请/后不听/曰/为太子/所患德不立而名不扬/何忧少于器物也
D.太子承乾乳母遂安夫人常白后曰/东宫器用缺少/欲有奏请/后不听/曰/为太子所患/德不立而名不扬/何忧少于器物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宁,为古代礼俗,指已出嫁的女子回娘家探视父母。
B.出降,指帝王之女出嫁。帝王为天下至尊,公主下嫁臣子称“降”,臣子娶公主称“尚”。
C.“社稷”从字面来看是说土谷之神。由于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神和谷神,即祭社稷,后来“社稷”就被用来借指国家。
D.皇帝死叫“崩”,皇后、诸侯死叫“薨”,大夫死叫“卒”,士死叫“不禄”,庶人死叫“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即位后,长孙皇后身居后宫,不愿干预朝廷政事。太宗准备提拔长孙皇后的兄长,她多次向皇帝表明自己的反对态度。
B.长孙安业是长孙皇后同父异母的兄长,品行不端,薄情寡义,曾置养护弟妹的责任。于不顾。长孙皇后并不介怀,反在他获罪时救他一命。
C.唐太宗宠爱长乐公主,出嫁时给她的赏赐超出了礼法规定,大臣魏征正言指出这一做法的错误。对于魏征的直谏,长孙皇后大加肯定。
D.长孙皇后病危之际,太子欲上奏太宗大赦囚徒以祈求福佑,长孙皇后为太子孝心和朝臣的诚意所打动,只好答应。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又密遣无忌苦求逊职,太宗不获已而许焉。
(2)玄龄以闻,太宗及侍臣莫不歔欷,朝臣咸请肆赦。
5.请概括长孙皇后临终遗嘱的要点。
2021-10-09更新 | 12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段一:

先是,太尉在泾州为营田官。泾大将焦令谌取人田,自占数十顷,给与农,曰:且熟,归我半。是岁大旱,野无草。农以告谌。谌曰:我知入数而已,不知旱也。督责益急。且饥死,无以偿,即告太尉。太尉判状,辞甚巽,使人求谕谌。谌盛怒,召农者曰:我畏段某耶?何敢言我!取判铺背上,以大杖击二十,垂死,舆来庭中。太尉大泣曰:乃我困汝。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疮,手注善药,旦夕自哺农者,然后食。取骑马卖,市谷代偿,使勿知。

淮西寓军帅尹少荣,刚直士也。入见谌,大骂曰:汝诚人耶?泾州野如赭,人且饥死,而必得谷,又用大杖击无罪者。段公,仁信大人也,而汝不知敬。今段公唯一马,贱卖市谷入汝,汝又取不耻。凡为人傲天灾、犯大人、击无罪者,又取仁者谷,使主人出无马,汝将何以视天地?尚不愧奴隶耶?谌虽暴抗,然闻言则大愧流汗,不能食,曰:吾终不可以见段公!一夕自恨死。

(节选自《段太尉逸事状》)

文段二:

段秀实,字成公,陇州汧阳人也。祖达,左卫中郎。父行琛,洮州司马,以秀实赠扬州大都督。秀实性至孝,六岁,母疾,水浆不入口七日,疾有间,然后饮食。及长,沉厚有断。

建中元年,宰相杨炎欲行元载旧志,筑原州城,开陵阳渠。诏中使上闻,仍问秀实可否之状。秀实以为方春不可兴土功请俟农隙炎以其沮己谋遂除司农卿以邠宁节度李杯光兼泾原节度使以事西拓无何刘文喜叛亦不果城四年,朱泚据宫阙,源休教洗伪迎銮驾,阴济逆志。秀实初诈从之。明日,泚召秀实议事,秀实戎服,与泚并膝,语至僣位,秀实勃然而起,执休腕夺其象笏,奋跃而前,唾泚大骂曰:狂贼,吾恨不斩汝万段,我岂逐汝反耶!遂击之。

(节选自《旧唐书·段秀实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秀实以为方春不可兴土功/请俟农隙/炎以其沮己/谋遂除司农卿/以邠宁节度李怀光兼泾原节度使以事/西拓/无何/刘文喜叛/亦不果城/
B.秀实以为方春不可兴土功/请俟农隙/炎以其沮己谋/遂除司农卿/以邠宁节度李怀光兼泾原节度使以事/西拓/无何/刘文喜叛/亦不果城/
C.秀实以为方春不可兴土功/请俟农隙/炎以其沮己谋/遂除司农卿/以邠宁节度李怀光兼泾原节度使/以事西拓/无何/刘文喜叛/亦不果城/
D.秀实以为方春不可兴土功/请俟农隙/炎以其沮己谋/遂除司农卿/以邠宁节度李怀光兼泾原节度使以事/西拓/无何/刘文喜叛/亦不果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营田官,唐代官职名,按唐代兵制,一般统率万人以上,掌管军队屯垦。
B.中使,“天子私使曰中使”,即宫中派出的使者,亦称为“中臣”“中官”。
C.僣位,古代指地位在下的,冒用在上的名义或礼仪、器物,文中指篡位。
D.象笏,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的古代宫殿卫士手持的各种仪仗中的一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段秀实为官正直,不畏权贵。遭遇旱灾,他替老百姓向焦令谌请求免征税粮;春耕不适宜大兴土木,他敢于反对宰相杨炎的主张。
B.段秀实爱民如子,真诚待人。看到老农因自己遭受无理的杖责,生命垂危,他心痛大哭;为替人还债,他卖掉所有的马匹来偿还。
C.段秀实为人仁信,赢得尊重。他亲自为受伤的老百姓包扎伤口,喂食照料;仁信的义举受到尹少荣的尊重,并直接让焦令谌羞愧。
D.段秀实恪尽职守,忠心报国。作为营田官,他兢兢业业,敢担当勇作为;作为臣子,他忠心耿耿,身陷险境,坚决不参与朱谋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饥死,无以偿,即告太尉。太尉判状,辞甚巽,使人求谕谌。
(2)母疾,水浆不入口七日,疾有间,然后饮食。
5.面对朱的谋反行为,段秀实为何要“诈从之”?请简要说明。
2021-02-05更新 | 10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褚)遂良博涉文史,尤隶书,父友欧阳询甚重之。迁谏议大夫,兼知起居事。太宗尝问:“卿知起居,记录何事,大抵人君得观之否?”遂良对曰:“今之起居古左右史,书人君言事,且记善恶,以为鉴诫,庶几人主不为非法。不闻帝王躬自观史。”太宗曰:“朕有不善,卿必记之耶?”遂良曰:“守道不如守官,臣取当载笔,君举必记。”黄门侍郎刘洎曰:“设令遂良不记,天下亦记之矣。”太宗以为然。十七年,太宗问遂良曰:“舜造漆器,禹雕其俎,当时谏舜、禹者十余人。食器之间,苦谏何也?”遂良对曰:“雕琢害农事,纂组伤女工。首创奢淫,危亡之渐。漆器不已,必金为之;金器不已,必玉为之。所以诤臣必谏其,及其满盈,无所复谏。”太宗以为然。

遂良前后谏奏及陈便宜书数十上,多见采纳。六年,高宗将废皇后王氏,立昭仪武氏为皇后,召太尉长孙无忌、司空李绩 、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及遂良以筹其事。将入,遂良谓无忌等曰:“上意欲废中宫,必议其事,遂良今欲陈谏,众意如何?”无忌曰:“明公必须极言,无忌请继焉。”及入,高宗难于发言,再三顾谓无忌曰:“莫大之罪,绝嗣为甚。皇后无胤息,昭仪有子,今欲立为皇后,公等以为何如?”遂良曰:“皇后出自名家,先朝所娶,伏事先帝,无愆妇德。先帝不豫,执陛下手以语臣曰:‘我好儿好妇,今将付卿。’陛下亲承德音,言犹在耳。皇后自此未闻有,恐不可废。臣今不敢曲从,上违先帝之命,特愿再三思审。愚臣上忤圣颜,罪合万死,但愿不负先朝厚恩,何顾性命?”遂良致笏于殿陛,曰:“还陛下此笏。”乃解巾叩头流血。帝大怒,令引出。长孙无忌曰:“遂良受先朝顾命,有罪不加刑。”翌日,帝谓李绩曰:“册立武昭仪之事,遂良固执不从。遂良既是受顾命大臣,事若不可,当且止也。” 对曰:“此乃陛下家事,不问外人。”帝乃立昭仪为皇后,左迁遂良潭州都督。显庆二年,转桂州都督。未几,又贬为爱州刺史。明年,卒官,年六十三。

(节选自《旧唐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褚)遂良博涉文史,尤隶书       工:擅长
B.所以诤臣必谏其                           渐:渐渐
C.皇后自此未闻有                       愆:过失
D.不问外人                                     合:应该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多采纳                                          素抱朴,少私寡欲
B.①首创奢淫,危亡                         ②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谓矣
C.①召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及遂良筹其事 ②厚敛雕墙
D.①帝乃立昭仪为皇后                            ②文章岂不贵,经训乃菑畲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褚遂良“尽职尽责”的一组是
(1)皇后自此未闻有愆,恐不可废             (2)臣职当载笔,君举必记
(3)我好儿好妇,今将付卿                       (4)遂良前后谏奏及陈便宜书数十上
(5)所以诤臣必谏其渐                              (6)迁谏议大夫,兼知起居事
A.(1)(3)(5)B.(2)(4)(6)C.(4)(5)(6)D.(1)(2)(4)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褚遂良担任谏议大夫,兼管皇帝起居事务。太宗想看他记载的内容,他说无此先例,并告诉太宗,他一定会坚守职分,秉笔直书。
B.太宗问褚遂良,为什么当年有那么多人苦谏舜帝制造漆器和禹帝雕饰俎器,褚遂良认为那是他们过分地讲究,开奢侈浪费之风,是危险的开始。诤臣必须在刚开始露出奢侈的苗头时进谏,一旦奢侈成风,再进谏就难了。
C.高宗以皇后王氏无子,昭仪武氏有子为由,想废除皇后王氏,立昭仪武氏为皇后。褚遂良则认为,皇后王氏出自名门,又没有违背妇德,况且先帝临终托付,因此他坚决反对废后,并把上朝用的手板还给皇帝。
D.褚遂良博览群书,擅长隶书,并被父辈的朋友看重,很快升迁为谏议大夫,他前后进谏数十次,多被采纳。晚年,因得罪太宗而一贬再贬。
5.把文言文阅读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之起居古左右史,书人君言事,且记善恶,以为鉴诫,庶几人主不为非法。
(2)先帝不豫,执陛下手以语臣曰
2020-03-17更新 | 6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