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知识 > 古代文化常识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难度:0.94 引用次数:230 题号:12381251
下列对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畿辅:畿,指京畿;辅,三辅。国都所在的地方,泛指京城附近地区。
B.尚方剑:俗称“尚方宝剑”,皇帝用来封赐大臣的剑,表示授权,可以便宜行事。
C.文士:知书能文之士,泛指文人、读书人。科举制度为底层贫寒文士入仕治国提供了重要途径。
D.都是古代测日影的器具。
【知识点】 古代文化常识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 (0.94)
名校
【推荐1】对下列文化常识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宗庙,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宗庙之事,在古代是国家重要的政事。
B.冠者,也称“弱冠”,指成年男子。古代男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C.山东,古代常常指太行山以东,泛指东方六国之地,今指山东省。
D.参乘,即“骖乘”,古时站在车右陪乘或担任警卫的人。乘,兵车,包括一车四马。
2021-04-20更新 | 172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 (0.94)
【推荐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游褒禅山记》中写道“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这表明华阳洞在华山的北面。
B.古人把每月的十五称为“望”,“既望”指十六,如《赤壁赋》中“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就是七月十六。
C.郎中的职责历代有所不同,战国时期,郎中特指宫廷侍卫,如《荆轲》中“诸郎中持兵,皆陈殿下”。
D.“都”,本指大的城镇,如《廉颇与蔺相如》中有“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后来才引申为“国都”。
2016-11-18更新 | 82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 (0.94)
名校
【推荐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诗句,请问,鹳雀楼在下面哪个省?(     
A.山西B.陕西C.山东D.江西
2021-03-23更新 | 4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