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实用类文本常设考点 >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题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难度:0.4 引用次数:53 题号:1246270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0年10月14日上午,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在广东省深圳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新形势需要新担当、呼唤新作为,强调从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大局出发,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特区工作开创新局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星心相映”标识醒目,雄壮国歌高亢嘹亮。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明了设立经济特区的重大意义,回顾了“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的改革历程,发出了“与时俱进全面深化改革”“锐意开拓全面扩大开放”的时代强音。

(摘编自雷钟哲《深圳奏响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时代强音》

材料二:

从1.97亿元到26927.09亿元,GDP增长13000多倍;从最高楼仅有3层,到超过100米的摩天大楼近1000栋;从创办第一家股份制中外合资企业,到登记商事主体近320万户,稳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从贫穷落后的小渔村到先进制造业占比超过71%……40年间,从中国改革开放的“探路者”,到新时代的“示范区”,深圳书写了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罕有的奇迹,在这里改革创新大潮不断喷涌。

先进、智能已成为深圳制造的鲜明标签,在超过1万亿元体量中,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分别达71.9%和66.6%;在第三产业中,现代服务业占比超过70%。

40年间,深圳已崛起为继上海、北京之后经济总量全国第三的现代化大都市。而在40年前,与香港山水相连的深圳还只是个贫穷落后的边陲渔村,在地图上难觅其踪。

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设置经济特区,并通过《广东省经济特区暂行条例》,经济特区在中国正式诞生,人类史册中镌刻下了中国共产党一场历史性的伟大觉醒。

这并不是一场注定胜利、志在必得的轻松远征,而是“杀出一条血路”的破釜沉舟,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实事求是,是“敢为天下先”的勇敢突围,是一条在无路中走出的新路、好路。深圳走出的道路,成为“中国道路”最为浓墨重彩的一个缩影。

(摘编自《从改革开放“探路者”到新时代“示范区”——深圳特区40年巨变折射中国道路优越性》

材料三:

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具有实施全面深化改革和试验最高水平开放政策的独特优势。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是党中央着眼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深入研究、统筹考虑、科学谋划作出的战略决策。当今世界正在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更大的逆风和回头浪。在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是推进高水平开放,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根本要求;是深化市场化改革,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的迫切需要;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选择;是支持经济全球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际行动。

(摘编自《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中国改革开放的“探路者”,到新时代的“示范区”,40年间,深圳经济特区经历了“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的改革历程。
B.从贫穷落后的小渔村到经济总量仅次于上海、北京的全国第三大城市,深圳经济特区仅仅用40年的时间就创造了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
C.国家支持在海南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是因为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具有实施这一政策的独特优势,如作为海岛的自然条件。
D.探索、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是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特区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具体体现。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深圳的改革开放之路,既是“中国道路”最为浓墨重彩的一个缩影,又是向世界发出的“锐意开拓全面扩大开放”的时代信号。
B.20世纪80年代,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设置经济特区,深圳等经济特区在中国的正式诞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经历一场历史性的伟大觉醒。
C.40岁的深圳经济特区,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的占比,以及现代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的占比都超过六成,先进、智能成为深圳的鲜明标签。
D.设置深圳等经济特区、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等一系列改革开放举错,无不是党和国家立足国内国际大局,科学谋划作出的战略决策。
3.请结合深圳经济特区的历史意义和国家的新方案,分析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的现实意义。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节日有其不可替代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它们以各种民俗仪式为基石,承载了中国人古往今来对生活的种种美好祝福和期盼。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传统文化的缺位,将会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让传统文化活起来,以此提升民族文化创造的内驱力,就是我们这代人维系中国文化生态健康发展的前行路径。

值得一提的是,与官方七夕庆祝活动努力维护自身地方特色与文化多样性不同,年轻一代多将其简化为单一的爱情主题。这虽然引起一些讨论,但不必过于担忧。传统节日诞生于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相应的社会规范习俗,本身就具有动态发展的特点,如果想要让其活在当下,就需要对其进行创新,赋予其时代特色。就七夕本身而言,它从最初珍惜时令物候到祭祀牛郎织女,从宫中乞巧游宴到市井车马喧阗,既有因时感伤的“旅馆益羁愁”,也有清新缠绵的“轻罗小扇扑流萤”……斗转星移,虽然贯穿千年的共同节日名称不变,但每一代人都为它赋予了“现实性功能”,实现了行为传承。

(摘编自《让传统节日活在当下》,《光明日报》2018.8.18)

材料二:

由华为手机冠名的中国围棋甲级联赛(简称“围甲”)上周在深圳落幕,一场传统智慧与未来科技携手贡献的文化盛宴画上了句号,而留给体育文化领域的讨论才刚刚开始。

围棋是中国文化与文明的代表,能够训练思维、开发智慧、修身养性、培养品格和礼仪。华为消费者业务大中华区总裁朱平在3月份的围甲开幕式上表示,未来二三十年,人类将进入智能社会,面向新的时代,华为立志把数字世界带给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市场调研机构IDC发布的数据显示,华为手机全球发货量已跃居第二。牵手围甲,华为手机正赋予自身更多品牌内涵。在闭幕式上华为消费者业务副总裁谢国辉表示,“华为手机与中国围棋甲级联赛两者有灵魂上的契合”,是科技智慧与文化智慧的结合。

一个是传统智慧的代表,一个是AI智能的探索者,传统与创新的碰撞下,科技与文化的交融中,华为手机与中国围棋相互赋能,充分展现中国智慧的风采,推动围棋文化发展走得更高更远。

中国围棋协会主席林建超表示,中国围棋从华为身上学到了很多,华为包容世界,学习对手做好自己的企业战略,对中国围棋完善推进走向世界的发展战略有极大的启发。

(摘编自《华为手机牵手围甲背后:科技与文化的交融》,新华网2018.12.17)

材料三:

《国际文化市场报告2018》是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委托中国传媒大学课题组的专项课题。《报告》主编、中国传媒大学人文社科学部部长李怀亮分析认为,2015年至2018年国际文化市场除了个别行业有所下滑以外,整体呈增长趋势。通过对《报告》中数据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数字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际文化市场的主流,实时化、移动化、社交化、智能化以及付费趋势明显。

数字化文化产业中,音乐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播放设备的更新迭代,音乐产业关联内容多、渗透力强等特点愈发显现。近年来,中国音乐产业取得了飞速发展:一方面数字音乐产业的版权环境有了极大改善;另一方面,网络视频付费用户已经超过了1.7亿,虽然音乐的付费渗透率还相对较低,但与之前相比,付费订阅数字专辑已成为在线音乐企业的收入来源之一。

不过,虽然中国的音乐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其他音乐产业发展已经较为成熟的国家相比,目前仍然有一定差距。中国唱片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侯钧认为,中国的音乐产业在传播、数字专辑发行等方面皆走在国际前列,但在内容生产方面,在海外市场所占的份额仍十分有限。侯钧说:“主要还是因为缺少优质内容,缺少打动人心的音乐。中国文化走出去需要优质的原创音乐,这需要好的音乐环境和优秀的原创音乐人,还需要有专业技术的支撑。”

(摘编自李佳霖《国际文化市场:整体增长强劲,数字文化产业成主流》,《中国文化报》2018.12.10)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俗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不可替代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不可缺位。
B.中国围棋文化能走得更高更远,在于学习到了华为包容世界、学习对手做好自己的企业战略做法。
C.七夕多被年轻一代简化为单一爱情主题,这是时代发展赋予传统节日的“现实性功能”,不需过于担忧。
D.中国的音乐产业近年来取得了飞速发展,原因之一是数字音乐产业的版权环境有了极大改善。
2.下列对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华为手机牵手中国围棋甲级联赛,赋予了自身更多品牌内涵,使华为手机全球发货量跃居第二。
B.材料三中,《报告》认为数字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际文化市场的主流,数字文化已不可能免费消费。
C.侯钧认为影响中国音乐走出去的原因是缺少优质原创音乐,只要解决了这个问题,海外市场份额小的问题就解决了。
D.从珍惜时令物候到祭祀牛郎织女,从宫中到市井,既有因时感伤,也有清新缠绵,是七夕在变迁中“活”的表现。
2020-04-08更新 | 18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秦朝建立之初,中央推行三公九卿制度,地方推行郡县制,严格控制权力的归属,建立起封建社会赖以生存的政治根基,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保密制度也日渐完善。秦朝以国家法律的形式实行保密制度,对于泄密之人有严格的刑罚,并规定专人传送公文,建立起一套相对完整的保密措施。而由于秦始皇确立了皇帝身份的至高无上性,秦代初期的保密信息侧重于皇帝本人的行踪,包括居所、行为言论甚至死亡信息。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就有所记载:(秦始皇)所居宫毋令人……行所幸,有言其处者,罪死……自是后莫知行之所在。而对于君主言论的保密更甚。秦始皇曾因怀疑随行人员泄露了他说的话,下令将当时所有在场的人皆杀之。除了上述的明确保密要求,统治者还要控制知情范围。秦始皇在外巡行过程中驾崩,随行贴身官员选择秘不发丧,除丞相李斯外,只有胡亥、赵高及所幸宦者五六人知上死。由于保密措施严密、知情范围控制严格,其真相在公布前始终未泄露。正是因为早期保密思想尚未完全成熟,旨在维护国家政权的保密制度可能误入歧途,成为专制君主驾驭臣民的权术手段。在这种严苛的保密观下,自然催生出官吏的自身警惕性。《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谨之谨之,谋不可遗;慎之慎之,言不可追。体现了当时官吏的为官之道。

在史料中,能够发现当时的统治者曾经通过颁布诏书、制度约束等多种方式,告诫各级官员要注重保密工作,并着重强调了泄露秘密的后果。《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制诏,三代无文,秦始有之。”“天子之命为制,天子之令为诏。在明确分类的同时,秦代还设立了专门负责公文起草、送呈、归档的机构,负责人称为尚书。尚书机构的所在地,戒备森严,有利于公文的安全保密。不仅机构秩序森严,对出任尚书的官员也有保密要求,国家旧法,选尚书郎,取年未五十者,使文笔真草,有才能、谨慎。关于公文收发的程序也有《行书律》规定:行传书,受书,必书其起及搭配日月夙暮。

为防止公事文书在传送过程中被私自拆阅,秦代专职人员都要对公文进行一定的处理。这种传统可以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国君和卿大夫在文书上用玺印封缄以示慎重,防止传递时泄密。发展到秦时,将文书的保密处理称为。《法律答问》中记载:丢失公文,已坐以论,后自得所亡,论当除不当?不当。意为丢失公文,以罪论处,其后即使自己找到了所丢失的公文,但所论之罪仍不应免除。秦代对档案归档也有严格的保密要求,《商君书·定分》记载:有铤钥,为禁而封之,内藏法令一副禁室中,封以禁印,有擅发禁室印,及入禁室视禁法令,及剟一字以上,罪皆死不教。通常情况下,档案正本存于中央禁室,副本存于皇帝殿廷禁宫、丞相御史大夫府及郡县,并规定私自进入禁室偷看档案者、改削者死罪,进一步保障了档案安全,防止泄密。

(摘编自蒋怿旻《秦代保密文化漫谈》)

材料二:

唐律不仅在宏观上清晰审慎地作出保密规定,还在各分则中考虑周全,未有疏漏。女《杂律》规定诸私发官文书印封视书者,杖六十;制书,杖八十;若密事,各依漏泄坐减二等。即误发,视者各减二等;不视者不坐。这一规定使得涉密人员更加严于律己,提高职业操守。《卫禁律》规定诸缘边城戍,由外奸内入,内奸外出,而候望者不觉,徒一年半;主司,徒一年。《擅兴律》规定诸密有征讨,而告贼消息者,斩;妻、子流放二千里。其非征讨,而作间谍;若化外人来为间谍,或传书信与化内人,并受及知情容止者,并绞。这些刑罚制度对泄密罪作出比较明确系统的规定,为依法定罪提供了重要依据。唐宪宗时期,官吏张宿自布衣授左拾遗……数召对,不能慎密,坐漏禁中语,贬郴丞十余年

在唐代的诗歌中,保密文化信息也有诸多隐藏其间。《唐诗三百首》中收录了一首朱庆余的《宫中词》,其中两句为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叙说两个宫女见面,本想说说心事,一看鹦鹉在前,怕它学舌泄露给别人,只好闭口不言。唐代中期著名诗人元稹,因保密不慎,在仕途上遭受严重挫折,便借诗歌抒发自己的愁闷:四五年前作拾遗,谏书不密丞相知。谪官诏下吏驱遣,身作囚拘妻在远。更为知名的是诗圣杜甫,任左拾遗时曾撰写一首《晚出左掖》,其中的避人焚谏草,骑马欲鸡楼,意为怕别人见到自己上奏皇帝的报告,就把草稿烧毁以免闲人说自己邀名;骑马上朝觉得太张扬,于是挤在狭小的马车里,好像鸡栖息在笼子里一样。古人曾对此作出评论,明朝有封事,谏臣之心。避人焚谏草,大臣之体,从大众的角度对杜甫谨慎的行为表达了赞许的看法。

(摘编自《保密工作》杂志2020年第8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秦朝以国家法律的形式建立了保密制度,对泄密者有严格的处罚,有专人传送公文,逐步创建了一套相对完整的保密措施。
B.为防止公文在传送过程中被私自拆阅,秦代专职人员要对公文进行“封”的处理,如果私自拆阅,拆阅者就是“罪皆死不赦”。
C.《卫禁律》规定戍守边城者,如有由外私自进入境内者,或由境内私自外出者,而成守者没有发现,法律要判处守卫者和主管者徒刑。
D.唐律从细节层面考虑周全。《杂律》让涉密人员更加严于律己,《卫禁律》《擅兴律》等刑罚制度作出的规定为依法定罪提供了重要依据。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初的保密信息侧重于皇帝本人的行踪、言论,并且还要控制范围,这种保密思想尚未完全成熟,它成为了专制君主驾驭臣民的手段。
B.秦代对公文进行了明确的分类,设置了尚书及其机构,对尚书人选有明确具体的要求,其机构秩序森严,这都有利于公文的安全保密。
C.秦代对档案归档有严格保密要求,档案分正本、副本且存在不同的地方,并规定私自进入禁室偷看、改削档案者的罪行,这样来防止泄密。
D.朱庆余《宫中词》中的“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两句,叙说宫女见面也不能随便说宫中事,怕泄密,可见唐代保密要求的严格。
3.下列各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唐诗中保密文化信息也有诸多隐藏其间”观点的一项是(     
A.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B.真迹进来依数字,别收锁在玉函中。(唐·王建《宫词》)
C.心实有所守,口终不能言。(唐·白居易《访陶公旧宅》)
D.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唐·罗隐《鹦鹉》)
4.材料二运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简要说明。
5.根据材料来看,唐代保密文化在秦朝的基础上有哪些发展变化?
2021-03-15更新 | 34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黑水城文献是指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境内黑水城遗址的古代文献遗存。20世纪初,该文献曾因俄、英等国探险家盗据而流失国外。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考古工作者对黑水城遗址有计划地进行了发掘,并出土了一批文献。由是之故,现今世界上黑水城出土文献的主要救藏就分别有“俄藏”、“英藏”和国内收藏三大部分。

(节选自白滨《黑水城文献的考证与还原》)

材料二:

围绕黑水城文献研究而兴起的专门学问如何冠名呢?或曰黑水城文献的学科定名如何解决呢?笔者以为应该仿效敦煌学,定名为“黑水城文献学”,或者干脆简称为“黑城学”。我们知道,学者们常将黑水城文献与殷墟甲骨文、居延汉简、敦煌文书并称为20世纪初的重大考古新发现,实质上,以上新发现的四大考古新材料,就文献的文字种类和时代构成而言,殷墟甲骨文与居延汉简很类似,黑水城文献则与敦煌文书很类似。殷墟甲骨文是殷商时期的占卜档案遗存,居延汉简是汉代边关军民的实用简册遗存,二者均为单一文字单一王朝文献。敦煌文书是以汉文为主而包括其他多种文字,时代构成是以唐代文献为主而包括其他诸朝文献;黑水城文献则是以西夏文为主而包括其他多种文字,时代构成是以西夏文献为主而包括其他诸朝文献。因此,黑水城文献的学科名称应该仿效包容多种文字多个朝代的“敦煌学”一语而冠名“黑城学”,不应仿效只反映单一文字单个朝代的“殷塘甲骨学”、“汉简学”等语而冠名“西夏学”。一句话,“黑水城文献学”或曰“黑城学”,是准确反映黑水城文族学术研究性质、完全活盖黑水城文献文字种类时代构成而又名实相副的最佳学科名称。

(节选自孙继民《黑城学:一个更为贴切的学科命名》

材料三:

黑水城出土文献中以西夏文献为多数,对于这些西夏历史的珍贵文献,我们应重视对其的翻译、整理、利用和研究。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黑水城出土文献中的大量汉文文书。这些文书,从数量上看,十分可观;从内容上看,十分丰富,包括了多种世俗文书和宗教文献。世俗文书中又包括了西夏、宋、金、元几个朝代,甚至还有更早时期的文献。因此,价值巨大。

首先,黑水城出土汉文文书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与书籍不同,文书是当时应用的文字,用后往往成为“过时无用”之物,难得保在。由是之故,现存世的文书主要是近代出土于地下,如汉晋简牍、敦煌吐鲁番文书,传世的文书主要是徽州文书和清代档案。这些都是历史上形成的原始记录,是未经人为加工,在实际生活中直接形成的真实记录。它们一般都是写本,很少刻本,多是没有复本的孤本。就历史上保存下来的文书而论,在中古时期,宋代文书最为缺乏。敦煌吐鲁番文书主体是唐代,数量较多,虽下限至宋,但宋代文书很少;徽州文书上限是南宋,但宋、元时期的也较少。而黑水城出土的汉文文书主要是宋、西夏、元代的文书,正好填补了宋、元社会文书的稀缺,衔接了中国历史文书的链条。

其次,黑水城出土社会文书有重要的文献和史料价值。近代史学史表明,汉晋木简的发现推动了对汉晋历史的研究;敦煌吐鲁番文书使唐史研究深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并已成为唐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史料;徽州文书在明、清历史研究中的史料价值也日益显现。因此,可以预期,黑水城出土的文书,必将为宋、西夏、元时期社会历史的研究提供崭新的资料,有力地推动其向前发展。

再者,黑水城出土的社会文书,无论是汉文,还是西夏文文书,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尤其是汉文文书无须经过翻译便可使用,文字上少有障碍。因此,学术界使用面更宽,其价值的开发,效益的发挥有更为广阔的空间。也正因为如此,黑水城出土的汉文文书才较早地得到专家们的重视。

(节选自史金波《创建黑水城出土文献研究新的里程碑》)

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关于黑水城文献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内蒙古额济纳旗境内黑水城遗址的古代文献遗存
B.主要收藏在国内,也有少部收藏在俄罗斯和英国。
C.与殷墟甲骨文、居延汉简、敦煌文书并称为20世纪初的重大考古新发现。
D.以西夏文献为多数,也有大量的汉文文书。
2.根据材料二,下列不能作为作者命名“黑城学”理由的一项是(     
A.汉代边关军民的实用简册遗存定名为“居延汉简”。
B.敦煌文献包含多种文字多个朝代因而冠名“敦煌学”。
C.黑水城文献以西夏文为主,也包括其他多种文字。
D.黑水城文献以西夏文献为主,也包括其他朝代文献。
3.根据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晋木简的发现推动了对汉晋历史的研究。
B.敦煌吐鲁番文书使唐史研究深入到新的阶段。
C.徽州文书在明、清历史研究中的史料价值已经日益显现。
D.黑水城出土文书推动了宋、西夏、元社会历史研究的发展。
4.结合材料一二给“黑城学”下个定义。
5.根据材料三,概述作者主张重视黑水城出土文献中的汉文文书的原因。
2020-12-30更新 | 7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