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南省洛阳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一检测语文试题
河南 高三 一模 2020-12-07 80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诗十九首》的人生主题

《古诗十九首》最早收录于南朝萧统《文选》,被刘勰誉为“五言之冠冕”。学界主流意见认为这是作于东汉后期的文人诗,这一意见证据较为充分,其说可从。关于这组诗歌的主题,古人曾有许多议论,自《文选》以来直至明清士人,论者多将诗歌与政治及士人出处相牵合。比如解“浮云蔽白日”一句,李善就认为这是“以喻邪佞之毁忠良”,后人沿着这个视角继续发挥,认为这是远在的逐臣思念君主之辞。近代以来,朱自清、马茂元等学者对《古诗十九首》做了大量的解释工作,纠正了前人的许多错误看法,对诗歌的艺术性研究进行了有益探索。

时至今日,就《古诗十九首》的主题来说,学界仍有不同见解。笔者认为,《古诗十九首》作为一组诗歌,文本内部应当具有一定的共通性,其中贯穿的精神主旨可视为主题所在。而贯穿于整组诗歌的就是对人生的感喟与思索,人生乃其根本的关心所在。笔者尝试从三个方面来阐述。

第一个层面,文士在诗中表达了他们对人生真相的洞察。《古诗十九首》实际上是在谈论人生的痛苦。整组诗的开篇就是“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汉代士人为了追求功名,经常要游学、仕宦,由此导致的与亲人的分别往往达数年甚至更久。因生死而造成的别离非人力所能及,但被迫与相爱的人分离则是人生莫大的无奈。这组诗对别离之情有生动的描绘和展现,充满了浓浓的感伤,感情基调低沉哀婉。其中,我们时常可看到这样哀伤的叹息:“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音响一何悲!弦急知柱促”“徙倚怀感伤,垂涕沾双扉”。可以说,这种低沉的情绪笼罩在整组诗中,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汉末士人的普遍心态。

《古诗十九首》的低沉哀婉基调实际上缘于汉末士人浓烈的生命意识,他们慨叹时光的仓促与生命的易逝,流露出对人生短暂的悲叹。这一点从很多汉乐府诗歌中也可见到。《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对人生有诸多比喻,如“远行客”“飙尘”“朝露”等,他们还以“涧中石”“金石”来作比,突出人生短暂。在汉末诗人的心目中,死亡是人生的归宿,活着是远行。这种浓郁的悲哀也影响了后世的诗歌。

第二个层面,《古诗十九首》表现了文士认清人生真相后产生的幻灭感。正如诗中所写:“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万岁更相送,圣贤莫能度。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人生短暂,如白驹过隙,圣贤亦不能例外。洞察了修仙长生为虚妄后,他们愈发想要去把握和享受现实人生。他们要饮酒,于是说“不如饮美酒”;要宴饮高会,于是说“极宴娱心意”;要耳目之娱,于是说“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要鲜衣良马,于是说“被服筑与素”“何不策高足”……总之,就是“为乐当及时”。及时行乐是他们的一致选择。他们对生活充满了热望,对享受人生抱有极大热忱。

这种幻灭感促使他们要求突破儒家名教的“清规戒律”。

第三个层面,文士在人生幻灭之后还要追寻朴素的人生。因为意识到了人生的有限和虚无,他们不再执着于遥不可及的不朽,转而去追求现实的人生。现实人生中安宁而平淡的日常,成了他们向往的心灵归宿。他们反复歌咏“愿为双鸿鹊,奋翅起高飞”“愿得常巧笑,携手同车归”“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举案齐眉、长相厮守成为了文士最朴素、真挚的愿望。正因为这样,他们对别离尤为敏感,也对其进行了反复书写:“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独宿累长夜,梦想见容辉”“上言长相思,下言久别离”。离别的相思令人倍感痛苦,甚至催人衰老。从《古诗十九首》开始,中国文学中的离别书写始终充斥着悲伤的情绪,同时,离别也成为古代文学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1.下列关于《古诗十九首》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论者多将诗歌主题与政治及士人出处相牵合,近现代朱自清等学者纠正了这一错误看法。
B.这组诗歌的主题朦胧模糊,尽管后代学者对其不断探索,但时至今日,依然没有明确清晰的结论。
C.本文作者认为《古诗十九首》文本内部具有共通性,对人生的感喟与思索贯穿于整组诗歌,应是其主题所在。
D.低沉的情绪笼罩着整组诗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汉末士人在诗歌创作时伤感自身壮志难酬的普遍心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引用李善“以喻邪佞之毁忠良”的说法,并不是为了证明《古诗十九首》的主题是诗歌作者的人生感悟这一观点。
B.文章采用比喻论证方法,用“飙尘”“朝露”“涧中石”“金石”等作比,形象表达了对人生的认知和慨叹。
C.文章在论证过程中大量列举《古诗十九首》中的诗句,以充分翔实的论据使文章观点得到有力支持,让人信服。
D.文章采用总分式结构,将主要观点分成不同层面展开,各层面之间逐次衔接递进,论述脉络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代士人为了追求功名,经常要游学、仕宦,往往长达数年甚至更久,与相爱的人分离,甚至与亲人生死两隔,这是人生莫大的无奈。
B.汉末文人认清人生真相后产生的幻灭感使他们渴求突破儒家名教的“清规戒律”,选择及时行乐,去享受现实人生。
C.古代文士对离别反复书写,离别导致相思,相思使人痛苦,而安宁平淡的日常生活,才是他们真挚的愿望。
D.《古诗十九首》反复书写离别,对离别的悲伤情绪的体悟和抒发,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0年10月14日上午,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在广东省深圳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新形势需要新担当、呼唤新作为,强调从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大局出发,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特区工作开创新局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星心相映”标识醒目,雄壮国歌高亢嘹亮。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明了设立经济特区的重大意义,回顾了“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的改革历程,发出了“与时俱进全面深化改革”“锐意开拓全面扩大开放”的时代强音。

(摘编自雷钟哲《深圳奏响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时代强音》

材料二:

从1.97亿元到26927.09亿元,GDP增长13000多倍;从最高楼仅有3层,到超过100米的摩天大楼近1000栋;从创办第一家股份制中外合资企业,到登记商事主体近320万户,稳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从贫穷落后的小渔村到先进制造业占比超过71%……40年间,从中国改革开放的“探路者”,到新时代的“示范区”,深圳书写了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罕有的奇迹,在这里改革创新大潮不断喷涌。

先进、智能已成为深圳制造的鲜明标签,在超过1万亿元体量中,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分别达71.9%和66.6%;在第三产业中,现代服务业占比超过70%。

40年间,深圳已崛起为继上海、北京之后经济总量全国第三的现代化大都市。而在40年前,与香港山水相连的深圳还只是个贫穷落后的边陲渔村,在地图上难觅其踪。

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设置经济特区,并通过《广东省经济特区暂行条例》,经济特区在中国正式诞生,人类史册中镌刻下了中国共产党一场历史性的伟大觉醒。

这并不是一场注定胜利、志在必得的轻松远征,而是“杀出一条血路”的破釜沉舟,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实事求是,是“敢为天下先”的勇敢突围,是一条在无路中走出的新路、好路。深圳走出的道路,成为“中国道路”最为浓墨重彩的一个缩影。

(摘编自《从改革开放“探路者”到新时代“示范区”——深圳特区40年巨变折射中国道路优越性》

材料三:

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具有实施全面深化改革和试验最高水平开放政策的独特优势。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是党中央着眼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深入研究、统筹考虑、科学谋划作出的战略决策。当今世界正在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更大的逆风和回头浪。在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是推进高水平开放,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根本要求;是深化市场化改革,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的迫切需要;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选择;是支持经济全球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际行动。

(摘编自《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中国改革开放的“探路者”,到新时代的“示范区”,40年间,深圳经济特区经历了“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的改革历程。
B.从贫穷落后的小渔村到经济总量仅次于上海、北京的全国第三大城市,深圳经济特区仅仅用40年的时间就创造了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
C.国家支持在海南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是因为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具有实施这一政策的独特优势,如作为海岛的自然条件。
D.探索、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是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特区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具体体现。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深圳的改革开放之路,既是“中国道路”最为浓墨重彩的一个缩影,又是向世界发出的“锐意开拓全面扩大开放”的时代信号。
B.20世纪80年代,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设置经济特区,深圳等经济特区在中国的正式诞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经历一场历史性的伟大觉醒。
C.40岁的深圳经济特区,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的占比,以及现代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的占比都超过六成,先进、智能成为深圳的鲜明标签。
D.设置深圳等经济特区、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等一系列改革开放举错,无不是党和国家立足国内国际大局,科学谋划作出的战略决策。
6.请结合深圳经济特区的历史意义和国家的新方案,分析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的现实意义。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黄豆飘香

于博

夜色如一块巨大的黑布,把大青山遮盖得严严实实。于放带领抗联小分队一行八个人,悄悄地摸进了卧在山脚下的张油坊屯。

于放率领的这支小分队计划在后天袭击庆城日军军火库。他们在去庆城的路上先赶到堡垒户张海家临时歇脚。

张海家前面两间房是住人的,后面有三间房是油坊,用来加工豆油。眼瞅着要过年了,该加工豆油的都已经加工完了,满屋子弥漫着生豆油的味道。战士们躺在被石磙子碾压得软绵绵的豆秸上,肚子咕咕地叫个不停。

第二天早上,张海馇了一锅玉米面粥,小分队的战士们喝得碗底光。他们多少天都没吃上一顿热乎儿的饱饭了。于放撂下碗筷,让大家吃完赶紧睡觉,养足精神,好摸黑出发,趁天亮前赶到庆城。

下晌,杨大刚睡醒了,揉着眼睛走出了油坊。一开门,见院子里有一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子在抽冰尜儿。杨大刚猜想,这准是张海大哥的儿子。他走上前,和男孩子打了声招呼:“小家伙儿,叫啥?”

“我叫老毛。”

老毛抽冰尜儿时,瞪着眼珠子,咬着嘴唇,透着一股狠劲儿。

“悠着点儿,往回带。”杨大刚不由自主地指挥上了。

老毛是个犟小子,马上不乐意了,停住抽冰尜儿的鞭子:“咋的,你尿性呗?咱俩比啊?”

杨大刚扑哧一下乐了,心想:小嘎牙子,这玩意儿我从小玩到大,整个二佐屯都没有对手,你黄嘴丫子还没褪净,敢跟我叫号?

杨大刚从兜里掏出个子弹壳,金黄铮亮,往老毛眼前一晃:“看见没,这是子弹壳。你要赢了归你。可是我要赢了,你咋整?”

老毛涨红着脸,憋了半天,吭哧出一句话,却让杨大刚眼里放出了亮光。

“你赢了,我给你炒黄豆。”

杨大刚咽了口唾沫,指着老毛问道:“算数?”

老毛瞅了杨大刚一眼,转身跑了。等他回来时,手里端着一个黑瓷碗,里面有少半碗炒黄豆,金黄黄,油汪汪,飘着诱人的香气。

“一局十粒,谁抽的时间长谁赢。”老毛看着豆碗,使劲儿地说道。

“好咧!”杨大刚乐呵呵地答道。话音刚落,挥鞭就抽,那冰尜儿就在冰上跳起舞来。

老毛在一旁数着数。结果,杨大刚赢了。老毛从碗里满不在乎地数出十粒炒黄豆给杨大刚。杨大刚一把塞在嘴里,咯嘣咯嘣地嚼了两下,一下子吞了下去。

“真香!给我鞭子。”杨大刚得意地抽了起来。那冰尜儿在冰上使劲儿地旋转,自然,又是杨大刚赢了。

不长时间,老毛这小半碗炒黄豆都进了杨大刚的肚子里。看着空碗,老毛哇的一声哭了。他哭得非常伤心。

“呜呜,这是我爹好不容易在油榨下面一粒一粒捡的,我就吃了几粒。你都赢去了,我吃啥?呜呜!”

哭声把于放他们惊动了。一帮大人站在院子里,看着抽抽搭搭的老毛,愣是一句话也没说出来。

张海闻声赶来:“你哭啥?愿赌服输,活该!”

老毛一听这话,哭得更来劲儿了。

张海上前拉住老毛:“别哭了,明个儿爸再给你炒一碗不就得了?”

“呜呜,你唬谁呀?咱家一粒黄豆都没有了,呜呜!”

于放瞅着杨大刚,来回走了几趟。最后他站在杨大刚面前,用手指点着杨大刚的脑门儿说:“你小子挺有能耐呀?真是出息了,你看我们抗联战士多有名!”

杨大刚知道自己闯了祸,支支吾吾地说道:“怨我,怨我嘴馋。队长,你处分我吧!”

“杨大刚,你以为这是处分就能过去的事儿?往小了说,你这是欺负小孩儿,往大了说,你这是违反革命纪律。咱们抗联为啥能活着?因为有无数像张大哥这样的群众支持我们。来人,把他给我绑喽。”

两个战士闻声上前,下了杨大刚腰间的匣子枪。张海急了:“队长,多大个事儿,多大个事儿?明天你们还要打庆城,不能临阵斩将啊!”

杨大刚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队长,你让我打完庆城,我这一百多斤随你便,我若皱一下眉头,我就不是抗联的人!”

“好,这笔账我给你记着,完事儿咱们再算账!”

1945年8月15日,东北光复。

在抗联烈士陵园里,于放端着一碗炒黄豆,慢慢地走到一座烈士墓前。他蹲下身去,把炒黄豆放在了墓碑前,两行热泪滚落下来:“大刚,我们胜利了,可你在夜袭庆城的时候就走了。你别怨我,因为半碗炒黄豆,我要收拾你。这回你放心,等全国解放了,我一定脱下军装,去种好多好多的黄豆,到时候,兄弟,你可劲儿造!”

多少年过去了,每到清明节,杨大刚烈士的墓碑前,都放着一碗炒黄豆,金黄黄,油汪汪,飘着诱人的香气。

(选自《海燕》2020年第6期,有改动)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按照时间顺序来讲述故事,这从“第二天早上”“下晌”“1945年8月15日”“多少年过去了”等词语可以看出,顺叙手法使全文脉络清晰。
B.杨大刚因为贪图吃到老毛的炒黄豆提出和他比赛抽冰尜儿,结果吃光了老毛的炒黄豆,但他忘了组织纪律,这正是于放要处置他的原因所在。
C.虽然老毛是个次要人物,但是小说对他进行了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把一个十二三岁小孩争强好胜、犟劲十足的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
D.小说两处写到炒黄豆“金黄黄,油汪汪,飘着诱人的香气”,第一处意在表现炒黄豆对杨大刚的诱惑,第二处则表现了战友对杨大刚的怀念。
8.小说在叙事过程中是怎样处理详略的?为什么要这样处理?
9.小说是虚构的,又是生活的真实反映,请从“虚构”与“真实”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顾况。况能文,而性浮薄,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贞元十四年,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授盩厔县尉。居易所著歌诗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闻禁中。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说言,二年,召入翰林为学士。三年,拜左拾遗。上欲加河东王锷平章事,居易谏曰:“锷诛剥民财,以市恩泽,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请罢河北用兵,凡数千百言,皆人之难言者。五年,除京兆府户曹参军。十年七月,贬为江表刺史,追诏授江州司马。十三年冬,量移忠州刺史。十四年三月,停舟夷陵,时季弟行简从行。冬,召还京师,明年,知制诰,加朝散大夫,始著绯。长庆元年,穆宗亲试制举人,又与贾餗、陈岵为考策官。凡朝廷文字之职,无不首居其选。求外任,除杭州刺史。秩满,除太子左庶子。宝历中,复出为苏州刺史。文宗即位,征拜秘书监。九月,召居易与僧、道对御讲论。居易论难锋起,辞辨泉注,上疑宿构,深嗟挹之。居易初入翰林,蒙英主特达顾遇,颇欲奋厉效报,苟致身于訏谟之地,则兼济生灵。蓄意未果,流徙江湖,几沦蛮瘴。自是宦情衰落,无意于出处,唯以吟咏情性为事。大和已后,凡所居官,未尝终秩,率以病免。会昌中,以刑部尚书致仕。与香山僧结香火社,每肩舆往来,白衣鸠杖。大中元年卒,时年七十六。居易尝写其文集送江州东西二林寺洛城香山圣善等寺无子以其侄孙嗣遗命不归下邦可葬于香山家人从命而葬焉

(节选自《旧唐书·白居易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居易尝写其文集/送江州东西二林寺/洛城香山圣善等寺/无子/以其侄孙嗣/遗命不归下邦/可葬于香山/家人从命而葬焉/
B.居易尝写其文/集送江州东西二林寺/洛城香山圣善等寺/无子/以其侄孙嗣/遗命不归下邦/可葬于香山/家人从命而葬焉/
C.居易尝写其文/集送江州东西二林寺/洛城香山圣善等寺/无子/以其侄孙嗣遗命/不归下邦/可葬于香山/家人从命而葬焉/
D.居易尝写其文集/送江州东西二林寺/洛城香山圣善等寺/无子/以其侄孙嗣遗命/不归下邦/可葬于香山/家人从命而葬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量移,在古代大多是指官吏因罪被贬谪到远方,遇赦酌情调迁近处任职。
B.古代常用“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长幼之序,“季弟”都指在兄弟中排行第四。
C.著绯,穿红色的官服;古代用不同颜色的官服,表示官吏品级的高低。
D.古代官吏的任期也有年限,“秩满”指任期届满,与文中“终秩”同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居易初心远大,诗文针砭时弊。他入仕之初常存兼济天下之心,他写的讽喻诗备受有识之士推崇,甚至传进了宫中,他也由此得到皇帝看重,受召官拜左拾遗。
B.白居易敢言直谏,图报知遇之恩。他敢于直言不讳地揭发一方大员盘剥民财,博取恩宠的丑恶,也能洋洋洒洒进人们难以出口之言,可算是不计利害,尽忠职守。
C.白居易文才横溢,也曾得到赏识。他帮助穆宗选拔人才,处理朝廷的文字工作;在御前讲佛论道,辩才无碍,让皇帝简直觉得他事先有所准备,因此得到文宗的赞叹。
D.白居易生不逢时,晚年独善其身。他还没来得及实现夙愿,中途就遭逢贬谪,几乎命丧南方;仕途几经沉浮,退职后和香山僧人来往频繁,过起了闲云野鹤般的生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
(2)自是宦情衰落,无意于出处,唯以吟咏情性为事。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寻菊花无有,戏作

辛弃疾

掩鼻人间臭腐场,古来惟有酒偏香。自从来住云烟畔【注】,直到而今歌舞忙。

呼老伴,共秋光。黄花何处避重阳?要知烂漫开时节,直待西风一夜霜。


【注】本词作于词人受排挤闲居江西上饶铅山期间,此间的住处依山临水,云烟缥缈。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陶渊明离开“樊笼”复返自然一样,词人也视官场如“臭腐场”,决然退隐山林。
B.词人闲居乡间,饱览山水云烟,饮酒赋诗,且歌且舞,尽显潇洒的气派和欣悦情怀。
C.适逢重阳,词人与老伴登高共赏秋光,虽然“寻菊花无有”,却诗兴不减,遂作此篇。
D.本词语言轻快诙谐,不避浅俗,故名“戏作”,但内蕴丰富,别寓郁愤不羁的情绪。
15.下片中的菊花形象寄寓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请具体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卫风·氓》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运用“比”的手法,暗喻凡事都有边际,而女子嫁到夫家却遭受无穷无尽的痛苦。
(2)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记述自己匆匆离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自己希望朝廷能像汉文帝赦免魏尚一样,对自己委以重任。
2020-12-03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一检测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较易(0.8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日前,抖音在江西景德镇正式发布“看见手艺”扶持计划,扶持对象包括国家认定的“大师”级手艺人,也包括大量普通的传统手艺人和创新型手艺人。根据该计划,抖音将利用短视频直播和平台优势,通过流量扶持、费用优惠、直播基地服务等多项举措,_______________传统手工艺传播发展。

手艺也称“传统工艺”,是具有历史传承和民族或地域特色、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主要使用手工劳动的制作工艺及相关产品,是创造性的手工劳动和因材施艺的个性化制作。中国传统工艺源远流长,但随着工业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批量生产、价格低廉、种类繁多的工艺制品大量_______________传统手工艺品的市场,(       )以弘扬传统文化为目的,以切实可行的方式“看见”传统工艺,大力扶持传统工艺传承发展,已是_______________

发布“看见手艺”扶持计划的抖音,切中了传统工艺亟待支持和保障、更多人亟须“看见”。而短视频和电商平台参与扶持传统手艺,本身也得益于手艺天生具有适合视频和直播传播的特点——不仅可以精确展现作品细节,还可以直播作品制作过程,高清大屏的沉浸式体验,让观众更加真实可感。_______________专家所说,“传统手工艺品的艺术文化价值既体现在产品的形态设计上,也体现在制作过程和工艺历史等背后的故事里。”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助力       挤压       重中之重       诚如
B.协调       挤压       重中之重       譬如
C.协调       挤占       当务之急       譬如
D.助力       挤占       当务之急       诚如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少传统手工艺品的市场由此衰落。
B.造成传统工艺从业者的恐慌。
C.与传统手工艺品并驾齐驱。
D.不少传统工艺由此衰落甚至失传。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发布“看见手艺”扶持计划的抖音,切中了传统工艺亟待支持和保障、亟须被更多人“看见”。
B.发布“看见手艺”扶持计划的抖音,切中了传统工艺亟待支持和保障、亟须被更多人“看见”的现实需求。
C.抖音发布“看见手艺”扶持计划,切中了传统工艺亟待支持和保障、亟须被更多人“看见”的现实需求。
D.抖音发布“看见手艺”扶持计划,切中了传统工艺亟待支持和保障、亟须被更多人“看见”。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出于健康观念,现在许多人都追求低脂饮食,而说到脂肪,人们往往想到肉类中的脂肪含量较高。那么,_________?其实,低脂饮食只是不建议吃肥肉、动物内脏、禽畜肉皮等;至于鱼肉、禽畜瘦肉等,不但脂肪含量不高,而且其所含的脂肪对保护心脑血管和提高视力有益,反倒应该常吃。实际上,_________,它能够储存物质,提供热能,维持体温,还能协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等。由此看来,健康饮食并不等于食物中的脂肪含量越低越好,_________,人体才能获得必需的营养支持,保证机体的健康运行。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较难(0.4)
名校
21. 下面是某博物馆公告的初稿,其中存在多处用语和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情况,请指出并改正。

××博物馆公告

在国庆长假“十一黄金周”莅临之际,我们在广泛垂询公众意见的基础上,决定自2020年10月1日起,将每日预约进馆人数上调至3000人次。观众可提前三天在该博物馆官网预约参观,并于预约时间佩戴口罩、出示本人身份证(或学生证、户口本等)、预约码、健康码进馆参观。若预约额度已满,则请另行择日预约,由此给您造成的不便,我们表示歉意,希望大家予以合作。

××博物馆办公室

2020年9月25日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22.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某网络平台评选出“中国最牛三位校长”,得到广泛的响应和认可。他们分别是:

张鹏飞,山西省临猗县西关小学校长,坚持倡导幸福教育,在课间带领师生跳鬼步舞,既锻炼了身体,又舞起了孩子们青春的热情。相关视频在网上点击几亿次。

吴志攀,北京大学副校长,霸气地告诉学生:“你是北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了就去扶,要是讹你,北大法律系给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败诉,北大替你赔偿!”他的话,温暖了学子们向阳的心,也给了社会以力量。

叶志平,四川省安县桑枣镇桑枣中学原校长,四处筹资,加固本是危房的教学楼,并坚持进行安全教育,坚持组织紧急疏散演习。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时,该校2300多名师生仅用1分36秒全部安全逃生,无一伤亡。


班级计划举行当代人物评价会,围绕上述三个人物展开讨论。三位校长中,你感触最深的是谁呢?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0-12-03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一检测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试卷题型(共 10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3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3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30.65学术论文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论述类文本
4-60.4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分析篇章结构  评价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非连续性文本
7-90.4其他小说  分析结构,概括主题  分析情节、语段的作用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30.4刘昫等  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翻译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4-150.4词  分析、理解古诗内容  古诗中的事物形象  评价思想内容
四、名篇名句默写
16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7-190.85一般词语  辨析并修改病句  连贯  熟语(含成语)选择题组
200.65情境补写  连贯语言表达
210.4一般词语  标点符号  得体语言表达
六、作文
220.4材料作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