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脱脱等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55 题号:1246951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业并州太原人幼善骑射好吹猎所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继元既降,帝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师还,授郑州刺史。帝以业老于边事,复迁代州兵马都部署。契丹入雁门,业领麾下数千骑由小径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自是,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主将戍边者多忌之,有潜上谤书斥言其短,帝览之皆不问。雍熙三年,大兵北征,以潘美为行营都部署,命业副之,以王佚护其军。诸军连拔云、应、寰、朔四州。未几,诏迁四州之民于内地,令美等护之。时契丹复陷寰州,业谓美曰:“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佚曰:“领数万精兵而畏懦如此。但趋雁门北川中,鼓行而往。”业曰:“不可,此必败之势也。”

侁曰:“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业曰:“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将行,谓美曰:“此行必不利。”因指陈家谷口曰:“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侯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遗类矣。”美即与侁领麾下兵阵于谷口,自寅至巳,使人登台望之,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业力战,自午至暮,至谷口,望见无人,即附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逐为契丹所擒,其子廷玉亦没焉,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节选自《宋史·杨业传》


【注】①刘崇:后汉的开国帝王。②继元:后汉末代帝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杨业/并州太原人/幼善骑射好政猎/所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
B.杨业/并州太原人/幼善骑射/好政猎/所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
C.杨业/并州太原人/幼善骑射好吹猎/所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
D.杨业/并州太原人/幼善骑射/好政猎/所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分)
A.“太宗”是中国古代帝王庙号,开国皇帝庙号通常为太祖或高祖,第二代庙号多为太宗。
B.“麾下”,将旗之下。代指部下,也可用来作为对将帅的敬称。
C.“雍熙”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
D.“自寅至巳”,古代常以干支纪年纪月纪日,这里是用天干纪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业年少有为,英勇无敌。他二十岁就开始在后汉任保卫指挥使,凭借骁勇闻名,连续升迁至节度使,多次立下战功,被人称赞为"无敌"。
B.杨业声名远播,得到重用。他在后汉时名声已经传到宋朝,投降后宋朝皇帝召见他,让他担任要职,因为他熟悉边关事务,又调往代州任职。
C.杨业善于指挥,威震边关。契丹进入雁门关,他率军从小路绕到契丹侧翼,大败契丹,此后契丹人看到他的军旗就带兵离开,不敢与他作战。
D.杨业忠心耿耿,一心报国。契丹攻陷寰州,他反对与契丹作战,王侁怀疑他另有图谋,他为表明清白与勇敢,决定出战,兵败被俘,绝食而死。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
(2)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
5.杨业最后一战为什么失败?请简要说明。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郭廷谓,字信臣,徐州彭城人。父全义,仕南唐为濠州观察使。廷谓幼好学,工书,善骑射。补殿前承旨。周世宗攻淮右,南人屡败,城中甚恐,廷谓与州将黄仁谦为固御之计。周师遣谍以铁券及其垒,廷谓拒之。城中负贩之辈率不逞,廷谓虑其亡逸,籍置大寺,遣兵守之,给日食,俾制防城具。以故周师卒不得觇城中虚实。周师为浮梁涡口,廷谓语仁谦曰:“此濠、寿之患也。今夏久雨,淮流泛溢,愿假舟兵二千,断其桥,直抵寿春。”仁谦初沮其议,不得已从之,即轻棹衔枚抵其桥,悉焚之。周师大衄,死者不可计,焚其资粮而还。以功授武殿使。周师退保定远,又募壮士为负贩状入定远,侦军多寡及守将之名。廷谓曰:“是可图也。”又籍乡兵万余及卒五千,日夕训练,依山衔枚设伏以破之,周师大溃。及紫金山之战,南唐诸将多归降者,独廷谓以全军还守濠州,追不能及。时濠守欲弃城走,廷谓止之。俄加本州团练使,缮戈甲,治沟垒,常若敌至。是秋,周师复至夜出敢死士千余袭周营焚头车洞屋周师蹂躏死者甚众既而援兵不至周师急击廷谓集诸军垒门之外南望大恸而降于周。至山阳,见世宗,特加宴劳,拜亳州防御使。宋初,从征上党,再知亳州。两川平,冯瓒知梓州,为仆夫所讼,召廷谓代之。州承旧政,有庄宅户、车脚户,皆隶州将,鹰鹞户日献雉兔,田猎户岁入皮革,又有乡将、都将、镇将辈互扰闾里,廷谓悉除之。开宝五年卒,年五十四。廷谓性恭谨,事母以孝闻,未尝不束带立侍。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三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周师复至/夜出/敢死士千余袭周营/焚头车洞屋/周师蹂躏死者甚众/既而援兵不至/周师急击廷谓/集诸军垒门之外/
B.周师复至/夜出敢死士千余袭周营/焚头车洞屋/周师蹂躏死者甚众/既而援兵不至/周师急击/廷谓集诸军垒门之外/
C.周师复至/夜出/敢死士千余袭周营/焚头车/洞屋周师蹂躏死者甚众/既而援兵不至/周师急击/廷谓集诸军垒门之外/
D.周师复至/夜出敢死士千余/袭周营/焚头车洞屋/周师蹂躏死者甚众/既而援兵不至/周师急击廷谓/集诸军垒门之外/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唐,五代十国时期李昇在江南建立的政权,定都江宁,其末帝就是词人李煜。
B.铁券,是古代皇帝赐给功臣、重臣,允其世代享有优厚待遇的约定性质的凭证。
C.世宗,后周皇帝柴荣的庙号,庙号是古时君主、大臣死后在太庙供奉所称的名号。
D.闾里,乡民聚集生活之地,即乡间。古时五家为邻,五邻为里,二十五家也称闾。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廷谓较为忠贞。周人拿铁券劝他投降,他拒绝;多数将领降周时,他不肯投降;战到最后,感到彻底绝望时,才大哭降周。
B.郭廷谓能征善战。周师退保到定远之后,他招募壮工化装前往侦察,得到定远周军的情况后,他认真训练,后前往偷袭,大败周军。
C.郭廷谓颇有远见。在紫金山大战之后,他全军撤回濠州,缮甲治沟,提前整顿城防,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D.郭廷谓有爱民心。梓州沿袭旧制,车脚户、庄宅户等属州将管辖,鹰鹞户、田猎户要给州将进贡,他上任后,将这些规定全都废除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城中负贩之辈率不逞,廷谓虑其亡逸,籍置大寺,遣兵守之,给日食,俾制防城具。
(2)此濠、寿之患也。今夏久雨,淮流泛溢,愿假舟兵二千,断其桥,直抵寿春。
2020-02-07更新 | 5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①王化基,字永图,镇定人,太平兴国二年,举进士,为大理评事,通判常州。迁太子右赞善大夫、知岚州,时赵普为相,建议以骤用人无益于治,改淮南节度判官,入为著作郎。迁右拾遗,抗疏自荐,太宗览奏曰:“化基自结人主,慷慨之士也。”召试,制诰,以右谏议大夫御史中丞,一日,侍便殿,问以边事,对曰:“治天下犹植木焉所患根本未固固则枝干不足忧。朝廷治,则边何患乎不安?”

②化基尝慕范滂为人,献《澄清略》,言时事有五,其“择远官略”曰:“负罪之人,多非良善,贪残凶暴,无所不至,若授以远方牧民之官,其或怙恶不,恃远肆毒。小民罹殃。卒莫上诉。甚非抚绥远人之意也。若自今以往,西川、广南长吏不任负罪之人,则远人受赐矣。”

③书奏,太宗嘉纳之。

④初,柴禹锡任枢密,有奴受人金,而禹锡实不知也,参知政事陈恕欲因以中禹锡。太宗怒,引囚讯其事,化基为辨其诬。太宗感悟,以化基为长者。至道三年,超拜参知政事。大中祥符三年,卒,年六十七。赠右仆射,谥惠献。化基宽厚有容,喜愠不形,僚佐有相凌慢者,辄优容之。在中书,不以荫补诸子官,然善教训,故其子举正、举直,举善,举元皆有所立。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五》,有删减)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制诰                                     (2)则边何患乎不安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以右谏议大夫御史中丞(     )
A.权力       B.权宜       C.权变       D.暂代官职
(2)其或怙恶不(     )
A.悔改       B.次序       C.羞耻       D.关怀百姓
3.把第2段中的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小民罹殃,卒莫上诉,甚非抚绥远人之意也。
4.第一段划线部分有两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两处标识出来。
治天下犹植木焉所患根本未固固则枝干不足忧
5.选取第4段在叙事方面的一个特点加以评析。
6.第④段记载王化基“谥惠献”,你认为“谥”的内容准确吗?请说明理由。
2021-04-22更新 | 13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仇悆,字泰然,益都人。大观三年进士,授邠州司法,谳狱详恕,多所全活,为邓城令,满,耆幼遮泣,不得去。

调高密。俗尚嚣讼,悆摄县事,剖决如流,事无淹夕,民至怀饼饵以俟决遣。剧寇起莱密间素闻悆名戒其党毋犯高密境民赖以安密卒闭关叛掠害官吏几尽独呼曰无惊仇公。

以淮西宣抚知庐州。刘豫子麟合金兵大入,民情汹惧。时金人出入近境,悆求援于宣抚司,不报。又遣其子自间道赴朝廷告急,虽旌其子以官,而援卒不至。帝方下诏亲征,而诏亦不至淮甸,喧言将弃两淮为保江计。念录诏语揭之郡县,读者至流涕,咸思自奋。监押阎仅死于贼,余众来归,州帑匮竭,无以为赏,悆悉引班坐,犒以酒食,慰劳之,众皆感励。募庐、寿兵得数百,益乡兵二千,出奇直抵寿春城下,敌三战皆北,却走度淮。

麟复以步骑数千至合肥,谍言兀术为之殿,人心怖骇,不知所为。会京西制置使遣牛皋统兵适至,悆顾左右曰:“召牛观察来击贼。”皋素勇甚,以二千余骑驰出,短兵相接,皋免大呼曰:“我牛皋也,尝四败兀术,可来决死。”寇畏其名,遂自溃。以悆克复守御功,加徽猷阁待制。

初, 宣抚司既不以一卒援诸郡,但令焚积聚,弃城退保,文移不绝于道,又请张浚督行之。浚檄悆度其宜处之,悆谓:“残破之余,兵食不给,诚不能支敌。然帅臣任一路之责,誓当死守。今若委城,使金人有淮西,治兵舰于巢湖,必贻朝廷忧。”力陈不可,浚韪其言,而卒全活数州之众。寻诏诣阙,军民号送之。积官至左朝议大夫,爵益都县伯。卒,赠左通议大夫。

(节选自《宋史•仇悆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剧寇起莱密间/素闻悆名/戒其党毋犯高密境民/赖以安/密卒闭关叛掠/害官吏几尽/独呼曰/无惊仇公/
B.剧寇起莱密间/素闻悆名/戒其党毋犯高密境/民赖以安/密卒闭关叛掠/害官吏几尽/独呼曰/无惊仇公/
C.剧寇起莱密间/素闻悆名/戒其党毋犯高密境/民赖以安/密卒闭关/叛掠害官吏几尽/独呼曰/无惊仇公/
D.剧寇起/莱密间素闻悆名/戒其党毋犯/高密境民赖以安/密卒闭关叛掠/害官吏几尽/独呼曰/无惊仇公/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秩,指官吏的俸禄,也指官吏的品级。本文中的“满秩”指官吏任期结束。
B.丞,指古代辅佐帝王的最高官吏,也指各级长官的副职,如府丞、县丞等。
C.殿,后也。古代行军时,处在前面曰启,处在最后曰殿,如殿后、殿军等。
D.胄,中国古代将士防护胸部的装具。常与护体的铠甲配套使用,称“甲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仇悆宽厚待民,深受爱戴。他在邠州任职期间,审理案件非常谨慎宽厚,保全了许多人;担任邓城令,离任时百姓拦路哭泣,不愿意让他走。
B.仇悆临危受命,善励士民。在朝廷将要放弃两淮以保全长江时,仇悆抄写诏书公布到郡县,读到的人都流下眼泪,都想自告奋勇去杀敌。
C.仇悆遭遇强敌,善于借力。敌兵进犯合肥,人心惶恐,他请曾四败兀术的将领牛皋御敌,敌兵害怕牛皋,争相逃命。他因功加徽猷阁待制。
D.仇悆恪尽职守,力陈保城。针对宣抚司三令五申弃城退守的命令,他据理力争,认为将帅应坚守职责,誓死守卫淮西,终使数州之众得以保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益乡兵二千,出奇直抵寿春城下,敌三战皆北,却走度淮。
(2) 今若委城,使金人有淮西,治兵舰于巢湖,必贻朝廷忧。
2020-05-26更新 | 37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