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脱脱等 > 《宋史》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82 题号:1247538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载,字子厚,长安人。少喜谈兵,至欲结客取洮西之地。年二十一,以书谒范仲淹,一见知其远器,乃警之曰:儒者自有名教可乐,何事于兵。因劝读《中庸》。载读其书,犹以为未足,又访诸释、老,累年究极其说,知无所得,反而求之《六经》。尝坐虎皮讲《》京师,听从者甚众。一夕,二程至,与论《易》,次日语人曰:比见二程,深明《易》道,吾所弗及,汝辈可师之。撤坐辍讲,与二程语道学之要,涣然自信曰:吾道自足,何事旁求。于是尽弃异学,淳如也。

举进士,为祈州司法参军、云岩令。政事以敦本善俗为先,每月,具酒食,召乡人高年会县庭,亲为劝酬。使人知养老事长之义,因问民疾苦,及告所以训戒子弟。

熙宁初,御史中丞吕公著言其有古学,神宗方一新百度,思得才哲士谋之,召见问政道,对曰:为政不法三代者,终苟道也。帝悦,以为崇文院校书。

移疾屏居南山下,终日危坐一室,左右简编,俯而读,仰而思,直得则识之,或中夜起坐,取烛以书,其志道精思,未始须臾息,亦未尝须臾忘也。敝衣蔬食与诸生讲学每告以知礼成性变化气质之道学必如圣人而后已以为知人而不知天求为贤人而不求为圣人此秦汉以来学者大蔽也

因吕大防之荐,诏知太常礼院。与有司议礼不合,复以疾归,中道疾甚,沐浴更衣而寝,旦而卒。贫无以敛,门人共买棺奉其丧还,翰林学士许将等言其恬于进取,乞加赠恤。诏赐馆职半

载学古力行,为关中士人宗师,世称为横渠先生。著书《西铭》曰:乾称父而坤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程颢尝言:《西铭》扩前圣所未发,与孟子性善养气之论同功,自孟子后盖未之见。

嘉定十三年,赐谥曰明公。淳祐元年封郿伯,从祀孔子庙庭。

(选自《宋史·张载传》,有删节)


【注】 ①二程:即程颐、程颢,他们兄弟二人都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敝衣蔬食/与诸生讲学/每告以知礼成性变化气质之道/学必如圣人/而后已以为知人/而不知天/求为贤人/而不求为圣人/此秦汉以来学者大蔽也/
B.敝衣蔬食/与诸生讲学/每告以知礼成性变化气质之道/学必如圣人而后已/以为知人而不知天/求为贤人而不求为圣人/此秦汉以来学者大蔽也/
C.敝衣蔬食与诸生/讲学每告以知礼成性/变化气质之道/学必如圣人而后已/以为知人而不知天/求为贤人而不求为圣人/此秦汉以来学者大蔽也/
D.敝衣蔬食/与诸生讲学/每告以知礼成性/变化气质之道/学必如圣人/而后已以为知人/而不知天求/为贤人而不求为圣人/此秦汉以来学者大蔽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易》,“六经”之一,广大精微,包罗万象,是传播儒家思想的著作中最古老、最深邃的经典。
B.吉,文中指“朔日”,即农历每月初一,还有吉祥、吉利或古代祭祀鬼神的礼仪等意。
C.赙,本义是不拘形式或不限定财物种类的资助,文中指拿钱财帮助别人办理丧事。
D.从祀,即配享,宗庙祭祀中常设的、次于主祭祀对象但与其密切关联的祭祀对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载天资聪明,为人谦虚好学。他年轻时投书拜谒范仲淹,范认为他能成大器,勉励他读《中庸》,多钻研儒学;他和二程谈论《易》后,让听讲之人拜二程为师。
B.张载以民为本,引导民俗向善。在作云岩县令时,处理政事以“敦本善俗”为先,每月吉日召集乡里老人到县衙聚会,亲自劝酒招待,倡导社会良好风尚。
C.张载潜心苦读,教导学生。他称病隐居南山,整日端坐房中,俯读仰思,有心得就记下来,有时半夜坐起来,点上蜡烛书写,告诉弟子学习要以圣人的标准为要求。
D.张载学古力行,开宗立说。他学习古道并身体力行,在其著述中他认为天地充塞身体,百姓是同胞,万物是朋友,和孟子的性善养气说接近,被关中士人奉为宗师。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人知养老事长之义,因问民疾苦,及告所以训戒子弟。
(2)贫无以敛,门人共买棺奉其丧还,翰林学士许将等言其恬于进取,乞加赠恤。
5.张载学古力行,其“学古”在文中具体表现是什么?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褒禅山亦谓之华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乙)王安石介甫,抚州临川人。父益,都官员外郎。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擢进士上第,签书淮南判官。旧制,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否。再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通判舒州。文彦博为相,荐安石恬退,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寻招试馆职,不就。修荐为谏官,以祖母年高辞。修以其须禄养言于朝,用为群牧判官,请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入为度支判官,时嘉祐三年也。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者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者也。”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慧少年。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终神宗世不复召,凡八年。

(《宋史·王安石传》,有删改)

1.下列对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再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
B.再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
C.再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
D.再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
2.下列对乙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每三年一次会集各省举人在京城举行的考试,考中者称为进士。
C.通判:职官名。宋初:为制衡各地权势过大的藩镇,乃派朝臣通判府、州的军事,和地方主官共同管理政事。有考察知府或知州忠贞程度的任务。
D.嘉祐:宋仁宗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安石记忆力超群,文思非常敏捷,写的文章非常精妙,而且口才非常好,在辩论时常常旁征博引,把对方说得心服口服。
B.王安石任签书淮南判官期满后,并没有像其他官员一样,按照惯例进献文章要求考试馆阁职务,这表现了他特立独行的性格。
C.王安石任地方官时就采用把官仓中的谷借贷给百姓、百姓秋后加息偿还等方法,积累了许多变法的经验,这体现了王安石务实的工作作风。
D.王安石很早就有变法的思想,他在当政后就推行变法,变法虽遭到了朝廷中许多官员的反对,但这并没有动摇他变法的决心。
4.将甲、乙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2)寻招试馆职,不就。修荐为谏官,以祖母年高辞。
2021-04-02更新 | 6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世力农。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未弥月,河决内黄,水暴至,母姚抱飞坐瓮中,冲涛及岸得免,人异之。

少负气节,沈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武《兵法》。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父义之,曰:“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

宣和四年,真定宣抚刘韐募敢战士,飞应募。遣百人伏山下,自领数十骑逼贼垒。贼出战,飞阳北,贼来追之,伏兵起,先所遣卒擒俊及进和以归。

从浩解东京围,与敌相持于滑南,领百骑习兵河上。敌猝至,飞麾其徒曰:“敌虽众,未知吾虚实,当及其未定击之。”乃独驰迎敌。有枭将舞刀而前,飞斩之,敌大败。秉义郎,隶留守宗泽。战开德、曹州皆有功,泽大奇之,曰:“尔勇智才艺,古良将不能过,然好野战,非万全计。”因授以阵图。飞曰:“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泽是其言。

七年,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太尉,继宣抚使兼营田大使。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B.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 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C.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D.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氏春秋》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史书,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B.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会举行加冠礼,叫做“冠”,一般在二十岁,泛指成年。“未冠”则指未满二十岁,未成年。
C.古人有时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一天的时辰,“酉”时是相当于现在的北京时间17时至19时。
D.“迁”指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左迁”则为降低官职。“拜”指授与官职;任命。“除”意思是辞去官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岳飞出生未满一个月,黄河在内黄决堤,母亲姚氏抱着他坐在瓮里逃难,被奔腾的波涛冲上岸,免遭死祸。
B.岳飞带兵操练,敌人突然出现。岳飞趁他们立足未稳单人匹马飞驰迎战,杀了舞刀上前的猛将,大败敌人。
C.岳飞认为古人的阵法非常重要,是兵法的常规,运用的巧妙,在于将领本人要把古人的阵法牢记在心。
D.岳飞指出,平庸低劣的马肚量小,对食水从不挑剔,摄取的食物虽少却容易饱,喜爱逞强但却外强而中干。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父义之曰: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
(2)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2018-04-25更新 | 8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由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勿丧耳。

[乙]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扞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曰:国亡不能捄,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注】①弘范:元军元帅。②扞(hàn):保卫。③泫(xuàn)然:水滴下的样子。④捄:同“救”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故患有所不   辟:________(2)天祥泫然出   涕:_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2)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3.请从乙文中分别找出最能体现文天祥“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句子。
答:①富贵不能淫:
②威武不能屈:
4.乙文中文天祥的所作所为印证了甲文中的哪句话?
5.请结合文体特点,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何不同?
2023-03-01更新 | 2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