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实用类文本常设考点 >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题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52 题号:1248678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自2018年7月6日起,美中给对方商品加征关税的措施正式生效。据统计,美方公布的340亿美元征税产品清单中,有200多亿美元,占比约59%是在华外资企业的产品,其中,美国企业占有相当比例,涉及汽车类商品28项,包括小客车、货车、越野车、汽车零部件等。中国于7月1日正式降低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进口关税,汽车整车税率降至15%。随着较量升级,目前美国产的汽车关税从15%上涨到40%。

今年上半年,我国对美货物贸易出口增长5.4%,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13.9个百分点。其中,6月对美出口增长3.8%,增速下降23.8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上半年,我国对美出口机电产品增长8%,占同期我国对美出口总值的62.6%。中商产业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1~5月中美贸易进出口总值15746.8亿元,同比增长5.3%。

(《中美贸易战进行时:关税再升级对中美车市影响分析》,中商情报网2018年7月9日)

材料二:

从企业层面看,经贸摩擦对部分外向型企业有冲击,可能带来成本增加、订单下降等问题,企业面临减产歇业、调整重组的挑战。电子通信、电气机械、木材加工、化学产品等行业企业受影响相对较大。不过,同时要看到,一方面美国对我国部分出口商品加征关税,将逐步向着产业链和价值链上下游传导,最终结果会由出口商、上游原材料和零部件供货商以及美国采购者公担。另一方面,我国商务部已明确表示,在反制措施中增加的税收收入将主要用于扶持受损企业及员工、鼓励企业调整进口结构等,努力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前不久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下半年把稳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这也充分反映出中方对经贸摩擦的充分评估和积极应对。

从国内消费看,中美经贸摩擦带来的影响可控。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认为,中美经贸摩擦对中国老百姓的影响并不大。比如大豆,从美国进口的大豆占比已经不到三分之一,而且美国大豆在我国只能用来榨油,表现在豆油价格可能会上升。我国现在进口一吨大豆加上关税的价格为3750美元,比原来多了750美元,平摊到每公斤,豆油价格可能高几元钱,对老百姓生活的影响不大。不过,去年进口猪肉价格为每公斤10元至11元,今年加征关税以后为每公斤17元至18元,猪肉价格上涨会带来一定影响,但牛羊肉、鸡肉、鱼肉等都可以替代。

(摘编自《中美贸易战会给我们带来多大影响?》,《经济日报》2018年8月12日)

材料三:

中国在贸易战过程中,一方面与美国针锋相对,一方面争取国际社会支持。一是调整改善与周边国家关系,加强双边经济合作。二是将争端诉诸世贸组织,寻求世贸组织规则和国际典论支持。三是在反制美国,对美国大豆加征25%关税的同时,豁免了包括印度等国家大豆和动物饲料的进口关税。四是继续推进双边和多边自由贸易。2002年以来,我国已经与24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16个自由贸易协定,目前正在进行的自贸区谈判有13个,与10个国家开展自贸协定联合科研或升级联合研究。

我国货物出口的40%、高科技产品出口的2/3都是在华外资企业实现的。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对中国的贸易制裁在不同程度上会转化为对自己企业的“制裁”。因贸易战引起成本上升,一些受影响的美国企业已开始减产或裁员,有的企业正在谋划把生产线迁出美国。美国商会发出警告称,共计260万个美国就业岗位可能面临风险。中国对等对美国农产品加征关税后,美国农业遭受较大损失,已迫使特朗普政府不得不给农场主补贴。对原产于美国的汽车加征关税,美国汽车对华出口受到影响,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受到挤压。

(摘编自《中美贸易战:挑战和机遇》,《学习时报》2018年8月1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18年上半年,我国对美贸易出口增速较去年同期有所降低,与此同时,中美贸易进出口总值也有所下降。
B.我国在反制措施中加征的关税,多数将用于扶持受损企业及员工、鼓励企业调整进口结构等,力争降低损失。
C.中美贸易战对国内消费的影响可控,加征关税后,从美国进口的大豆、猪肉等产品,价格虽有提高但影响不大。
D.中国在经贸摩擦中,采取多种措施,例如积极推动自由贸易、加强同他国经济合作,争取国际社会支持等。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电子通信、电气机械、木材加工等行业企业受中美贸易战影响相对较大,机电产品在对美出口额中占了较大比例。
B.美国对中国部分出口商品加征关税,影响是双向的,不仅波及中国出口商、销售商,还会让美国采购者受到伤害。
C.中美经贸摩擦影响我国外向型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对成本、订单都带来较大影响,企业面临很大的挑战。
D.中国政府对美国农产品、汽车出口等进行“定向打击”,导致美国政府被迫对农业、汽车等行业进行相应补贴。
3.中国政府和企业如何面对中美贸易摩擦?请结合相关材料进行分析。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前不久,《现代汉语词典》推出APP版本的消息引发了关注。相比于其他纸质图书,辞书的数字化、网络化显得更为迫切。辞书的“互联网基因”,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对于网络阅读,人们常常有“碎片化”的忧虑,而辞书恰是由众多“碎片化”的条目组成的,并且也是供人们“碎片化”检索使用的。

今天,辞书的修订更新也变得更容易。重要的辞书,从《辞海》到《现代汉语词典》,无论是解释古语的,还是收录今词的,大多需要不断修订。对于一部纸质辞书来说,修订周期短则三五年,长则十几年,如此漫长的等待,到新版问世时,当初的新知有的已变作旧闻了。把辞书移植到互联网上,就能实现随时随地更新。拥抱互联网,改变着辞书的传播生态、编纂生态。

通过搜索引擎勾连起来的互联网世界,是一个庞大的知识库,某种意义上可以视作一部辞书。虽然丰富无比,但也内容庞杂。即使是查询网络百科,由于“开放编纂”,也会让你遇到真伪莫辨的难题。当你输入一个关键词,得到成千上万个结果,逐一阅读、辨别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有时会让你觉得还不如去查检一部权威、精当的纸质辞书。

将众多看似“碎片化”的条目集纳到一起,无异于对一个知识体系进行描述。在一个知识领域内,如何提炼、筛选词条,如何编排,如何释义,需要具备这个专业领域的素养,也离不开辞书编纂的学问。汉代许慎编纂《说文解字》时,讲究“分别部居,不相杂厕”。

当编者把含有相同偏旁部首的汉字罗列在那里的时候,其实不仅是“分别部居”,便于查阅,而且也揭示了那些相同偏旁部首汉字间的相互关系。

(摘编自杜羽的《激活辞书的“互联网基因”》)

材料二:

数字化工具书虽然容量大,轻便小巧,检索便利,可根据读者需要设置很多人性化的功能,还可利用互联网进行远距离的数据传输,却也不是十全十美,所以纸质工具书仍然有电子工具书不可比拟的优势。

首先,电子工具书和纸质工具书谁更有助于读者掌握信息,一直存在争论。这一问题上很多专家学者也做了调查研究。比如就英语工具书而言,邓琳在调查中发现,读者普遍认为纸质工具书能为学习者提供更为全面的信息,通常除了和电子词典一样能让学习者了解和掌握词义之外,还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例句、语法知识、用法信息以及背景知识等,以帮助学习者准确使用词语,为今后的英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而在面对写作、会话等需要积极产出的言语活动中,纸质工具书的作用更加明显。至于目前学生偏爱电子工具书,并非是因为电子工具书的内容有绝对优势,而是因为电子工具书携带方便。并且陈玉珍在研究中发现,纸质工具书比电子工具书更有助于读者准确、高效地获取信息,这也是纸质工具书最大的优势。

其次,电子化阅读具有携带方便、容量较大、可选择范围广等优势,但是利用零散时间进行的阅读,获得的是碎片化信息,读者无需严谨思考,容易形成思维惰性。黎荣华曾就英语电子词典和纸质词典对英语专业学生词汇学习的影响展开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尽管电子词典能为英语学习者带来便利,节省时间,可以帮助学生迅速普及很多不知道的单词,但正是由于其极其迅捷的特点,导致学生缺乏思考的过程,对词义理解和记忆不深,对学生词汇量的扩展造成了相当严重的负面效应。”这也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很多老师和家长仍然偏爱纸质工具书的重要原因。

另外,目前的电子工具书市场泥沙俱下,很多电子工具书融入了不少商业元素,广告和超链接等附加功能让读者很难集中注意力。这对于读者,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的读者来说,很难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最初想要获取的信息上。同时,电子阅读对于视力的影响也不容小觑——已经有专家表示,长期看电子屏幕对视力的损害非常明显。从健康的角度看,纸质工具书也比较有优势。

上述因素决定了纸质工具书在电子阅读时代仍可拥有一席之地。实际上,在电子工具书凸显纸质工具书携带不便、检索繁琐等缺陷的同时,也凸显了其内容丰富、有利于深度阅读的特性。

(摘编自陈飘平的《纸质工具书为什么不会被电子工具书取代》)

材料三:

如何使用词典,在一些地方中小学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由此给学生带来不少“后患”。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使用工具书的问题,指导学生意识到科学使用包括词典在内的工具书的重要性,正确看待纸质版工具书与数字化工具书之间的关系,即两者互补而不是互斥,应该坚持适用的原则,在不同情况下善于使用不同介质的工具书。在使用数字化工具书时,教师最好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掌握快速查找信息的方法,熟悉一些具有权威性和可靠性的信源。相对而言,教师给学生做示范,或者师生一起合作探究,能更快提升学生活学活用工具书的能力。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工具书,养成遇到不懂或不确定的字词时随手查询的习惯,看似很麻烦,其实对学生学习意识的培养和未来工作非常有帮助。另外,还需达成的一个共识是,进入互联网时代,查词典依然是一种必要的学习能力或学习方式,特别是在当下纷繁芜杂的信息环境中,从小养成勤用、善用工具书的习惯,有助于学生形成明辨是非的能力,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练就过硬的语文童子功,逐渐拥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最终成为信息时代具有自主意识的合格学习者。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的《善用工具书应成学生自觉习惯》)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辞书拥抱互联网能实现随时随地更新,所以必须借助互联网来改变辞书的传播和编纂生态。
B.辞书把含有相同偏旁部首的字罗列在一起,不便于查阅,却揭示了相同偏旁部首汉字间的相互关系。
C.虽然电子工具书和纸质工具书谁更能帮助读者掌握信息,一直没有定论,但在面对写作、会话等需要积极产出的言语活动中,纸质工具书的作用更加明显。
D.中小学对学生使用工具书的问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积极的引导是培养学生养成善用工具书的习惯最重要的途径。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互联网上搜索关键词时,因为查询网络百科的“开放编纂”,导致了成千上万个结果,逐一阅读、辨别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太多。
B.电子工具书有很多优势,目前学生也偏爱电子工具书,但是利用零散时间进行的阅读,使得读者无需严谨思考,容易形成思维惰性。
C.材料二介绍纸质工具书最大的优势是纸质工具书比电子工具书更有助读者准确、高效的获取信息。
D.材料三认为虽然学生遇到不懂的字词随手查询很麻烦,但是对学生学习意识的培养和未来工作很有帮助。
3.电子书不会取代纸质书主要有哪几个因素,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述。
2020-06-02更新 | 3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日前,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十余个部门联合印发《近期扩内需促消费的工作方案》(简称《方案》),推出全方位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19条具体措施。

《方案》主要包括四大重点领域:推动线下服务消费加速触网”,充分释放线上经济潜力;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基础上,开辟服务消费新模式;实施促进实物消费政策,畅通供需更高水平良性循环;更好运用内外要素和资源,加大对制造业企业支持力度。

例如,住行等实物消费仍是居民消费的大头。在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基础上,支持城镇老旧小区居民提取住房公积金,用于加装电梯等自住住房改造个人支付部分,加速推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允许有条件的地方利用地下空间建设公共停车场或立体停车库,缓解停车难问题。

在加大对制造业企业支持力度方面,进一步扩大同线同标同质实施范围,促进出口企业的优质产品在国内市场竞争中开拓局面;鼓励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加大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支持力度等。

(摘自人民网《扩内需促消费再出真招实招》)


材料二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教育部等14个部门制定印发了《近期扩内需促消费的工作方案》。方案中多项内容涉及文化和旅游,包括推动线上博物馆发展带动文创产品销售、加大旅游年票和一卡通发行力度、加大旅游宣传推广等。

方案提出,鼓励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粤港澳等著名景点资源丰富的都市圈,增加旅游一卡通和预付式旅游年票发行力度,推出更多价廉景美旅游线路。

方案提出,强化品牌引领,办好心灵四季美丽中国线上全国旅游宣传推广活动,加强与新媒体合作,推动传统旅游业传播方式等创新,激发文化和旅游多元消费与市场振兴。选择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民宿发展较为规范的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景点,在节假日集中进行宣传,带动更多跨省旅游。鼓励各地加强与电商平台合作,开设网上店铺、代销点,拓展乡村物流布点,扩大特色产品销售。

(摘编自人民网《14部门印发扩内需促消费工作方案加大旅游年票发行力度》)

材料三

《方案》提出要推动线上博物馆以及线上物业服务的发展。鼓励文博单位开发线上博物馆,结合5G、虚拟现实等技术增加立体式展品展示;鼓励搭建智慧物业平台,构建线上线下生活服务圈。疫情给整个消费市场带来的教训就是要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就需要数字化的基础设施作为支撑,所以要加快推动5G、物联网覆盖核心商圈,而且包括直播带货、新型物流、智慧供应链等新业态都是要基于新型的消费基础设施的。苏宁金融研究院消费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付一夫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为降低5G基站的用电成本,《方案》提出,要推动转供电改直供电、加强转供电环节价格监管等,并支持各地在站址资源获取、资金补贴等方面加大对5G网络建设的支持力度。

(摘编自《扩内需促消费工作方案出炉教育医疗等要加速触网”》)

1.下列对新基建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扩大内需,促进消费,需要线下与线上结合,开辟新模式消除旧模式,兼顾内外要素和资源,在继承的基础上实现转变。
B.加大对制造业企业支持力度主要有两个措施,进一步扩大“同线同标同质”实施范围,鼓励增加制造业中多种贷款。
C.疫情使人们意识到消费市场要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转型需要数字化的基础设施作为支撑,所以要加快建设新型消费基础设施。
D.推动转供电改直供电等,支持各地加大对5G网络建设的支持力度,可降低5G基站的用电成本,有利于消费基础设施建设。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印发的《方案》,推出全方位的19条具体措施,都是真招实招同时重点突出。
B.对居民消费的“大头”——住房,要坚持定位基础,提供资金支持政策促进改造,不同条件要因地制宜。
C.旅游是促消费重点之一,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不仅旅游资源丰富,且民宿发展规范,可带动跨省旅游。
D.价廉景美可促进旅游,基于此,《方案》鼓励著名景点资源丰富的都市圈,增加旅游一卡通等发行力度。
3.“线上”将在扩内需促消费中发挥哪些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021-01-31更新 | 3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伟大的转折》用镜头寻觅红军战士的闪光足迹,用艺术丈量惊心动魄的血色距离,力图通过一幕幕以少胜多的浴血搏战、一场场殊死战役的惨烈与凶险,叩问如今的人们:我们当年为什么出发的初心可还记得清?红军在长征路上书写的壮烈史诗可还读得懂?

《伟大的转折》选择深入植根史实,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尽量对长征的真实状态做历史和艺术的还原——艰难的抉择、艰苦的跋涉、艰窘的生活和浴血的战斗。作品讲述的是红军长征最关键的一段时间,即湘江战役后,转战黔、滇、川等地的5个月发生的事情。应当说,这是我党的一次思想解放,是我党带领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走向胜利与复兴的伟大转折和起点。

经过80多年的岁月淘洗、时空化合,长征精神已不仅仅属于一个军队、一个政党、一片地域,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人类战胜邪恶所表现的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伟大的转折》真实地再现历史,艺术地揭示历史经验,这是为了坚守和传承留存在历史中的高贵英雄主义精神,以期其成为今天的思想烛照和精神钙质。当然,这部剧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制作不够精致、特型演员的形似与神似拿捏得不够到位等。长征有着说不尽的深厚历史内涵、思想内涵、人文内涵,它在历史长河中渐渐远去,但艺术创作的长征任重道远。

(摘编自李树声《让长征精神成为我们的精神之钙》,2019年11月5日《光明日报》)

材料二:

80多年前,长征的胜利促使当时大批进步青年奔赴革命圣地延安,投身革命事业,这直接促进了我们党和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大发展。80多年后的今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新的长征。长征精神没有丢,不能丢,更不会丢,因为它具有更多新的时代意义。

长征途中,“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革命战士为何有如此英雄气概?答案是他们坚守着共产主义信仰追求。正所谓:心有所信,才能行远;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走过的这95年,又何尝不是一场始终“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伟大长征?80多年前的长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自信与文化自信,这种“走自己的路”的自信正逐渐沉淀升华为中华民族前进的强大定力和深厚历史底蕴。正如毛泽东同志后来所说:“我们现在遇到的困难不算很大,有什么了不起呀!比起万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总要好一点吧。”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只有高扬理想信念的风帆,保有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必胜信念,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摸索中、自省中、挫折中、成功中获得自信,才能从容应对各种考验,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前进。.

“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当年的红军既尊重客观规律,又永葆斗志和毅力;既勇于直面困难,又敢于接受挑战。长征的胜利启示我们: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长征不常有,长征亦常态。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精神懈怠的危险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我们应明确关键时期还会有许多新的“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许多新的“金沙江”“大渡河”需要征服。绝不能看到困难就畏首畏尾、喊苦喊累,提条件讲难度,向挫折和压力妥协,否则,任何工作都只能受困于“泥沼”,寸步难行。

在长征前,红军的三大任务之一就是要向群众宣传,做群众工作,帮助群众建立政权和地方党组织。长征途中,红军用实际行动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在红军途经少数民族地区时,很多少数民族同胞主动为红军带路、送粮草、救护伤病员。可以说,长征精神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红军是人民的军队,人民群众是红军的胜利之本。

80多年前的长征有终点,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的长征没有终点。中国梦的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它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但幸福不会从天而降,美梦不会自动成真。只有把党的战略目标变成群众的自觉实践,不忘密切联系群众,不断调动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聚合众力、融合众智,以实现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摘编自《新时期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2016年12月《大庆社会科学》)

材料三:

长征是“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令人感叹的是,长征其实也是“一群年轻人的进发”。因为在这支一往无前的队伍里,大约54%的人是24岁以下的年轻人。在江西信丰,中央红军长征路上牺牲的第一位师长洪超只有25岁;在湖南道县,死守湘江阵地的陈树湘只有29岁…就是这群胸怀理想的年轻人,在这条淬火成钢的道路上舍生忘死、抛洒热血,谱写了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

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怎么看待来时的路,往往决定了能否走好未来的路。让人欣慰的是,不断有年轻人回到长征路上,用脚步与先辈对话,切身感受这一传奇史诗。一名20多岁的网络主播,用直播的形式挖掘红军艰苦卓绝的英雄故事,观察长征路上变化与发展中的今日中国;一名95后大学生在重走长征路时,为过去不了解红军的艰辛而流泪。精神是可以传承的,这条地球红飘带孕育的英雄的基因,感染与召唤着一代又一代人在这条曲折而顽强的道路上努力奔跑、奋力前进,探寻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密码。

有人曾提出疑问,今天的年轻人还用“长征”、还能“长征”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因为长征除了是脚步的丈量,更是精神的洗礼、思想的升华。青年的人生目标会有不同,职业选择也有差异,在成长和奋斗中会收获成功和喜悦,也会面临困难和压力。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

(摘编自盛玉雷《激扬新长征的青春力量》,2019年6月24日《人民日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长征精神表现出了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因而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
B.长征精神启示我们,只有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才能克服精神懈怠的危险,在新时代阔步前行。
C.长征的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依靠人民群众,才能建立政权,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D.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要想走好未来的路,就要以直播的形式挖掘红军的英雄故事。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伟大的转折》采用现实主义创作手法,聚焦红军长征最关键的一段时间,引发人们的思考。
B.用艺术再现历史,更利于大众接受,也益于传承长征精神,但艺术并不代表历史。
C.年轻人重走长征路,不仅可以用脚步与先辈对话,还可以确定未来之路的方向,探寻成功的密码。
D.新时代的年轻人,依然需要“长征”,只不过“长征”的含义有所变化,它更强调精神和价值。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闽南师范大学校团委组织团员开展“重走红军路”主题活动,通过带领学生们体验“红军长征路”,提升新时代青年的思想和精神境界。
B.近日,电影《红色往事》在共青团江西省委“创在江西”青创AI基地举行公益放映活动,这标志着电影《红色往事》重走长征路公益放映万里行活动正式开始。
C.“他们这种长征精神,将成为我人生中重要的一课,我也会坚守和发扬这种精神,从而走好我今后的人生路。”广西大学生“重走长征路”主题活动结束后,参加的学生说。
D.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扎实推进,州委书记率州级领导干部前往红原县、松潘县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沿着红军在阿坝的足迹重走长征路,从红色基因中汲取营养和力量。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发扬长征精神?请结合材料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2020-08-12更新 | 55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