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岑参(715-770)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66 题号:12547784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山房春事二首

岑参

其一

风恬日暖荡春光,戏蝶游蜂乱入房。

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床。

其二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①梁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一的“乱”字,生动形象地写出蝶飞蜂忙的景象,表现了山房春日的勃勃生机。
B.其一的三、四两句借柳枝与山花来写风,彰显出诗人观察的细微与笔力的不凡。
C.其二的最后一句,诗人在萧条的主画面背景上添上几笔艳丽的色彩,构思精巧。
D.两首诗的语言清新明快;风格近于田园诗,迥异于岑参为人所熟知的边塞诗风。
2.两首诗均写了山房春光,表达的情感却不相同,试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渔父

岑参

扁舟沧浪叟,心与沧浪清。

不自道乡里,无人知姓名。

朝从滩上饭,暮向芦中宿。

歌竟还复歌,手持一竿竹。

竿头钓丝长文馀,鼓枻乘流无定居。

世人那得识深意,此翁取适非取鱼。


【注】①从:向,就。②鼓枻:划动船桨。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人宦海沉浮,早有倦怠之心,想通过渔父形象来表达不慕功名但求安适的愿望。
B.诗歌开头两句,把沧浪叟和沧浪水进行了比较,突出了沧浪叟内心的澄澈与干净。
C.“朝从滩上饭,暮向芦中宿”写出了渔父的落魄,即使生活落魄但内心自由幸福。
D.此诗的语言风格不同于岑参边塞诗的“生动夸张、慷慨激昂、奇竣壮阔”的特点。
E.“此翁取适非取鱼”运用典故,表明渔父像姜太公一样,希望得到统治阶级的重用。
2.诗中的渔父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2018-04-23更新 | 178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东归晚次潼关怀古①

岑参

暮春别乡树,晚景低津楼,伯夷②在首阳,欲往无轻舟。

遂登关城望,下见洪河流,自从巨灵③开,流尽千万秋。

行行潘生④赋,赫赫曹公⑤谋,川上多往事,凄凉满空洲。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二十岁献书阙下,对策落第之后。②伯夷:商末士君子。③巨灵:指河神,此处指黄河。④潘生:指西晋文人潘岳。他曾西来长安,作《西征赋》。⑤曹公:即曹操,曾西征韩遂、马超,过关斩将,立下赫赫战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题目“怀古”可知该诗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题材相同,都属咏史怀古诗歌。
B.前两句中“暮春”“晚景”点明了诗歌所写的具体时间,而津楼也因在暮霭中显得低矮。
C.诗歌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诗人在暮春时所见潼关景色为实,对历史上人物故事的联想为虚。
D.“川上多往事”即是对上文中历史人物、历史陈迹的总结,也指诗人自己的人生遭遇。
2.这首诗歌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2023-04-04更新 | 171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登古邺城

岑参

下马登邺城,城空复何见。

东风吹野火,暮入飞云殿。

城隅南对望陵台,漳水东流不复回。

武帝宫中人去尽,年年春色为谁来。

[注]①岑参(约715-770),唐代边塞诗人,荆州江陵(现湖北江陵)人。②望陵台,又名铜雀台,建安十五年建筑,为曹操当年饮酒作乐的地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五七言并用,是一首近体诗,为岑参诗歌代表作之一。
B.整首诗写了诗人登临邺城的所见所感,流露了怀古悲戚之情。
C.“为谁来”照应“复何见”,两处疑问加深了凭吊叹惋的分量。
D.全诗语言素淡自然,颇有汉魏古诗悲凉慷慨的风格。
2.“空”字为诗眼,统领全篇。“空”具体包含了哪些内容?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2022-02-13更新 | 28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