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实用类文本 > 实用类文本常见类型 > 新闻、通讯、访谈
题型: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难度:0.4 引用次数:338 题号:1254905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数字人民币是由中国人民银行以数字方式发行的、有法定支付能力的货币,属于央行负债,具有国家信用,与法定货币等值。

中国人民银行推出的数字人民币名称为DCEP(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DC指的是数字货币,EP指的是电子支付,即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工具。此次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注重替代M0(流通中的现金),在功能、属性上与纸币相同。商业银行对央行提供100%的准备金,央行给予商业银行等额的数字货币,再由商业银行对居民兑换数字货币,保证了现有金融体系的基础架构的完整性。

—摘编自百度

材料二:

早在2014年,中国央行就开始研究法定数字货币,2016年至2019年间已经取得了97项专利,2020年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在美欧等国还在犹豫是否要加入之际,中国央行率先领跑,无疑也有助于在这场竞赛中取得主动权。

为什么要发行DCEP

(1)从货币系统进化论看,数字货币是未来的大势所趋,使用DCEP法定货币构建一个理想的虚拟交易环境,免去纸钞和硬币的发行,省去货币印制回笼、贮藏各个环节的成本。

(2)纸币和硬币具有易伪造、难统计、匿名不可追溯等缺陷,而数字货币可以实现创造、记账、流动等数据的实时采集,以及货币的追踪,对实名钱包还可进行挂失。此外,通过对数字货币相应数据的验证和交叉比对,能为打击违法犯罪提供信息支撑。

(3)目前无论是商业银行支付还是互联网支付,它们都依赖于账户耦合模式,而从根本上将纸币和数字货币对等,可以打破平台之间的壁垒,有利于人民币的线上流通和国际化。

(4)货币系统具有颠覆世界格局的力量,在2019年发布LibraFacebook发起的加密货币项目)时欧美各国惊恐的举措就可见一斑。率先占领数字货币的高点,是维护本国货币主权和法定货币地位的必要策略。

—摘编自腾讯网《新冠疫情之下的数字经济》

材料三:

目前,数字人民币已经在苏州、深圳等地的一些小范围场景封闭试点进行过测试。很多网友以为这跟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没啥区别,其实这是对数字人民币的误解。首先从本质上来说,数字人民币与央行发行的纸币、硬币本质一样,都具有价值特征和法偿性。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等其实只是法币的支付通道。

数字人民币有自己的专属APP—数字人民币APP,而且这个APP据说用起来非常方便,上滑付款,下滑收款,右上角扫码付款。有被抽中的体验者还表示:“输入密码后有个人民币图案两百块飞出的动作,感觉很好玩,整个过程也很流畅,体验很好。”

除此之外,数字人民币还有诸多独特的优势。

一是支付路径短。使用数字人民币时,只存在付款方与收款方两个点,不需要经过任何第三方平台,整个支付过程最快只需数毫秒。二是可以双离线支付,付款方和收款方只要手机有电就可以交易,不用联网。三是可拉匿名。消费者在使用数字人民币时,隐私会得到保护,第三方平台无法获取数据,我们也就不会受他们的营销侵扰。而且,数字人民币具有非盈利性。央行建立了免费的数字人民币价值转移体系和金融基础设施,不向发行层收取兑换流通费用,商业银行也不向客户收取数字人民币的兑出和兑回服务费。

总的来说,数字人民币的意义在于它不是现有货币的数字化,而是M0的替代。它使得交易环节对账户依赖程度大为降低,有利于人民币的流通和国际化。同时DCEP可以实现货币创造、记账、流动等数据的实时采集,为货币的投放、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有益的参考。

—摘编自腾讯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DCEP与比特币等虚拟加密资产一样,没有任何价值基础,缺乏必要的价值特性,无法保证价值稳定,我们应当谨慎地选择。
B.可追溯性使DCEP具有很高的安全性。数字钱包一旦被盗用,DCEP所提供的挂失功能可为失主挽回全部损失,确保了安全。
C.DCEP属于央行负债,具有国家信用,其“双离线支付”的设计能满足收款方和付款方在没有联网的情况下进行交易的需求。
D.DCEP可实现创造、记账、流动等数据的实时采集,使用DCEP进行交易时,通过第三方平台,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货币支付。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央行2014年开始研究DCEP,近5年已取得近百项专利,2020年开展DCEP试点,在数字货币这场竞赛中取得了主动权。
B.货币系统具有颠覆世界格局的力量,中国率先占领数字货币的高点,是维护我国货币的主权和法定货币地位的必要策略。
C.数字人民币与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支付的区别在于数字人民币是法定货币,而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等只是法币的支付通道。
D.数字人民币具有非盈利性,央行不会向发行层收取兑换流通费用,商业银行也不会向客户收取兑出和兑回DCEP的服务费。
3.数字人民币与传统的纸币相比有何异同?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近日,一则由某歌星代言的护肤品广告引发了争议。这则广告是这样的:画面中污浊的空气卷起一团迷雾包围着著名歌手梁静茹,“我们恨化学!”梁静茹连喊三次,一把推开迷雾,终于拨云见日——法兰琳卡,十年专注自然护肤。广告中“我们恨化学”这样的表述,引发了北大老教授周公度先生的强烈不满,他发表声明,要状告播放此广告的CCTV8。此事一时引起包括观察者网、新华网等媒体的关注,也引发了网友对此的热议。而对此,法兰琳卡22日在其官方微博做出正面回应,以下是起回应全文

关于法兰琳卡广告创意的说明

近期,我公司在部分电视媒体所投放的创意广告引起了部分观众的困扰,有人认为广告创意中有关“我们恨化学”的描述,是对化学基础学科的妖魔化,是破坏化学教育。对给这部分观众带来的困扰,我们深表歉意。

化学作为人类文明的基础学科之一,是不可能被任何人妖魔化的,我们无任何用意去妖魔化化学基础学科,对于长期从事化学研究和教育且卓有贡献的人们,我们也跟其他人一样,怀有深深的敬意;同时,我们也深知,人类社会的生产与创造,难以规避化学现象。 

在广告中所提到的“我们恨化学”的创意,是针对于当下护肤品领域部分存在的过度使用石油化工化学成分,滥用化学药剂导致对人体肌肤产生危害的现象,表达出许多消费者的愤懑之情,广告播出后也引发了许多消费者的强烈共鸣。作为十年来一直致力自然护肤的法兰琳卡,从消费者的长期健康出发,甄选全球原生农场,所选用的植物原料,坚持在黄金季节进行手工采摘,最大限度减去多余化工添加,只保留真正安全有效成分,在自然护肤系列产品中做到了不含人工香料、不含人工色素、不含石油成分、不含苯甲酸酯类防腐剂、不含酒精、不含甲醛释放体、不含硅油。作为一家护肤品生产企业,我们要反对的是过度使用石油化工化学成分对人体所造成的伤害!

我们也和所有从事化学研究和化工生产的朋友一样,珍爱我们这颗赖以生存的地球,珍爱这里本应纯净的环境,珍爱这里本应健康和美丽的人类。

或许短短十几秒钟的广告时间,我们无法尽述我们的价值主张,我们的广告创意也不完美,情绪化的表达也许让一部分朋友无法完整了解我们的真实想法,因此产生困扰和不安的反应,对此,我们再次表达我们的歉意。

也殷切地期望所有关注法兰琳卡的朋友和我们一起,共同为创造一个健康、洁净、美丽的世界而努力。

(搜狐网《就广告用语争议,法兰琳卡作出回应》2015年11月23日)


材料二:

北京晚报:作为一名化学专家,您为什么会对一则广告这么认真? 

周公度:我认为这则广告是反科学的。我们现在许多人,对化学并不了解,甚至从中学教育以后,就不会再接触化学。所以对于化学有一定的误解,认为化学就是污染,就是有毒有害。这则广告利用了这种误区,不断地说“我们恨化学”,传达一种错误的信息,误导消费者,从这个角度,我说它是反科学的,是破坏化学教育的,是一个坏的广告,并不是扣大帽子。

北京晚报:您的状告书为何要把中央电视台作为主要质疑对象?

周公度:从目前看,这个广告应该已经播放了很长时间了,而且是在中央电视台这种媒体上播放,那影响的可能就是十几亿人。作为一个官方的宣传机构,是不是也要对广告的内容有监督的责任?我觉得作为中央电视台,面对十三亿人口播放这样的广告是很不合适的。  我的信中也提到了,做文宣工作的人员要学一点化学科学知识,要起到把关的作用。至于企业为何要用这样的宣传手法,我觉得没有必要揣摩人家是不是“别有用心”,可以留给公众去评论。

北京晚报:这次事件之后,您希望公众对于化学的认识有什么样的改变?

周公度:我希望这件事可以作为一个契机,向公众传达正确的化学理念。希望大家明白,化学是自然科学中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化学和化学品不是一个概念,更不能与有毒化学品画等号。人们的生活需要化学事业的发展,而且发展化学事业不等于污染,更好的发展化学事业才能真正做到保护环境。

(摘自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专访84岁北京大学教授周公度》2015年11月25日)


材料三:

从广告语言层面看,“我们恨化学”,不过是针对化妆品而言,有其特殊语境和针对性——“恨”的是不顾消费者健康安全、过多过滥地使用化学原料和化学工艺的现象,跟传统意义上的化学概念没有多少关联,跟所谓的“破坏化学教育”更是八竿子打不着。换个角度看,反对化学方法的滥用、追求绿色纯天然,其实不也是正常化学教育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吗?

(摘自2015年11月24日《科技日报》)


材料四:

从内心期待讲,人们喜欢的广告应该是一种艺术,应该能够给人带来一种享受,有助于传播社会的正能量。当然,实际上这种艺术和道德的希望,并不一定能够付诸于行,退而求次之,人们接受的广告应该具有“消极自由”性,不能侵害社会的主流价值,不能违背基本的科学常识,不能给社会带来不健康的联想。

对照这一广告伦理,“我们恨化学”显然是有问题的。在重要的媒体平台上,以一种洗脑的方式,病毒式传播“我们恨化学”,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人们对化学的恐惧感,甚至给一些未成年人不学习、不喜 欢化学,制造了新的理由和示范。这样的广告,不讲艺术享受和道德力量,从伦理上讲就不具有健康性。

(摘自2015年11月23日《北京青年报》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说明该公司与周公度教授对广告“我们恨化学”中的“化学”的界定有何不同。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对这一广告产生的社会影响,该公司与周公度教授的认识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3.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周公度教授和《科技日报》针对“我们恨化学”这一广告事件,双方的观点是否矛盾?请结合材料分析。
4.请根据材料四谈一谈你对“广告伦理”的理解,你又是怎样看待“我们恨化学”这句广告语的?请结合材料分析。
2017-05-06更新 | 2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推荐2】材料一:

从一朵晶莹、素洁的雪花开始,从一声纯净、温暖的童声开始,从一株昂扬、葱绿的春芽开始,2022年北京冬奥会来到了我们身边。北京冬奥的背后,凝结着无数参与者的心血汗水。他们之中,有一位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为北京冬奥记录着、见证着、歌哭着,她就是长篇纪实文学《中国冬奥》(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年1月出版)作者孙晶岩。

孙晶岩从2017年中国申办冬奥成功开始,历时5年,走访国内外多个城市,面对面采访200余位与冬奥会相关的各界人士,全景记录了北京冬奥会从酝酿、申办到筹备充满曲折与挑战的历程。作品通过丰富真实的事例和人物,立体、生动地书写了京冀两地三大冬奥赛区的建设奇迹,更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续写奥运辉煌的决心与实力,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孙晶岩坚持“报告文学要有宏大视野”的创作理念。她创作《中国冬奥》的初衷和记录冬奥筹备历程的重点,是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有活力、有实力的中国形象,是希望能真实记录冰雪运动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促进。正是作者的家国情怀,使整部作品呈现出文学反映时代重大进程的及时性和前瞻性。通过这本书,我们能感受到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有中国国力的支撑、有冰雪产业的发展、有与世界的融合。

从这部《中国冬奥》中可以看出作家对“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理念的躬身实践。孙晶岩说:“报告文学是行走的艺术,一定要用脚板子跑出来,要讲究文学性,刻画主人公的精气神,弘扬真善美。”为创作这部作品,她在大雪纷飞的冬天,凌晨5点就起床赶往建设工地采访;在零下20摄氏度的夜间,与张家口赛区的建设者们一起感受壮观的雪场造雪;坐着绿皮火车,穿过漫长一夜去冰雪基地采访,见到艰苦简陋的训练环境,为教练员、运动员的精神感动落泪。她寒来暑往、起早贪黑、风里来雨里去,到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跟踪场馆建设进展,前往黑龙江、吉林等冰雪运动强省探寻中国冰雪运动的拼搏之路……目力所及,是与冬奥相关的每一个群体,每一个人。孙晶岩坚持一种“心心相印的采访”,在面对采访对象和写作时,她试图“进入心灵、走入审美”,相信“只有笔端常带感情,才能写出动人的文字”。也许正是这样的创作信念和行动,使她的作品扎实深刻、朴实动人。

“雪里已知春信至。”一场盛大的冰雪赛事折射着中国生生不息的力量。《中国冬奥》以文学的真诚与情意,为北京冬奥会献上一份特殊的礼物。

(摘编自孔令燕书评《雪里已知春信至》)

材料二:

记者: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炬手心情如何?

李剑叶:很激动也很荣幸,能举着自己设计的奥运火炬传递奥运圣火,内心无比荣耀。

记者:作为北京冬奥会“飞扬”火炬的外观设计师,奥运火炬在您心中代表着什么?

李剑叶:奥运火炬最原始的含义是传递光明、希望与和平。每次奥运火炬的设计,大家都会特别关注,因为它代表着这届奥运会的举办国家和城市所要传递的信息和展现的形象。

记者:经历过整个设计过程后,是一种什么感受?如果用一个词去形容设计过程的话,你会如何形容?

李剑叶:这是挺难的一个问题,因为设计过程有太多大大小小的故事和插曲,整个设计过程很难,但是我更多想到的是“浪漫”这个词。

记者:浪漫?为什么?

李剑叶:当时我们决定做火炬设计的时候,第一个闪现在脑海中的画面是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的开场,一面红旗慢慢飘扬入画,有一种中国的历史厚重感,同时也孕育着一种力量。它还有一种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一种自我突破的意境。

记者:这是否如同谈了一场“浪漫的恋爱”?

李剑叶:是的,恋爱可能某种程度上就是这个样子,从一开始可能不认识,然后慢慢去熟悉它,跟它产生一些互动和交流。同时也会有比较困难的时候,比如说奥组委对我们的方案不满意,这个过程也非常痛苦,感觉要分手,马上会失恋了。

记者:经历过这样的过程,当得知您的设计方案最终确定为北京冬奥会火炬时,您的心情又是如何?

李剑叶:当时整个设计团队在开总结会,在会上我接到一个消息说“花卷出锅了”,当时就有点潸然泪下的感觉,但是因为设计团队成员都在,所以我强忍住了,其实眼泪已经溢出眼眶了。

记者:这是否如同经过恋爱过程后,在求婚时听到“我愿意”一样的感受?

李剑叶:对,但是我觉得当时只是求婚成功,证还没领。整个设计团队兴奋之后,立刻投入新的工作中,就是要将我们的设计稿做成实物。无论怎样,与奥运火炬从“相识”到“求婚”成功总是一件令整个团队都高兴的事。

记者:最终的“飞扬”火炬和此前第一稿有很大区别,“飞扬”火炬设计成中空是什么样的灵感激发的?

李剑叶:第一稿提交之后,奥组委并不满意,随后我们陷入了创意困境,中途甚至想过把糖葫芦作为符号元素设计到火炬中去,这个过程比较痛苦,很多时候是在不断围绕一个圆心画圈,你有感觉就是这个方向是对的,但是你很难直接走到圆心。

就在大家都一筹莫展的时候,偶然间看到会议室桌上绿植的一片干枯树叶掉下来,给了我们灵感,那片树叶呈现出一种螺旋中空的形态。

我们观察到这片叶子的旋转是有加速度的,这种生命力让人找到了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某种连接,就是人生不止直线,而是曲线前进,且有快有慢,这也激发了我们的灵感。

现在回想起来就是四个字“道法自然”,自然能够给你不一样且新鲜的启发和灵感。

记者:在设计2022年冬奥火炬的时候,如何打破大家固有的奥运烙印去寻求更多的创新?

李剑叶:设计火炬本身是一个命题作文,这个命题作文在人类历史上被反复重写。奥运火炬的关注度很高,在设计过程中要出新,但又不能怪,因此设计过程确实有难度。

2008年的火炬通过卷轴体现造纸术,同时又用了“祥云”元素,某种程度是对中国文化的一个回顾。我们在设计2022年北京冬奥“飞扬”火炬的时候,通过“祥云”图案渐变到“雪花”图案的设计,再把环保、绿色等元素放到里面,充实未来感,所以我想它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设计。

记者:如果分别用一个词语去形容“祥云”火炬和“飞扬”火炬,您会用哪两个词语去形容它?

李剑叶:祥云火炬应该用“平和”来形容,而飞扬火炬是“激情”。

记者:您觉得“飞扬”火炬代表什么?

李剑叶:___________。

(摘编自中新网记者对李剑叶的专访)

1.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晶岩创作长篇纪实文学《中国冬奥》,真实呈现了新时代的中国续写奥运辉煌的决心与实力。
B.孙晶岩的《中国冬奥》能够具有反映时代重大进程的及时性和前瞻性,源于他的家国情怀。
C.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既源于中国国力的发展壮大,更源于国际冰雪运动在全球的蓬勃发展。
D.方向对但很难直接走到圆心,意味着火炬设计运用中国元素是确定的,但哪种元素才能呈现完美却充满未知。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从材料一可以看出,纪实文学是一种能够反映客观真实的现实生活的文学样式,讲求真实性要比文学性更重要。
B.秉持与采访对象情感契合的理念,孙晶岩走进了冬奥建设者和运动员们的内心,创作出了富有人民性的优秀作品。
C.在与记者的对话中,设计师李剑叶将奥运火炬的研发设计浪漫地比喻为“恋爱相识”和“求婚成功”。
D.干枯树叶旋转所带来的加速度,客观显现出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某种特定关系,里面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
3.材料二中,针对记者最后的提问,下列可能不属于李剑叶回答内容的一项是(       
A.“飞扬”火炬一方面代表着一个中国设计,另一方面是中国和世界的一次对话。
B.“飞扬”让人惊艳是中国智慧,火炬采用氢作为燃料,践行“绿色冬奥”理念。
C.“飞扬”火炬传递了中国人面向未来的态度和激情,对于未来美好的一些想象。
D.“飞扬”火炬展示了一个特别有活力的国家和一群特别有活力的人的情怀愿景。
4.请简要概括材料一这则书评的写作思路。
5.中新网记者在访谈中引发了对话并将话题引向深入,一是做到了“重点突出”,二是做到了“适时补充提问”,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2022-09-24更新 | 8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上,科学家们探讨用机器模拟人类智能等问题, 并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 (ArtificialInteligence) 的术语,AI (人工智能)的名称和任务得以确定。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它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人工智能从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可以设想,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 容器,也可能超过人的智能。

(摘编自百度文库)

材料二:

各类人工智能公司数量统计

(摘编大数据文摘 《15张图表看清人工智能发展现状》)

材料三:

国务院近日印发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了面向2030 年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部署构筑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先发优势,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

《规划》明确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人工智能产业成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成为改善民生的新途径;到2025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部分技术与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人工智能成为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智能社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 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摘编自新华社 《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材料四:

中国许多地方政府提供财政支持来鼓励人工智能的创新。贵州已经成为中国的 大数据产业基地,苹果、阿里巴巴、腾讯、高通等互联网巨头都在该省成立了新的大数据中心。重庆市成立了国内首个人工智能办事处。中国其他地方,如雄安新区及粤港澳大湾区,也纷纷将人工智能定位为未来发展的核心增长引擎。

然而,中国如欲成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导者,还需要弥补几项重大差距:在公司数量上落后于美国,尤其是核心部件和技术流程方面;在创意和底层研究方面也不及美国。另一潜在挑战是地缘政治。美国政府认为中国对其国家安全存在潜在威胁。因此,针对敏感度高的前沿人工智能技术,美国想要严格审查有关跨境投资。然而美国政府提议削减 智能系统上的拨款,对中国来说将是潜在机会。中国可以凭借其强大的政府支持和财政奖励,吸引美国优秀的人工智能人才在中国建立人工智能实验室。

中国若要成为人工智能的全球领导者,仍需不断努力和创新。中国具有实现该目标的资源和人才,再加上有国家战略和相关政策来发展人工智能产业,中国对于全球人工智能领导者的地位似乎志在必得。

(摘编自 《亚布力观点》201711月刊 《中国是否会成为全球人工智能的领导者?》)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2.下列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工智能自上世纪50年代诞生后,理论和技术日渐成熟,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其带来的科技产品必将超过人的智能。
B.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以及应用系统。
C.《规划》提出到2030年,我国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最重要的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D.中国虽然还需不断努力和创新,但可以凭借我国的资源和人才优势及国家战略,取得全球人工智能领导者的地位。
3.中国想要成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导者,应该如何做?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
2021-06-16更新 | 2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