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韩愈(768-824)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5 题号:12616534
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

师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师说》以       贻:赠送
B.不耻相                    师:老师
C.师之不传也久矣       道:风尚
D.其道也亦先乎吾       闻:懂得
2.下列两组加横线词的含意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①其为也,终不解矣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③圣人之所以为圣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①与②的“惑”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不同
B.①与②的“惑”相同,③与④的“所以”相同
C.①与②的“惑”不同,③与④的“所以”不同
D.①与②的“惑”不同,③与④的“所以”相同
3.下列选项中与例句句式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不拘于时,学于余D.圣人无常师
4.下面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
B.作者认为那些童子之师不是合格的老师,只是“小学”而已。
C.第二段作者接连用了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士大夫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反而还比不上他们,作者对此给予了强烈的责备和讽刺。
5.请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故贱,少    无:没有
B.其闻道也先乎吾                    固:本来
C.余其能行古道                   嘉:赞许
D.是故圣圣,愚益愚                 益:更加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B.吾从而师之
C.小学而大遗D.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3.下列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
A.吾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B.孔子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相师
D.是故益圣,愚益愚
4.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虚词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而耻学师/其身也,则耻师焉
B.师道不传也久矣/作《《师说》以贻
C.其闻道固先乎吾/其下圣人远矣
D.小学大遗/人非生知之者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师说》选自《昌黎先生集》,作者韩愈,字退之,河阳人。唐代著名散文家,明人将其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B.韩愈、柳宗元等人倡导的古文运动,既是一场复兴儒学的运动,也是倡导古文、反对骈文的文学革新运动。古文运动的理论,对于开创作家自由抒发的文风,拨正古代散文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技艺和学问。传,解释经书的著作。
D.“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出自孔子的《论语·述而》,原句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6.下列句中“其”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A.其皆出于此乎?B.吾未见其明也
C.其可怪也欤D.授之书而习其句读
7.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于其身也,耻师焉/群聚而笑之
B.愚人之所以为愚/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师道不传也久矣/师道不复,可知矣。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矣/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
8.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B.大王来何操?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不拘于时,学于余
9.下列对语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该段运用了三组对比,批判了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恶劣习气。
B.语段先以“古之圣人”比照“今之众人”,得出了“圣益圣,愚益愚”的结论。
C.语段再以择师教子和自身“耻师焉”作对比,得出了“小学而大遗”的结论。
D.语段最后将“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的学习态度进行对比,得出了君子智力不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结论。
10.翻译文中的句子
(1)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2020-11-26更新 | 5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众人,其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也。巫医乐师百工人,不耻相师。士大夫族,日师日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对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之圣人,其人也远矣               出:超出。
B.今之众人,其圣人也亦远矣        下:低于。
C.于其也,则耻师焉                      身:自己。
D.吾未见其                                明:清楚。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之”字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今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
B.道所存,师之所存也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
C.巫医乐师百工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D.句读不知,惑之不解     
六艺经传皆通习
3.下列有关作家作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是中唐散文家、诗人,字退之,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以其官职,世称韩吏部;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
B.韩愈与同时代的另一散文家白居易一起倡导了著名的“古文运动”,反对浮夸不实的文风,主张“惟陈言之务去”。
C.韩愈被苏轼誉为“文起八代之衰”,又被明人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代表作除《师说》外,另有《马说》《祭十二郎文》等。
D.韩愈借《师说》告诫学生李蟠,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判了士大夫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了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斗争精神。
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2020-12-15更新 | 11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 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劝学》)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节选自《师说》)

1.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乎:生吾前                           叫嚣东西
B.其:皆出于此乎                    余嘉能行古道
C.而:蟹六跪二螯                    吾尝终日思矣
D.乃:家祭无忘告                 今其智反不能及
2.下列各句,与“蚓无爪牙之利”文言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句读之不知B.不拘于时
C.居庙堂之高D.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在《劝学》中围绕“学不可以已”展开论述了学习需要积累、坚持和专心的重要性。
B.韩愈列举“众人”“其父”的以老师为耻,是为了批判士大夫之族的耻相师。
C.在论证观点时,《劝学》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师说》则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
D.荀子认为学习的人要“善假于物”,韩愈强调要“从师而学”。从某种意义上说,“从师而学”也是一种“善假于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2022-10-19更新 | 14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