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归有光(1506-1571)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4 题号:1262566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杏花书屋记

归有光

杏花书屋,余友周孺允所构读书之室也。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调沅、湘时,尝梦居一之室,室旁杏花烂漫,诸子读书其间,声琅然出户外。嘉靖初,起官宪使,乃从故居迁县之东门,今所居宅是也。公指其后隙地谓允曰: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

公后迁南京刑部右侍郎,不及归而没于金陵。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如是数年,始获安居。至嘉靖二十年,孺公葺公所居堂,因于园中构屋五楹,贮书万卷,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间,周环以花果竹木。方春时,杏花粲发,恍如公昔年梦中矣。而回思洞庭大叶、芳洲杜若之间,可谓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矣。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

昔唐人重进士科,士登第时,则长安杏花盛开,故杏园之宴,以为盛事。今世试进士,亦当杏花时,而士之得第,多以梦见此花为前兆。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公以言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余年,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乃复以科名望其子孙。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

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孺允兄弟虽蠖屈于时,而人方望其大用;而诸孙皆秀发,可以知《诗》《书》之泽也。《诗》曰: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孙子。于胥乐兮!吾于周氏见之矣!


注:①洞庭木叶:语出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②芳洲杜若:语出屈原《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官宪使   陟:提拔,升迁。
B.周环以花果竹木   艺:装饰
C.士登第时   方:将,将要
D.君子有谷,孙子   贻:给予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作者对玉岩公的景仰之情的一组是:(     
①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间   ②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
③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   ④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
⑤大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   ⑥吾于周氏见之矣
A.①②⑥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杏花书屋是周孺允根据先父玉岩公的意愿而建造的读书室,作者推测玉岩公以此表达其对子孙考取功名、为国效力的期望。
B.周孺允建造杏花书屋是表达对父亲的思念、对父志的不忘;作者叙写杏花之宴,不仅照应了文题,还暗含了作者自己科举功名的向往。
C.作省用“洞庭木叶”“芳洲杜若”照应前文玉岩公谪居沅、湘时的人生往事,认为玉岩公的贬谪犹如屈原的流放。
D.文章先叙述杏花书屋的由来,再叙述其建造情况和周遭环境;然后以唐杏花之宴引起议论;最后表达对周氏子孙的美好祝愿。
4.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
(2)公以言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余年。
(3)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囊,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楠,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节选自归有光《项脊轩志》)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
B.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
C.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
D.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余居于此”与“得双石于潭上”(《石钟山记》)两句中的“于”字含义相同。
B.“呱呱而泣”与“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两句中的“而”字用法不同。
C.“以手阖门”与“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五代史伶官传序》)两句中的“以”字含义相同。
D.“轩东故尝为厨”与“大人故嫌迟”(《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故”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脊轩虽是老屋,只可容纳一个人居住,但修葺后的项脊轩庭院幽雅,鸟儿时不时飞来啄食,归有光在这里过得和谐清雅又饶有意趣。
B.归家空间上原来是一个整体,庭院南北相通,等叔伯们分了家,庭院以篱墙相隔,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往来不便。
C.归有光自束发在轩中读书,祖母曾将归有光祖父宣德年间上朝觐见皇帝用的手板拿给他,并希望他日后能用得到,足见祖母对其寄予厚望。
D.庭院中妻子去世那年亲手种下的枇杷树,现在已经高大挺拔,归有光睹物伤怀,文中虽未有一字言及悲伤,但悲伤眷恋之情溢于言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楠,亦遂增胜。
(2)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2023-04-15更新 | 21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项脊轩志

(明)归有光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亦遂增                 胜:美景
B.凡变矣                 再:再次
C.利天下                 甲:居于第一位
D.其稍异于前          制:规模
2.下列对文中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脊轩志:轩是有窗的小屋;归有光的远祖曾居住在江苏太仓的项脊泾,归有光自号项脊生,故以“项脊”名轩。志是一种叙事性文体,如《三国志》。
B.三五:指农历每月十五日,也称望日。按照古代纪日方法,既望为农历每月十六,朔为农历每月初一,晦为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C.诸父异爨:诸父,伯父、叔父的统称。异爨,分灶做饭,意思是都已成家立业,各有各的打算。
D.象笏:笏板是古代中国官员的一种办工用品,在大臣面君时用来记录要上奏的内容或君王所说的内容。笏板质地为象牙的官员等级较高。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写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变化,以“喜”贯穿。修葺后的项脊轩迷人可爱,令人留恋之处,不仅仅表现在修葺后的明亮、不漏和安静等方面,更表现在作者的生活情趣上,与周围环境的自然融合上。
B.第二段,作者情感由“悲”到“泣”,再到忍不住“大哭一场”,无不紧扣“亦多可悲”来写,回忆中隐含着作者对家庭变迁的悲叹,对亲人的深切怀念,对自己怀才不遇、有负祖母期望的深深感慨。
C.第四段,作者拿寡妇清和诸葛亮两人与自己相比较,借前两人从默默无闻到声名大显的经历感慨自己现状的窘迫和仕途的无望。
D.纵观全文,以项脊轩起,以项脊轩结,“借一阁以记三代之遗迹。”内有身世之感和思亲之情贯串,外有项脊轩的变迁绾合,睹物怀人,悼亡念存,随事曲折,构思严密。
4.把文中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2)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2018-02-07更新 | 27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杏花书屋记

归有光

①杏花书屋,余友周孺允所构读书之室也。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谪沅、湘时,尝梦居一室,室旁杏花烂漫,诸子读书其间,声琅然出户外。嘉靖初,起官陟宪使,乃从故居迁县之东门,今所居宅是也。公指其后隙地,谓孺允曰:“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吾梦云。”

②公后迁南京刑部右侍郎,不及归而没于金陵。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如是数年,始获安居。至嘉靖二十年,孺允葺公所居堂,因于园中构屋五楹,贮书万卷,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间,周环以花果竹木。方春时,杏花粲发,恍如公昔年梦中矣。而回思洞庭木叶①,芳洲杜若②之间,可谓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矣。登其堂,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

③昔唐人重进士科,士方登第时,则长安杏花盛开,故杏园之宴,以为盛事。今世试进士,亦当杏花时。而士之得第,多以梦见此花为前兆。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公以言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馀年,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乃复以科名望其子孙。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

④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孺允兄弟虽蠖屈于时而人方望其大用。而诸孙皆秀发,可以知《诗》《书》之泽也。《诗》曰:“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孙子。于胥乐兮!”吾于周氏见之矣!


【注】①洞庭木叶,语出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②芳洲杜若,语出屈原《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有谷,孙子          诒:欺诈、欺骗
B.以吾梦云                    志:记下、记录
C.周环以花果竹木          艺:种植、栽种
D.犹其世世享德             冀:期望、希望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孺允自言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            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公言事忤天子                                   沛公言报项王
C.今去公殁,曾几何时                         后世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D.富贵之念,灰灭尽矣                         不能喻之怀
3.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友人的父亲玉岩公正直的一组是(       
①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
②公以言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余年        
③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            
④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
⑤乃复以科名望其子孙          
⑥而诸孙皆秀发,可以知《诗》《书》之泽也
A.①②⑥B.②④⑤C.①③⑤D.③④⑥
4.把第一部分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
(2)公以言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馀年。
(3)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4)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5.用简要的文字概括文言文阅读材料的行文思路。
2017-03-14更新 | 5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