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杜甫(712-770)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71 题号:12625665
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完成题目。

对雪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注】①此诗作于安史之乱叛军占领了长安时。此前叛军攻打长安,泥古不化的宰相房琯率领唐军与叛军作战,大败,死伤几万人。②“绿”:借指酒。③书空:空中划字。
1.请分析颔联在诗歌中的作用。
2.颈联用什么手法写出作者怎样的生活境况?试作简要分析。
3.“愁”是诗歌的感情主线,你认为诗人因何而愁?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①此诗是李白早年出蜀时所作。②海楼:海市蜃楼。③此诗作于765年,杜甫迫于无奈离开成都,顺流东下之际。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诗写船行江上,纵览沿途两岸山川景象,视角多变,远近结合,俯仰相连,虚实相生。
B.李诗将故乡水拟人化,以乡水有情万里送别,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之情。
C.杜诗前半写“旅夜”,由远及近,两联产生强烈反差,更加凸显危樯、独舟的渺小脆弱。
D.杜诗后半抒怀含蓄,以反语倾诉心中不平,以水天空阔、沙鸥飘零即景自况,感人至深。
2.两诗颔联并称名句,句式相同,意象类似,十字重复一半,但在表情达意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2020-12-10更新 | 60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晚行口号

杜甫

三川不可到,归路晚山稠。

落雁浮寒水,饥乌集戍楼。

市朝今日异,丧乱几时休。

远愧梁江总 ,还家尚黑头。


注释:①江总:南朝梁人。《江总传》记载,梁太清三年,台城陷,总年三十一。自此流离于外十四五年,至陈天嘉四年还朝,总年四十五。
1.根据整首诗的内容判断,本诗的创作时间最有可能是
A.唐玄宗开元年间,杜甫意气风发游历齐赵时
B.唐玄宗天宝年间,杜甫在长安穷困潦倒时
C.唐肃宗至德年间,杜甫赴鄜州探望妻小的途中
D.唐代宗永泰年间,杜甫离开成都草堂南下途中
2.清代杨伦评价颔联说:“写荒土晚景,却又双关”,请结合全诗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2019-11-21更新 | 98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下列对这首诗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写诗人过去已听说过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心早已向往之,今日登楼绝非唐突行事,而是实现了昔日的心愿。
B.诗歌颔联诗人以巨笔从吴、楚两地的地理位置着眼,由乾坤宇宙漫无边际的空间落笔,把洞庭湖开阔宏伟的气象,一览无余地描绘了出来。
C.颔联是诗人登上岳阳楼所见之景,颈联则是诗人现实处境的真实写照,上下两联,彼此映衬,益发显示出景之雄伟壮阔,情之孤苦伶仃。
D.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表现手法。开篇两句采用叙述;三四两句用描写的手法,绘制了一幅宏伟壮丽的图景,其中又运用了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增强了作品的生动性;最后两句又运用了抒情,揭示出诗人的内心世界,开拓了作品的意境。
2.结句作者言己“凭轩涕泗流”,请结合全诗,概括作者“涕泗流”的原因。
2023-10-24更新 | 33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